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时间:2022-09-26 01:36:14

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摘要:创新型人才在促进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需要高校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本文主要从教师、课程建设、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03-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经济、科技以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创新型经济驱动显得愈发明显。这些对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在承担大众教育的同时,提高创新以及创业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也组织和实施了一些针对创新的竞赛和计划项目,包括从1989年就开始举办的“挑战杯”,2012年教育部实施的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2015中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都旨在促进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包括教师观念的改变、素质的提高,培养方案的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性环节的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等。

一、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新型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要想教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教师思维要活跃,要解放思想,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观念,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施和贯彻这一观念。教师应从传统的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实验实践教学观念中转变过来,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使学生敢想、敢做,勇于创新。其次,教师应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性的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既包括丰富的科学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足够的知识;也包括独具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去思考、去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博学的基础上实现求实和创新。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富有探索精神的教师队伍。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在思想上和能力上跟上教育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以继续教育、交流访问等方式为教师开阔眼界、提高业务能力创造机会,同时鼓励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接轨,提升实践能力;还可设立教师发展中心,以平台为教师提供岗前培训、教学技能培训,助推教师科研创新,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服务,多方面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发展,保障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以“优秀教学质量奖”、“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以及“省级教学名师”、“部级教学名师”等的评选来鼓励和激励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建设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教学方法是目标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A,学科交叉、多元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环节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催化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建设。在课程设置方面可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工程教育认证等的要求,改革课程设置,整合相关课程,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科学,同一教学内容不在不同课程的课堂上重复出现;当今社会是信息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某种技术的进步会促进另一技术的发展,学科交叉往往成为新的科学生长点,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有利于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复杂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课程设置中应加强相关学科课程的设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适当增加和合理设置实践环节,根据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应达到的目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学时,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培养他们创新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还应该设置有关创新和创业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建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可以以“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建设等的方式或手段进行建设和改进。

三、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环节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实践环节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实验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基础实验课是基础,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现象观察能力以及验证能力,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掌握的实验技能完成实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查阅资料、选题,设计和开展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强化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科研实践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机遇。在开展和发挥好实验教学作用的同时,还应发挥好项目带动在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另一方面以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为实践手段,从多方面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周期长,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大,涉及部门多,这就要求高校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加大为学生提供科研参与机会的教师的鼓励与激励制度,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开放实验室,并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学分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科研创新。此外,学校、学院到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科技讲座,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和了解科研创新,也为他们实验技能的提高提供训练机会。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将企业的生产与学校的教学相结合,重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此环节形成职业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学到真知,提高本领,激发其创新意识,并使创新有方向、有感觉,看得着、摸得着;学校还可就地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在实践基地开展讲座和授课,提升其对专业、企业、社会的全方位认识。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兄弟高校积极合作,加强人才多渠道、双向交流,使学生见多识广,建立与企业的产学研、与科研院所及兄弟高校的“双导师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创新成果,创新成果一方面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高校需建立适当的成果转化机制,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渠道信息,如成果鉴定、专利申请、等;对于应用型的科研成果,提供与企业对接的平台,推动成果转化。

总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宏伟,叶志伟.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模式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2-223.

[2]张群,赵薇.论“挑战杯”竞赛与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90-92.

[3]贾晓玲,王明荣.谈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3):37-38.

[4]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新华网.(2012-03-12).[2013-06-01].

[5]刘德定.增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问题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08-110.

[6]刘锁兰,孔立智.工程教育认证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18-19.

[7]周志平,郭素珍,张明轩,等.高校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8):12-14.

上一篇:浅析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及建议 下一篇:高校药理学全英教学的课堂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