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09 07:17:14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城镇保障性住房是切实贯彻党中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关键措施,对调控房价、加大社会管理力度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现今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然后探究导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相关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现状;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91-01

城镇保障性住房是民心与民生项目,同时也是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社会经济进步的重大举措。现今,国家相关部门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平稳发展,改善民生,对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投入了较多的资源,利用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项目的推行,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贫困人群与进城务工群众“住无所居”、房价持续高涨等情况。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依旧存在较多问题,本文结合有效数据,就此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现今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1.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基本居住条件

各城镇在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项目投入的资金不断加大,,与普通商品房比较起来,这些保障性住房在房价优惠、待遇水平、住房条件改善程度等持续提升,在减轻存在住房困难人民群众负担、改善他们居住环境等方面获得较好的成绩。

2.缓解城镇新增人口住房困难,更好促进城镇化发展

通过有效数据显示,我们国家在2012年通过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改造棚户区、租赁补贴发放等措施,共有2千多万户住房困难居民得到资助,比2011年增长了近2倍,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低收入居民的基本住房要求。通过不断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快速、平稳的进步。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我们国家的住房供需结构,避免房价增长太快。

二、导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相关问题的原因

当前虽然我们国家在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没有严格根据规定分解保障性住房项目任务、没有开展规范的建设与后续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难以筹集到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与使用管理等等。导致这些相关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保障性住房施工阶段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项目不能按时完工

在保障性住房施工阶段,由于施工方缺乏足够施工工作人员、气候方面、征地赔偿等方面的因素,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工。

2.没有到位的监管、建设施工任务重等原因导致某些保障性住房施工存在较多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每年都有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任务下发,且任务越来越重,某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赶任务,加快建设施工任务,抓紧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往往采取一边进行建设施工,一边慢慢将相关手续补办全,某些建设方与施工方由于没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甚至将相关手续直接忽略不计;此外由于监管机构没有尽好监管责任,某些保障住房项目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上种种因素导致某些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等存在着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发展。

3.地方配套资金筹集工作存在着较大难度

地方往往需要承担保障性住房前期(如征地补偿等)资金的筹集工作,并且在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与相关配套设施方面都需要地方的大量资金投入,因为地方相关机构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导致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的难度较大。

4.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致使保障性住房很难进行规范化的分配与使用管理

因为全国各城镇没有架构起住房公积金、金融、房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体系,导致某些明明达不到申请要求的家庭或个人却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房改房等保障性住房,致使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

由于缺乏丰富的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方面的经验,特别是牵涉到退出体制方面,我们国家更是缺乏成熟的实践操作经验。假设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很容易违背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最初目的,致使社会上出现新的不和谐、不公正等因素,引发许多社会难题。

三、解决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问题的有效措施

1.增强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风险防范意识

据调查发现,某些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工程没有根据相关建设程序进行施工,存在手续不全,在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材料采购、施工及监理等阶段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招投标工作。在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决策或施工环节,需要加强对工程全阶段的监督与控制,对政府管理风险进行规避与防范。

2.健全相关政策,对城镇保障性住房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现今某些安居工程由于缺乏明晰的规范或政策,例如没有明确监控农垦安居工程的面积或套型,有关机构需要考量健全相关政策。相关政府部门应考量进行发展规划的科学编制。在建设用地、投资金额大小、当地住房情况等方面开展整体性探究的前提之下,根据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城镇保障性住房在进行项目选址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在公共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建设“混合建设”的方式,让普通商品房与城镇保障性住房可以共同享有基础配套设施与相关服务,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各方面的便利,防止在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时慢慢形成边缘化的地区。针对已经竣工的城镇保障性住房则应当加大投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

3.切实做好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对于项目资金要严格监管

为了将各种优惠政策全方位落实到位,在审批项目用地时应当应用行政划拨等方式,并依法减免相关收费或税费,保障新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在进行项目资金监管的时候,要严格根据相关管理办法,扎实做好项目资金的管理、拨付、筹集等工作。与此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运作、严格监管,保证项目健康发展。

4.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监管

加强工程监督与控制的力度,让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质量监管,并定期走入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质量巡查,对项目施工建设进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管,增强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监控,保证项目可以按时竣工,并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实行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杜绝出现把项目分解之后转包等违法情况;质量安全监督部门要做好施工材料采购、进场、检验等工作,严禁不合格钢材或其他“瘦身”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完善投诉举报体制、落实分户验收制度、开展项目施工全阶段监管。保证中低下收入家庭或个人住上满意的保障性住房。

5.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对廉租房有关部门特别是房管部门切实履行责任,逐步建立起住房保障、民政、公安(车辆和户籍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金融、税务、 住房公积金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把不应享受的保障性住房的人员予以退出,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关注弱势群体的措施落到实处。另外,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申请、审批和退出制度,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并对保障性住房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加大对虚假申报、骗购骗租 、转租转售、闲置浪费保障性住房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完善保障住房退出机制,作好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和“退出” 监管。

四、结束语

综上,在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的同时,应同步建立后续监管的法律监督体制,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及其法律责任,建立严格的法律、政策配套体系,以此实现保障房制度的公平和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1] 曹伊清,保障性住房的后续管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10.

[2] 李文静,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J],河北学刊,2012.

上一篇: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规律与调整对策 下一篇:联合站污水处理水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