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生合作学习的探讨

时间:2022-08-22 05:38:35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生合作学习的探讨

【摘 要】合作学习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和采纳,并在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在研究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对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改进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合作学习便成了教学中的新宠。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体系,它不仅可以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所谓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这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主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其实知识不是单纯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获得的。这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发现的,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小组学习具有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它将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参与。小组讨论得到的结论都是学生合作讨论中得出的,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就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论印象深刻。这样,学生不仅不会遗忘学习成果,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很难形成合作意识的氛围,因此在学校的合作学习成了培养学生这种意识的最好的方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的过程是喜悦与感动共存的,老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精神。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存储量、以及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互相启发出新的思维导向的重要方法。一个同学的想法很可能将另一个同学的思维引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因此出现了新的视角、新的想法和新的问题。

三、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问题

1.缺乏数学老师的有效指导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扮演主角,突出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选择不参与的态度,还有部分数学教师,过高估计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并未给予详细的指导,只是简单提出了一些指导要求。这种缺乏数学教师有效指导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无法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且很难找到学习目的和W习目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没有教师的引导,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很难学习到有效的数学知识。

2.合作小组没有科学性的规划

学生的合作学习想要取得一定的质量和效率,离不开一个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合作则离不开相互协调,因此,要想保住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就得对合作小组进行科学的规划,但是据笔者目前查阅资料的情况来看,很少有数学教师对这一点加以重视,大部分课堂合作学习小组的规划,都是采取就近原则,即数学教师安排坐在一起的同学组成一个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分配下的小组,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明显。

3.组织教学,混乱不堪

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合作,于是学生立刻就像表演“草裙舞”一样呼啦一声就起来,同桌或前后四人,或一群人立即聚在一起,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吵闹声此起彼伏。场面热闹,每个人都在说,谁也听不清楚说什么,课堂缺乏必要的组织与监控,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起来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彰显了合作学习“亮点”,但如果噪声太大,干扰到别的组,甚至小组内一个同学听不到另一个同学的声音,合作学习就难以有效开展。

四、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合作理念尚未能有效构建

作为教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合作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与人合作的技巧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的合作理念尚未能有效构建,这样势必造成合作教学技巧的贫乏,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适度难控,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

2.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违背小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不讲清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随意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没有动态地变更小组人数及成员的角色。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能科学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讨论,结果是表面热闹,实效不强。

(二)学生方面

1.课前准备不充分

问题一出现,有的同学在没有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开始小组讨论,他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内容去修正自我认识的不足。

2.学生配合不积极,参与不广泛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和看法,多数时候在合作中在合作中充当了旁观者,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虽然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还有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和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这样小组成员间就不具备合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也就不可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五、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改进方法

1.给学生创造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要给学生留足独立的思考学习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合作。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不仅仅扮演着一名小听众,还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方法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不断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能力比较弱的学生。

2.把握正确合作机会

合作理论的观点是: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是合作价值的所在。由于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和可以合作,因此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合作契机,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和一定的开放性的内容,才能成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如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可利用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计算梯形的面积的公式,问题的解决策略会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形成。

3.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有激励才有动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很可能就会借着一起论学习的机会聊一些其他的话题,这样不仅达不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反而还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断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数学老师可以建立小组讨论评价机制,对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例如给表现较好的合作小组每个成员加一定的平时分,或者给予物质上的奖励,例如数学辅导资料或者课外读物等,而对于表现不积极或者表现情况较差的小组采取一定的惩罚,例如让小组成员轮流值日,或者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增加一定量的内容,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动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总结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顺应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开展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伴随问题而产生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不断地学习,改进自己的工作,一定可以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为小学数学新课改下的教育开拓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顾继玲、章飞.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蒋欣宏.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9):09-11.

[3]谭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7(08):10-12.

上一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写好作文评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