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阅读教学的冷思考

时间:2022-09-01 11:20:20

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阅读教学的冷思考

摘 要:听说说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学生要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要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爱上文学,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从阅读中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和水平,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本文笔者就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初中语文学科中,阅读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学?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有突破,也有困境。鉴于此,笔者在深入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应对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清

阅读理解的题型与课文完全相似,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够,他们只是关注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学生只是根据预定的教学方案追随学习,学生对课本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这种讲解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不清,阅读的范围仅仅限于课本,而且阅读教学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致使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领会能力比较差,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写作能力提不上去,这与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内容相背离。

2、阅读教学观念落后

不论是课本中的文本事例还是语文考试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试题在出题主旨上都是希望读者能通过细心的揣摩和品味,达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产生共鸣。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和作品心灵交流的过程,读者与作者以作品为纽带,产生灵魂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读者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大环境和背景,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人物和事物,体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人生思考,聆听作者对人事的感悟和告诫,感悟文章的真义,使灵魂得到洗礼。有的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的主动权,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观显然与时代不符,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不符。这种将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旁观者的位置上,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

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是受客观教学条件限制产生的。阅读理解是一种文学形式见之于客观实际生活上的载体,作者所作的文章都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事实来源,也只有社会阅历丰富,经历多的人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固定在教室里听课,以阅读教材为教学框架,学生远离社会实际活动,缺乏对生活的理解、积累和感悟。因此,将阅读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局限于课堂范围内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导致学生“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4、学生文学素养较低,阅读积淀不足

有数据显示,当今中学生中读过四大名著之一的学生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初中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又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当前不少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和提高班,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静心来进行阅读和思考。

二是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整堂课都以自己教学为主,留给学生自己体会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

三是历来对语文教学的误区认为,语文教学是一种对国语文化的学习,而中学生已经有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对语文解题技巧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安排上都偏重于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并投入到数理化、英语科目的学习之中。

二、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现实困境的几点对策

1、采用多种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除课本内容外,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又符合课程要求的课本之外的一些阅读内容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文章的情境,以补充学生原有经验的不足。例如朱自清《背影》中那份眷眷的父子深情,《春》对生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等。因此,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感受那恬静、清丽、和平、愉悦的柔态美,在美的感受中理解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浓浓的父子之情。吟诵《海燕》,则想象那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起浪涌,海燕振翅高翔,搏击风云的壮阔场面,从而感悟“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深层含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热情高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2、根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门艺术,模式是多种多样和灵活多变的,可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选择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型:如朗读课、文学欣赏课、活动课、辩论课等。当然,课型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内容、形式都很精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朗读课、文学欣赏课;面对逻辑性强、论证严密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采用思维训练课、辩论课。但不管何种课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和激发学生,用心灵感悟作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

3、精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语文教学要有实效,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做得到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靠日积月累,没有日常语文知识的积累,不精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堂阅读教学永远都只是“杯水车薪”。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还要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除新课程规定的初中生必读名著外,还可以推荐一些能反映现实社会、表现当今世界的知名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等。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初中语文阅读学案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2]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上一篇:MOOC对国内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 下一篇:由“要我学”到“我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