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让学生能力飞扬

时间:2022-08-29 05:52:58

古诗词阅读让学生能力飞扬

摘 要: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教导古诗词时应担负起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责任。学生有了学习诗词的兴趣后,就能在古诗词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驾驭文本又超越文本,学习到更多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能力飞扬。

关键词:阅读兴趣;自主阅读;激发求知欲;丰富感情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语文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想,在诗歌教学中,语文老师假如能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契机。下面,我就谈一谈在古诗文教学的一点心得。

一、融情于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哀的情调。而诗歌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所以不妨把音乐引进来。

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为了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杜甫笔下春天的美景,我采用斯特劳斯的轻音乐《春天圆舞曲》为学生朗读配乐,鼓励他们在如诗如画的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在阅读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思想自由翱翔,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生机盎然、风光旖旎的迷人画面,学生们对诗中景、诗中情从不同侧面、不同方位进行理解,展现了作者笔下和他们心中美好的春天。

二、以悟为主、以讲为辅

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如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必然贪多嚼不烂;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如宋代的教育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所以,每遇到意蕴深刻的诗句,我都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认识大胆地展开想象,局面异彩纷呈。例如“不识庐山真面目”,为什么“不识”?有些说是没去过,有些说是可能雾太大,看不清楚,有些还说他自己站在山里,自然看不清楚了……这些认识,不论是正确还是偏颇,都在时时刻刻启发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愉悦状态,课堂效率很高。整堂课下来,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少了老师的讲解,有的只是老师适时的点拨。

三、二度创作

怎样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呢?进行二度创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即根据诗歌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片段写作。这样,既可检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将写作能力的训练嵌入其中。如学习《沁园春 长沙》时,我这样设计: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当年的,长袍宽袖,饱读诗书,抱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情,站在橘子洲头眺望湘江,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把这一场景描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谁说得最有激情,最有气势,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伟人的风采。

这样,不断地转变教学方法,就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那么学生有了学习诗歌的兴趣,那又该如何借诗词的学习,让学生的能力飞扬呢?下面谈一谈自己浅显的体会:

一、以情感融入作品。

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可以说应有尽有,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学习、背诵,用这些优秀诗篇打做人的底子,打文化的底子,底色亮丽,在人生旅途中将受用不尽。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死观、价值观,在诵读时,可告诉学生:读书在于明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要抓住其中的思想精华,要有感情地朗读,要达到荡气回肠的诵读效果。又如杜甫的《望岳》,读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我结合该诗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立志奋勇攀登高峰的精神,告诉学生“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深刻哲理,启发大家要奋发图强,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步入新境界。

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不胜枚举。我们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是在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练、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在他们心田播撒文化的种子,撒播做人的良种。我们要教出感情,教出气氛,学生从诗词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因此,教学生阅读诗歌,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教呆板了,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我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导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在感知内容部分,配乐朗读《流浪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引发学生联想,让他们联想起远在异地的亲人(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6页)和流浪天涯的羁旅之人,品味那份苦涩,从而碰撞到杜甫的情感,进而产生共鸣,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并让学生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感悟在时局艰难的战争年代,疾病缠身、身世坎坷的作者的处境和苍凉萧瑟的感情。为了拓宽教学资源,让学生收集背诵思念家乡亲人的古代诗词,看谁收集背诵的多,学生们兴趣盎然,此举增加了积累,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借诗词丰富学生感情

教师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对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认真加以体会、感悟,并与学生交流。如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小结课文时,我注意把握诗歌意境,因势利导,发表了简短的演讲:“是母亲,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应该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永远敬重母亲,以此来报答神圣无私的母爱。”学生听后,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然后我向学生推介了一篇散文《悠悠寸草心》,并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拥抱妈妈一次”。通过反馈,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动,家长反响强烈,并建议多开展此类有益的活动。

四、积累语言,增添学生文化积淀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学习诗词对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有帮助。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优美、形象,言简意赅,言简意深,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闹”字,一个“绿”字,境界全出,成为千古佳话。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交错,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而,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学生是有个性的,每个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要解放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可以读得慷慨激昂,可以读得委婉含蓄,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课内毕竟是一小块,课外才是一大片。配乐朗诵、节日抒怀、见景说诗、描绘赏析、吟唱会等均为较好的读诗方法。阅读古诗的兴趣非先天生成,要靠培养。教师要从提高认识入手,在激发求知欲上下功夫,辅之以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作为古诗词传承的使者,我们有义务让学生在感受诗词魅力的同时,更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能力飞扬!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艺术导论》钱威主编.

[2]让人文精神在古诗词课堂上飞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14期.

[3]多渠道开发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古典诗词――《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06期.

上一篇:谈校企合作之技能人才培养 下一篇:职业教育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