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15 10:57:48

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 历史知识普及 矛盾 统一

历史教育的实质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受教育者透过历史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进而深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不是因为它是关于过去人类的产物,而是因为它在解放人类智力和人类同情心方面做出了贡献,任何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教材都是人文主义的,任何不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教材连教育意义都没有。”…而历史教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能够使受教育者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而且通过历史的濡染与涵化,提高其自身的修养与素质,学会做人。因而历史教育是一门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普及教育。梁启超看来,历史学是唤起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忱的最佳手段,必须深入普及到千千万万民众中去,“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渴饮饥食,一刻不容缓者也”…

高中历史教育是进行历史普及的一个重要平台。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逐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通过高中历史教育,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内在的本质的能力。通过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群体就可能会发展成为历史知识的普及者。他们通过本身获取的历史知识,无论在社会生活、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会成为历史知识的传播者。因而要成功做到历史知识的普及,高中历史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高中历史教育与历史知识的普及存在着矛盾。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到这种矛盾。高中历史教育中,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接受能力,在编排历史教材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足够多的精力。在材料的选择和课程方式的编排上力求精益求精。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分为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必修教材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及文化史,选修教材主要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在合理分析利用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一阶段的历史教育基本上能够达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的基本要求,达到高中阶段历史教育的目的。

目前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受历史知识的范围几乎全部集中三本必修教材上,而三本必修教材几乎囊括了世界通史和中国通史的全部知识要点,这就使得教材联系性和整体性大打折扣。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知识与能力这个授课环节中重点讲授的是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高考的考点。这容易使使学生形成历史就是知识点的组合这样不科学的认识,感到学习历史枯燥无味,激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中学的历史教学实践中,仍习惯于或热衷于单打一,把搬运课本知识当作根本的或唯一的任务。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就是为了升学考试,这严重违背了历史教育的初衷和目的。这也是有多种原因导致的,有的是对大纲和课本“权威”的迷信,有的是因高考试卷过分强调知识点、覆盖面以及评卷采点计分的副作用,等等。结果导致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考试考得死,评分评得死,把一门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学科弄得死气沉沉。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同时也承担着普及历史知识的责任。历史学科包罗万象,它记载了先人奋斗的历程,记载中国荣耀与屈辱,记载中国农业与科技的发展,记载英雄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等。它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一部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类发展史。历史知识的普及不仅仅涉及到历史知识点的传授,还包括传播丰富有趣的历史故事,讲述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传奇,还涉及到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及耐人寻味的历史哲理。学习历史不在于让学生们熟知和牢记那些残垣断壁与僵尸枯骸,以供消闲怀旧,而在于通过利用历史知识这个庞大厚重的载体,去认识和明晓社会变迁、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育他们作为一代新人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个道理,其实也是许多前人反复申说过的“陈词滥调”了,诸如“以史为鉴”、“鉴古而知今”、“读史使人聪明”等等之类,都是人们所耳熟的。

高中历史教育与历史知识普及的统一。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这种矛盾,笔者经过长期的反复思考及课堂教学实践,试图摸索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如何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同时,做好历史知识的普及,实现矛盾中的统一?笔者认为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历史知识,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能够把握历史知识间的联系性及历史知识的整体性,能够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历史线索,利用历史线索把各知识点贯穿起来。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讲解课程重点、难点知识的同时,应补充相关的历史故事及英雄人物事迹,这样就可以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尽可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达到对历史知识普及。再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灵活多变,尽量创设各种历史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这种历史情晓中,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层层设计各种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最终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历史知识普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文集(9)[M]北京:中华书局,1989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2篇

1.直观生动,增强学生求知欲。

历史教学若照本宣科,很容易就会成为枯燥乏味的一门“背书学科”,而历史本身是一门艺术性与趣味性非常强的人文性学科,高中历史教学者应当善于利用史料,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了解历史发生的始末,其发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从而对历史产生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历史素养。史料的真实性、丰富性、直观性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通过阅读与分析史料,教学者可以向学生重现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恍若身临其境,充分感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鲜活,从而产生求知欲。

2.扑朔迷离,引发学生探究欲。

史料的丰富性又决定了其所展现的历史是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高中学生的生活简单,思维也较为直接,往往在历史的学习中缺乏质疑精神与探索精神,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占了大多数,而真正能主动思考的学生则少之又少。在很多时候,历史不仅仅是历史,其中还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若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就会使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没有好处。善于运用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会大大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成效,事半功倍。

