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时间:2022-10-01 10:35:42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思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注重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生产或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随机引入。比如在勾股定理教学时,创设情境: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同学们,我们也来观察下面的图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并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是怎样得到上面的结果的?与同伴交流交流。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引入课堂之中,使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因势利导、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逻辑思维严密的学科。课堂中教师要在启迪学生思维上下功夫,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问题供学生思索、讨论,避免满堂灌输知识而引起学生困乏的情绪,提倡采用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间。教师则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提出疑问,深入思考,发表见解,畅所欲言,积极反思。交流讨论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引起学生长时间、热烈的讨论,一发而不可收,回味无穷。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在思考、交流、讨论中构建不等式性质的意义,增强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条理性,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要保持这种参与讨论交流的热情,这样才能达到如期的教学效果。

三、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学科,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得以充分的理解、吸收。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怎样才能把这种潜在的创新才能激发出来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其次,要有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每一节课教师要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再次,创造适应数学创新教育的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四、真正开展创新教育的活动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用启发式加上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一个人掌握知识越多,知识面就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这样创新教育才能得以贯彻、延续和发展。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看到数学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不是直接的灌输,也不是强化应试的训练,是以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核心,不是以结论为核心,是展示思维的过程,不只是简单传授数学知识,要变“直接传授”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充分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在解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解题思路,解题后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反思引申和举一反三,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对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创新的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第四、开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相信:新世纪的数学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健康、宽松的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学生全面参与、合作交流的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堂。

上一篇:从培养感受力入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下一篇:以点带面,抓纲务本,提高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