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范文

时间:2023-03-22 05:53:30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1篇

一、传神的字词是古诗词赏析的关键

诗词是诗人由具体的意象经过词语的形象修饰,来充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如唐代的贾岛在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关于“推”、“敲”二字的使用,颇费一番周折。开始想用“推”字,后又想改为“敲”字,犹豫不决,边念边用手做推敲的动作,反复多次,我们猜想作者是不是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僧人到此是投宿,应敲门征得主人的同意才能进门,如果用“推”门就显得不礼貌了,最后才决定用“敲”字,由此可见古代诗人创作时遣词造句是很严格的,当今的读者因为没有机会设身处地的亲自体会作者当时的所感所想,所以鉴赏时就应该字斟句酌,只有这样才能品味到其中的奥秘。

首先,在动词方面,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动词的准确运用对表情达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鉴赏时应重点注意,特别是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词句中的“溅”(本意是飞溅、溅起)“惊”(本意是惊动、震惊)二字,用在这里就增添诗人“感时”花的眼泪都溅起了很高、“恨别”时鸟的心都被惊动的内心痛苦,体现出用词的新鲜。所以在鉴赏时就应抓住动词的表义,联系前后句挖掘出它的新意,品味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其次,在修饰语方面,修饰是修整装饰使其整齐美观。诗词中的修饰语就好像红花中的绿叶,为的就是陪衬主体――红花,使主体更加鲜艳夺目。古诗词中的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一个“孤”字就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这些修饰词语不光使诗读起来优美,更能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为诗的感情定下基调,所以修饰语也是鉴赏中关注的重点对象。

第三,在表示颜色的词语方面,自然界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有各种色彩的自然搭配,古诗词中表颜色的词也有它的独特魅力。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能抓住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就能体会出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从而使读者既收获到视觉的美感,又体会到内心的激荡起伏,把诗的意境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二、表达技巧是古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

玉石再美也需要工匠精雕细琢,否则他的美就会大打折扣;传神的字词也需要诗人高明的手法“点石成金”,也不会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所以在欣赏时我们要仔细分析诗人在创作时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动景和静景、实景和虚景,来抒发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言志、来塑造人物形象?用什么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工整,使感情得以升华?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一树的雪想象成春天的梨花满枝头,使人忘记冬天的寒冷,感觉到春天花香四溢的温馨气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一夜之间大地上银装素裹的美景,着实让诗人吃惊不小,一个“忽”字就把这一“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来”“开”的押韵,更让人感受到诗句的音乐美,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跃然纸上。

三、探讨诗人思想情感是古诗词欣赏的最终结果

植物的叶就是为树干而生的,优美的词语、巧妙的表现手法也就是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而用的。所以在鉴赏古诗词时就要根据字词的意思、表现手法的运用来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忧国伤时、或建功报国、或思乡怀人、或生活杂感,以达到欣赏的目的。

古诗词是古人根据自己当时所见所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今天的我们,要赏析他们的感受,确实有难度。欣赏时站的角度不同,所具有的文化层次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有了差异。所以,在学习中不要怕自己的理解跟别人不同,只要自己仔细分析、细心品味,古人是会“开口说话”的!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意象;主题;风格

课外古诗词赏读是近年来很多地区中考必考内容,赏读古诗词可分三步进行。

一、读懂

读懂诗词属于哪种题材,是属于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还是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领会全诗词的意思,对诗(词)的主题搞清楚,弄明白。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呢?(1)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诗词的内容;(2)借助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等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正确理解把握。

二、抓住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词)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构成了“意象”。

赏析诗词要注意其中的“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的独特内涵,领悟其象征意义。如杨柳表离别;表高洁;松、兰、梅、竹象征坚贞高洁等。

此外,还要注意“意象”的多义性。为了表达特定环境的思想和感情,达到意与象、物与我融合的效果,诗人往往创设了具有多义性的意象。比如“月”,李白将它当作知心的伴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苏轼通过它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激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柳永却因它触目伤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三、从诗词的风格、手法入手

鉴赏一首古诗词,读懂诗词的大意仅仅是赏析的基础,还应该就诗词不同题材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风格及手法上来赏析。

