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05 04:43:55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探讨

摘 要: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高中化学这门基础性的学科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都在不断更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学习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了高中化学教学方面发生的变化,研究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探讨

素质教育当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快对国家教育的改革力度,对一些基础性学科优先进行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不断做出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化学教学取得更加卓越的

效果。

一、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的变化

1.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高中化学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无论是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还是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传达着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也彰显着教学改革的目标。

比如,在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第一章的主题就是从实验学化学,开宗明义地指明了高中化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要充分依赖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的教学要求

高中化学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实验,在新课程中,对实验的教学要求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实验不再是简单的研究方式,更重要的是借助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培养他们的思考和钻研意识,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重视对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

3.评价体系发生了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与成绩同等重要的东西。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4.高中化学课程理念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习的目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再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课程理念设计追求长远化,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设计理念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把教学内容同社会和生活联系起来,以求达到学习回归生活,为生活和社会服务。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析

1.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单纯地说讲教学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化学本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动手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同课程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2.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

原有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摒弃原有的不相适应的教学观念。(1)老师应当树立课程意识,自觉改变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2)老师应当树立全新的人才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深入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具有多种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既要让学生理论知识过硬,且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方式是以被动式接受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改变这种灌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学习。同时,老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知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某些内容单纯地靠说太抽象,不足以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

比如,在化学必修二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节中,老师就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视频、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要不断做出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化学教学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秀英.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0(07).

[2]王云芳.高中化学“二三三制”课改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33).

上一篇:有效教学的概念新探 下一篇:浅探用教师教育行为去影响和转化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