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的美

时间:2022-10-03 10:40:32

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的美

摘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握好意境的美,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带入诗词的艺术境界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的表层进入作品的“灵魂”,并由此获得美感。

关键词:古诗词;引领学生;感悟美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79-1一、反复吟诵,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诗歌诵读,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朗读,更不能以背诵代替诵读。新课程标准中对背诵的要求是通过对诗歌的背诵,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在我国古代传统教学当中也一贯注重诗歌的涵咏、体悟、意会,我们并不难发现,诗歌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声音的组合,适当的吟诵不仅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会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

诗歌脱胎于音乐,而节奏是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不同的音乐节奏反映着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音乐情感,诗歌虽已完全依附于音乐,但诗的节奏依然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诗歌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诗句的节律,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是初步理解诗歌进而吟诵诗歌的基础。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范读或播放录音,从轻重音的把握、语气的变换、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和情感的庄谐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揣摩,然后学生读与学生读进行比较或是学生读与教师读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中学会更正确地朗读。最后让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二、启发想象,体会古诗词的画面美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碧空,银星素月、丹枫金菊、苍松翠竹、绿叶红花等以色彩之美吸引着诗人。苏轼曾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并非王维如此。许多优秀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中的佳词丽句,更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杜甫的著名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青、白四色鲜明而和谐,构成了一种色调柔美绮丽的画面,展示了春光的旖旎明媚。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融淡黄入深黄,蝶花浑然一体。

欣赏时,教师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感空间翱翔,学生在头脑中已经构成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教师可在学生“读”、“悟”、“品”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古诗词的画面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说或写)画面的美景,并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绚丽多姿的山水画、自然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体会到古诗词的画面美,又注重了学科的融合,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三、“咬”文“嚼”字,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诗歌讲究“炼字”,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古诗词的语言美往往体现在字斟句酌中。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眼”加以品析。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传神的“敲”字使用,更成就了一个“推敲”的佳话。

古诗词的语言美除了“炼字”外,还表现在对仗、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仗工整,“落霞”与“孤鹜”对,“秋水”和“长天”对,他们结合在一块儿又是对仗。句中有对,对中又有对。作者登高望远的畅快之情并没有直接地宣泄出来,而是寓情于景,使整句变得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从而成为千古绝唱。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早春二月柳树风姿绰约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刘禹锡《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咬”文“嚼”字,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而且使他们明白诗人用字的精巧,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增加语文素养。

四、探求意蕴,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诗词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意境优美的诗词作品的感染力特别强,古人云:“诗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说的境界即意境。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景物,与作者心中的境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这首小诗,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无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言,写远客思乡之情:秋月分外明亮,也特别清冷。对于孤身在外的人来说,最易触动旅思之怀。凝望明月,更易使人想起故乡,思念亲人。他给人的就是画一般的诗境:在转辗难眠的月夜,诗人突然觉得眼前的月光,好像是一层厚厚的秋霜。诗人向天空望去,凝视着天上一轮皎洁如素的寒月,不觉得伤感之情袭上心头,低下头来,深深地陷入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中。这是何等的意味深长,何等凄美的意境,又是多么的浪漫。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握好意境的美,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带入诗词的艺术境界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的表层进入作品的“灵魂”,并由此获得美感。

学生在吟诵、想象、品味、感悟中充分地享受到了古诗词的音韵美、画面美、语言美和意境美,就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学生阅读欣赏的激情也就点燃了,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能读出诗文的山水音、田园乐、童真趣、离别情……同时,诗的语言已经内化为一种情感力量,撩拨了学生的心扉,诱发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增加语文积累的同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幼小的心灵从古诗词的沃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 下一篇:探讨实施思品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