诗词的题材很广泛,题材不同,所表现出的风格也不同。田园诗,往往是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边塞诗,多是反映边塞生活的苦寒、寂寞,以及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亲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思乡题材的诗则是抒写自己在他乡的寂寞、凄凉,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咏史类的诗则往往是诗人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希望统治者能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丰富形象。同样是写“愁”,表现手法可丰富多样。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一江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采用了夸张手法来表现“愁”之重、“愁”之长。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对比等。不少诗歌,还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粗笔勾勒与工笔描画相结合等手法,以加强艺术感染力。

当然,诗词赏读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外,赏析水平的提高还在于平时能多读、多悟,答题时要从诗词的整体去考虑,对诗词作品的观点态度要准确把握,对艺术感染力的评价既不能夸大,又不能缩小,更不能绝对化,防止以偏概全。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3篇

一、赏析“诗情”

1、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和情感。如:李白傲视权贵,渴望施展才华而郁郁不得志;杜甫穷困潦倒,乱世流离,有感叹自己不幸、忧国忧国的情杯;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岑参、范仲淹经历过边塞军旅生活;辛弃疾、陆游遭排挤打击,报国无门;李煜遭遇帝王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反差。

2、通过标题来确定诗歌写的是什么内容和情感。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

3、通过意象(人、景、物)来确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感到凄凉哀伤;“”、“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

二、赏析“诗技”

“诗技”是指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诗词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教者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具体为:⑴直抒式,即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⑵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如此。⑶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方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⑷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笔者在分析时常提问“为什么要用修辞方法”、“用与不用有什么不同”等,启发学生理解修辞方法运用的作用。如:《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书湖阴先生壁》中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望庐山瀑布》中的夸张则表现出李白诗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4篇

一、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内容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或称为表现手法。在诗词赏析中,常出现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或者表现手法等概念。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常常对这些概念含混不清。学生在概念上分不清,和很多不同资料上的叙述有相当大的关系。一些资料上把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归到艺术手法里,或把表现手法归到表达技巧中,并且对概念的叙述也较为模糊。

综合一些比较权威的资料,教学中可以将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视为相似的概念,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其实就是艺术手法。而艺术手法里面,还可以分为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几部分,每一部分又包含多种概念术语。让学生掌握诗歌艺术手法的各种术语,并能够正确辨析,是赏析古诗词的关键。学生从概念上能正确认识艺术手法及包含的内容,在古诗词赏析中便有了方向。

二、命题范围较大的设问赏析思路

在平常教学或考试中,对古诗词赏析的角度,有时候命题范围较大,常常可能会问到某首诗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针对这种命题范围较大的设问方式,教学中其实很好应对。可能有的古诗词包含的艺术手法较多,有的手法比较单一。手法单一的作品很好理解,但对艺术手法运用较多的作品,教师就应带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一地找出来加以赏析。

如柳永的《雨霖铃》,本词运用了渲染、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诗歌一开头就以秋景“寒蝉”来渲染氛围,“寒蝉”的“凄切”之声既透示了秋意,让人感到凄凉、冷落,同时也将读者置于一个凄清感伤的氛围中。从抒情上看,上片着重写景,以哀景写哀情.从描法上来看,上片眼前景是实写,后面几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由眼前景巧妙过渡到想象,而下片则纯粹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

考试和平时的鉴赏有所不同,由于受到时间和答题范围的限制,虽然设问的命题较大,直接问艺术手法,就不能面面俱到,在赏析中只能依问题抓主要的进行赏析了。

例:(2016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嘲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问靖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赏析从颔联来看,“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原”指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再从意象来看,通过“落日”“鸟”“秋原”等意象,一个“闲”子点出诗人闲适的心境。问题问的是“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从对内容的分析来看,可以从描法和抒情手法来入手,主要的手法显然只有动静结合和寓情于景。

古诗词鉴赏中对艺术手法的赏析,如果命题范围较大,鉴赏中应抓住主要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这便是对命题范围较大的设问方式的赏析思路。

