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视角下的权力清单制度构建

时间:2022-09-03 05:12:49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权力清单制度构建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权力清单是契合“法治中国”和“治理现代化”理念要求的重大制度创新,面向政府治理方式的源头性问题和核心问题,是“把权力关进笼子”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权力清单 政府治理 制度创新

权力清单制度是实现权力公开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而权力公开运行并不仅仅要公开权力清单,还包括公开权力的过程和结果。所谓“权力清单”,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的列表清单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这是我国推动政务公开、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群众监督、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的政府改革和廉政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特点

依法制权是权力清单制度的根本理念。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监督,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也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措施。制约靠的是分权制衡的改革,监督的前提则是公开。十报告提出的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还有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就是努力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落到实处,并强化了依法治权力度。

阳光行政是权力清单制度的最大特点。阳光行政,就是采取适当方式向人民群众公开执行权力的主体、内容、程序、规则和结果等信息,实行开门行政。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前提。权力执行的过程包含诸多环节和大量信息。如果不把这些环节和信息向人民群众公开或者公开程度不够,不仅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会成为空话,而且也极易为某些人搞暗箱操作提供便利。因此,实行阳光行政,必须让权力执行的内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权责一致是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原则。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要坚持问责原则,严格责任追究,促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民利。权力公开运行改革恰恰就是要揭下权力的神秘面纱,强制打开权力封闭运行的“黑箱”,将权力的行使过程公之于众。目前在有些地区,群众代表可以列席党委和政府会议,实地观察其决策过程。这种权力的“去神秘化”不仅有利于维护群众的知情权,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的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是有利于加强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基础。百姓要想有效地监督公职人员行为,及时发现腐败线索,必须了解“应然”(法律法规规定公职人员应如何行使权力)与“实然”(公职人员实际上如何行使权力)。群众只有了解了“应然”与“实然”,并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才能够形成有效举报。

三是有利于强化政府的内部监督。我国政府体系由于上下层级复杂、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不清,再加上部门利益制度化等现象的存在。例如,我国经过数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政府都砍掉了半数以上的自己出台的审批项目,被清理的审批项目高达数千项,这就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公共权力的总量之大、类型之多、情况之复杂。

三、构建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路径

必须从制约和监督权力抓起,通过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用制度的“铜墙铁壁”确保党员领导干部不擅权、不滥权、不搞特权,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深化依法确权,促进权力取得由无据到有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依法确权,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权力坚决予以取消,对超越法律所规范的权力范围、违反操作程序的,切实加以规范,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用权水平。依法界定权力。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应严格按照宪法、相关组织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各级各部门的权力进行审核确认,并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对依法确认的权力要细化、量化权限,不能让“有权力的人把权力用到极限方可休止”。

深化科学配权,促进权力结构由集中到分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科学配权。只有实施科学配权,做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才能有效防止权力如“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坚持分事行权。将地方和部门一把手的权力科学分解到班子成员,从权力分工上改变“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等相关制度,使分解制衡机制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事项得到拓展和延伸,确保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坚持分岗设权。将重点岗位的权力科学分解到多个岗位,从权力设置上改变“政出一门”的体制缺陷。建立健全“管采分离”、“管办分离”、“管审分离”制度,实现权力的有效分解和制约。

深化全程控权,促进权力运行由无限到有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全程控权。有效防治腐败,必须对权力运行实施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监控。强化内部控制。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完善相关防控措施和制度规范,加大制度执行力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用权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的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等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防止“破窗效应”,使制度的笼子更具刚性。强化外部监督,建立并实施预警告知、风险提示、诫勉谈话、督促整改、责令纠错等处置措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接受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有效避免领导干部、。

参考文献:

[1]王方杰.探索政务公开透明运行机制“权力清单”公布之后[N].人民日报,2006-1-16.

上一篇:浅析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 下一篇:节能环保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