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艰辛路

时间:2022-09-17 01:01:15

土地复垦艰辛路

“福建省福鼎地区,前些天有不少人都在忙着种树,但奇怪的是,紧赶慢赶栽下的树,没几天就死了,可种树的人却一点都不心疼。因为,这些树种上去本来就是几天之后要拔掉的。据村民说,这片地是前任村委会主任等人从村民手里租过来建厂,对外招商的。这次种树只是应付检查,招商一直没有停止。”3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无根树》 的报道引起社会关注。

巧合的是,也是在3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召开《土地复垦条例》新闻会,介绍该条例起草、出台等主要内容。业内专家表示,《土地复垦条例》对于“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土地,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性的资源,但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粮食安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等各方需求在博弈之下几乎所有关键环节中都会有土地身影的若隐若现,不同形态的土地资源浪费也不时出现。如何把这些土地再度利用起来,成为中国发展的保障和助力。

扎眼的1.3亿亩

2010年,我国粮食全年总产量达到1.0928万亿斤,首次实现“七连增”。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能够保证粮食万亿斤产量,主要在于粮食播种面积连续3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

按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测算,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对粮食播种面积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和很强的正相关性。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粮食产量则增加1.63%。所以,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产量的第一前提。

但翻看近几年媒体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隐形土地流失,不仅包括发生在福建省福鼎地区的这种将农用土地违规变为商用,更甚的是,各种假以土地置换等名义导致的隐形土地流失更让人触目惊心。

“长期以来,在生产建设活动当中,我们人为造成的破坏土地或者叫损毁的土地积累下来是1.3亿亩,每年还要新增损毁土地400多万亩,生产建设活动破坏的土地是275万亩,自然灾害损毁每年也在90万亩以上。” 近日,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刘仁芙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另据报道,有专家透露,这些被破坏的土地60%以上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多数还是土地质量很好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地理位置优越――一般都靠近城镇或村庄,交通便利、水资源等基础条件都比较好。

1.3亿亩,一个令人扼腕的数字。

但是刘仁芙也表示,据测算,损毁的土地中60%可以恢复为耕地。现在的1.3亿亩,最少将有6000万亩耕地可以利用起来,3000万亩还可以搞成其他农用地;每年新损毁的400多万亩土地,也按60%复垦为耕地来算,也是200多万亩。目前,已复垦的损毁土地面积约为3000万亩,但仍有1亿多亩尚未得到复垦。

土地复垦是把生产建设活动中或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按照上面测算,如果能及时复垦那些被损毁的土地,或许可以为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做出重要贡献,也可以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用地保障。

不断流失的良田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18亿亩,一个不再让人陌生的数字。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2006年,国务院《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 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划出耕地保护的警戒线,提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按目前生产水平和土地能力,我国目前粮食平均亩产332公斤左右。如果要维持每年5亿吨的产量,理论上至少需要15.06亿亩土地种粮食。如果考虑每年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减产,那么16亿亩的种粮田是必须要保障的。而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1.0928万亿斤,粮食播种面积则约为16.48亿亩。

为了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第592号国务院令,公布《土地复垦条例》,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之前中央文件的连续出台,勾勒出政府保护耕地坚决的政策态度。而此次《土地复垦条例》的颁布,则被认为是这份坚决态度的“最新版本”。

除了国家的态度,全国各地也在付诸自己的行动。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而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承接产业转移过程提速,土地供需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实现土地的有效保护、有序开发,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在3月21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得一条好消息,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的《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已被省政府批准,今年,河南省将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为核心,在保障耕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在1000个村启动土地整治试点,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该《方案》提出,省国土资源部门将通过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全面管护,守住“1.1889亿亩耕地”和“1.0175亿亩基本农田”红线,确保河南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布局更合理。除了争取使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低于35万亩,同时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和城镇低效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整治和使用农村建设用地20万亩以上,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5万亩以上。保持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高压态势,确保全省违法违规用地比例低于15%问责线。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关键是遏制住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好地,要把质量高、区位好的中高产田重点保护好。但我们也不得不说,那些保住耕地,供应农产品的地方,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牺牲和贡献,而其获益却远低于工商业的发展。守住粮田远不如变田为工业园赚钱,这或许就是土地“被流失”的根源,而解决的办法就是让这些地方获得足够多的补偿。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从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并且逐年加大奖励力度。2011年的奖励资金达到225亿元,比去年增15亿元。除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奖励政策外,对增产部分再给予适当奖励。同时,继续取消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

上一篇:水果电子商务困境 下一篇:赣南脐橙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