3.丰富多彩,拓展学生知识面。

高中历史教材篇幅有限,因而只是撷取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瓢水,许多历史知识与背景在教材中都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史料的丰富性则恰恰弥补了教材的这一不足,运用史料教学,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其历史情怀。

二、运用史料进行历史难点突破教学的具体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教师仅仅借助于教材不容易讲清,学生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是为难点,而这些难点又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在复习这些知识点时比较容易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效果却差强人意,此时,若能充分利用史料,则这些教学难点问题则将迎刃而解了。

1.对史料进行直观展示。

高中历史的部分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的年龄与社会阅历决定了其在理解相关知识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选取合适的史料进行直观展示就可以将抽象的历史具体化,帮助学生读懂历史。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学者可以准备相关史料图片,例如原始社会时期的石器等工具、商周精美青铜器、玉器、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等等,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可感的历史感受,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

2.重视课本选取的史料。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也存在着许多可供使用的历史资料,例如课本上的插图、课后的小注释等等,这些往往是最合适的史料,在教学之余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关注,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也有助于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更加了解,运用起来融会贯通。书本上的史料往往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相较于文字而言,其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吸引眼球。例如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及环境特点往往是教学的难点,此时,结合课本选取的史料就会更容易讲解清楚,例如《三大战役示意图》就清楚地表现了战役发生时的进军路线,各地兵力等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就会相对容易许多。

3.恰当选取课外史料。

除了课本教材选取的史料之外,教学者还可以自己选取一些合适的课外史料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尤其是教学难点,有的教学者只是运用理论对其进行解释,这样的讲解只会让学生一知半解,老师也无法达到想要的教学成效。在选取课外史料的时候,教学者要注意甄选,不能“多多益善”,造成内容太多,学生无法消化。注意史料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要选取最恰当的材料,例如在进行关于《史记》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有关《史记》及司马迁的史料有许多,在选择史料时,若选择的内容都是历代史家关于这部作品的解读,就会显得杂乱,如果选择司马迁在写史记时的一些经历作为史料“: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足迹遍及全国。则可以让学生了解司马迁写史的执着,增强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加强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突破高中历史教学难点需要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采取史料教学亦是其中的一途,其优势显而易见,可以使学生增长历史知识,具备求知欲与探索欲,提高历史素养与人文修养,对历史有自己独特的态度,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成效。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3篇

一、什么是咏史诗歌

正规史学、通俗史学和咏史诗歌是中国古代史学在文化结构形态上的三种主要形式。正规史学是历史学家的史学,通俗史学是大众的史学,而咏史诗歌是文学家的史学。咏史诗歌一般指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情感的诗作。咏史诗歌与正规史学、通俗史学在中国古代长期并存,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史学的繁荣。

二、咏史诗歌的发展脉络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全集共305首诗,其中,具有咏史风格的共15篇,《大雅》中11篇,《颂》中4篇,突出特征表现为审美情感和期望情感的二元组合。春秋战国时期,正规史学逐渐走向独立。咏史诗歌主要关注对历史本身的思考而逐渐淡化了具有神学色彩的祈神祭祖,代表作如《成相杂辞》。汉代是正规史学在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很多史学巨著,如《史记》《汉书》等。而咏史诗歌却出现了萎缩局面,这与当时统治者对官方史学的重视和当时思想文化的偏向不无关系。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正规史学持续发展的时期,但总体成就不及汉代。咏史诗歌却有长足发展并走向成熟,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等。而萧统的《文选》中,“咏史”成为一个独立部分,标志着文化界对这种体裁的最终认可。这一时期咏史诗歌多带有悲凉情感,与社会的频繁动乱有很大关系。唐、宋是我国古代文学和史学发展的高度繁荣时期,咏史诗、咏史词在这一时期也呈现非常兴盛的局面,如唐诗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蜀相》、温庭筠的《苏武庙》等;宋词里费衮的《梁溪漫志》、王灼的《碧鸡漫志》、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元朝时诗与词逐渐萎缩,而散曲开始流行。咏史散曲多透露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前途的茫然情感,代表作有陈草庵的《山坡羊•叹世》、张养浩的《沽美洒兼太平令》等。明、清时咏史诗歌虽然创新不足,但数量相当大,咏史歌谣在民间广为传播。清代的《白雪遗音》录入了流行于当时的多首咏史民歌。