三、命题范围较小的设问赏析思路

对古诗词赏析的角度,有时命题范围较小,这就要求在赏析别注意从分析问题入手,如何问便如何答。这也是学生在赏析诗词艺术手法中最容易迷惑的问题。不管是平常的教学还是考试,如果设问的范围比较小,就一定要把问题作为赏析的切入点。问题问的是抒情,就只能赏析抒情:问题问的是修辞,就只能赏析修辞等。当然,对主要手法的赏析中涉及到其它手法,也可以一并简略分析。古诗词鉴赏中,命题较小的设问方式,无非就是从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角度进行设问。

因此,在赏析过程中,首先就要看清问题,切忌胡乱分析,问题问什么,就答什么。

例:(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赏析:本题是对抒情手法的考查。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本诗所运用的抒情手法是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同样,如果题目问的是描法或篇章结构等,赏析的时候就只能从问题设问角度进行赏析。这便是诗词鉴赏中对命题较小的设问方式的赏析思路。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5篇

一、要掌握诗歌类别及特点

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木兰诗》)、抒情诗(《春夜喜雨》)和哲理诗(《断章》);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从军行》)与近体诗(《春望》);按语言可分为四言(《君子于役》)、五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七言(《无题》)与杂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按题材可分为写景诗(《望庐山瀑布》)与咏物诗(《鹧》)、边塞诗(《出塞》)、咏怀诗(《游子吟》)等;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与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

二、要了解作者及其风格

白居易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一个时代的文人必然带有该时代的烙印,其经历、其思想感情无不留下深刻的时代印痕,而每一个诗人又有各自独特的思想性格,因而结合作者赏析古典诗歌,有助于考生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内涵。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雅俗共赏,王维的诗画一体,李商隐的朦胧隐晦,范仲淹的苍凉悲壮,苏轼的雄健豪放,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等等,都能让品味到不同时代对诗人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和文风等方面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三、提取意象,体会意境,理解主旨

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情意的具体形象。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味诗歌中创设的意境,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赏析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行领悟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会。诗人把抽象的情绪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诗歌中作者所塑造的形象――“意象”。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等。

2.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情景交融(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托物言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运用典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比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烘托(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小见大、联想想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及欲扬先抑等。

3.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对比、双关、反语等。

五、要揣摩诗歌中字词的妙用

王安石称诗歌的语言为“诗家语”,是指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尤其讲究炼字,经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门”,作者“推”“敲”难定,韩退之曰“敲”字为佳。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认为:“就这首诗看,敲的应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家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响亮。”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用得好。第一,“绿”字比其他的字色彩鲜明。读到此,能在我们面前唤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较抽象,没有这种作用。第二,用“又绿”唤起我们联想,让我们想到春草绿时容易引起思归的念头,这就跟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呼应。所以,在赏析诗歌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字词的作用。

六、要结合标题、注释和题干分析

诗词的标题,如同文章的标题一样,具有“眼睛”的功能,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去分析理解其所告诉我们的有关信息,基本上可以把握古诗词的主旨。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交代了写作的目的,崔颢的《黄鹤楼》指出了吟咏的主要对象,孟浩然的《过古人庄》揭示了诗的主要内容。

在古诗词赏析题中,命题人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或交作背景,或提示作者生平,或介绍相关人物、地名,或解释有关事物,等等,都是帮助考生分析理解诗词主旨的组成部分,应该认真阅读,对照试题,反复斟酌。

在做古诗词赏析题时,对于题目本身,考生必须认真审阅,因为题干除了规定必需的答案思路和要求外,还具有某些暗示作用。这些暗示或表明写作意图,或暗示诗词的主要内容,或揭示诗词的层次关系,或指出诗词的重要名句,或归纳某些表现手法,等等,只要考生善于运用考生慧眼,发现其中的秘密,就会找到解题的钥匙。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 考点要求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58-01

