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29 04:17:26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从五个方面谈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品德理论水平及面对社会问题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因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不高,许多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家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而且学生课余学习时间严重不足,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认真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效率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必须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把课堂活动当作自己的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通过新颖的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采取单一性的灌输方式,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失去了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把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注入时尚素材。如,导入《走进小康》一课时,我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的Flash,刚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随后有的学生开始小声地跟着吟唱,紧接着是全班学生一起唱。歌曲播放完之后,我不失时机地提问:“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两句歌词各有什么含义?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巧妙设计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创新,巧妙设计问题,不拘泥于常规。多应用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素材的新闻媒体材料加以实践。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感,也使思想品德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教师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教学课件,在多媒体课件里加入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相关信息。将学生带入生动的课堂情境当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中华文化这一课时,如果单凭教师运用语言表述,就无法传递出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内容,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入图片信息,介绍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文化著作、精美工艺品等,就会使学生直观地接受信息,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例如,讲解我国的社会品德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的片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品德制度,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联系现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党热情,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思想品德课堂更生动,更直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联系生活,丰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这就告诉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例如,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课后,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假冒伪劣的现象进行分析,不仅仅让学生知道假冒伪劣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而且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拓展到消费者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内化,更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更好地进行了情感教育。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第三完全中学)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策略的运用 下一篇:响应新课改政策,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