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域课堂权力结构研究

时间:2022-10-02 08:21:55

新课改视域课堂权力结构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变成权力的下放者,学生由权力的顺从者变成权力的拥有者。先界定课堂权力与课堂权力结构的相关概念,再分析课堂权力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课堂权力;课堂权力结构;新课改

作者简介:曾华丽(1988-),女,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湘潭?411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1101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42-02

一、课堂权力与课堂权力结构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课堂权力、课堂权力结构都没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先弄清楚何谓权力、何谓权力结构,那么课堂权力与课堂权力结构的概念也就迎刃而解了。关于权力,从社会关系的特征来说,马克斯·韦伯将其定义为:“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1]这里只阐明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却没有说明权力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主体影响客体方面来说,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权力是指个人或群体控制或影响他人行动的能力。”[2]组织行为学家赫尔雷格尔等人也认为:“权力是指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3]他们指出了权力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但没有体现权力的实质(物质、政治、意识形态)及根本特性(运动)。课堂权力是权力的下位概念,笔者认为课堂权力须从意识形态、运动、主客体之间关系三个方面把握,则课堂权力是在特定的社会空间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其各个意志的需要,行使各自权力,并努力实现自己意志的一种能力。关于权力结构,崔扬在其名为《权力结构与监督》这篇文章中将其定义为:主要指权力的基本功能和构造。权力结构是权力的不同层次、不同要素以不同方式组合的有机构成体,各自都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和运行,相互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4]权力结构应包含权力的不同层次、不同要素及其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课堂权力结构是指在特定的场所——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媒介,表现其各自的权力以及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总和。

二、新课改视域的课堂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从《纲要》可以看出:新课改打破原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辟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改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原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改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由原来的以知为本改变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改变为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这些教学改革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权力中轴的位移过程,即从教师教的权力、知识权力向学生学的权力中心转移或中轴位移。改变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在师生之间的权力分配格局,师生之间权力分配的“天平”也将进一步倾斜于学生。可在目前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知识的权力占主导地位

在“客观真理”知识观的时代,教育中所传授的知识具有真理性、权威性、正规性,因而,准入课程的知识自然就获得了一种合法性,得到无条件的认同。但随着知识观的改变,尤其是知识社会学、个人知识及福柯所进行的“问题化”等探究掀起了知识的客观性面纱,知识的另一面,即知识的权力之维呈现在了世人面前。[5]学生不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那些社会秩序的存在与维系所需要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在课堂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资源——知识,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人,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家庭赋予教师的一项特权。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就是知识的接受者、传承者,同时自身也应该承担社会、家庭给予他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一直左右着师生。受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材为中心观念的影响及社会、家庭的嘱托,学生受到了知识的控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教师就教什么的知识,学生就学什么的知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就教出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就不得不做那样的人才,学生就根本没有思考其他的余地。因为这个知识型的社会不容其他存在。像高考、中考、初中会考就是很好的例子。如在课堂上,一位教师教初二地理,由于初中会考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地讲着有关会考的考点、难点及重点,同学们在下面也认真地画着难、重点,积极为即将到来的会考做准备。拥有知识就等于拥有权力,拥有知识,名与利也接踵而至,因此学生需要知识的武装。哪怕是学生完全出于一种被动的心态去掌握、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毕竟学生学习知识是他们应该完成的任务。

2.教师权力滥用、异化

(1)教师权力滥用。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权力滥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现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家长、社会赋予他的权力,决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课堂上压制学生,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按照其教育的方式培养出同一种人。这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难上加难,师生间的不平等导致师生权力的分配严重失衡,课堂俨然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牺牲品。教师权力滥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随意制订奖惩规则。每个人都有一种被鼓励、被表扬、被奖赏的渴望,更何况学生。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的奖赏与惩罚规则联系起来。分数往往成为奖赏、惩罚的评价标准。这种奖惩规则对上进心强、学生成绩优秀的同学起到积极作用,让这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课堂,回答教师的问题。对学困生、调皮生而言,规则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起到消极作用。第二,绝对控制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控制一切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听的权力,而没有说做的权力。正如麦克·F·D杨(Michael F.D.Young)所说:“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中,教师在知识传递的环境中具有最大限度的控制和监测权。”教师不会考虑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学习需要,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单向向学生传递知识,使得课堂缺乏生气,如一潭死水。这也许维护课堂秩序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抑制学生的个性张扬、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高职院校动漫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与应对 下一篇:我很在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