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为陕北广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时间:2022-08-25 05:49:53

媒介融合为陕北广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摘 要:“媒体融合”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所有的媒体都在用崭新的眼光去审视自身的地位和发展前景。陕西地区的广播作为中国广播的发源地,曾在上世纪60~80年代以真正的强势媒体的姿态一呼百应。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的普及,再加上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覆盖市场,陕西地区传统媒体特别是广播媒体受到严重的挤压。本论文以陕北农村地区为着眼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并分析“媒介融合”给陕北地区广播媒介的发展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媒介融合;陕北广播现状;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82-02

传统广播节目在发展中不断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可见媒介融合正逐渐加速这一进程。新媒体作为媒介融合的重要产物已渗入到百姓的生活中方方面面。

2010―2011年笔者就所承担课题《陕西地区广播节目在农村的影响力研究》做了相关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传统广播在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受新媒体影响各不相同,说明其各自的媒介融合速度与进程层次不同,这使得传统广播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尽相同,而采用相关发展策略更应当因地制宜。

一、陕北农村地区传统广播媒体的现状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纳切松(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根据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为媒体带来的变化给媒介融合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三星电子公司的老板杰尼尔森在《传统媒体的终结》一书中预判:“未来的5到10年间,大多数现在的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他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广播媒介与新媒介的资源融合,是数字化后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入21世纪,我国广播听众大量流失、老龄化程度、受众层次低等问题在各级电台都非常明显。虽然广播具伴随性、便捷、收听设备成本低、无空间限制等较多优势,但广播是“强迫性”媒体,听众缺乏自主选择性和随意性,使受众更愿意选择互动性强的网络新媒体。

陕北地区属陕西省欠发达地区,建国前这里是新华广播的源头,对全国广播媒体影响巨大,但是和全国其他革命老区一样,改革开放后广播媒体发展缓慢[2]。

(一)陕北农村地区传统广播媒体边缘化

随着科学文化日新月异发展的需求,电视成为陕北农村地区的主流媒体,农村广播事业目前越来越走向边缘化。一方面,传输手段的落后。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上,多高山,地形复杂,在榆林市的周边各乡镇,无线发射并没有能全部覆盖,农民收听收视是受到地形限制而随意性的,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很多节目在陕北地区是收不到的,如陕西农村广播只覆盖关中地区。加之乡镇站管理体制不顺,有不少乡镇在人、财、物方面投人少,广播站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在传播方式表达陈旧。陕北地区真正面对广大农村人口的节目并不多,由于限于设备条件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真正贴近生活的好节目更屈指可数。目前陕北农村地区广播节目档次处于中等偏下,套路陈旧,形式呆板,农民群众参与性差等,形成了“你播你的,听不听由我”的局面。这些都使得陕北传统广播成为“自生自灭”的边缘媒体,农村传统文化在大众文化大潮的吞蚀下处于十分紧迫的关头。

(二)陕北农村地区传统广播内部机制不顺

与其他传统媒体一样,广播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来运营。陕北地区传统的广播媒体缺乏产业要素,部门分工不详细也不合理,在广播媒体的运营中,一个主持人身兼采编播三种职能,财力、物力以及优秀人才的匮乏,使陕北地区传统广播媒体丧失了新闻的及时掌控力以及作为当地主要媒体的新闻发言权,而陕北地区广播也没有和当地电视媒体建立很好的资源共享合作,所以节目的信息来源主要靠网络。缺乏新闻娱乐的独家性和新鲜性,陕北传统广播媒体丧失竞争力,这也更加阻碍了当地广播发展扩大的动力。

另外,目前广告是支撑整个广播经营体系的主要力量,陕北地区市级传统广播媒体还没有形成复合型的产业链,广告成为节目中的一块硬伤,不仅时间长,数量多,而且广告制作简单粗糙,不具可听性,广播广告越来越多,受众越来越反感广播节目,恶性循环的结果越来越明显。

(三)其他媒介对广播冲击巨大

1.电视成为主要消费媒体。调查显示:电视是陕北农村地区最主要的消费媒体。在做实地的问卷调查时看到,每家每户都有一台或两台电视,并且有些是时下流行的液晶电视。而当问到收音机时,大多数则表示没有,偶尔拿出一台,也是很早以前落满灰尘的老旧款。无可否认,电视以其视听结合和多色彩的动感画面,赢得了更多农村地区传统受众的喜爱。广播则因为政府重视不够,设备老旧,节目质量不高不符合受众需求等诸多因素受到冷落。