三、咏史诗歌的学习意义

(一)弥补教材不足、增加历史趣味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缺少对历史人物和人物活动的讲述,这就增大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难度。历史的核心是“人”的历史,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思想文化生活都是人的活动。如果在教学中淡化对人物的学习和讲述,单纯讲制度和技术会使学生觉得历史知识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这种把历史知识与人和人的活动隔离的教学方式会使历史学科失去学习的意义,也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百家讲坛》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观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讲者对于历史人物和细节的讲述,这样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让沉寂的历史人物“活”了起来,观众会觉得历史是有血有肉的,是在我们身边的。咏史诗歌是古代文人对现实的情感反映和内心对照,如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把教材与咏史诗歌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也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活力

中学历史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觉得缺少与教授内容相关的材料,有些历史知识很难有史料支撑,这样仅凭概念和总结的教学方式会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也会使学生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导致历史课堂丧失活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搜集一些与所教内容相关的咏史诗歌,把能够对教学内容有用的咏史诗歌加入到教学设计中,使历史知识与咏史诗歌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自己背诵、理解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增强了课堂活力。

(三)渗透情感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一项。但是,传统历史教学注重历史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咏史诗歌是古代文人对现实的艺术表达,其中不仅透露了很强的历史信息,而且渗透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咏史诗歌结合起来,通过对咏史诗歌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体会古代文人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和坚毅勇敢的进取精神等,进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4篇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

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唯物史观;核心目标

一、前言

高中历史属于人文社会学,其所具备的教育价值是不能忽视的,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能提升学生的人格和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等。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所以高中历史教学需找出所面临的困境,并以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最为恰当的方法实施价值教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境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主要面临着以下困境:第一,教师仍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将教材或教参作为教学主体,过于依赖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利。第二,教师的教学仍然陷在应试教育中。在教学中,老师教学方式的开展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虽然在新课改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但是过于片面的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历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质和道德价值的培养,仍然陷在应试教育中。第三,历史教学和现代社会脱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主要是对历史遗产方面的宣扬,却没有站在现代化角度去引导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历史教学缺乏前瞻性。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价值教育核心目标

(一)提高人生境界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利用辩证思维对历史进行批判与反思,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历史人物的真善美以及民族精神,并能够在该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

(二)提高社会责任感

历史发展中涌现了大量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是引领时展的先锋人物,他们的自我价值在社会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价值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实现个人理想,将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扩展视野

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民族精神和国家发展的认知。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不仅仅是自己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还需要尊重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现状的了解,扩展自己的视野,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认知与责任心。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实施

(一)唯物史观教学思维与方式

历史的教学内容具有“实事求是”的特点,在对历史进行求证的过程中求证方法本身便已经具备了对价值的判断与选择,让研究历史的方法与态度也具备了价值意义,已不再局限于研究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的生活态度。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唯物史观思维与方式为基础进行价值教学,能够在对历史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基本素养,提高实事求是以及创新的精神,让学生能对历史有正确的认知,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二)现代角度审视历史教育

现代化教育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本质,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精神的表现,也能够促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对于历史学的现代化教育而言,其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精神与境界,不仅要帮助人类发现自我同时还要实现自我的价值。比如在进行改革开放阶段的历史教学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顺应历史发展而产生的改革开放的内容,还要进一步的体会这一决策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现代角度审视该决策对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等,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弘扬历史文化

历史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其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弘扬历史文化能够提高学生对国家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进一步在弘扬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个人觉悟与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地位等,进而有承担国家发展重担的觉悟。

五、结语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而历史学则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文明发展史。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历史内容和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自我认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进行价值教育时,教师必须清楚了解价值教育的核心,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作者:易利平 单位:江西省宜春中学

参考文献:

[1]汪晓芳.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5篇

一、高中历史课程与公民教育的关联性

(一)高中历史课程与公民教育的素养维度

推明古训,唯有四字:实事求是。求真辨伪是历史学的基本态度,讲究“文直”、“实录”、“不隐恶”,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历史学的治史精神纳入学生的素质培养领域。纵观高中历史课程,中国的“商鞅变法”,西方的马丁路德“民权运动”,无一不是历史语境中的真知践行,基于历史课程开展公民教育理念不仅是统一两者对真理的追求,还是促使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倚重向全体公民过渡的需要。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普通老百姓没有投身社会改造的权利,现代民主社会则视社会大众而非精英分子为社会革新的主体,主张人人心存对真理的敬畏之心,共同捍卫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高中历史课程与公民教育的道德维度

