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

时间:2022-10-16 11:10:53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作用;主动性;思维;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5―0043―0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学数学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栏目。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情况,学生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探索的能力。数学实践活动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下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协调活动、共同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探索、学习数学。在具体情境中,教师要利用操作、分析、整理等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发现、质疑、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如,为了让学生感受“比较小数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领悟“货比三家“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三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分别介绍各家商店同一商品的价格。然后,我让其他学生说一说从“售货员”的介绍中他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发现: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不一样。这就引起学生的思考:到底在哪家商店买东西更便宜呢?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货比三家”的必要性,体验了“比较小数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

二、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悦地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就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要以“动”促“思”,将操作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以发展他们的思维。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一节时,我针对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往往不注意的情况,采取分组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不同的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相同的圆柱体容器。结果,倒了三次一个小组还没灌满圆柱体容器,另一小组圆柱体容器中的水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让学生再进行倒水实验,此次用圆锥体容器倒水三次正好灌满圆柱体容器。此时,学生们的疑问更大了,他们的思维活动进入高潮。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层次的信息传递,这也是数学实践活动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能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养成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学习形式,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发挥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对于“认识简单形体”一节,我在教学时这样引导学生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把收集来的乒乓球、小积木、纸盒、饮料瓶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将收集来的物品进行分类。有的小组按材料分类,有的小组按功能分类,还有的小组按形状分类。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人人积极发表意见,热烈讨论、争辩,经过我的及时引导,他们最终统一意见: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按形状分类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样呢?还能再分类吗?那些圆的是不是也有区别?还能怎样分类?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活动有小组的相互启发、争论,又有全班的人人参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堂上原有的单向反馈变为多向反馈,扩展、密集了教学的信息量;使有所长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使学业水平差的学生在同伴处获得更多的帮助。

上一篇:关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的思考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创建性使用高中数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