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9-30 08:52:36

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当我们进行造型基础训练的时候,应该始终明确这个目标,只有自始至终明确这个目标,在每一作画阶段才有可能做到不至于被物象表现的非本质的、偶然因素所迷惑、所支配,才能有意识地透过纷杂的表象去努力把握对象的实质,而只有把握了对象的实质,才有可能在画面上最后达到传神的最高境界。

中学素描空间域完整性境界美术,特别是绘画,是以在平面上表现出立体和空间为其特征的,所以又叫空间艺术。空间就是指物体的前后和远近、物体的高度、宽度与深度。立体就是物象本身的起伏、厚度与高低。从画面角度讲,一般指的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远近关系、透视关系,物象本身的立体、厚度、高低起伏也是一种前后关系、远近关系和透视关系。

一、素描要有空间感

空间一般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形体空间。物体各部位的基本形状、体积及其在空间中的位置,此一物体与彼一物体之间的前后、远近穿插关系、物体形状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二是色彩空间。由于大气层空气微粒被光线照射后所产生的影响,在人们视觉上的反映是:在不同距离内同一物象的基本色所产生的变化,即色彩透视。一般的说近者清楚、远者模糊;近者鲜明、远者黯淡。在素描上表现为黑白层次、调子和光影。就形体空间和色彩空间两者的关系而言,形体空间是物象的本质,是基本的,是画面上表现空间时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色彩空间则是现象(当然,是生动活泼的“现象”),但却是从属于前者、依附于前者的。因此,如果以为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没有空间感,甚或以为线条不能表达空间,只有调子才能表达空间,这是一种偏见。它的错误在于颠倒了本质与现象的主次关系。

但是,在我们首先强调形体空间这一因素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色彩空间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色彩空间可以进一步地加强形象的空间塑造,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画面,使我们的画面活泼生动,这两者的关系也是骨与肉的关系,在我们从事素描写生的时候,应该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辩证关系,有机地把它们统一在一个画面的整体之中。我们反对的只是醉心于物象表面的色彩、调子、层次的空间变化,而抓不住(或根本看不到)物象的基本形体的空间关系。对这样一种舍本求末的倾向,必须注意防止。

二、素描的严格与深入

作为造型基础训练的素描,在进行写生练习的时候要不要严格与深入?回答是肯定的。应该非常地强调素描的严格性与深入性,否则就不存在一个“苦练”的问题了。

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对素描的“严格”与“深入”作如何的理解。我们决不能把“严格”与“深入”理解为在画面上对物象表现所有细节的谨小慎微的细致描绘,更不应该以所谓画面上表面的“完整”来作为标尺。当我们面对物象进行写生研究的时候,严格是指以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思维和认识对象,做到真实而又深刻地、概括而又生动地、激情而又艺术地把对象表达出来,整个学习与掌握素描这一造型基础的过程,就是解决掌握正确的观察与思维方法以及正确的表现方法这一唯物辩证规律的过程,就是认识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在这些大量的艰苦劳动面前畏缩不前、知难而退,或满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都是不严格的表现。如果对所描绘的对象不作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而只满足于表象细节应有尽有的繁琐描绘,那是永远也谈不上什么深入的。

三、素描的完整性

必须分清“作品”和“习作”这两个概念。“作品”,是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画面形象与表现方法等各方面较为完美结合的东西。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批评那种内容与形式还没有很好统一的美术作品为不完整或不够完整。而“习作”顾名思义就是练习的作品,是作者在观察、理解自然对象的过程中所作的研究片断和研究记录,有充分的理由允许他不完整。

对于中学生来说,素描,首先意味着是一种造型基础训练的手段。所以,它应该是以习作身份出现在观众之前的:有时它可以是一只手的练习或一只脚的造型研究;有时可以是一组衣纹与它内在人体关系的研究和描绘;有时可以将善作骨骼、肌肉的研究以及各种神态表情的描写;有时也可以对人体躯干的某一部分进行内外关系的研究和描写,尽管还是一局部的描写,但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不应该责备为“不完整”。我们所追求的完整,并不是应有尽有的以繁琐描绘为能事的画面上的表面完整。如果习作中能够把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典型性形象塑造出来,能够达到训练过程某一阶段、某一作业的特定的目的,即便画面上用笔不多,或只描写了对象的某一局部,也应该说是一幅比较完整的习作,这就是完整中蕴藏着不完整,而不完整里又包含了完整的道理。以上就是所谓完整性的实质。

四、素描的写形与传神

形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是物质的实体。神是依附于形而存在、由形而生、并与形俱存的。古人曰:“形存则神存,形谢而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意思就是说形是神的本体,神则是通过形而显现出来,先要有形而后才能有神,没有了形,神也就不存在了。这是对形与神关系的唯物的解释。形与神名虽殊而实为统一的整体,两者是不可分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神没有形就不能存在,但在我们绘画上决不能满足于“空陈形似”,写形的目的仍是为了传神,即晋顾恺之所说:“以形写神”。

素描作品的画面必须十分强调造型的严格性。没有严格的造型基础而要想达到传神的境界,一般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要具备严格造型的能力,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最后在画面上达到“以形写神”即传神的最高境界,我们是为了传神这个总目的而把功夫落实到写形的实处去的。因此,当我们进行造型基础训练的时候,应该始终明确这个目标,只有自始至终明确这个目标,在每一作画阶段才有可能做到不至于被物象表现的非本质的、偶然因素所迷惑、所支配,才能有意识地透过纷杂的表象去努力把握对象的实质,而只有把握了对象的实质,才有可能在画面上最后达到传神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下一篇:初中班级管理的工作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