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提升媒介素养的新机遇

时间:2022-07-21 10:03:05

目前,微博已成为一个完全由用户参与构建的自媒体,每一个用户参与建立各自的圈子,并设计媒介。据北京网络协会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趋于高学历化,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占63%的用户比例,职业主要为政府企事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和学生。这样的高素质用户群与开放、平等表达信息的微博平台相融合,从参与媒介转为设计媒介,形成了提升媒介素养新机遇

媒介素养范式的四次变化

随着媒介的发展,媒介生产、文本与受众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发生变化,以此为核心的媒介素养研究也在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媒介素养范式经历了从保护受众、辨析媒介内容、批判媒介内容到参与式行动四次变化。

首先是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保护主义立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视听媒介、电影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有声电影的出现,众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以大众媒介为载体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引起学者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一代范式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大众媒介传播对社会、高尚文化尤其是对青少年有害,倾向于保护青少年免受不良文化的侵害,鼓励大众提防大众媒介的“”。

第二代范式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传播科技的推动之下,传播媒介飞速发展,强调加强对媒体内容选择和辨别的分析范式诞生。这种范式认为不是所有的媒介内容都是有害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受众进行明智的选择,人们需要提高的不是免疫力而是分辨力,以辨别媒介内容、品质和品位,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第三代批判范式认为,媒介素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受众批判解读媒介内容的能力,要破译媒介建构的“媒介真实”,对媒介内容自觉加以辨别,自主获取知识,使媒介为自己所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判以大众媒介为主体的文化工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的重点,在于明白大众媒介有其特殊的生产、制作和流通规则,媒介内容是通过符号建构出来的,受众要具备破译媒介信息所承载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能力。

前三代的研究范式,媒介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指获取、运用与评价媒体提供的信息与资讯的能力。而随着新媒介的应用,受众在媒介生产中的参与性越来越强,对文本影响增大,受众开始参与“设计”媒体。因此,媒介素养的内涵进一步发展,包括了创造、解读和传播媒介文本的能力。网络虚拟社区改变了媒介参与方式,受众在媒介生产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传播模式和传播机制得到重塑,受众由被动地接收信息转变成为主动的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和媒介参与者,在此背景下,第四代参与式立场的范式逐渐形成。

微博成为提升媒介素养的新平台

媒介素养范式的四次变化,揭示了媒介环境的改变对媒介素养的影响: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环境的改变,媒介素养的含义一直在发展,不同的媒介环境和传播模式下,媒介素养的内涵不同;媒介环境的改变,受众的媒介素养也在发展变化。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讯息,任何技术都在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环境并非积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的作用进程。”人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由此带来人与社会的变革。美国召开的全国媒介素养引导人会议达成了目前影响最广的对定义的共识――媒介素养是“理解、分析、评价与生产以各种形式传播的信息的能力”。微博创造出全新的传播环境,为微博用户提高媒介素养提供了新平台。

操作便捷,人际关联,提升用户参与度与黏性。微博的注册与使用操作都比较简单。微博开通多种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打破了以往媒体更新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局面。微博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音乐或者视频,其表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用户可以更加随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便捷的操作平台和多样的表达形式,使微博用户能更快捷地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最新资讯服务,引起关注者的评论和转发,从微博中获得表达自我和获取信息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微博的使用频率与参与度。

微博中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建立用户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消除了现实环境中的身份、地位的层层障碍。微博中的实名认证制度打破了斯坦利•米尔格伦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在微博中,普通微博用户通过搜索即可找到目标用户,与之建立人际关系。由于微博传达信息即时、随性,缩短了用户之间的距离,建立了情感上的联系,从而增加了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实名认证后,用户以真实身份发表言论,把个人想法置身于公众审判视野。对实名认证的用户而言,面对着如何正确使用话语传播权的问题;对广大微博用户来说,则建构了言论监督的环境,有助于提升用户规范言论的意识。

媒介接触对个人生活也会造成影响。通过高频率、高参与度地使用微博,可以使媒介更深入生活之中,使用户认识到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力,深化对媒介信息传播的认识。

多种声音,提升信息综合判断能力。微博为用户提升信息综合判断能力提供了可能:广阔的信息来源,直接与当事人、目击者对话,接近、了解传播者。微博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传统媒介的传播者和普通大众共同使用微博,形成多信源信息的局面,有利于用户对媒介信息进行判断和解读。同时,多种信息来源的开放环境,有利于开拓用户对媒介的认识,形成分析、求证媒介文本的意识。

首先,微博作为自媒体,每一位微博用户通过信息、转发、评论感兴趣的信息,都会形成各自的媒介形象,这种形象揭示了微博主的偏好、性格、思想、素质等信息。当用户接收到其他用户的信息,可以前往该用户的主页,通过查阅该用户之前所传播的信息有效地掌握此人的个人特征和社会特征,进而判断其信息传播的可靠性。

其次,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通过参与微群或者关注,可以与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用户进行交流、接收到信息;还可以平等地信息,可以倾听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素养的用户的声音,对受众而言可以开拓信息来源、多角度接触媒介文本,从而提升对信息的判断能力。

