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银行金融服务优化电子银行发展

时间:2022-09-19 09:49:01

【前言】提高银行金融服务优化电子银行发展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银行系统的开放 它是建立在产品统一核心体系的架构之上。在这一平台,金融银行能较快通过自己的网络平台自行设置和配置,将业务系统完善升级。系统的灵活性、拓展性以及兼容性特别强,因为它是基于模型化的设计来实现其具体表现,所以最终能使得每一种模块都是...

提高银行金融服务优化电子银行发展

【摘要】金融服务在形式上并不是一种表层的服务,它在银行业务的建设、市场开拓、销售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眼前金融银行有诸多的问题,首先,目前国内的银行依赖乡镇网点和狭窄的渠道服务,已经不足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其次,在我们的生活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只有采用较前沿的技术才能提高银行多样式的服务。加强银行部门业务之间的联系并且形成各自成独立的体系,金融服务才能得到根本提高。

【关键词】金融服务;金融电子化;发展

一、金融服务不是基于概念性的

金融电子化服务可以让客户切实享受金融服务。这一基本原则的体现在于,在现今大数据的背景下,采用最便捷的先进网络服务技术,实现多渠道多样化的服务平台,联系现有的系统。这些方式既为金融银行提供了一个能在本地畅行的市场需求解决办法,也增强了金融全心全意服务的意识,从而使国内银行达到了国际化水平。

多渠道服务要求建立在结构和功能上,它要求银行要能达到以下需求。

(一)银行系统的开放

它是建立在产品统一核心体系的架构之上。在这一平台,金融银行能较快通过自己的网络平台自行设置和配置,将业务系统完善升级。系统的灵活性、拓展性以及兼容性特别强,因为它是基于模型化的设计来实现其具体表现,所以最终能使得每一种模块都是独立的。刚开始,金融服务的表现集中在特定的渠道,然后依次实现全部的模型系统。与此同时,它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增加或删除某些功能性不强的模块,从而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以及完善服务的目的,这是银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市场推出产品的适用背景。多渠道服务可以让银行业务更加规范,在保证了其正确率外,还可以避免因人工操作而造成的不必要失误,把人为造成的错误降到最低。而且,在提高银行服务水平与减少成本的同时,它还能提高银行的收益,解决内在的风险。

(二)具备与客户之间的温馨交流方法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讲究技巧与方法,好的银行金融服务当然也不例外,甚至更加强调这种服务技巧:第一,仔细对待先前准备阶段。在先前准备阶段,要提前做好计划,即预测未来与客户接触时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需推销产品的营销方式等。做好这些工作主要是为了在接触客户时,能在了解其需求和想要的产品服务时,以备不时之需;第二,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即在c客户接触时,能从交流中发现对方的优点和特点,让客户有认同感;第三,帮助客户解决需求的阶段。在这个重要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推销产品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提问可以发现客户所想要的要求,看产品是否能够满足需求,或者看事先准备的解决方案中是否有能够帮助解决的,这样既让对方消除担心和焦虑,也能让客户积极地参与谈话。推销的成功大多就取决于客户经理和客户的交谈以及客户经理的提问能力,所以在提问题的同时,建议要注意问题的关键,要具有针对性的提问。

二、切实推进业务创新

(一)加快平台建立

不断完善加强系统功能,增强支付结算服务,健全制度体系,更好地利用服务业务平台,鼓励开发收入等兼容性好的业务软件,为业务开展提供多、快、好的技术水平。应逐步在个人业务中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加强信用管理。如果金融银行拥有并实现传输电子化,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推广系统要依次展开,积极地和其他银行或系统达成统一,使这些银行之间能进行电子汇兑、银行汇票等功能。

(二)创新服务方式

银行金融服务要变换理念,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进行调整,建立健全营销的理念和方式,从而提高竞争力。银行可以适当增加信用贷款,既能为抢抓机遇和抢占市场资源做准备,也能为促进民生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提高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来看,银行降低权限,逐渐加大小额贷款的放款度,拓展服务领域,都是建立在满足现有贷款主体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提出的。

(三)有法率的意识

树立法律意识,树立公平竞争的理念,企业和个人要建立和健全防风险的长效方法,依法按照法律规定,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电子银行的优点