我国古代诗歌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学习并传播古典诗歌,对于激发学生的真善美,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情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年来对高考古诗词赏析题的考查,为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创作特点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瑰宝,在无数的诗人词客创作的诗词作品中,为我们呈现了姹紫嫣红的文学宝贵财富。高考对古诗词鉴赏的重视,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从品味和鉴赏中来领略古诗词的文化魅力。概括来讲,古诗词鉴赏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着手。一是抒情性的表达。抒情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情感内线,作者通过对自我体验的浓缩,从激荡的文字里来表露情怀。如《回乡偶书》中,贺知章从年迈返乡的复杂心情写起,从叙事与戏剧性的对话中来形象而逼真的抒感,读来倍感亲切。再如李白在《子夜吴歌・秋歌》中“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亲人的思念。二是形象性。对于古诗词中意境与情感的把握,往往寄予丰富的意象中。马致远《秋思》中,以秋日的苍凉与羁旅中的愁苦为线,将作者的心境与孤寂展露的深深绵长。杜甫在《春日怀李白》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不同时空的景物将杜甫的真挚情谊倾泻而出。三是含蓄性。古诗词的含蓄美是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可见,对于诗歌中的隐而不现的含蓄美给予了强烈的印证。李绅在《悯农》中对劳动人民形象的塑造,借助于锄禾来传递“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生活体验。再如贺铸在《青玉案》中“若问闲情都几许?”,读者在赏析中总以为会进一步抒发“闲愁”,然而作者将笔触转移到不同的景物上,“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这些景物里,恰恰蕴藏了更为富足的闲愁,而含蓄的表达境愁绪的深度、广度和长度进行丰富传递。四是跳跃性。诗歌创作源自作者的形象思维,特别是在临摹景物、叙事抒情中,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字里行间将激昂的情绪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反映社会生活。炼字炼句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思路,更是在思维空间的跳远中来塑造凝炼的意境美。李白在《行路难》中,对于前四句的抒写,似乎表达深厚的情意与欢乐的宴会,而接着的“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将内心的愁苦显现出来,再接着对“冰塞川”、“雪满山”的概叹,加之诗人内心的失望与抑郁,道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怆。

二、高考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现状

从高考考纲上来看,对于诗歌鉴赏题的分析主要从选拔性考试出发,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上提出基本要求,也是未来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心灵及情感的陶冶、领悟诗词的魅力上,多数情况还停留在传统的诗词讲授上。在教学方法上,将古典诗词与文言文学习进行串联,在解释词句中生搬硬套,缺乏新意。殊不知,对于诗词佳作的讲解,贵在从鉴赏上来传递诗歌教学的特点与趣味,从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审美意境。高考大纲提出“鉴赏文学作品,要从语言、表达、形象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古诗词来说,在教学上更应该围绕审美和鉴赏来梳理要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意境。在学习上,由于教法上的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不爱古诗词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学生一提诗词就恐惧,难以从中领悟诗歌的思想,缺乏对古典文学意蕴的养成。在古诗词作品的感知教学中,无从欣赏诗词样式的独特魅力,对于作品所传递的审美感知和内涵,缺乏心灵上的震撼。有些学生死记硬背,学习功利化较重。为了高考,依据考试纲要进行诗词背诵,为了分数而背诵,缺乏从人生的体验及情操的修养中来感知,既有考试压力,又难以从中获得诗歌教学的实效。

三、推进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对策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古诗词 意境 情感 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65-01

语文教师要借助好古诗词赏析教学平台,使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产生自豪感,从而发自内心的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民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怎样做好古诗词教学呢?作者结合自己14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1 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

古诗词教学不等同于简单的背诵与默写,它更需要感受和体会,需要引领学生“穿越”时空,置身于诗歌所描述的美好世界之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诗歌意境的发掘和体会。

1.1抓住关键字词,发挥联想与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浓缩的艺术,受到韵律和格式的限制,作者在字词的选用上往往是颇费心机。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让张先获得了张三影的美名、“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使宋祁博得红杏尚书的嘉誉。一字传神,境界全出。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点睛之字,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在教学叶绍翁《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时,着意引导学生仔细玩味“满”和“出”这两个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虽然没有能够观赏到那春意盎然,争芳斗艳的花园,但一个“满”字和一个“出”字,已经把万紫千红的春天美景刻画的入木三分。

1.2抓住诗歌的全局,用多种形式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不是艺术的唯一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运用多种表达形式,来再现诗歌的意境。如在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我要求学生,把诗歌的每一句,都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连成一幅动态画,通过创作,学生真正感受到美丽的田园风光以及好客的丰收后的农民。再如我在教授杜牧《清明》,要求学生将其改编为一个小话剧,并表演出来。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己聪明才智,用多种形式将诗歌中描绘的美景展现出来,不仅能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体验诗歌所承载的情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有的想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有的则是表达忧国忧民之心,等等。没有情感的诗歌就没有灵魂,也不会传承久远。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意境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1透过诗歌的修辞方法体验作者的情感