此外,微博之上人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使许多重大事件的直播由事件本身的当事人或目击者承担。这使用户有机会直接对话当事人,逃离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更直接、正面地接触信息源。微博对捍卫公民的传播权、维护公民的正当权利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微博可以使用户多角度接触信息,且拥有有效的信息求证途径,使用户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事件本身,开阔思维并广泛接受不同思想的碰撞,这有力地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模式,有利于培养受众多角度思考、多渠道求证的习惯。

与转发,参与信息制作与传播。微博作为自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自发传播――用户在微博中主动信息,有选择性地关注和分享其他用户的信息。据北京网络协会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用户在微博上最主要的行为是“写微博,发表自己观点或发泄情绪”(占用户的74%),主要的内容是“个人心情感受”(占用户的76%),其中47%的用户会转发有价值、有趣的或即时性较强的信息。

微博上可以即时、自由、便捷地接收其他用户的评论,得到信息传播的反馈。微博中用户自发参与到信息筛选、制造信息、传播信息、收到反馈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位用户在微博中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素养,在此过程中形成自身的媒介形象。

选择性关注信息,主动设置议程。微博中的用户作为媒介的参与者,参与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并进行“议程设置”。微博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对象,接收被关注对象的信息。在微博中,被关注者传播的信息构成了微博用户在信息环境中的“拟态环境”。用户如果更多地关注娱乐明星,那么对艺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更了解;如果更多地关注学者,那么获取的深度资讯、总结思考比较多。

例如,新浪微博上有用户这样说:“我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看‘围脖’,满目苍夷,各种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搞的我心乱如麻,感觉随时可能崩盘。后来终于想明白了,是我关注的人有问题,打算取消一批忧国忧民的精英,加一批只贴自拍美照和美食照片、只担心明天体重是否会增加一盎司的乐天派,世界又变美啦。”微博用户选择性地接收信息,构建“媒介真实”,在这个过程中融入其中,亲身经历并逐渐了解媒体是如何影响自己所看到的社会环境,可以提高受众对媒体如何建构拟态环境的认识。

微博用户信息、参与微群讨论、转发感兴趣的信息,是一个设置议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构建自我媒介形象。微博作为分享信息的平台,每一次信息都会被关注者留意,因此用户在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如何构建和表达,其中包含何种立场、可能引起何种反应都要考量。同时,微博用户和转发信息,仍受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影响,微博中的许多信息来源,仍来自传统媒介,注册使用微博的传统媒体也是信息来源之一。在微博中传统媒介设置的议程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更及时的反馈,而用户讨论的热门话题也可能成为传统媒体或其他网络媒体的议程。

对微博用户提升媒介素养的建议

微博的传播环境使微博成为提高用户媒介素养的新平台,但是,微博中仍然存在假新闻、话语偏激等现象,微博用户还处于不断加深对微博的传播环境、微博的影响以及自身在微博中扮演的角色等问题的认识之中。笔者在此对用户使用微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提升用户媒介素养、促进微博平台的良性发展作参考。

传播信息慎重把关。微博信息传播去中心化,消解了权威话语权,营造众生平等的话语情境。微博用户可以自由地传播信息、发表见解,微博中的每一位用户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充当信息的“把关人”。微博用户在和转发信息中要注意避免因情绪化或疏忽大意而传达错误信息,同时注意言论的客观理性和准确表达。

开阔视野,提升独立反思的能力。微博中的每个用户都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用户自身又是其它用户圈子中的一部分,相互嵌套构成微博平台。嵌套中容易陷入“熟人社会”,即依据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兴趣建构关注对象,限制自身的视界。微博中的用户应当在多视角观点中,提升反思的能力,培养自我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开阔视野,参与微群讨论话题,制作、传播信息并主动与他人协商、交换思想,提升媒介交往能力,在参与媒介的过程中提高对媒介的驾驭能力。

明确角色,提高社会责任感。微博虽然是一个表达独立观点、享受平等话语权的平台,每一位用户都作为独立的话语主体存在,但话语传递的过程中仍受现实世界的影响,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微博用户的社会地位、职业习惯等社会属性在微博中依旧存在,尤其是经过实名认证的政府官员、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媒体从业者、学者、媒体机构等身份,本身拥有的社会关注度会转移到微博中来。因此,在传播权平等、信息分流迅速的微博中,“名人效应”仍然存在。名人受到更多的关注,传播的信息影响力更大,即使只是普通意见的表达,也更容易被用户广泛关注并传播。名人提出的问题,也更容易得到用户积极主动的反馈。用户的这种行为满足了自身接近明星、了解明星生活的欲望,也形成了微博中平等话语权下的角色分化。同时,巨大影响力决定了名人应更多地承担建立微博媒介公信力的责任,注意在微博中的言论导向。

总体来说,微博用户群是受过良好教育、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一代人有独立的思想和表达欲望,敢于挑战权威,接受多元思想。微博用户无论话语影响力的大小,都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微博未来的发展方向,完全由用户决定。因此,用户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感,共同构筑思辨、理性、人文的微博信息交流平台。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上一篇:如何加强我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下一篇:互联网发展的七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