历史学的道德维度是善的维度,强调“扬善祛恶”,尽管历史时代与社会条件诸多不同,但人类的善恶判断始终一致,忠臣良将的美名千古流传,乱臣贼子的恶行遭万世唾骂,历史始终发挥着它赏善惩恶的终极功能。“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公民教育理念不仅借助历史与历史人物濡染社会大众的存善祛恶之心,还旨在推动古代“刑”观念向现代“法治”转变。高中历史课程“夏作禹刑”,“商作汤刑”,“周作九刑”,善恶赏罚以皇权为本位,公民教育理念推崇法治思想,即遵循在广大公民共同意志上形成的法律文本体系,解决公民生存权与刑罚权的冲突,保障社会扬善祛恶的根本理性,其在社会历史事件中反观法律的尊严与精神,有益于社会道德的真正成长。

(三)高中历史课程与公民教育的情感维度

历史情感是建立在人类文明进程之上的高级情感,历史教育是容括人性与人文关怀的使命感教育,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凭借公民身份感知世界与认识自己,正是这种将个体纳入整个历史长河的集体视野与情感归属,激发了学生对生命本身的热爱,生成公民社会的美好愿景,最终构建起公民在社会体系中的行为动机。高中历史课程和公民教育的整合,亦是促使公民的民族情感向世界意识转变,我国高中历史新课改明确指出:“历史教育必须将中国与世界发展相融合”,经济全球化促使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交互,“世界公民”应运而生,引导学生认识民族与世界的发展大局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高中历史公民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公民素养培养

基于高中历史课程与公民教育的素养维度,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树立学生投身社会改革的公民意识。一是利用历史语境的联想效益,展示公民责任。比如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士大夫形象,教师可以将古代知识分子鞠躬尽瘁的报国情怀与公民责任相联系,突出历史角色与公民角色的统一性。二是利用历史环境的类比效益,展示公民精神。比如教师可针对士大夫的职业属性与当代公民的职业属性进行辨析,梳理士大夫在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突显现代社会“在民”,人民可自由发挥社会职能的优越环境,促使学生正视身为公民“有身份无意识”的素养真空,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公民道德培养

基于高中历史课程与公民教育的道德维度,高中历史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公民道德培养,建立学生的法制观念。一是明确现代法与古代法的根本不同,教师可基于古代《九章律》、《唐律》中的“皇权本位”,以及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契约关系”进行主题教学,强化学生“刑”观念与“法”观念的区别。二是向学生揭示法律维护社会道德的精神本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等历史素材,张海超“开胸验肺”、公民孙志刚之死等现实依据都可作为法律尊严的象征,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公平正义需要公民的实践完善。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公民情感培养

基于高中历史课程与公民教育的情感维度,高中历史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情感,并推动学生的民族意识向世界意识过渡。一是扩大高中历史民族性内容的教学外延,将其置于世界范畴内开展组合教学。比如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其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放在一起对比教学。二是突出历史教学中的“共情心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比如通过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恐怖战争,引导学生认识狭隘民族主义对世界和平的扼杀,渲染历史的悲情与厚重,增强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又比如通过选修课《圣雄甘地》,探讨世界性的“爱和理解”,树立学生基于世界公民的历史使命感。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教学

1.前言

史料教学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是英国处于历史教育危机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之一,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成功帮助英国历史教育走出低谷。事实上,史料教学属于过程性、动态性和体验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将史料视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探究基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2.高中历史教学采用史料教学方法的意义

2.1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高中阶段,历史教学总的任务和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使学生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同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并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此外还包括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掌握科学史观,并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还要促使学生能够从历史角度思考并理解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对民族及人类在历史中的命运产生一定的关注,从而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等。很显然,这一教学目标中学生是积极的、主动的、善于思考的立体形象,绝非简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更为强调学生对历史的探寻。史料教学将史料分析和探究作为教学方法的中心内容,恰好是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敏锐性以及纵深思维,自然有益于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

