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用药综述

时间:2022-08-23 11:43:59

儿科合理用药综述

摘要: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besed Medicin)和循证药学(Evidence-besed Pafmacy)概念的引入,人们对合理用药的看法也在不断提高之中。当医生临床明确诊断以后就要运用所学知识,就要根据患儿情况与病情选好药,用好药。

关键词:合理用药 儿科 综述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51-02

合理用药(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药物治疗是儿科治疗学的基本方法,药物具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良反应的有害作用,药品组份和剂量都是多年临床实践得来,把药物的服用剂量设置在有利作用大于有害作用的范围内,所以要求用药准确剂量恰当。

1 儿科合理用药的要求

1.1 获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1.2 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即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最经济的药物利用,包括药物资源与费用。

2 儿科用药的一般原则

2.1 必须有针对性,针对病因,对症用药,少而精;

2.2 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预防;视患儿和全身情况选择给药方案,剂量视年龄甚至日龄而定;

2.3 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随时调整,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力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

3 儿童药物的选择

3.1 常规用药。包括适应症,常规用量与用法,在许多参考书上均可查到,但由于微生物耐药性的发展可使某些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失去意义;

3.2 某些药物应用的进展。如老药新用,某些用途用法发生变化,但一般未经公认与时间考验,对其是否符合用药原则,要有能力判断;

3.3 药物存在多种作用;

3.4 相互作用。药物与药物、食物、添加剂之间。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同服2~5种发生率约19%,6种以上可达80%以上。用药力求少而精,要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原则;

3.5 药物风险分析。对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特别是缺乏儿科用药资料的新药,要视病情需要作风险分析。国内调查,药源性疾病发病率约占常规病的8%,而药疗事故约占医疗事故的30%。

4 药物的疗效

4.1 有效药物浓度,最低有效浓度(MEC),最小中毒浓度(MIC)。同一剂量疗效与毒性不同,不一定是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如生物利用度);

4.2 药物治疗浓度范围:成人资料不一定适用于婴幼儿,新生儿,早产儿,国外儿童资料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儿童。已见报道的我国儿童治疗浓度范围的药物约10种,有待进一步努力完善我国儿童的数据库;

4.3 有效浓度范围维持时间:疗效还与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有关,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的意义,药物的后效应(PAE)。

5 药物过量及中毒

超常量或超疗程用药可引起小儿药物中毒。

5.1 中毒处理:许多药物中毒可在中毒症状出现之后予以救治,有的则应在中毒症状出现之前即予救治(如细胞毒、抗代谢药、乙酰氨基酚等),待中毒症状出现往往为时已晚;

5.2 用药过量药物动力学特点:儿童药物中毒多为过量用药所致。常量药动力学参数不适用于中毒时的毒性动力学(Toxicokinefics)状态,体内药物浓度超过了机体最大消除能力而呈零级动力过程,例如阿斯匹林常量为t1/2β为3-6h,Tmax为1h;用药过量时t1/2β达5-30h、Tmax为6h。

6 药物的滥用

家长存在滥用,有的医生也存在滥用,为了保险起见,将一些该用的不该用的药一起上,称为“鸟枪疗法”(Gun shot therapy),不仅浪费还引发药源性疾病。最多见的滥用药物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补药、中药及中药滋补药,还有联合用药的滥用,在儿科用药时要加以注意。

7 剂量选择

7.1 根据用药目的,如阿斯匹林退热10mg/(kg?次),抗风湿80-100mg(kg?d),分3-4次;

7.2 有一定范围者一般选中间值,年长儿多用下限,年幼儿多用上限,但总剂量不得超过成人;

7.3 病人情况,营养不良者I度减少15%-25%,II度减少25%-40%,肥胖儿酌增;

7.4 不同文献剂量不同者,一般选用权威性文献与近期文献;

7.5 新生儿剂量据日龄计算

8 设计小儿给药合理方案

近年来,医药学的发展极其迅速,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用药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各医疗机构也纷纷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的巨大成就。

长期以来,直到十多年前儿科用药以传统的经验用药为主,国内外文献上介绍了很多有关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但一般离不开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及成人剂量按比例换算等方法进行换算,在教科书等一般文献上均可查到,在此不作讨论。此方法实际上都把小儿当作按比例缩小的“小大人”对待,未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特点。给药后体内药物浓度是否已达到并保持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用药后某一时刻体内药物浓度大概有多高,即使按千克体重剂量给药,一般情况下用药者往往也是心中无数。为改变这种局面,提高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十多年前开始利用小儿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得到的参数来设计小儿个体化给药方案,估算体内药物浓度,并结合实际测得的TDM结果调整给药方案,由经验用药,向科学用药转变。此外,随着药物疗效个体差异与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关系的阐明,从基因入手设计给药方案,可以弥补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刘燕琳;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防治的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周基华;抗生素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00年04期

[3] 刘智明;抗生素滥用原因浅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2期

[4] 刘文彬;促进医学生合理用药的参与式培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上一篇:浅析子宫肌瘤阴式剔除手术 下一篇:晚期产后大出血2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