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归属感,探索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2-09-15 04:15:43

提高学校归属感,探索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和方法

摘 要 本研究选取北方工业大学的学生为研究被试,以研究大学生学习动力和学校归属感特点为基础,从提高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为切入点,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探讨通过提高学校归属感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校归属感 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高校教育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探索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证明,学习动力和学校归属感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学校归属感为切入点,以北方工业大学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学习有动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原因,既有学生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

1 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212份,收回204份,收回比例96.2%。问卷调查显示,大一阶段,多数大学生对专业和大学课程充满了好奇,学习动力处于四年大学期间的最高强度;大二阶段,虽面临英语四级考试,但学习兴趣的下降致使学习动力减弱;大三阶段,多数学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后,大学生表现出放松、盲动和失落,学习动力减弱到大学四年中的最低;大四阶段,大学生面临就业,才感觉到知识的缺乏,学习动力略有提高,达到接近大二阶段的强度,这个结论和之前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学习动力较强(得分前30%)的学生中,有72.6%学校归属感得分较高;学习动力较差(得分后30%)的学生中有64.3%的学生学校归属感得分较低。通过对23名学生访谈也证实,学习动力较强的学生中,79.4%认为对学校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中,60.7%对学校和自己的专业认同感不强。

2 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通过访谈中进一步的了解,引起学生学校归属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个人方面

专业认同感较低。所访谈的学生中,32.5%的学生入校前对所学专业了解较少,有一些是听从家长的选择,有一些是由于高分但第一志愿没能录取而调剂来的,尤其农村生源的学生,学生本人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兴趣,所以入校后感觉茫然,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适应期变长。

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人际关系不好。访谈中发现,与同学或老师交往较多、关系融洽的学生,其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力较强。相反,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容易被孤立,缺少集体的归属感和与同学的信息沟通,学习动力也明显受影响。

自我管理能力差。当前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不足: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个性较强,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应对挫折和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时间控制能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相比高中,课余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但不能很好地利用,而感到无聊等。

家庭的关爱和支持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以为通过高考就到达了终点,进入大学以后对孩子学业的关注程度降低;而有些则是家庭中出现变故,家庭不完整或者重组家庭,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学生学习动力下降。

2.2 学校方面

学校知名度。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产生的印象和自豪感,对于学校归属感的形成和学习动力的强弱有重要的作用。访谈中发现,低年级学生学习动力受学校知名度的影响更大,外地生源学生对学校认可的程度较高。

校园生活环境。所有访谈对象都表示,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校园建设绿化非常漂亮,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便利,有助于产生好的心情,从而有助于产生更高的学习动力。这些方面在大学生刚入校时影响较大,随着学生逐步融入大学学习、生活后,这一因素的影响力会逐渐变弱。

考试和考核方式陈旧,面对现行的考试方式,有些课程学生期末集中突击的效果并不比平时扎实学习取得的成绩差,这样,也助长了学生平时不学、临近考试“抱佛脚”突击的风气,大大影响了平时的学习动力。

2.3 教师方面

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相对滞后。教师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持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创新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新科技飞速发展,大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教师素质的提高显得相对滞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内容与大学教育有时不能相匹配,有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实际水平也需要相应提高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授课吸引力不大。有些教师教学方法老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下降。有些教师迫于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考试通过率、学生成绩的好坏以及教学评价考核时学生对教师的评分会影响到教师自己的考核成绩,对于学习不积极的学生,有的教师则对学生投其所好,降低授课的高度,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放宽考试评分标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这种放纵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增强学习动力的途径方法

针对访谈中了解到的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诸因素,逐步探索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和方法:

3.1 学校方面

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近几年学校的发展也得到了师生的认可。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知名度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加强宣传的力度和手段。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学校,鼓励学校师生参加各种重大竞赛,让更多的人知道学校、了解学校,在公众中引起良好的反响,增强学校师生的自豪感、自信心及荣誉感,提高学校的归属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2)重视师资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大学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千方百计培养和引进学科方面的领军人,师资力量加强了,科研的水平相应也会得到提高。(3)重视教学质量,输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培育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被认可的程度。用人单位的认可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大学生入学首先了解到的就是基础设施和环境,这些反映了大学的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和归属感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校园环境。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加强教学教务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制度,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校风。

3.2 教师方面

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教师不仅要注重增加自身知识量,还要注意积累教学经验,知道如何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启发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积极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的学习方式相对于高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新生在刚入校时会很不适应,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接近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喜欢老师,愿意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有助于更快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学习方式、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难免会出现不适应,加之有些学生没有考入理想的学校或专业而产生心理落差,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的关注,则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提高新生的学习动力。

3.3 个人方面

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增加对专业的认识。与专业课老师和高年级同学的交流,有助于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了解专业的特点、毕业去向、适合的工作领域等,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经过对专业的了解和本人兴趣的分析,发现自己的确不适合本专业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转专业。条件不允许转专业时,也要认识到,本科教育主要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在保证完成本专业的基本要求后,可以试图发展一些业余爱好,探索一些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以为将来的职业提供多一些选择道路。

主动与人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时,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想法,表现出不敢与人交往,造成与老师、同学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大学生要克服人际交往中的性格障碍,包容别人的个性,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锻炼交往能力,融入到群体中,从而增强了归属感,提高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方丽娟.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5-127.

[2] 陈钢.大学生学习动因的调查及其学习动力激发途径的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5):112-113.

[3] 赵联防.大学生学习动力状况以及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J].学园,2012(3):48-51.

[4] 李倩.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杜好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上一篇:福建省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下一篇: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