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教育指导的研究

时间:2022-09-10 02:36:37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教育指导的研究

摘要:一代年轻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兴衰,因此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应引起整个社会的集体重视。对于身处象牙塔内且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学生而言,初入小型社会圈所带来的心理冲击无疑对高校学生的心理造成波动与影响。针对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心理健康调查活动,就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展开调查,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调查;教育

1 概述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所下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虚弱和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况。”生活在高度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九零后大学生,面对日益丰富的信息和多重多的人生发展机会,既要致力于提高学习能力,又要妥善处理个人生活问题,其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高校学生轻生事件和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问题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通过在武汉科技大学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校内学生抽样,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调查结果做出相应分析,对当前高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一定指导

2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1实际心理状况与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据调查结果,大部分高校学生由于受过高等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可以树立基本正确的认识。具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意识的人群也占大多数,同时,大学生们普遍反映自我感觉心理状态良好。

然而,通过统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各项数据结果分析,高校学生实际心理健康水平不及普遍反映一样的良好。这暴露一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题:高校学生对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与实际情况是有偏差的。部分学生无法及时准确地意识到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或者轻视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是逃避自身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一实际情况,不愿意承认并表现出来。

2.2进入大学校园社交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主体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环境中缺乏家庭中解决同伴的竞争、冲突关系的经历,与同龄人互相合作、沟通的能力欠缺,导致其自身人际关系协调性相对较差,不能迅速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大部分高校学生进入大学社交生活并不理想,为心理健康问题留下了隐患。对其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交际方面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我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高校学生倾向于享受自我世界,喜欢独处。这类大学生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自我世界中,较少参与学院班级组织的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课余时间常常选择待在寝室。长期如此,随着产生对外界事物的抵制情绪不断加强,更加不利于他们与周围环境的良好接触。同时,据调查研究,在实际生活中善于与人交流,交际范围广的大学生仅为极少数,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存在问题。纵观现今中国学生的受教育史,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阶段主要的教育以科学文化教育为主,对其在社会交往、创新探索等方面教育所涉甚微,步入大学后遇到各方面问题特别是社交方面遇到的问题,由于不能及时予以解决,长期搁置的烦恼、困惑积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2.3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大学是许多学生的断奶阶段,意味着经济、精神上自我独立,独自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社会生活经验的相对缺乏,不免会产生对未来生活的恐惧感。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会常常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缺乏踏入社会后的生活信心,深入分析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部分大学生不满意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学习兴趣。其中,许多大学生选择听从父母亲戚等长辈的指导安排,或者对就读专业的选择未进行过深入了解,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其次,近半数大学生不了解今后就业前景,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从学生的成长方式分析,许多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指导式而非引导式,孩子们缺乏社会经历和自我认知,从而不具备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第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才竞争日益激烈, 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感情等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负担日益增加,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4感情方面困扰处理不恰当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与心理发育地日渐成熟,大学生对情感需求逐渐明显,但是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指导一直处于失滞状态。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明确承认自己在情感方面存在困扰。但他们大多不愿选择需求外界的帮助,吐露自己的心声,而是更多地是愿意按自己的方式处理情感问题。由于没有通过正规机构及时积极地介入疏通,不当的处理措施将给他们身体和心理造成较大伤害。

2.5出现心理障碍不倾向于寻求非亲近者解决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学生在心理状态欠佳时,能及时意识到这种状态,并尝试自我调整状态、解决障碍。同时,大部分会选择向比较亲密的人倾诉,其中包括室友、家人、朋友等。而在选择倾诉对象时,选择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在校学生工作者的大学生极少。

少数学生会有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的想法,只有极少数会选择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过咨询和辅导。由此反映了高校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小,学生并不充分信任和自愿主动寻求心理健康帮助,没有完全发挥高校内心理咨询对学生心理的专业性指导作用。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

3.1针对性、多样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部分大学生表示通过在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到的心理健康知识有限,不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意义。对于高校开设的心理教育课程,部分学生将其应付成一门普通考试课程,难与自身实际结合运用。因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加强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 丰富授课形式,激发学生持续性自我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能真正地学以致用,有效提高解决自我心理障碍的能力,从而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3.2创建高校专业化、有影响力的心理咨询中心

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同时,高校也应注重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培养专业素质过硬、有责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水平不仅影响了教育工作的质量,也影响着心理咨询中心在学生心中的分量。

建立具有人文关怀和专业指导兼备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教育工作者需渐渐化解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羞怯心理,提高校园心理咨询的专业影响力,强化心理咨询意识。

3.3利用新媒体途径宣传心理健康

调查范围的武汉科技大学内,开设有专业性的心理咨询室中心,地址为南一舍301-312。在学校心理教育课上强调并纳入课程掌握要求后,对于这一项学生的知晓度展开调查。调查研究显示,仍有近半数学生仍然对专设地址不熟悉,可见高校在设有专业性心理咨询中心后,除了通过师生传播途径,还应加大在学生之间的宣传。

除了通过课堂、校报等传统途径,还应顺应时代,应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现在涌现出来的各种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贴吧等网络媒体,都广泛地影响着当代高校学生心理、思想。

3.4开展各项促进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高校学生社会阅历尚缺,面对较复杂的问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山东一女大学生学费被骗后,抑郁而导致心脏骤停死亡的案例中,可见实践经验对心理健康影响意义重大。

开展各种有关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为高校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让大学生们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 开拓视野,放松心态,逐步培养心理调适能力,塑造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合作, 发挥实践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5建立“三位一体”完整心理健康管理模式

大学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大环境,学院是相对较小的活动集体,而班级是个体校园活动的最小组织。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系老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分别代表这三个集体,对高校学生个体进行三层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可拓展联系学生家庭、寝室舍友等,建立更加完整的干预体系。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既发挥了学校专业心理健康管理的宏观调控作用,又自上而下地针对性地涵盖到了每一位高校学生,实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朱樱琼.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教育[D]. 江西师范大学,2006

[2]钱淑群.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与探索[N]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06(24).

[3]白剑波.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对策[J].,中医教育ECM,2003 ( 3) : 2

[4]刘冬梅.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商,2013,(6):346

[5]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67 68

[6]包燕.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张晓波.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思考[N]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12(6).

上一篇:县区中职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现状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