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建设之猜想

时间:2022-08-31 11:26:03

上海自贸区建设之猜想

海自贸区作为新一届政府以开放带动改革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其担负着“政府职能转变,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三大方面的任务,已于10月1日正式启动。

怎样理解自贸区

严格意义上,自贸区一般是指国与国之间通过签署自贸协定,进一步减让关税,放宽投资准入,推动贸易便利化而形成的地区,例如中日韩自贸区。而上海自贸区,官方定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自由贸易港区,1973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将其定义如下:“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尽管上海自贸区属于狭义上的自由贸易港区,但是究其涉及内容而言却远远超出了“关境”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概念,与世界现有的自由贸易港区相比,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承载着更大的任务和使命。

首先,从战略定位上,上海自贸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最初有关方面的提法是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园区,而后正式定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内涵正在于尽管落地于上海,但这是国家行为,体现了中国新一轮开放的战略安排和思路,是上海为国家以开放促改革全局而进行的先行先试。而这也正是国家在批准上海方案时重点强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用意所在。

其次,从功能定位上看,上海自贸区的着眼点在于进一步推进贸易及投资便利化等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措施,其真正的落脚点则在于深化改革。无论是放宽准入,还是管理制度的改革,其根本都在于建立一个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最后,上海自贸区名为自由贸易,实为涉及投资、金融、服务贸易等更广泛领域的综合改革,也是与世界其他主要自由贸易港区的重要区别。自贸区将承载体制改革和规则探索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负面清单管理”以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对于未来投资体制改革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上述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动现有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管制,真正构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抓手。

上海自贸区的政策猜想

综合各方情况,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主要内容将涉及:(1)行业准入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将成为重点;(2)管制规则的先行先试,探索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规则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将涉及投资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准入前国民待遇将涉及外资管理体制的根本性改变以及商事制度的改革;(3)贸易便利化措施的进一步提升,即通过监管制度以及配套措施进一步促进外贸转型;(4)金融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其涉及资本项下可兑换、金融业外资准入、外汇管理体制、离岸金融中心、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重要领域。

根据《“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到2015年上海应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定位,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在此目标之下,上海在外汇、金融等多个领域已经启动多项配套改革。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改革无疑将成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未来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也将形成显著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首先,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将成为一大看点。目前人民币贸易项下基本实现了可自由兑换,2012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规模达到了2.9万亿元(《2012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人民币贸易项下交易规模的扩大使得人民币在资本项下流动就成为一个问题。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信息监测及时有效、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2012年深圳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首先开展了跨境双向贷款,可以说迈出了重要一步。那么在上海自贸区是否会进一步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从远期看这很有可能会列入自贸区的重要目标,但是从近期看步伐并不会很大。这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本项目下的开放是涉及监管体制、汇率风险等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上海自贸区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成熟的方案,在此情况下国家不会贸然推进;二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受到量化宽松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可以说上海自贸区并不处于一个有利的“时间窗口”。

其次,放宽金融业准入将成为上海自贸区的重要政策举措。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开放将成为上海自贸区开放的重头戏,而金融服务业则是服务业开放的一个重要亮点。按照目前相关法规,外资银行设立子公司或分行,需要经过冗长的审批过程,同时存在业绩要求等准入门槛,而有关信息显示上海自贸区将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自贸区内直接成立子公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也可与内地国有或私人银行成立合资银行,而外国合作伙伴也可以持有合资银行多数股权。外资银行准入的放宽无疑将极大地提升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值得关注的是,金融业的开放不仅应包括对外开放,而且也应包括对内开放。例如在业务层面,外资银行均可从事离岸业务,而中资银行只有特批的少数机构可以从事这些方面的业务。再如在金融租赁领域,外资要求普遍也低于内资。在进一步推进金融业放开的大背景下,上海自贸区能否在金融业的内外开放上实现大的突破将对今后中国金融改革形成重要影响。

第三,利率市场化将成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方向。据悉,在外资准入放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推进利率市场化也将成为上海自贸区又一重要的政策工具。随着利率市场化及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企业和银行机构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而通过市场力量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市场化改革打破利益格局的固化正是此次上海自贸区设立的真正目的。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新兴市场的崛起正在改变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围绕投资、贸易以及金融领域的国际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重要调整,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的新规则体系呼之欲出,其根本目的在于国际经济格局的转换过程中,依托其规则和话语权优势,依托高标准的国际规则巩固和延续其竞争优势。目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作为美国主导的两大规则体系正在全速推进,而一旦这两大体系合流,将覆盖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对现行WTO体系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而届时中国将面临重新“入世”的困局,自贸区正是主动应对的战略一步。而从中国发展的现实局面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将有赖于体制机制的深层次改革,而上海自贸区正是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很有可能构成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而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将如何实现自身的飞跃,起点可能也正在上海自贸区。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上一篇:经济学家的预测管用吗? 下一篇:电子支付技术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