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

时间:2022-08-30 02:23:52

对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

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高中历史教与学的理念上有很多重大的改革,这其中,对历史教学理念的更新显得尤为突出、鲜明。历史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有很多: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学习理念、史学理念和高考理念的更新。

高中历史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理念,其实就是做事的理论,而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对新课程的要求,尽管在实施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实施新课标、体现新理念,大胆尝试和探索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如果仍然用旧的教学理念教与学,所做的工作恐怕只是穿新鞋,走老路,效果不佳。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首先就得更新传统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和高考理念。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二、实施新课标——解决措施和调整方案

新课程改革是挑战,也同样充满机遇。对学生而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全面发展的愿望。它可以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历史教育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面对新课程改革遇到的困难,作为备课组长,我带领备课组成员首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以历史课程标准和北京市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为依据,在处理教材时,不求面面俱到,教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改理念来整合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是:

1.加强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调整:第一步备课标,力图科学完整把握课标要求和精神;第二步依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对于课标不做要求的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少讲,或不讲;对于教材叙述过于简单的重要内容,就要增设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内容要讲得充分、讲得饱满。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校情、学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在备课时,把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进行对照,了解初中高中教材的异同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的或者掌握的知识就不再多讲。对于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真空”,在学习新课前,先提醒和通知学生,让学生抽出时间做一些预习和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

三、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

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总之,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更新理念与方法,去探究更适合于教学的新手段,同时,通过新课程的运用,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最终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课堂,兴趣的课堂,艺术的课堂,享受的课堂,快乐的课堂,为学生走进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谈在全纳教育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