2.互联网影响力巨大。互联网作为20世纪人类创造的最具革命性的技术成果,无论在它的私有性和广泛性上都有巨大的优势,广播受互联网冲击巨大。在陕北榆林农村地区,电脑和互联网已经不再陌生。农村地区的年轻人通过在城市中的学习和工作,已经完全接受了并融入到互联网当中,从接收信息的角度来说,网络信息的快速、海量、互动性是广播所无法比拟的。从娱乐角度来讲,除了依旧生活或劳作在田地里的老年人群体,广播的娱乐性无法满足大众需求。

3.手机3G网络冲击明显。工信部统计,截止2012年3月5日,我国手机用户已达10亿,其中手机3G用户超过3.5亿。发达国家有些学者也认为,手机是未来唯一一个绝大多数时间跟随个人的媒体接收设备,这就意味着手机未来可能是所有传统媒体都想登载的平台。3G手机代表了电视、广播等媒介的发展方向。进入3G时代后,新媒体将会加速发展,而传统的新闻媒介也将逐渐向手机媒体靠近。

三、媒介融合给陕北农村地区传统广播媒体带来的机遇

(一)媒体融合为陕北农村地区传统广播媒体疏通传输渠道

技术:三网融合必须有三个重要技术基础:1.成熟的数字化技术,这是三网融合的基本条件;2.采用TCP/IP协议。只有基于独立IP地址,才能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互动,才能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3.光通信技术。只有光通信技术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传输速度,保证传输质量,光通信技术也使传输成本大幅下降。

人才:媒介融合提高了对人才复合性的要求,而且减少了重复劳动,在不增加人员和物资投入的条件下,使广播大大扩展了消息来源,提高了节目素材的质量。

资金:资金是疏通媒介融合传输渠道的力量支持,没有好的资金保障,任何科技发展和技术融合都将成为空谈。媒介融合需要大量资金注入以保证技术手段和人才稳定增长。

(二)媒体融合为陕北农村地区传统广播增加节目容量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中,内容继续为王。无论我们使用的终端是电脑、手机还是MP4,我们希望看到、听到的永远都是真正有价值、有灵魂的娱乐和资讯。也许在广播中我们不仅能听到主持人的声音更能听到农民朋友自己的声音。广播的信息服务将由单一声音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同时通过网络整合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在策划选题上要拓宽思路,多科并举。新闻事件、科技、生活、佚闻趣事、信息市场行情、经济生活、乡村风情、农村综艺都可纳人广播电视节目范畴,做到因地制宜、独具地方特色。栏目和节目包装要切实符合农村生活特点,不断变换,推陈出新。

(三)媒体融合为陕北农村地区传统广播提高节目质量

办特色农村广播节目,扩大品牌栏目效应,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受众。农村广播节目的定位范围显得相对狭窄,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农业的理解比较陈旧,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本身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它不再仅仅是狭义上的种养殖农业,同时还包括了农用工业、农业商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村餐饮业等,以及相关的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各种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农业”概念。陕西农村广播主要覆盖的关中地区,其地理、风俗、民情具有秦人、秦味、秦韵的古朴、厚重、悠远的历史文化特色。节目内容不趋同、不模仿,非常符合当地老百姓的口味。陕北地区广播改革最需要转变的是改革思路和自身定位。传统广播通过与新媒体的结合,在“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等方面,使“小众传播”或者“窄播”成为可能。

(四)媒介融合为广播开创优质、低成本运营市场

广播最大优势在于便捷性、贴近性、低成本和互动性。无论是制作成本、发行成本还是受众的接收成本,广播都要低于电视和网络很多[3]。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广播不仅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还可以借助于网络进行资源的整合,形成规模经营。如果广播能把自己的节目办得更符农村地区的需要,以低成本运作,其未来发展将有可观的前景。以技术革新为基础的媒介融合,对广播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冲击,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麦克卢汉认为,广播给受众提供了充分而清晰的信息,所以受众被剥夺了深刻参与的机会,被剥夺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网络广播,手机广播,数字广播,广播可以将自己的内容在不同的渠道播放以摊薄不断攀升的内容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陕北地区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经济、战略、资源地位将直接影响整个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进而对中东部地区以及全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媒介融合为陕北传统广播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新的前景,既面临机遇又面临巨大的挑战。陕北作为陕西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文化产业更要加大投入,和经济相辅相成共同成长。而当地广播媒介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只是跟随其他强势媒体亦步亦趋缓慢前行,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借鉴吸收、不断创新,必然能使当地传统广播媒体重获新生。

参考文献:

[1] 陈红梅.网络环境下的传播行为和传播策略[J].新闻记者,2007(12).

[2] 周东华.陕北红色广播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奠基作用[J].理论导刊,2010(2).

[3] 李岚,罗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研究[J].现代传播,2011(9).

上一篇: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 下一篇:传媒对公众认知NGO影响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