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乡镇初中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时间:2022-09-06 01:39:00

提高乡镇初中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针对乡镇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从三个“积累”着手,即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自主阅读,积累资源;训练写作,积累技能,提出了提高乡镇初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乡镇初中 作文教学 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改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大胆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作文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仍不容乐观。新课标提出了“多读多写多积累”的基本理念,这是对十年新课程改革经验的总结,更是对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据此,笔者针对乡镇初中学生的现实基础,总体分析了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三个“积累”着手,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1.关注生活,学会观察

很多学生对家庭、学校、课堂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已经习以为常,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学生对观察生活失去兴趣,缺少起码的敏感性。由于生活素材的匮乏,作文时只能干着急,只能瞎编乱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以形成丰富的表象,积累写作的素材。例如,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笔者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的氛围,要求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来感受秋天的美景,从不同的视角和方位来体验日常事物中的不同的美。随后,布置学生写一篇观察随笔。有学生这样写道:“看,那棵红枫,红得似火的树叶如手掌一样立在树枝上,层层迭迭,密密麻麻。一阵风吹来,那叶儿仿佛在向你招手,又好像在欢迎你的到来。这时候还不时有几片深红的打着旋儿落下枝头,有的像红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小鸟展翅飞翔”。可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写文章时就能言之有物,物中有情了。

2.发掘乡土情结,利用乡村资源

乡镇初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阅读量相对较少,许多学生没有上网查阅资料的条件,社会信息的撷取也很有限,因此在作文时往往搜肠刮肚而内容仍然枯燥单一:写做好事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写母爱就是妈妈背自己去医院……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也颇感头疼,常常抱怨学生信息匮乏,见识短浅,知识面狭窄,写不出好作文。笔者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地爱着这些朴实无华的学生,真切地感到农村学生的作文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还是大有作为的。要使学生写好作文,除了学会观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掘自己身上的乡土情结,充分利用乡村资源,让他们把眼中心中最为熟悉的乡景、乡人、乡情通过自己的笔墨来表现新农村的新变化,新农民的新思想,新农业的新发展,抒发自己热爱农村,建设家乡的真情实感。

二.自主阅读,积累资源

叶圣陶先生曾讲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作文教育与阅读积累密切相关,通过阅读去感悟,去模仿,最后达到创作的理想境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无疑会有利于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写作营养,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持续发展。

(一)营造氛围,促进阅读

1.优化班级读书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笔者带头下,每个学生为班级贡献至少一本课外书籍或优秀杂志,建立了一个图书角。通过互助合作,极大地丰富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按新课标要求,学生每学期要完成1—2本课外书的阅读,笔者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完成,并写好读书笔记,同时将写得好的读书心得粘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交流共享。

2.开设阅读课。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把课外阅读这一要求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话,对学生是毫无促动的。因为对于乡镇初中的孩子来说,他们都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怎样好读书,读好书,更没时间读课外书,因为每天课都排得满满的,一有空,学生做作业都来不及。鉴于此,笔者每周专门开设一节阅读课,以保证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得原本有些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在阅读课环境的感染下,也能进入阅读的状态,慢慢地也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二)指导方法,学会阅读

有了阅读课作为时间的保证,如果没有好的阅读方法的话,效果也不会理想。为此,笔者十分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1.阅读时一定要动笔

首先是优美语句的摘录。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好摘抄本,并明确:可以摘抄一些好的句子或感悟类的语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摘抄的句子不宜太长,要便于记忆。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动笔摘抄,可以是各种报章杂志上的好句,也可以是教师推荐书籍上的好句,还可以是学生合作学习中交流的好句,同时要求学生在摘抄好句后写上自己的点评或感悟,并在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进行分类整理。

其次是写好读后感。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让学生读好书。在初一(上)学期要求新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和《草房子》两本书。到初一(下)学期又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两本书。每周提供1-2节阅读课,在每节阅读课后,要求学生完成所看内容的读后感。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读后感的写作比较陌生,笔者就从读后感的写作内容和方法上加以指导:先概括所看的内容,然后写出阅读后的感受。经过实践,很多学生都能得心应手地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读后感。

2.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

新课标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重要部分往往需要精读,也就是要反复阅读和思考。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加深理解;二是有利于记住读过的内容。中学生必须要精读经典著作、经典文章中的精华部分,这才有利于知识的建构,资源的积累,技能的提高和情感的内化。

上一篇:即兴演讲比赛的训练与指导 下一篇: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缺失与教育法律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