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创建性使用高中数学教材

时间:2022-08-31 05:58:09

新课改下如何创建性使用高中数学教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5―0042―01

自2004年以来,全国范围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老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它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数学结论,不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充实教材、开发教材、超越教材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活化教材,即要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与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融合在一起,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调整、增删、组合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下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点尝试。

一、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切数学知识都源于客观世界,生活之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数学教学的设计必须突出知识的呈现、理解与应用三者的生活化,即知识的引出应源于生活,知识的理解也应在学生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当学生弄清知识的来源,他们才能真正把数学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体验数学的应用性。具体做法是:1.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情境;2.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进行适当调整。

二、化静为动,让学生亲历教材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将知识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很多内容必须经过学生的“亲历”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参与活动,那么“亲历”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此,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课本中所提供的情境变成活动的,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作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如,在让学生体会统计结果的随机性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抽样方案:调查学校高中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以及身高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1.比较全班同学各自的估计结果,看看有哪些不同?2,假设你的同桌抽取的样本与你抽取的相同,他得到的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与你的一定相同吗?样本的均值与标准差呢?这样,在上面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建立模型”的全过程,掌握了运用统计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教学目标拓展到知识、能力、数学体验的三位一体,真正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利用数学的特点发展人、发展社会。

三、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课前的设计只是教师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预想之外的事件、问题。此时,教师若不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教材,还是按原计划教学,这就属于传统式教学了。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师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当教学情况发生偏差时,教师应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要用巧妙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好。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 下一篇:新课改下教学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