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学生诵读古诗词

时间:2022-07-30 07:18:47

巧引学生诵读古诗词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文有61篇,其中古诗词40篇,可以看出古诗词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灵秀之美,徜徉在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修养,激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然而,这些都离不开对古诗词的大量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美。

一、在诵读中欣赏古诗词的美

诵读之于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化修养,离不开对古诗词的大量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美。

(一)读出古诗词的语言美

首先要在诵读中体会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而创作演唱的。后来的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致,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节奏划分各不相同,古诗词的语言就表现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词的形,读出古诗词的神,读出古诗词的味。

(二)读出古诗词的画面美

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可以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因此,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人选作绘画的题材。在诵读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文插图、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还原再现古诗词的画面美,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感受古诗词的美,进而达成诵读的目标。

(三)读出古诗词的意境美

“有境界自成高格”,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走入古诗词的意境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已经被运用的方法有:利用语言描述、角色置换、音乐渲染、音像结合的课件等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古诗,欣赏古诗。另外,我还要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诗词作者、时代背景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诵读,在诵读中渐渐感悟。通过诵读,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之“披文入神,情动辞发”。

(四)读出古诗词的哲理美

第一是了解诗词中的情与理。不少古诗词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第二是了解古诗词的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在诵读中由形悟神,探索诗中的意蕴,理解诗词的哲理美。

二、在诵读古诗词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一)读出悲悯情怀

作家曹文轩在《小说门》一书中曾说:“进入这个具有强烈现代性的时代后,人们遗忘和反叛历史的心理日益加重,在每时每刻去亲近新东西的同时,将过去的一切几乎都废弃掉了,悲悯情怀就正在被废弃掉。”孟子所说的“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也可以看作悲悯的情怀。

我们有必要在今天来重提悲悯情怀,我们教材中的古诗文作品中也多有体现,比如白居易在看到贫妇人抱子拾穗时在《观刈麦》中发出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利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慨叹,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再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出对天下寒士的同情。这种同情心或者说悲悯情怀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二)读出爱国深情

杜甫虽“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心中犹念“戎马关山北”,于是“凭轩涕泗流”;陆游在僵卧孤村时,“尚思为国戍轮台”;辛弃疾“醉里”依然“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在临刑前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

于漪老师在他的《往事依恋》一文中曾经写道: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在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爱国的情怀凭借一首古诗便生成了。在对古诗词的诵读中,爱国的种子便悄悄地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

(三)读出深度亲情

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志,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但以此篇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慨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词人并不拘泥于个人的一时得失,而是在词的末尾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读出积极乐观

中学课文中的古诗文,大多是写作者在逆境中的遭遇和对人生的态度,多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但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反常理,奏出了强者之音。再联系他的《陋室铭》,可见他在被贬后依然淡定从容,宠辱不惊。

对这些诗句反复诵读,将之铭记在心,对于那些遇到挫折就痛苦得不能自拔的同学很有教育意义。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学生诵读

(一)正确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强调的是学生在诵读诗词时要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得越深刻对诗歌的理解越有帮助。学生对诗词有了很深的理解,也就有了诵读的兴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可以利用课后或课堂时间,用讲小故事或讨论的方式来了解作者。

比如我在教学坡的《水调歌头》时,要求学生对坡一生的际遇、政治理想以及写这首词时的心境作一番了解,然后以小故事或讨论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来。让大家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来接受这些小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对诗词的理解上。理解了诗词,那么诵读起来也就容易,也就快乐了。

(二)创设诵读古诗词的情境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来传唱的,虽然我们现在不会再去演唱,但是诗词的韵律还是存在的,并且诗词的韵律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是相通的。所以在初学诗词时,教师应范读或用录音的方式让学生体悟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直至学生能抑扬顿挫地读出诗词。比如读杜甫的《绝句》要用轻松自由的语气;陆游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用悲痛伤感的语气诵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一般会在课前准备配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提示下进行诵读,学生在这种积极快乐的状态下自然会诵读出诗歌的情感,掌握了诗词的情感,那么理解诗词也就容易了。

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诵读的平台,让学生展露诵读的才华。这也是激发学生快乐诵读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我经常利用早读或者晚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古诗词,然后利用活动课的时间举行诵读比赛。方法是:确定比赛的时间和地点;确定比赛的诗词篇目;制定评比规则;学生和老师共同合作担任评委;可以用两人比较阅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诵读。例如,我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同桌两人比较阅读,看谁读得好,以此来鼓励学生诵读。另外一方面,我也经常鼓励学生参加校级或市级组织的古诗词诵读比赛。学生通过比赛,从中收获喜悦,自然能激发诵读的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诵读积极性,自然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也就会增强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三)建立积极有效的诵读评价机制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预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所以我在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时,建立了有效的诵读评价机制,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的诵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说可以在班级中评出诵读之星,以此来激励学生诵读古诗词。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感知诗词意境;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感,培养文学素质;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陶冶情操。总之,诵读古诗词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要重视培养学生快乐诵读,让学生在“乐读”中获取知识。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玫瑰花,那么诵读就是阳光,有了阳光,花儿才会灿烂绽放。我们应该让这样的阳光洒满语文课堂。

上一篇:蓖麻毒素粗提物杀线虫的生物活性分析 下一篇:对“五指教学法”中综合探究活动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