诗歌中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它们的应用,将作者的真实情感自然的流露,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用夸张的手法,一个从被贬、被轻落到重新受到皇帝召见的诗人的高兴和开心之情跃然纸上。再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巧妙地利用比喻手法,把自己与汪伦依依相别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我们赏析古诗词时,一定要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要感悟作者表达出来以及那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情感。

2.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的情感

作品的写作背景,决定作者的情感基调,抛开作者现实的情感去学习古诗词,无异于缘木求鱼。我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问学生,作者描述了怎样的环境,想烘托怎样的情感呢?作者为什么愁?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回答的五花八门,但是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我让学生查阅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学生才明白原来作者的“愁”是:在那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科举时代。看到同窗好友个个榜上有名,在名落孙山的张继眼中什么都是灰色的,江枫、渔火也无心情欣赏,反而增加几分愁绪和悲情。所以只有站在作者的角度,设身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3感受诗歌中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写景,但并不拘泥于写景。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情感寓于“景”中,情景并生,景是情的铺垫,情是景的升华。透过作品对环境中“景”的描写,我们已经能把作者当时的情感,略晓一二。如在教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洞观作者描绘的这一幅荒凉与颓废的情景,作者无需再多言感伤,一个落魄游子的悲伤之情,已经被展示的淋漓尽致,恰恰相反,孟郊的两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却将一个历经寒窗苦读,最终金榜题名的士子的喜悦之情和盘端出。再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四句二十个字,看似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关情。试想若不是人生坎坷,抱负无法实现的压抑,冬天何至于在是诗人的眼中只剩的“一翁、一船、一钩、一江雪”那样死气,同样万物萧瑟的秋天,不是仍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生机勃勃吗?所以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品位和感受出,作者所描述的景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这样才能全面的把握和正确的感悟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8篇

【例1】(2012山东临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例2】(2012山东日照)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3】(2012湖南娄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从上述三例可见,古诗鉴赏的考查不管怎样设题,所考内容无非是围绕三个问题:(1)“写什么”――解读意象、意境、内容;(如例1、例2第一题)(2)“怎样写”――简析语言、表达技巧;(例3第二题)(3)“为何写”――揣摩主题、情感、观点态度(例2第一题、例3第一题)。对一首古诗做初步鉴赏,说到底就是思考解答这三个问题,这是解读、鉴赏古诗的思路规律。那么,怎样解答这三类题型呢?

第一种类型:写什么

这种类型的问题我们仅以解读意象、意境为例。往往会有这样的提问:“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第一种问法是最浅显的,学生只要读完诗歌就能找到诗中的物象。第二、三问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深化的结果。

【示例】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第二种类型:怎样写

以简析语言为例。炼字的提问方式有三种:(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首词与另一首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这种题型答题的步骤是:(1)解释该词;(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解题过程:“搔”是“用指甲轻刮”的意思(步骤一),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因烦恼而做出的动作(步骤二)。一般遇到难事时才这样。这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愁难以排解(步骤三)。经过这样思考后用语言表述如下:“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第三种类型:为何写

这种类型的问题提问方式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这是考查对古诗思想内容的评价。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了什么情感。

【示例】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秋风萧瑟,残阳如血。万重山中,烟雾迷茫。一座孤城,潇然兀立,边声四超,清角吹凉。边关艰辛,尽在其中(步骤一)。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步骤二),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之情(步骤三)。

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授人以渔”,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9篇

再宿武关

[唐]李 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鉴赏品读】

在中国诗歌的众多意象中,“水”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有秋水、春水、江水、河水,也有叮咚作响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波澜起伏的水……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多借流水的无情来抒发自己的对人生无常的慨叹或是对亲人朋友的深刻怀念之情。但也有一部分诗人欲借流水永不停息的特征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愁苦愤懑以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如《再宿武关》便是诗人在第二次贬官时所作的,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抒发出诗人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在诗歌的前两句中,诗人就点出了他此次再宿武关的经历非同寻常。诗人欲借“万里”一词告诉我们:他来自京城,却要到万里之外的地方去。这句诗暗示出诗人“万里游”的原因是因事而被朝廷罢官流放。因为这次“远别”意味着他从此不得再返回皇城,这是他与仕途的永远别离;“万里游”也并非去游山玩水,而是被迫漂流到万里之外。诗人的这种愁苦之情,在下面的景色描写中得到了最佳诠释。