(一)电子银行的起因背景

电子银行的诞生源于技术支持,其本身也是电子商业和银行竞争的必然品。如今,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应用的快速普及,使得其网络和电子更新只需九个月。时间的缩短使得电子科技发展速度成倍加快,并将电子成本随之降低一半。因为主要依赖于技术支撑,电子技术的更新之快也必然使得电子银行得到发展。从电子商业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占据了商业交易的半壁江山,人们的消费也越来越多地转向了电子消费。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支付方式发生了变化。当电子商务加速了电子银行的发展时,电子银行也成就了现在消费趋势的改变。从世界金融角度看,国际金融和经济全球化相伴而行,二者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也使得目前银行企业整体竞争加剧,银行业合并悄然增多。在这样的竞争形势下,有些银行通过开通电子银行的方式提供多渠道服务,提高了自身竞争优势。这种竞争方式也正是银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二)电子化得优势所在

1.降低成本

电子银行和传统的银行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银行需要更多办公室,而电子银行则不需要更多的办公用地以及员工,毕竟房屋的租金、员工工资、各项福利奖项等也是银行的众多开销之一。省却了这两方面的开支,自然大大降低了成本。

2.提高效率

电子银行是虚拟的,它的实时服务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给客户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再去银行排队办理业务,且操作流程和处理资料也随之简化。办理业务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是人工办理方式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3.优惠折扣

使用网上银行进行业务操作,有许多便宜可占。就目前来说,网银正在大力普及阶段,许多活动也借网银提供种种优惠。例如基金的申购赎回,在工行网银办理,手续费可以打八折;购买黄金理财产品,根据金额也能得到一定量的折扣。如果是高端客户,拥有理财金账户,那么也可以享受折上折优惠。此外,相应的电子银行还会定期举行网银抽奖活动,使用网银用户有机会得到奖品,实在是很贴心。总的来说,网络银行是现在、以及将来的普及趋势,这种优惠折扣也将会成为网银销售金融产品的惯用方式,而客户也能够通过这种销售方式获益并了解银行最新的服务动态等。

4.高效安全

每银行都有数字证书,即动态密码,是随机生成的密码组合,有效的规避了网络操作带来的风险,即便是金额较大的业务也能够放心进行,金额较小的,通过口令卡等类似产品也能保证交易不被泄露。最近比较普遍的方式是,针对个体用户,网银绑定了用户的个人手机号码,采用短信验证的方式为交易保密性加码。在这个方面,因为电子加密技术在不断发展,相信网银在这个方面也会越变越好,让交易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四、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移动购物。去年年底时候,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8亿,而PC用户则是5.9亿,手机的用户量增速远大于电脑用户量增速,目前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电脑的用户数量,也就是说,在未来,电子商务将主要运用于移动设备端。这就意味着,随着手机的普及,电子银行金融业也将逐渐发展,从而使电子金融业务达到全覆盖。

第二个趋势,平台化。众所周知,目前大电商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平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非常明显,就是因为这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商品和服务直接推广,从而增加自己商品的知名度和销量,使得效益最大化。有了平台,商家就可以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增加商品的丰富度,增加的服务的地理覆盖面。网络金融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商业活动。近年来,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为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环境。2014年网络经济整体营收达到8706.2亿元,同比增长47.0%,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到2014年中国整体网民和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均以较高的速度不断增长。其中,2014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6.5亿,环比增长5.1%,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0亿,环比增长17.0%;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也在不断的提高,2014年占比达到46.9%,环比增加了4.8个百分比。网络支付用户渗透率不断上升,为中国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中国电子支付行业的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为促进电子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首先,安全性上,通过数据加密技术、数据签名技术、安全应用协议及安全认证体系等基础安全技术,电子支付过程中的用户信息及交易信息得到了保护;其次,便捷性上,通过支付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设备技术,认证技术等多种支付技术相结合,能够在确保交易支付安全进行的前提下,提高电子支付的便捷性,使得电子支付的效率大大提高。然而,因为银行缺少对网络金融建设的长远计划和对网络金融认知程度,致使一些资源和资金被浪费。因此,中国的金融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金融电子化,以及改变当下金融服务的不足。因此,提高银行金融服务,优化电子银行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贺胜兰,浅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科技广场.2014年10期

[2]张润彤,石声波.电子商务管理[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

[3]刘电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1,(12):233-236

[4]薛松,杨小丽.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185-186

作者简介:

张漠雨(1990.10-),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中国银行不良贷款分析 下一篇:蚌埠市房地产去库存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