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言敏感度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9-23 05:30:41

提高学生语言敏感度的有效途径

摘 要:作家们在创作时往往把自身的感受、真实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最大限度地隐藏在简洁的语言文字中。要让学生能较轻松地领略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涵,教师必须在日常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巧妙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敏感 直观 品味 情感 链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35-02

作者简介:陈冲儿(1975―),女,浙江奉化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奉化市锦屏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海明威在总结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时曾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就是著名的“冰山原则”。作家们在创作时往往把自身的感受、真实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最大限度地隐藏在简洁的语言文字中,那么如何借助表象的语言文字探寻到水下“八分之七” 的精妙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对文字敏感起来呢?

一、构建画面,给学生直观形象

笔者小时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老师问我们还记不记得奉化溪口的千丈岩瀑布,当时全班同学刚游览过溪口风景区,对千丈岩还记忆犹新,当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时,笔者满脑子都是千丈岩的磅礴壮观,觉得李白真了不起,把瀑布比作银河真是绝了。这瀑布给人的震撼感如同看见了浩瀚的银河,那一定比千丈岩还要有气派。就这样,还没等老师分析,笔者凭借脑海中构建的画面,已较好地领悟了诗的内涵。

其实文本中有不少的表述都具有画面感,若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不单单用眼睛去触及文字,更多地用想象、联想去构建画面,对语言文字敏感起来,会对文本有更直观形象的体悟。

如笔者在教学生赏析宋朝雷震《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诗时,叫学生边读边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诗中将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想象:池塘里波光粼粼,水草婀娜,藻荇漂浮;远处,山映斜阳水映山,这是一幅多么瑰丽温馨的图画啊;诗中的牧童 “横牛背”,随意而又率性地“无腔信口”吹笛,无忧无虑。通过想象,学生马上构建出了宁静、安详、悠闲、自在的画面,而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图画,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借助适宜的文本,以构建画面的方式训练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辨析品味,教学生发现探究

作家们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力求达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效果,彰显自己的个性,所以辨析品味富有特色的字词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

如《泥人张》一文中当泥人张听了海张五侮辱他手艺的话后,自顾自地捏泥人,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但有一个词不得不提,那就是“戳”, “(泥人张)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与“放”“搁”比较,虽意思相同,但“戳”字还含有速度和力度,能更传神地表达出当时泥人张虽然愤怒但又不屑与海张五这一无赖理论的隐忍,使人物有了一种传奇色彩。类似的还有冯骥才《珍珠鸟》中写小珍珠鸟第一次从笼中看外面的世界时,用“探”而不用“伸”,准确地描摹出了小珍珠鸟胆小而又好奇的特点。

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意蕴是极其丰富的,在课堂上学生单单是自己读和想是不能完全品味出其中的滋味的,教师就得运用置换、调整、删、添等方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对文字、标点、语气、修辞等进行对比辨析,体会文本中遣词造句的准确巧妙,能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敏感起来。

三、触感,让学生感同身受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总是殚精竭虑地给学生讲解分析,自以为是地倾自己所有让学生少走弯路,殊不知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多、再细、再透,学生没有个人情感的投入自然不会上心。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的内心被触动,认识才会深入。

如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很容易与文中的“我”站一条队,指责父母的不通情理、不理解孩子,甚至鄙视父母重财轻义。所以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留意“我”的表现──“我的心怦怦地跳起来;‘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心怦怦地跳”“ 小声说”,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此反应,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做了亏心事时或做错事时,显然文中的“我”在父母责问时也已感到自己不与父母商量将贵重的木雕送人不妥当。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读懂父母的做法虽然有些急躁、简单,但也是因为关心“我”。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的盲从心理,又走进了文本的深处。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智慧是适时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与文本中的文字架起桥梁,结合学生个人的生活体验来触发其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对文字敏感起来,做一个好思考、有慧心的读者。

四、运用链接,使学生“放眼四海”

我们的学生虽然只能被局限在课堂内学习,但其思想是自由的,学生们不应被框在课文这个“豆腐块”空间里,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徜徉于课文所涉及的更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

如《湖心亭看雪》中“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笔者先介绍张岱曾在《陶庵梦忆》里对自己的酒量有过描述,自称“余量窄,至不胜蕉叶”, 家中父兄们即使只饮一杯米酒,也会醉倒,然后让学生说说文中“强饮三大白”的深意。这下学生受了启发:不会喝酒还要喝,还连喝三大杯哪,这真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 “知音难觅”,张岱这是他乡遇知音,是难得的畅快啊。

还有品读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诗人借这一典故究竟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笔者先给学生出示了杜牧的堂兄杜[ ]的资料:晚唐大臣,《本传》云“才不周用,出入将相,厚自奉养”;又介绍杜牧才兼文武、心怀天下却时运不济、壮志难酬;然后引而不发,让学生讨论。没几分钟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了,“偶然性因素”“怀才不遇的愤懑”等主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归纳就形成了。

语文教师善于发掘文本潜藏的意蕴并在课堂上呈现出作者隐去的内容,无疑唤醒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让学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宽广的视野。

从文字等语言材料入手,从不同层面体悟其蕴涵的意味、韵味和趣味,品味出言语的丰富表现力,这是学生在语文课堂应该学到的技能,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一声焦灼的虚喝 下一篇:巧妙应对语文课堂中的“出轨”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