2.2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除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外,史料教学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这是由于学生在阅读、理解并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搁置旧有的思想观念的过程。他在用自己的视角对一个历史事件或是一段时期内的历史面貌进行考察,那么他可能得到和一些主流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的思想见解,抑或是他能够真正深入地对某一历史事件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意义有所认识。这个过程属于探寻和发现的过程,属于思维意识创新的过程,一旦学生适应于这种教学模式后,在他未来的人生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也很有可能采用相同的方式——搁置既定的、旧有的观点或方法,从自己的角度对事物加以认识与探索,这个过程不仅是创新意识的发挥,也意味着科学精神在闪光。

3.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教学的基本方法

史料教学固然是一种教学模式,但却同样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运用方法,就像是一件趁手的工具,也需要使用者熟悉它的操作方式并与之不断地磨合才能够真正地为我所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也要熟悉史料教学法的使用策略。

3.1选择适当的时机展现史料

史料教学并不意味着将史料一股脑地丢给学生去参悟,而是同样讲究展现的时机,并合理搭配展现的史料内容。一般来说,在以下时机加入史料可能会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是新课程的导入时,可以通过生动的史料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并将他们的思维引入到课堂内容上来,使学生由此开始积极的思考;其次是当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出现后,教师可以结合一些课外的史料对学生进行补充,学生通过对这些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第三是当学生对相同历史问题产生不同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入史料使学生的观点进一步碰撞和补充;第四是当教材中没有提供史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供而使教学的内容变得丰富。

3.2正确地选择史料

事实上,在教师的教学中,可供选择的课外史料是非常多的,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史料,怎样选择史料就成了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选择得当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史料选择不当,反而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减弱。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一定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史料有难易,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异,因而对高一生,教师要尽量选择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史料,对于高二生,教师可提供经转述及翻译的略有难度的史料,对高三生,教师则可以适当选取一些原始状态的史料。

3.3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

史料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角色。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讲授过程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史料的兴趣与分析之中,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教学的技巧。亦即教师在摒弃传统一言堂教授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失去章法,失去自己在历史课堂中把握方向的掌舵作用,同时还要尽量提升个人的表现力。比如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对一段史料富有感染力的叙述和干巴巴地照着材料去念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效果,语言表达、词汇水平,这些都是教师可以提升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史料教学法更好的发挥作用。

结语

史料教学作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其精髓在于学生不再单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历史知识,而是要结合对史料的理解和研究去分析和认识历史,从而借由阅读、分析、评价以及理解史料的过程形成对历史的探究思维。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丰富并提升史料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做好高中历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红微.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3):172-173.

[2]张保祝.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基本内容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2,(2):7-8.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历史教学 历史材料 运用 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材料逐步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历史材料已经成为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主要的策略对比问题进行探讨。

一、搜集与选择合理的历史材料

1.搜集与选择历史材料的基本原则。面对众多的历史材料,高中历史教师不能随便选择,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经济高效原则。高中历史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但目前,很多高中的历史材料严重不足,需要历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搜集,无形当中加大了历史教师搜集资料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搜集足够的有效历史材料,丰富备课内容。

二是形象直观性原则。形象直观的历史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学生通过对形象直观历史材料的认真观察,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象,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三是围绕教学重点原则。历史材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围绕教学重点搜集和选择最有效的历史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历史知识,避免因为材料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是渐进性原则。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心理、能力和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历史材料进行搜集和选择。

2.搜集与选择历史材料的有效策略。搜集与选择历史材料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合理利用高中历史教材。历史教材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里面有丰富的历史材料可供选择。特别是新课改后,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材料更加丰富多彩,包括历史地图、历史照片等大量插图以及引用资料和图表等,历史教师在历史教材中选取历史材料,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历史教材的编排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其中的历史材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历史教师从中搜集与选择历史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历史知识、加深记忆。

二是有效运用高中历史教学参考书。除了历史教材,高中历史教师还会用到相关的历史教学参考书。目前,除了学校给历史教师发的配套历史教科书,还有其他很多材料,如历史图册。这些历史教学参考书中有历史教材中没有的丰富历史材料,而且都是和历史教学重点相关的,历史教师从这些历史教学参考书中搜集和选择历史资料,既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三是科学地运用网络资源。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逐渐发展成为历史课程的新资源,其中包含历史图片、历史文字资料、历史视频、历史论文等众多历史材料,历史教师只需要移动鼠标就可以完成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和选择,大大减少了历史教师搜集和选择历史材料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这些历史材料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搜集与选择一些历史典籍、史书、画册等历史资料,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些课外历史知识,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科学地呈现历史材料

