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石化企业应急管理模式

时间:2022-09-09 03:28:01

创新石化企业应急管理模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作为石油石化企业,以企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构建覆盖“五个维度”风险事件的预案管理体系,探索“一普三重”预案管理模式等,创新了石油行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法。为此,本刊记者对中石油副总工程师刘景凯进行了专访,请他介绍中石油应急管理创新做法。

记者(以下简称“记”):刘总您好,近几年来石化行业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您认为,目前在石化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有哪些?这些问题将会带来哪些后果?为何难以解决?

刘景凯(以下简称“刘”):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由于受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害因素影响,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一直受到企业高度重视。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基层、现场的应急能力不足,第一时间、第一岗位的初期处置不当,加上信息传递不及时,应急响应和准备能力启动滞后,以至于造成事故扩大、救援难度增大等严重后果。

基层、现场应急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是对员工缺乏必要的应急能力训练,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步骤、程序事先没有明确的规定。出现意外或紧急情况后,要么是现场员工盲目处置,要么是仓促逃离、忙中出错。二是现场应急物资设施配备不能满足第一时间处置需要。由于用于人员防护、逃生及现场处置的专门应急物资处于长期闲置,有些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少配或不配的现象较普遍。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财务制度上,应急物资储备列支渠道还不明渠,同时管理上也缺乏可依据的强制性配备标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投入机制、保障能力及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系统考虑,有的甚至要从文化建设上来思考和解决。

记:在应急预案编制方面,近几年来,中石油根据自身实践,做出了哪些创新?这些创新对于更好地指导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有怎样的意义?

刘:中石油生产经营活动涉及上下游、国内外,成员企业及公司业务点多面广,在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市场稳定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激增,业务发展快、企业规模大,新老油气田设施、炼化装置、油气管线及油气站库并行运行,风险高、隐患多,管理治理难度迅猛增加,给安全环保形势的稳定带来严峻考验。

在这一形势下,中石油首先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应急预案体系。在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明确了预案制修订的主责部门,负责预案的维护、培训和演练等日常管理。

其次,对突发事件进行了科学界定和划分。在原来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三个后果的基础上,考虑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和社会关注度的大幅提高,增加了对“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的考虑,把突发事件的分类变成“五个维度”,并根据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后果程度进行分级,形成了企业标准。

再次,在基层推行“一案一卡”。即通过应急预案工作实践,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基层现场的应急预案进行优化、简化、卡片化,强化预案的针对性,提高应急程序可操作性。同时,在重点岗位推行“应急处置卡”,做到持卡上岗、按卡处置。

记:在预案简化和在基层推行“一案一卡”过程中,有哪些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刘:在预案简化和在基层推行“一案一卡”过程中,中石油坚持稳步推进原则,不求激进冒进,重在简化程序、明晰流程、提高应急效率。

为了避免在应急职责上划分不清,防止应急预案制定的职责不被重视,我们要求各级应急预案以行政文件印发,突出了应急预案的强制性;为了简化应急预案文本,提高应急时的工作效率,我们提炼编制成《应急工作手册》,对用于平时培训和演练的叙述性内容大幅瘦身,以图表形式把应急流程展示给紧急情况下的使用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基层推行“一案一卡”时,发挥专业公司和企业积极性,不搞一刀切,不要求一个模式,由企业结合实际自己探索编制和推行,避免了形式主义。尽管目前一些单位存在“一案一卡”编制的还较繁琐,有的重点不突出,针对性还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但随着培训、演练和推行的不断深入,“一案一卡”工作效果将更加明显,管理水平也会持续提高。

记:中石油近期推行的“一普三重”应急预案审核模式(即按照政府要求对所有成员企业普遍开展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对重要企业、重大工程项目、重点事故单位开展预案现场审核)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种工作模式的推行对于加强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推行后基层单位有哪些反响?

刘:“一普三重”应急预案审核模式是中油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探索。主要是由于中石油成员企业多、管理层级多,管理幅度大,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中石油在HSE管理体系推行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基础,除了第三方每年的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审核外,总部、专业公司每年还要对企业进行两次HSE管理体系审核。所以,结合实际情况,中石油对预案逐级备案进行了统一要求。

但是,由于应急管理的工作侧重点不同,与传统管理模式要求不同,且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屏障,往往在事前引不起重视,即所谓“平时不急,急时乱急”。经逐步实践摸索,中石油在对重要企业进行现场审核的基础上,逐步把典型事故单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扩展开来,形成对“重要企业、重大工程、重点事故单位”专门进行现场审核的工作模式。截至2014年,已完成对48家重点企业、3项重大工程和4家事故单位的现场专项审核。

通过“一普三重”推行,中石油培养了一批应急预案审核专家和预案管理人员,预案制修订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在重要风险领域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促进了重大工程应急工作关口前移,提前编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通过对重点事故单位应急审核,查找分析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不足,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发现薄弱环节,更有针对性地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目前,这项工作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中。2013年国务院安委会8号文件已作出在事故调查同时进行评估工作的规定,对重点事故单位的现场审核还需加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74号令对应急评估已明确作出要求,中石油也需对审核内容和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

记:在应急培训和演练方面,中石油探索出哪些创新方法?对于基层人员掌握应急知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哪些效果?

刘:在应急培训方面,中石油针对不同层级人员开展不同的培训:领导干部、应急指挥人员重点加强应急意识、管理知识及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培训;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加强执行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岗位员工加强安全操作、应急反应、自救互救,以及第一时间初期处置与紧急避险能力培训。新上岗、转岗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应急培训并考核合格。

几年来,中石油分别对企业局处级领导干部、安全环保部门应急监督管理人员、生产运行部门应急指挥人员和行政管理部门应急工作人员,以及应急管理体系(预案)审核员,进行法律法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与审核等应急业务知识培训,年培训达2.38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应急骨干队伍的知识水平。

在应急演练方面,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针对不同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层级、分类别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基层站、队结合实际工况,进行现场处置预案(方案)和处置卡实战演练活动;管理层采取情景构建或模拟方式,组织桌面推演活动;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通过基层站、队实战演练与管理层桌面推演相结合方式,举办生产安全应急综合演练活动。

自2009年以来,先后在四川、新疆、兰州和大庆,组织开展了集团公司级“井喷”“油气长输管道泄漏”“炼化装置爆炸着火”“成品油库爆炸着火”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泄漏”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企业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基层单位演练达5.8万余次。

上一篇:民间游戏――课间因“你”而精彩 下一篇:高校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