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分析

时间:2022-10-03 05:22:11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分析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从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摆在我们每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谈几点见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有效性新课标确立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那么,在班级授课中就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方法,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为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一、明确阅读目的,端正阅读态度

首先,让学生做到放心读。

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有的学生视课外阅读为学习的“负担”、深怕由此而影响其它功课的学习,怕影响考试成绩;有些家长也对我们主张搞语文课外阅读持半信半疑态度,以为有点“不务正业”“那自己书还没看好呢”,担心孩子耽误前程;更有一些深受应试教育毒害的老师也宁愿把学生捆扎于课本、课堂,大搞题海战术,不愿让学生走出校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以上各不利因素,都是中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思想认识上的障碍。面对这些消极态势与抵触情绪,教师务必尽快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忧虑,帮助学生们解脱心头的困扰,拨开学生学习途中的云雾烟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它对于语文素养的形成所起的巨大作用。教师作为可以列举那些名人在学生时代博学强记的动人故事,要使学生确信广泛阅读,将有益终生。而目前的家长和老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死啃课本,不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阅读视野的开阔,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让学生做到尽情地读。

由于初中生年龄的特殊性,而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的生理发育成熟较快,而心理成熟相对滞后,由于他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缺乏全面与透彻,对是非辨别能力又不强,再加上他们还缺乏应有的文学修养,自然便出现了课外阅读中的随意性、消遣性、好奇性、冲动性等行为。有些初中生一进书店,都是先找连环画,再找故事会,搜寻印有影星、球星、歌星作为封面的刊物,却并不欣赏其内在的美,而喜欢在画像上乱涂乱划,似在渲泄某种情感。他们读小说,首选武侠,再找言情;看杂志选择插图多,内容有刺激的,也不辨内容的优劣,不分作品的善恶,不思作品是否有意义。在课外阅读不受时空限制的状态下,更是随心所欲,寻找能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读物胡乱充饥。显然,这样的阅读心态不健康,偏离阅读目标。即使耗时再多,也于事无补,语文的课外阅读自然成了一纸空文。

根据初中生“生理渐趋成熟”“心理尚不成熟”的特点,我们教师一方面应正视其正常的好奇、冲动行为,但同时也必须密切关注他们心理的变化动向。学生健康高尚积极向上的阅读兴趣,在教师的亲切疏导中培植,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协调,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并在活动中指导他们自觉形成高雅的阅读兴趣和健康的阅读情操,帮助那些消极阅读者进一步认识阅读目的与意义,培养他们健康的阅读情趣。

二、注重课堂,扎实基础,追求实效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即认真写字、认真读书、认真作文的习惯。语文课首先是要读。老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等等;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

三、创新思维,感悟阅读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1)导入。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预习情况。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3)品读感悟。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更是任重道远。就让我们借着课改的东风,引领学生在书海里自由地搏击,让更多优秀的作品荡涤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心灵沃土更为丰厚,言语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上一篇:对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 下一篇: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