历史教师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资料出筛选出的历史材料,只有通过比较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1.通过历史教材呈现。历史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和学生学习的基础和主要依据,通过历史教材呈现历史材料,历史教师和学生可以对这些历史材料反复进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所学历史只是进行理解和记忆。而且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文字资料、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材料,有利于历史教师将这些历史材料呈现给学生。另外,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像知识思考、知识链接这样的小栏目,这些栏目有些文字和图片也是比较有价值的历史材料,通过这些栏目向学生呈现历史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认识和了解。如在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关于朱元璋废除丞相,就有这样的资料卡:“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院、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通过这些历史资料,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

2.通过历史教学参考书呈现。用历史教学参考书呈现历史材料,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更好的讲解,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和复习,而且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材料相对比较丰富,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一部分历史参考书,如历史练习册、历史填图册、历史地图册等每个学生都有,通过这些参考书呈现历史材料,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3.通过比较直观的教具呈现。为了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历史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教学挂图、历史文物模型等比较直观的教具来呈现历史材料,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时,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铁铧、犁壁、耧车等古代常用的农具模型;学习辛亥革命时,可以将“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对辛亥革命后全国的局势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全国十几个省区逐步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并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4.通过多媒体呈现。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步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如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历史影像资料等,使历史资料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元朝行省”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将“元代形式”的历史材料呈现出来,让学生理解明白元朝当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实行了什么样的行政体制,这个体制和其他朝代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再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可以用历史音像资料呈现相关的历史资料,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录音,以及成立时的热闹场景图片,可以将学生带入新中国成立时的欢乐气氛当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合理地运用历史材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历史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让学生客观地分析各种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找出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要积极指导学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和思考,找出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决相应的历史问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阅读历史材料,把握历史材料的真正含义,以及蕴藏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比较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充分地结合起来,对历史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形成比较清晰和正确的历史概念。

2.教师充分解析历史材料,解决相关教学问题。历史教师运用历史材料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充分地解析历史材料,而且历史材料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直观性等特点,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解析,可以帮助教师运用比较有效的信息说明和解释所要学习的历史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历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而且教师充分地解析历史教材,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教师在分析日本侵华背景时,可以解析《田中奏折》中的一段话:“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这段对话整体上比较容易理解,再经过教师的详细解析,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认识日本侵华的野心,了解日本侵华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蓄谋已久的。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历史材料。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很好地掌握,并进行有效地运用。通过历史史料,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提高,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历史问题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材料,符合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从搜集与选择合理的历史材料、科学地呈现历史材料、合理地运用历史材料三个方面促进整体把握,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陈桦.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张友善.浅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J].黑河教育.2012.

[3]梁运生.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3.[4]柳静.教科书插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提升展开研究对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情况来分析,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问题,提出一些实效性的解决策略是极具价值的。

一、要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情有兴趣,那么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件事情中,那么这件事情完成的效果就比较好,相反,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那么,他就不会全身心地去做这件事情,那么做事情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高中阶段学生是充满探索欲望的,这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展历史教学,如果历史教学的内容不够生动就很难激发起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实效性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相反,如果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充满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高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因此而得到有效的调动,这对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从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历史教学的真正主人,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展开的,历史教学的实施效率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学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不佳。因此,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实际需要,找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运用一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高中生对历史学习逐渐产生了兴趣,这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高效实施是非常有利的。

二、要重视教材内容的优化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中,一些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无论教材的版本更新多少次,这些旧的教材内容总是以同样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教材内容与现阶段历史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一些教学内容早已经落伍,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这样的历史教学内容依然比比皆是,这样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改变这样的教学局面,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与时俱进,紧随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根据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教学的实效性为基点,对现有的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大刀阔斧的优化,把一些落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逐渐删除,教师再通过资料的收集不断地补充新的历史学习资料,丰富高中生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开拓了高中生历史学习的视野,拓宽高中生历史学习的空间。教师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要把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提升作为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与此同时,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优化过程中,也要兼顾历史考试的需要,教学内容的优化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要重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这样的优化措施,可以很好地满足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现实需要,保障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更好提升。

三、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缺乏应有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单一性的教学方法,难以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兴趣。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机械刻板,形式僵化,这样的高中历史教学状况难以促进历史教学的高效实现,因此,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创设良好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境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根据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根据历史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趣的历史小短剧,通过不同历史角色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竞赛式的历史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历史问题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通过这种竞赛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不同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是促进高中历史教学高效实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提升研究对促进高中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提升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9篇

