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时间:2022-09-17 05:25:35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摘要: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本文对学生社团的运行管理、社团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社团发展与改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运行管理重要作用关注问题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做好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引导学生社团做好大学生创新意识、开拓性思维的锻炼和提高工作,是创新型大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以所在高校的学生社团建设实践论述其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

一、我院学生社团的运行管理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具有人员流动性强、存在时间相对短暂、成员素质高、思想活跃等特点。我们总结经验,完善管理,于2006年5月,将以前的学生社团全部注销,鼓励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学生积极申报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搭建学生业余文化活动平台。初建社团11个,社团及社团联合会管理人员共515人,占到我院学生数量的36%,覆盖面大,学生在社团的建设运行过程中得到了锻炼。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有5个社团得以保留、发展并有突出成绩。每年我院学生参加校内种类社团的人数保持在全院学生的一半左右。

(一)社团的组织管理。

1.社团的管理结构(如图示)

2.社团建立过程

(1)院团委成立社团联合会并制定、公布《社团联合会章程》。

(2)学生提交建社申请,提出社团名称,提交本社团管理章程。

(3)社团联合会审定社团管理章程,并报院团委批准。

(4)社团在学院内招募社员,并可适当吸收其他学院学生。

(5)社团召开成立大会,开始开展活动。

3.社团的运行过程

(1)学院团委指派一名辅导员全面负责各社团的指导工作。

(2)社团联合会向辅导老师负责,行使活动的预审批权力,及时宣传各个社团的活动,监督各社团的财务预算及支出。

(3)每年新生入学时招募新成员,清理形成本社团成员最新名单并交社团联备案。

(4)各个社团于每学期初制定活动计划并递交社团联;开展活动时及时地向社团联提交活动申请单及活动经费预算,活动后及时报销费用和递交活动小结及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5)每学期末当届社团负责人编写工作总结和次学期工作设想。

(二)社团管理制度。

1.组织管理制度

以《社团联合会章程》为依据对各社团予以监督、管理和指导,各社团的组建、负责人的确立、各活动的组织过程置于社团联的监管之下。

2.活动审批总结制度

为了统一安排协调各社团的活动,各社团在每学期开学初要提交学期活动计划,活动后各社团要及时提交活动总结和相关文字、图像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活动效果。

3.财务制度

社团联制定了《能环学院学生社团财务管理条例(试行)》,学院团委划拨经费和会员缴纳会费由社团联统一管理,实行社团活动预算与报销制度,并对赞助费、捐赠物品等的所有权、分配方式与使用作了规定。

4.社团评优制度

社团联制定了《能环学院社团评优标准》,对社团的机构运行、开展活动、财务管理、纪律等四个方面进行评定,每学年对优秀社团和优秀会员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

二、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社团是普通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培养组织能力和培养学生干部的平台。

相对于学院的团委和学生会吸收学生数量的限制和工作内容的局限性,社团无疑是适合大部分人的一种群众组织,即使没有适合自己加入的社团,自己也可以聚集志趣相同相近者成立这样的社团,对学生来说,这种创建社团的过程是塑造学生开放思维和实践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事务、按照社会规章办事的过程[1],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敢于负责的精神,促进大学生尽快成长起来。

无论社团规模有多小,其运营过程必然要遵守社团运行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参加社团的学生无论担任社团内的职务与否,均要参与社团组织建设、接受上级包括社团负责人和团委老师的领导指导、谋划活动、执行计划、与其它社团或组织作协调、总结与上报等工作,不断实现角色变换、在各角色中学习和积累工作与交往经验,培养说服人的技巧、演讲的口才等能力,也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对于担任社团职务的学生,利用社团培养提高个人各方面的能力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尤其是在组织和管理能力上会有大的提高。社团建设也为学院团委、学生会、班级培养了大量优秀后备干部,如在2007年我院社团重建一年后,有8名社团干部竞争成为院团委和学生会的主要干部,达到团委学生会主要干部人数的一半以上。