“乱山高下出商州”中的“乱山”,指的是商州附近的商山。因为商山有“九曲十八绕”之称,诗人在此用一个“乱”字,点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非常烦忧。这句诗表面上是在写山的形态,但实际上表现的却是诗人自己的烦忧心境。其实,商山错落有致、有低有高的景色经常会让游人心生流连忘返的感受,但此时此刻,诗人哪还有闲情逸致欣赏这眼前美景呢?因为他刚刚“远别秦城”,心乱如麻,因此,商山此时在他眼里也就变成“乱山”了。

诗歌的后两句则主要写诗人夜宿武关时的情景。不难想象,诗人今夜投宿武关,心中想到明晨即将出关南去,与“秦城”相隔更加遥远,内心更觉凄凉。诗人巧借溪水,倾吐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夜潺潺的溪水,仿佛是为他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不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关门不锁”这四个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雄固的武关之门虽能封锁住千军万马,但对于潺潺溪水的愁声,却无能为力,足见这“愁”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一个“锁”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活灵活现地显示出来。诗人别出心裁地通过对水声的描写,把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细腻地描摹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达标练习】

1.请你结合相关资料,简述《再宿武关》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10篇

李大奇绝对料想不到,生活竟然是这样富有戏剧性。刚才他还在和伙伴们讨论,长大以后谁将当上“梦星”的总统,半个小时之后,他却坐在了开往地球的星际飞船里!

飞船已经驶离梦星大气层了。旅客们大多在闭目养神,寥寥几个人在喝饮料看报纸。爸爸妈妈也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但是大奇看得出,他们的心潮并不平静。

透过舷窗望去,漆黑的宇宙空间中,闪烁着点点繁星,就像一块黑色的绸缎上,镶嵌着颗颗钻石。这景色非常的华丽和迷人,但是大奇却没有心情欣赏。

大奇向后望去,一颗绿色的星球正在视野中渐渐缩小。那就是“梦星”,他的出生地,他生活了十二年的星球。现在,他不得不离开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再见?

梦星是一个很小的星球,每十二小时自转一周。也就是说,白天六个小时,夜晚也是六个小时。梦星人每天只要工作四个小时,所以他们总是精力充沛。

据说地球是白天十二小时夜晚十二小时,每天工作八个小时——这怎么受得了?前四个小时还好说,后四个小时的工作效率肯定很低,保证有人打瞌睡!

白天工作时间太长,晚上睡觉的时间也不短!连睡十二小时——天哪,做梦都要做累死了!

梦星人寿命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都保持了原始的状态,谁也不会去动它们。人们住在特殊材料制成的房屋里,房屋外面,是仿真土壤贴层,上面培育着各种各样的花草,使整栋房子看起来就像一座漂亮的大花篮!这里没有宽阔的街道,没有喧闹的人群,大家如果想散步,就在芳草小径上徜徉;如果想去远方,就乘坐“万有引力飞船”,在天空翱翔。梦星的生活这么安静,这么完美,真不知道为什么要离开它!

(选自《超人学校》)

【阅读手记】

《超人学校》是中国著名童话作家李志伟所作的一部最具特色的校园搞怪小说“童话镇”系列作品的前传,讲述了梦星人李大奇为了躲避黑水晶星球里影子巫师的入侵,只好和他的爸爸妈妈从“梦星”回到了地球,在旅途中,他们途径童话镇发生很多奇怪事情的故事。作品语言风趣幽默,人物形象塑造生动形象,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选文中,李大奇似乎很好奇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梦星”这个美丽的星球,因为他猜不透为什么家里人非要他离开这个长寿的星球,他也不知道自己今生还能否回到这个地方。这一连串的悬念便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提升空间】

1.阅读选文,你认为“梦星”这个星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李大奇为什么不想离开“梦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上一篇:古诗词鉴赏范文 下一篇:古诗词朗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