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洞察与聚焦诉求的穿透力

时间:2022-09-23 08:14:27

消费者洞察与聚焦诉求的穿透力

如果我告诉一个女孩,吃苹果对身体有好处,她也许没什么感觉。但如果我说,吃苹果可以使皮肤更好、脸色更红润,她也许就会有点动心了;如果我告诉一位男士,多运动可强身健体,他也许会当作没听见,但如果我说,每天5分钟仰卧起坐,可以消除啤酒肚,他也许会去试一试;如果我告诉一个小孩子,喝牛奶有助于身体健康,他也许会当作耳旁风,但如果我说,每天一杯牛奶,可以长得更高,他也许就会行动起来了。

同样的事情,说法不一样,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呢?其实,我们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说得更具体、更详细,就直接触动了听者心中的某种需要。品牌传播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你为什么选择我?品牌传播,实际上就是沟通的过程。品牌与消费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和方式进行着品牌价值和消费体验的沟通,其最终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前面的那两个问题,为消费者找到理由。而在传播沟通的过程中,如何让沟通的诉求更有效,更具穿透力,让消费者一见倾心,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王老吉在2004年以前,其广告诉求一直是“健康生活王老吉”,这样中规中矩的传播,就像“吃苹果对身体有好处”一样,穿透力很弱,消费者往往将其当作耳边风。而当“怕上火喝王老吉”闪亮登场后,其销售额在短短四年间,已经突破百亿。再来看饱受非议的脑白金,其多年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再加上老年人形象,也创造了百亿神话。

看似两个简单的广告诉求,背后却蕴含了不简单的思考与运作。王老吉和脑白金都深谙消费者洞察与聚焦诉求的重要性,其极具穿透力的精准诉求,就象制导炸弹,准确命中目标,其成功源于其对消费者人性的解剖与把握。

恐惧与欲望。是人性七宗罪之一。一个人,最怕什么,最想什么,往驻左右着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决策。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要想解决“我能为你做什么?你为什么选择我?”这两个终极问题。就必须解剖人性,找到品牌与人性的结合点,找到消费者最容易被“击中”的那一点,从而实现诉求的精准打击。

中国人惯于“防患于未然”,认为只有做到无“后顾之忧”了,才能尽情享受现在。大家在一起吃火锅、通宵熬夜,最怕上火,这是恐惧;但又想尽情享受,这是欲望。所以,王老吉以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将“健康”具象化、聚焦化,直击消费者的“恐惧”与“欲望”,成功消除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其带给消费者的功能价值是“预防上火”,带给消费者的心理价值是“尽情享受”。在这样极具穿透力的精准诉求打击下,消费者自然选择了王老吉,因为理由已经太充分了。

中国的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别人说他老,这是“恐惧”;而最容易向别人津津乐道的,往往是自己的儿女如何的好,这是“欲望”。所以,脑白金以一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再辅以极具生活化的老年人形象,直击中国老年人的“恐惧”与“欲望”。充分迎合了“年轻与儿女骄傲”的心理需求,其带给消费者的功能价值是“年轻”,带给消费者的心理价值是“骄傲的儿女”。同样,儿女们自然就选择了脑白金,以满足父母长辈的需求。

放眼身边,像“吃苹果对身体有好处”那样毫无穿透力的传播诉求依然充斥着我们的视听,而这样的传播诉求,效果微弱而浪费严重,无法给予消费者强有力的消费理由。洞察消费者人性,分析消费者最怕什么、最想什么,然后聚焦诉求,将品牌利益具象化、聚焦化,从而直击消费者心灵深处,给予消费者最充分的消费理由,这是我们从王老吉与脑白金品牌传播中可以总结的经验。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广告语,但其酝酿诞生的过程,却是消费者洞察与人性解剖的结晶。分析人性,然后聚焦诉求、精准打击,是有效传播的不二法门。

上一篇:营销中的“三合一”法则 下一篇:中国童装品牌的八条突围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