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7-17 02:02:49

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湖北省未富先老和老年人口的与日俱增,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成为迫切之需。通过对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从用地难、贷款难、用工难、运营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民办养老机构;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03802

自1998年起,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已呈“老年型”,比全国提前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97.4万。其中,农村老年人431.71万人,占全省老年人总数的54.14%。截至2012年底,湖北省60岁以上人口已达88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5.38%。据专家预测,湖北省老年人将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农村老年人达到700万人以上。

有关资料显示,湖北省养老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仅有5%的老人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选择养老机构。面对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目前的养老方式和国办养老福利机构显然已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的养老需求。社会化养老需求激增。湖北省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养老服务社会化,采取民办公助的经营方式,补贴民办养老机构。投资养老福利事业的民营资金逐年增多,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得到快速发展。

1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1.1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及规模

从2005年至2010年3月31日止,武汉市共新增民办养老院56个,达到128家、床位数1.36万张,比2005年的72家、4913张,提高了77.7%和177%;半数以上为近5年新增,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出现良好上升势头。其中2009年,武汉市民办养老机构115家,床位11211张,入住率为56.65%,民办养老院机构数量是公办的8.2倍,床位数为2.6倍。但民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只有公办的1.2倍。从市场贡献来看,民办养老机构所占市场份额高出公办23个百分点,对低收入人群的贡献尤为重要。到2011年底时,武汉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总计334家,其中民办的有131家。

截止至2012年,湖北省共有养老机构738家,县级以上养老机构340家,各类养老机构床位为21.5万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4张。在需要机构护理的119万老人中,每百名仅拥有床位16.3张。其中民办297家,床位3.4万张。

1.2硬件设施及人员配备

湖北省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具备基本硬件设施。中心城区的民办养老院营业面积一般从仅有10余床位的几十平方米到近百张床位的数千平方米不等,房型绝大多数都是双人间或三到四人间,也有五到六人间,少有单间出现。房间面积在15平方米左右,每层楼设共用卫生间。少数民办养老机构条件优越,硬件设施齐备。武汉民营养老机构“侨亚国际”,老人住房的楼道里铺设了防滑地胶,有专门的浴室、楼道安装了双扶手。该养老机构按三星级宾馆标准装修,房内设有冷暖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床头呼叫器、24小时热水供应,提供集休闲、旅游、康复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由于民办养老机构的经济效益与入住老人的多少是直接挂钩的,他们为吸引和留住老人,对入住的老人往往会全力以赴提供服务。

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通常由管理人员和护工组成。目前,医疗条件较好的民办养老机构聘请的人员一般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他们专门负责老年人的健康看护。一些以康复护理为特色的养老机构会配备相对完善的医护人员队伍,但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的护工人员来源于一些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人员,真正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

1.3服务类型与收费标准

目前,湖北省民办养老院提供的服务通常有三种类型: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护理康复服务和临终照护服务。大部分的养老机构均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

养老院的收费一般由床位费、伙食费、护理费三部分组成。不同于公办养老院统一的收费标准,民办养老院收费标准显得更灵活自由。如目前由侨亚置业集团投资的蔡甸侨亚老人村对健康老人每月收费从1200~3000元/人不等。另一些只拥有30 余张床位的小型民办养老院为吸引老人入住,对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月全包的最高收费标准还不足千元。

湖北省在积极发展公办养老机构,使其在养老方面发挥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的同时,还注重积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加快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从规划、土地、城建、税收等方面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扶持。武汉、襄阳、宜昌、黄石等地还出台民办公助制度,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床位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积极鼓励和推动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目前武汉市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增一张床位一次性补贴3000元建设费,每年补贴运营费1200元。

2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存在的困境

近十年来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较快,但目前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用地难、贷款难、用工难、运营难等,阻碍了民办机构养老机构进一步发展。

2.1用地难

用地难是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用地形式一般分为土地的租赁和购置。通过购买方式取得自主产权的民办养老院在湖北省还为数不多。如果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民办养老机构土地出让金收取一般也是按市场统一标准,没有相应的降低和优惠。如果民办养老机构通过征收,购买土地建设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向相关部门申报用地审批时,在相应的管理费和购买费用上,也难以取得一定的减免或补贴。民办养老院如果要扩大养老院规模而购买土地,也只能按市场价,并没有优惠,这样常常造成资金不足,最后入不敷出。湖北省绝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用地都是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的,通常很难保证土地租入的稳定性,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因此不愿再投资修房,或者安装新的设备。这样养老院的规模一直上不去,利润就始终受到限制,成本就难以降下来。武汉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12年,因拆迁而关闭的民办养老院就达19家。

