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伦理:来自“沙乡”的启示

时间:2022-09-09 01:49:50

土地的伦理:来自“沙乡”的启示

我国古代有个词叫“天道人伦”,是对所有伦理关系的高度概括。历史地看,人类把自身形成的道德伦理观念推己及人,推人至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研究者们在追溯某一思想的起源时都会出现西方言必称希腊,中国言必提儒家的情形,但细究起来,这些思想在当时恐怕也多是懵懂的理念而已。翻检中外思想史,我们发现最早将“伦理”理念加于土地之上的是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他在其名著《沙乡年鉴》中,用优美的文笔描述了沙乡四季的秀丽风光,并对当时美国人与自然的斗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思想财富。

利奥波德生活的时代是美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紧张,虽然环境保护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在他看来,那种人为对自然本身机制干预的保护,并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整体性。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与大量的生态学研究,利奥波德渐渐地摒弃了以往那种对环境的单一性认识,并形成了以土地共同体理论为基础的土地伦理思想。土地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在土地之上人类发展了农业,滋养着文明的进步。长期以来,人类是将土地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作为一种财富去获取。即便今天,这种观念依旧占据着人类思想的主流。不过,生态学家利奥波德认为,土地并不单单指土壤,它还包括水、植物和动物,当然也包括人,这些因素一起组成了土地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成员,它们之间不单有竞争关系,还需要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就需要伦理来调整,来维系。因此,土地伦理可以说是一种维持土地共同体的伦理,是一种可持续的观念。

土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一员。土地伦理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同时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将土地这种资源从被攫取的地位转化为与人类平等的地位,这是利奥波德的远见,是他生态学整体思想的直接体现。长期以来,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人类始终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的,两次科技革命后,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变得空前强大了,人类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自大。而在利奥波德看来,人只是生物队伍中的一员,人类的历史事实上都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的特性,有力地决定了生活在它上面的人的特性。

土地伦理是一种生态学的意识。它要求人们摒弃那种以“对人类是否有用”为唯一判断标准的功利主义观点,从整体上来认识自然,遵从它自身运行的机制。在书中名篇《像山那样思考》中,利奥波德从整体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了狼、鹿、山,这些都是整个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怀特所言,大自然是最伟大的经济师。它自身就蕴涵着合理的调节机制,狼控制着鹿的数量,进而防止整个草原被过度啃食,出现植被退化的现象,而人为对狼的大肆捕杀,则破坏了这个系统的平衡性。人们不懂得像山那样思考,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像山那样思考?我们不禁要问,山是如何思考呢?其实,简单地说就是,山作为一个完整的土地生态共同体,其自身具有调节机制,山里生活的一切生物也遵循着这种机制。当我们人类以一种征服者或改变者的面目出现其中时,则破坏了它原有的平衡。这就是利奥波德土地共同体理论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正如他所言:“每条河流的生命都在唱着它自己的歌,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加进了滥用的不和谐的音调而变得很长。过度地放牧损坏了植物,然后又破坏了土壤,来复枪、捕兽器和毒药接着又消灭了较大的鸟和哺乳动物,随后则是拥有道路和旅游者的一个公园和森林。公园的建立给很多人带来了音乐,然而到了把它调到可以听得见的时候,那里则除了噪音,就几乎没有什么音乐了。”

在土地共同体中,各个元素间的能量转化是以金字塔的形式来完成的,利奥波德将这种转化称为“土地金字塔”。在土地金字塔的“底层是土壤,植物层位于土壤之上,昆虫层在植物之上,马和啮齿动物在昆虫之上,如此类推,通过各种不同的动物类别而达到最高层,这个最高层由较大的食肉动物组成”。其实,这就是生物系统中的食物链。所有食物链的基础就是土地,人类也是土地金字塔中成千上万增添物中的一种。在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中,土地始终不单指土壤,“它是能量流过一个由土壤、植物,以及动物所组成的环路的源泉。食物链是一个使能量向上层运动的活的通道,死亡和衰败则使它又回到土壤。”土地伦理不仅扩大了传统伦理的界限,更为重要的是,它提醒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人与土地的关系,人类不仅仅是土地的利用者,更应该尊重土地的生命,承认土地上所有生物的平等权利,珍惜土地的价值。这才是利奥波德“土地伦理”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在土地共同体中,人类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正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回顾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历史,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种互动中,人类多数时候是想要扮演征服者的角色,而不是合作者。但从长远来看,短期内对土地的征服,埋下的却是长久的隐患,最后人类不得不自吞苦果。反观今日我们中国的土地情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成建筑用地,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有失地人口的社会问题,还牵涉到原来土地共同体被破坏之后所造成的动植物群落、大气、水文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果说前者是当下需要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那么后者则是关系整个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永续问题。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利奥波德“土地伦理”的价值。在它的启示下,我们不只看到土地的经济价值,更应认识到它的生态价值,认识到土地是生存在它之上的所有生物的共同体。人类需要热爱、尊敬并赞美土地。正如利奥波德所言:“在缺乏觉悟的情况下,义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要把社会觉悟从人延伸到土地。”今日之中国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上一篇:国外房地产税怎么收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加强勤劳节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