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缺失与教育法律素养的提高

时间:2022-10-07 11:17:58

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缺失与教育法律素养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更是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推动者。目前,在广大教师队伍中缺乏教育法律素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主要有以下问题:缺乏对教育法律体系的全面认识;缺乏正当合理的学习渠道,从而导致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存在不足;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教育法律纠纷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法律修养,需要更新理念,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法律体系;经常性开展教育法律课程培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法律修养。

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的岗位要求(试行)》中规定,校长必须掌握一定的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能初步运用和掌握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另外,教育部还规定全国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干部在上岗前都必须参加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活动,以提高对法律法规的综合认识。199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教委、司法部、全国教育工会的《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通知》第3条规定: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学生学习教育法。广大教师应该主动学习教育法和教师法,做到两者结合,以提高自觉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能力,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 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缺失

1.缺乏对教育法律体系的全面认识

当前,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法律知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对教育基本法的基本认识上,这就说明教师法律意识十分淡薄,有待加强。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如果不关注或忽视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存在,而仅仅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执教,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依法治教,甚至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法律意识淡薄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和对学生的影响的要求相差深远,是与现代教育体制相矛盾的。

2.缺少正规学习教育法律知识的途径

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有参加相关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培训学习的经历,且均超过3次以上。但是从培训学习途径上来看,正规教育机构,如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并不是主要渠道,这一途径仅仅占22.59%;部分教师以个人身份,非正式的形式进行学习的占23.92%;目前,最主要的形式则是以电视、广播、网络等载体进行的学习,这一途径占42.19%,为三条途径中人数最多的。

由此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等组织的学习,主要以讲座、录像或教师自学等为主。也就是说,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往往是非正式的。广大教师在非正式组织下,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广大教师非正式途径学习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上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甚至有错误的,大家可以试想,广大教师如果以不正确、片面的法律法规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危害与后果如何,就不用多说了。当前,很多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法律法规对于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也已经着手开展加强学习了解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活动,但是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组织学习的工作还有待加强,还做得不够到位。

3.理解、掌握教育法律知识的程度不够

调查表明,广大教师对自身及学生的权益认知和了解不够,只有一半左右的教师非常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能正确回答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知识并不了解,把握得还不够准确,对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精神还没有真正吃透。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意识的缺乏,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不依法执教、治教;二是当自身的权益受损时,也无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无意识地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4.不能正确处理教育法律纠纷

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认可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承认了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性。过去,体罚是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而如今,广大教师在教育管理调皮、不遵守纪律学生的问题上,绝大部分教师放弃了体罚,切实尊重了学生的权益,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纠纷时,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有不少教师表示由于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对于处理纠纷没有很好的办法,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纠纷和矛盾。

二、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修养

1.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修养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人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科学知识、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其次才是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意识,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意识的提高,认为这不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在现实社会中,国家虽然提出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素养,但是,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往往重视教师的师德,把教师应该具备的法律法规素养却忘在了脑后,甚至根本没有法律法规的概念,更有甚者说教师不需要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正是由于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不知法、不懂法却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在认真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着,但是随意侵犯学生基本权益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的正常权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集体,他们承担了教书育人、培养建设者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他们的劳动具有广泛的示范性,所以广大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和素养对于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要做学法、知法、懂法的模范,更要当守法、维法的模范。

2.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治教与依法执教相辅相成,教师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修养的提高也就代表了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法可依的关键是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以一个总法——宪法为基准,以若干部门法律法规和地方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体系,但是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等,诸如:学校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社会教育法、终身教育法、特殊儿童教育法等尚未制定和实施。我国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那么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广大教师有时候无法可依。因此,党和国家政府部门都必须站在推动国家教育改革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和完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使广大教师有法可依。

3.在师资的培养与培训中开展教育法课程的学习

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律修养,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要重点加强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专业培养方案上,目前,只有少数师范类院校开设了教育法学和教育法律法规课程,其他类型院校几乎没有开设这样的专业课程。在人才培训培养方案上,部分地方把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考试成绩合格作为了教师任职的基本资格,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开设,不像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开设那么顺利,更没有成为必修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上岗或任职期间基本上没有完整、系统地学习培训的经历。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法律法规意识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和把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广大教师的必修课程和常设课程,并经常性进行考核,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修养。

4.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修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法、用法和普法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素养。当前,绝大部分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聘请专家、学者讲课,集中为广大教师授课,开设法律知识专门课程,帮助广大教师建立法律意识体系;运用报告会、看录像、知识竞赛、墙报等形式对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宣传。有的学校还会经常性开展交流、调研和座谈会活动,以提高法律法规意识。

参考文献

[1] 陆波.高校教师权利法律救济机制的现状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 梁发祥.浅谈中小学教师法律思维的养成.教学与管理,2009(1).

[3] 张涛.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水平的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5).

[4] 蔺艳娥.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推进中小学校依法治教——基于陕西省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类法律素质的调查.教育探索,2011(4).

上一篇:提高乡镇初中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下一篇:基于教师指导的师幼共处课程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