2.2用工难

专业护工提供服务是老人在养老院幸福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但护工资源稀缺也是民办养老院面临的难题。据统计,2011年,在武汉市334家养老机构中,只有277名专业护工。到目前为止,这一数据没有太大变化。很多养老机构因招不到护工而倒闭,其中50张床位以下的福利院抗风险能力最差,大型福利院亦不乐观。有专家预测,如果护工资源稀缺长期得不到解决,江城的民办养老机构在未来5到7年内,会被逼至生死边缘。

护工资源稀缺往往是由民办养老院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带来的。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较高学历人员一般不会考虑到民办养老院工作,因此民办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多为来自农村、而且年龄偏大的低学历人员。根据笔者2013年8月16日对宜昌市福利院、西陵区福利院、西陵区晚霞老年公寓的调查发现,公办与民办养老院护工年龄呈现一个明显的差别:市福利院护工一般为20—35岁,区福利院护工一般为40—55岁,民办养老机构晚霞老年公寓护工一般为55—65岁。在调查中,我们曾要求晚霞老年公寓院长找一个年轻一点的护工作访谈,结果找来的护工年龄为58岁,这就是该院最年轻的护工了。这些人员工作前一般也会接受一些必要的岗前培训,但是要提供专业到位的服务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2.3贷款难

湖北省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但想发展得有资金。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之初都是通过自筹资金,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碰到资金短缺。创办民办非营利性养老院,筹集建设资金时,不少人首先会想到贷款。银行的信贷部门也都认可养老院是朝阳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这个项目是有发展的,但是都拒绝贷款,理由是需要担保,需要抵押。民营养老院一般规模都不大,床位30-50张床,工作人员不超过15名,这些养老院房屋简陋,设施很少专业培训不到位。没有机构会为这种非营利性民营养老院来担保,也就没有银行愿意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贷款。资金首先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问题,发展民办养老院的愿望就无法实现。资金筹集难,是导致咨询、观望的人多,真正创办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人少的原因之一。

2.4运营风险较高

民办养老机构运营风险除了存在资金短缺风险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营过程中的一些纠纷。民办养老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即使是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也因年事已高,患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而一旦因为老人摔跤等原因,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后,子女们就会认为是民办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护理不周造成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民办养老机构为了声誉,大多数会选择与家属协商,或者对其提供高额经济赔付息事宁人。

子女们往往认为,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就是送进了保险箱。一旦老人受了伤害,家属将养老院告上法庭,养老院赢的可能性非常小。一年出上一次事,就可能把几年挣的那点钱全赔进去。更有甚者,有些子女平时对老人不闻不问,一旦老人去世,就到养老院闹事,要求赔偿。今年8月中旬宜昌市西陵区晚霞老年公寓的刘院长在接受笔者一行调查时,谈到此事还后怕不已,在建院初期他们就遭遇这种情况,险些关门。

3促进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1)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落实到位。如果民办养老院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当适当降低,若是通过购买土地建设养老院的,在申报用地审批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减免征地管理费。比如,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可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划拨,或有偿方式供地,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适当降低,保证民办养老机构用地不被挤占。尽管湖北省政府在一些方面有相关优惠政策或措施,但很多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落实成本过大。今后在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上要加大力度。

(2)大力发展非盈利性社团和慈善组织。发展非盈利性社团和慈善组织,尤其可以加强学校与民办养老机构合作,让大学生甚至幼儿参与进来,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非盈利组织可以义工的形式定期到养老院看望、慰问和帮助老人,减轻养老院护工不足的压力,同时也为老人们带去精神上的安慰。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相关的服务人员,鼓励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加入。此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民办养老院进行筹资,宣传。

(3)鼓励、推动民间捐赠。在美国,个人或者企业如果进行慈善捐款是可以抵税的,因此很多个人和团体能够将资金以慈善的形式投入进来,为民办的养老机构注入资金,从而大大缓解了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湖北省可借鉴美国的做法,比如可以研究出台个人和企业捐助善款抵税政策。

(4)落实政策,加强监管,化解经营风险。借鉴武汉市、黄石、宜昌城区等地做法,研究制定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与营运床位补贴制度,力争到2013年底,全省县以上单位全部要建立起民办养老机构资金资助制度。省级彩票公益金将有条件的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养老机构予以适当资助。各地民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民办养老机构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要进一步规范代养协议,尽可能避免意外事故发生。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杨莉.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2011,(03).

[2]黄健元,谭珊珊.江苏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困境及出路[J].西北人口,2011,(06).

[3]王世军,薛宏.民办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S1).

[4]朱婷.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提高学校归属感,探索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我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