一、当前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合理

科技的进步给教师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多媒体等教育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历史教学的一大特色。但是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是为了追求活跃课堂,对历史课程内容缺乏思考,生搬硬套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加以重视,没有切实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缺乏历史情感教育

大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只重视课堂上历史课程内容的讲授和学生知识掌握多少的考察,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只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并没有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导致学生的历史情感淡薄,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养成。

二、高中教学中对进行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环境所产生的情感,转化成学生对党、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转化为对祖国、对社会的奉献,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上进、以集体为核心的个体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寓于历史学习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教学

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利于学生体会历史大事件并产生积极的情感投射。比如利用视频影像重现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相关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可以用遗留下的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荣辱,以便于形成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二)利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事件导入教学。

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已有的社会事件引起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好奇,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人士对某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否认侵华历史行为的谴责,展现国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国际友人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正视这段历史,并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2.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对于当下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提到端午节时,就可以启发学生“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然后进行战国时代的历史知识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归纳总结、分析判断、讨论探究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情感教育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给历史教学带来的便利,拓宽历史学习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增加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深入学习历史事件,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形成

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在于课堂的四十分钟,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应该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还要深入地学习历史事件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接受新的历史观念,从而培养学生情感的自我形成。比如学习鸦片战争时,应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这场打开中国大门的战争,深入挖掘该事件的历史因素,并加深学生对于战争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四)以情动情,进行熏陶教育

情感是可以相互感染的,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自己的形象,发挥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情感熏陶学生的历史情感。简单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用声音和情怀进行情感教学。比如讲诉中国近代的和平外交时,就可以骄傲地大声讲课,与清末腐朽悲戚的声音进行详细对照,使学生感知到其中包含的历史情怀,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形成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历史知识的特点和高中生的情感特点,合理的探究历史中的时代和情感因素,将情感教育很好的融入于历史教学中,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历史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对策;教学改革

前言:

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众所周知历史是全面记录与探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门科学。学习历史对于现代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历史可以帮助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由此可见历史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高中历史课程是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之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高中学科体系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是文科综合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认识现代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科学的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更上一层楼。

1、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1.1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的僵化陈旧

由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和我国对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我国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造成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讲解式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这是制约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进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1.2高中历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高中历史教师是高中历史课实际的执行者,因此他们的整体素质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学校对于高中历史课程重视程度较低等原因造成我国中学历史教师的配备并不完善,对于高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这些高中历史教师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他们并不是科班出生的历史教师,而是由一些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要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了。

1.3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教学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理念方面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并没有正确的掌握现代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掌握更多的是教材意识和教师意识,并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造成了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的被动式教学,无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兴趣,这就造成了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现状。

2、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进步的策略分析

2.1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充分的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尤其是针对高中历史的教学,我们更应该注重综合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历史的震撼,心里产生对历史的亲和感,更容易接受历史史实,更加清晰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的掌握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让学生可以更为牢固的把握高中历史的相关知识。

2.2建立一支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队伍

高中历史教师的素养和业务能力对于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高中历史教师队伍的打造,不断的推进现代高中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的进步。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高中历史的素质教学,学校需要对高中历史教师队伍进行严格筛选。对那些不符合标准的教师及时进行淘汰,以便补充新的教师;对那些有潜力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学校应该对现有的高中历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可以适时的掌握新的知识体系,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2.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秘诀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研究。探求所得必能牢记于心,也倍感珍惜,探求过程中培养的习惯、能力、思维品质等更是终生受用的东西。例如,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状态的特殊形式,形象直观而又简洁生动地反映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区域、位置及发展态势,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一幅历史地图反映了某一历史现象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状态,相关的多幅历史地图则反映了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可以涉及时间、地点、区域、方向等基本历史要素,可以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2.4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分析比较联系能力

历史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其知识体系相对较为复杂,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但是这些知识体系仅仅凭借简单的记忆又不能完全掌握,这就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独有的教学方法。其中比较联系法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之中所涉及到的事件之间都存在着藕断丝连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学习高中历史的知识脉络。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内在动因。另外,通过科学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的思维。 例如比较17-18世纪欧美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三个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确实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具体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梅.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感情的培养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1:90+94.

[2]宋允伟.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54.

上一篇:农村市场化范文 下一篇:企业工商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