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4 10:27:55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校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上的提升,有利于增强自身安全的保护意识;有利于增强法纪意识。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分为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方面的教育,其中也包含安全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高校学生在“三观”上的教育引导,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努力抓好在安全教育骨干队伍上的建设;建立好高校安全教育机制;努力营造高校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建设;事故案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4-0071-01

从我国高校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上来看,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在安全问题的正确处理与规避危险的能力上存在严重缺失。如果高校能够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积极主动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引导,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一、高校学生在安全问题上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一)在心理安全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在周围环境适应方面的障碍。在进入高校之前,受不同成长、生活和教育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考入高校后由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生活上不能自理等各种问题,从而导致其心理产生偏差。二是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障碍。在考入高校后,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性格或者语言能力等问题,交际能力较差,性格孤僻,与其他学生、教师沟通较少,甚至出现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等现象。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会造成学生困惑、焦虑情绪的产生,从而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三是在情感问题上的障碍。高校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异性之间的交往尤其渴望。此时,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意识和态度,极易在情感上出现困惑、迷茫,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四是在过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形式有:看待问题比较偏激、容易愤怒,容易烦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而有些则会表现为攻击性较强、自我逐放、堕落,甚至出现伤害他人和自我伤害等行为。

(二)高校学生产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在家庭环境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山区,进入高校后生活条件与其他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相比容易产生自卑感。有的家庭甚至还对子女进行过打骂、体罚等错误教育方式,从而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二是在高校学生中产生自我性格缺陷方面的原因。有的高校学生存在不正常的性格特征,例如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性格孤僻,仇恨心理和报复心理极强,等等。这些心理因素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在正常情况下的人际关系。三是在学校安全教育缺失方面所造成的原因。高校缺乏人性化管理,大多数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

二、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路径上的选择

(一)加强高校在“三观”教育方面的教育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认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二)加强安全教育课程的学习

通过教职工的努力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高校的各部门相互配合来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通过实际安全演习、法律维权培训、防身术训练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防范技能。

(三)抓好安全骨干队伍的建设

第一,注重在安全保卫队伍上的建设。负责高校安全工作的保卫处应以学生的安全为中心,强化高校范围内的安全防范。第二,注重在教育辅导员队伍上的建设。辅导员队伍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安全工作方面的重要性。高校应在每学期都定期举办安全辅导员培训班,以增强辅导员队伍在安全教育中的能力。

(四)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

坚持高校的安全教育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高校安全教育骨干队伍、在职教师以及安全部门的指导责任,进行高校安全教育宣讲,把安全教育规划到个人的工作中去,安全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年底表彰和奖励。同时,坚持安全问题通报制度。以墙报、板报、校内网等形式,及时向学生通报校内的安全情况,以增强学生在安全方面的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邀请高校安全教育中较为优异的先进人员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舆论氛围。

三、结语

由于高校在学业教育方面缺乏高度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在心理安全方面的辅导,造成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严重缺失,这是高校在学生教育当中一个严重的薄弱环节。因此,在高校的安全教育上,高校必须要重视起来,以减少安全事故案件的发生。同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陈明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314-316.

[2]龚兵.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时代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72-75.

作者:李天书 王力伯 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上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下一篇: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