(二)社团是学生扩大社会交往,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愿结合形成的组织,成员无论担任职务与否在社团内均是平等的,社会交往交流成为社团成员间沟通和与非本社团学生、老师及社会人员沟通的一般表现,通过交往交流可以达到如下目的:在社团内,促进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增进成员间的团结,获得社团内的支持力量,培养团队精神[2],达到社团活动计划目标的统一认识、协商一致,协调成员间的关系,激荡生成创新观点,互相交流学习工作经验、教训、方法,提高工作激情等;与社团外交往交流,获得认可与支持、参与,扩大社团的影响力,提高对外主动联系沟通的能力,为社团成员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为非本社团的成员提供服务,拉取赞助等。通过社团活动,学生打开了社会视野,提高了对社会其他人、事的关注及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增长了社会交往知识,提高了与社会的融合能力。如我院以疯狂英语俱乐部为主联合天津五所高校开展英语节,绿色环保科协承办“联想杯”天津市第五届高校环保辩论赛闭幕赛暨闭幕式、参加全国民间环保会议,能力大本营主动联系北辰区消防支队开展消防讲座和宣传、为学院各类大型活动拉取赞助,并积极和用人单位联系,寻找假期兼职岗位,让同学体验社会生活,培养独立能力,为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做铺垫。这些活动都显示了社团团队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三)社团展示榜样,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社团作为学生自愿参加的组织,为学生提供了班级外的思想交流环境,学生可以从中选取不同于班级的学习榜样,或增强自己对既定奋斗目标的坚定性。班级内部主要以文化学习为主,榜样也以学习优秀的学生为主。社团生活为大学生展示了榜样的另一个方面:丰富的社会工作既充实了课余的精神生活,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展示了自己非文化成绩所能体现的特长和才华,获得了组织或民间给予的赞誉,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增强了文化学习的动力,因为既要完成社团工作,又要搞好文化学习,所以塑造出了坚韧自强、追求卓越的形象。通过社团活动,社团成员也与志趣相投的同学经常交流思想、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释放了学习压力。许多学生在参加社团工作的同时也感到课余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就努力争取时间加强学习,获得工作、学习双丰收,甚至学习比参加社团前有更大进步。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使学生既提高了专业兴趣,又认识到了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地进行专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类的学习和竞赛更使学生对确立奋斗目标和实现途径有了明晰的认识。如环保科协的负责同学在组建环保科协前的学习不理想,社团成立一年,该同学学习成绩从不及格到全部课程优良以上;能力大本营负责同学通过社团工作学习和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在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社团丰富校园文化,发挥群体性影响作用。

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相当迅速,这不仅体现在社团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人数上,很多高校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人数已超过其在校学生的50%,这就给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很好的群众基础。一是众多社团的存在为充实和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二是大量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把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避免部分学生因无所事事而从事一些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是作为广大学生紧张课业之余的文化生活空间,社团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和智力,培养健康情趣,陶冶情操。四是参加社团活动,有利于一部分学生精神压力的释放,促进心身和谐。五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拓展领域,充分发挥育人职能。如墨轩阁社团以文学立社,在学生中广泛征集文学作品,并结集分期印发,在学生中发挥了很重要的思想汇集与交流的功能,也为工科学生营造了一种增加人文素质的良好的人文氛围。

三、社团发展与改进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社团内的党团组织建设。

虽然社团是群众性组织,但作为培养学生干部和为同学服务的一个学生群体,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党团积极分子考察培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能为社团干部的工作提供一种精神支持,从组织上说,也有利于共青团及具体的指导干部更好地开展指导和把握社团活动及其发展的方向。社团内的党团组织建设尚属薄弱,在发展较好的社团利用已有党员组建党团组织并开展工作,可能是一种行得通的突破。

(二)增加学术类社团。

当前工科院校的学生社团以文学、体育、娱乐、英语等为主题,以学术为主题的社团尚不多见,这种状况是由于学生本身学术水平不够,在学术研究上缺乏方向和引导引发的。学生参与的学术性活动一般以学校各级正式行政组织牵头开展。如欲利用学生社团增强高校学术氛围,则必须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指导、校院经费支持及宣传力度,吸引学生创建学术类社团并保障其学术活动的各种必需的条件。已有的诸如各类以科协为名称的社团,除一些小的实践、参观、宣传之类的活动外,尚无实质的学术方面的影响。现在全国普遍开展的挑战杯科技竞赛、节能减排竞赛等活动在高校中有了普遍深入的影响,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创建学术类型的社团,逐渐增大学术类社团的比例,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大学的科学精神。

(三)社团的开创与延续。

学生是流动的群体,如不能经常地宣传和鼓动,则不能激发学生结立和参与社团的热情;社团如不精心经营和呵护,则多数会快速消亡,遑论发展。因此,应做好现有社团工作与成绩的经常性的宣传、社团成员中的榜样的宣传,校院领导机关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吸引非社团成员参加社团的活动,使社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社团中来,增加新鲜血液,使社团的旗帜能够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对于某些未建立社团的领域,可以列出一个立社指导目录,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牵头组建。对于学生没有能力组建但又对校园文化建设非常有益的社团如学术类社团,则可以由社团领导机关指定学生牵头并指定具体指导教师组建社团,招募成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社团干部,使社团尽快成长。

(四)社团干部的培养。

社团的组建及其发展状况必然是与社团干部的工作水平与努力分不开的。要促进社团工作上水平,必然要在社团干部培训上下功夫,使社团干部在工作中把握好活动的方向,掌握工作方法,学会组织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创新性地开展活动,同时使社团干部掌握社团工作与专业学习的时间精力分配原则,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促进。在社团工作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指导社团的教师要做好社团干部的思想工作,既要在思想上鼓励,又要在方法和组织、各类条件上予以支持,保持社团干部的工作激情。在对社团工作的评价上,宜制定相应的社团学生干部评价机制[3],对优秀社团成员予以表彰,对不适宜社团工作的成员予以淘汰,淘汰的同时还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失败情结和逃避意识。

参考文献:

[1]江荔仙.高校学生社团化与大学生社会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20-22.

[2]杨宝忠.论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10-112.

[3]齐立强,尹景瑞,马水.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VOL 9,(2):96-9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下一篇: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