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11 03:02:39

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的实证研究

【摘要】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更好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本文基于志愿服务功能理论,并结合我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为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分为适应性、自我提升、利他和社会交往四个维度。同时将学生的个人基本属性的差异对志愿服务动机是否存在显著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志愿服务;因子分析;动机

1 引言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国家一线城市上海,有丰富的志愿服务资源。该校大力支持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现在学校有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机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制度健全,每学年第一学期都会举办一次志愿者评比表彰大会等方面。学校组织的各项服务活动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方面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参与过志愿者活动的该校学生的调查,研究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从而希望今后在组织志愿活动的同时,能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

2 理论综述和研究设计

国外关于志愿服务动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70年代,研究理论较为丰富。其中多因素模型中又由Clary等人(1998)提出的志愿者服务动机功能理论研究的应用最为广泛,志愿者服务动机功能理论将志愿者的志愿行为分为六种功能,分别是价值功能(Values function);理解功能(Understanding function);增强功能(Enhancement function);职业功能(Career function);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保护功能(Protective function)。并编制了“志愿者功能量表”(the Volunteer Functions Inventory,VFI),该量表使用7点里克特量表。

本文基于Clary的志愿服务功能理论和志愿者功能量表,结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志愿服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将该校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动机分为适应性、自我提升、利他、社会交往四个维度。同时将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经济情况等方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进行差异性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性别对志愿服务动机有显著差异;H2:民族对志愿服务动机有显著差异;H3:政治面貌对志愿服务动机有显著差异;H4:家庭经济情况对志愿服务动机有显著差异;

3 数据分析

3.1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动机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首先以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用最大方差法来正交转轴方式进行因子分析,对因子负荷量小于0.4的第三个题目删除,并用剩下的29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指标对样本数据进行效度分析,经检验发现,KMO值为0.94,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3725.178,自由度为406,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对29个项目(除第三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的因子载荷矩阵。对各个因子进行信度分析,并计算各个因子的均值,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结果可知,该校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动机的赞同成都接近于“5比较赞同”,表明学生整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另外,在动机因子排名中可以看到,学生相较于自己的适应动机,更加渴望自己通过帮助他人来提升自身的自信、增加社会知识、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以及扩大自己朋友圈的动机,这也比较符合财经类学校学生的特点。

3.2 差异性比较分析

3.2.1 性别因素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H1假设,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社会交往和自我提升两个动机t检验的显著值小于0.05,说明女生比男生在参加志愿活动中更加注重社会交往和自我提升两个动机。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该校女生在性别比例中有较大的优势,女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更具有心理优势;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女生比男生在性格、心理、自我约束等方面更有优势(可以从该校的奖学金获得者的性比比例、学生干部性别比例等方面看出),导致女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比男生更加注重提升自我。

3.2.2 民族因素

该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维吾尔族、回族、土家族、朝鲜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为分散,因此在分析中将学生的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H2假设,结果如表四所示,各个维度上的显著值均大于0.05,可推断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动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3.2.3 政治面貌因素

由于本次的调查对象主要为低年级学生,而低年级学生的党员和群众人数较少,因此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分析动机差异时体现的不明显。采用方差分析H3假设,结果如表五所示,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四个维度上的显著值均大于0.05,即党员、团员、群众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动机保持高度一致,没有显著差异。

3.2.4 家庭经济情况因素

分析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差异研究时,假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分为家庭经济较好和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两种情况。在我校贫困生库的学生对应为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不在我校贫困生库的学生对应家庭经济情况较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H4假设,结果如表5所示。说明家庭经济情况没有构成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差异。

4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低年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主要包含适应性、自我提升、利他和社会交往四个维度,而且都有较高的积极倾向。(2)在低年级学生的个人基本属性中,性别因素在自我提升和社会交往两个动机中存在着较大差异,民族、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三个因素对于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没有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E.Gil Clary.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the Motivations of Volunteers:A Functional Approach[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

[2]卓高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功能理论的实证研究[J],统计观察,2014,(6)

作者简介:

肖云鹏(1988-),男,浙江苍南人,硕士,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基于企业投资环节的财务风险成因研究 下一篇:高职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