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认知的即兴现象与组织创新能力研究

时间:2022-08-21 02:26:05

组织认知的即兴现象与组织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首先,在总结认知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组织认知的内涵,构建以组织支持、组织智力和组织表,为核心的理论模型,描述组织认知的特征;其次,结合组织即兴理论,分析组织认知即兴现象发生的原因、结果及与组织创新活动的关系;最后,提出即兴状态下,从一般认知到卓越认知的组织认知状态跃迁过程及其对组创新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组织认知创新能力 组织即兴

[分类号]C936

1 引言

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以及技术的进步,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提高创新效率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在此情势下,深入研究企业的核心能力,尤其是组织认知能力,将人们寻求竞争优势的目光从产业引回到企业本身上来,从基于核心能力的视角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和持续发展等问题,是新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领域研究的又一热点。

2 组织认知及其理论模型

2.1组织认知的内涵

Neisser(1967)指出,认知是感知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国内外有关“认知”的研究,从起步到发展,从最早的哲学思辨到目前的计算机模拟,从单一科学到多学科综合,在个体认知、团队认知等层面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并形成共享心智、共享认知、交互式记忆等概念。随着认知科学的延伸和拓展,有学者从组织层面出发来思考认知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上的适用性,继而提出“组织认知”这一概念,将组织视为一个认知主体,从系统的观点去思考认知的结构、过程和功能。正如Harrison(2003)所说,“以往研究,不只一位学者认为组织认知这一概念是违反常识的,因为是人而不是组织才有思维;然而,案例研究表明,在研究认知和决策制定时,组织层面的分析是有益的”。国外学者Daft等人(1984)研究认为,组织有认知系统和记忆,组织是解释信息的系统,组织信息加工过程绝不仅仅是个人信息加工的过程,尽管组织成员来来去去,但组织成员对信息的认知和加工依然表现出一定的正常状态和规律性。Swieringa等人(1992)研究认为,组织在向成员和环境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组织规则,包括组织原则、共享假设、核心信念等,正是这些规则构成了组织的共享心智模式。Schneider等人(1993)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模式和过程的认知框架,该框架可以应用到团队,甚至组织层面的分析。国内学者王岚等人(2008)在研究基于认知模式的企业集群知识转移时认为,集群企业认知模式的特性决定了企业知识活动的行为方式,并构成企业集群知识战略选择的潜在约束。

纵观已有研究成果,不同学者对于组织认知的内涵有着不同的阐释,形成了基于认知过程、认知结构以及认知模式等层面的不同定义和分析,为组织水平上认知能力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2理论模型

基于前期研究成果,笔者将认知理论与能力理论相结合,对“组织认知”进行了解释:组织认知应属于组织核心能力的范畴,是组织在参与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调动内外各种资源,感知和识别交易线索,记忆相关信息,获取并应用知识,对组织运营过程进行计划、控制,设计解决办法,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认知”这一概念较为宽泛,具体的说应该是“组织认知能力”,其属于组织核心能力范畴,从系统的观点对“组织认知能力”进行阐释,其又是以组织的各种资源、结构、规则、流程等要素为基本框架构成的,能够实现并有效发挥认知功能的有机整体,即“组织认知能力系统”。

与个体认知、团队认知有所不同,组织是一个有机集合的整体,组织认知在更高层次上表现出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组织认知应包括组织支持、组织智力和组织表现三个维度,如图1所示!

组织支持是组织认知的支撑基础,包括组织内部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譬如,组织文化、组织制度、人才结构、知识存量、资金保障、资源配置等;组织智力是组织认知的核心,主要由感受系统、效应系统、操作系统、贮存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情绪系统这六个子系统组成,以及基于子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组织学习机制、组织运营流程等;组织表现是组织对于外部环境刺激的适应程度,是组织认知价值实现程度的客观体现,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建设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市场反应能力等。

基于理论模型,笔者认为:信息处理机制是信息处理系统、方案、流程的结合;组织学习机制是组织对内外知识的积累、整合和应用过程;组织运营流程是组织对计划、决策、控制、反馈的良性循环;组织情绪既是对于信息、知识的客观需要,又是组织内部形成的共享的心智模式。以上4个要素均是以感受、效应、操作、贮存、自动控制等系统为基石,来整合组织创新活动中的“感觉-记忆-控制-反应”过程。其中,组织对外部信息的“感觉-记忆-控制-反应”机制越有效,则越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而这种信息处理机制是组织感受、效应、操作、贮存、自动控制功能发挥的基石,具体包括各类信息系统、信息处理方案和流程;组织学习机制是对组织内外知识的积累、整合和应用过程,其基于信息处理机制,整合于组织的“感觉-记忆-控制-反应”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解释、分享和扩散,使知识成为组织记忆的一部分,以利用创新知识的持续获取;优化的组织运营流程强调了组织在创新活动中计划、决策、控制、反馈的良性循环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部门之间协调一致的内部利益关系的重要性;组织情绪反映了在创新活动中对于信息、知识的客观需要,同时还反映了组织成员在长期共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享的心智模式,其体现了员工的归属感、忠诚度等,这种对于创新目标追逐的一致性以及默契的合作方式是创新成功的必备条件。

总体而言,组织认知应同时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资源之间、人与系统之间、资源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调和作用,并最终表现为三个维度上由各种要素形成的综合能力,这种合力的形成是系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作用下组织即兴的必然结果。组织所占有和控制的资源是组织认知的支撑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认知能力的强弱;组织认知构成要素一旦突破组织界限,将以整体认知功能的形式进入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高效的学习机制和优化的运营流程,辅以组织情绪系统,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其最终价值;另外,组织认知基于组织与创新环境的交换关系,能动地接受各种反馈信息,不断优化、协调认知能力系统内部结构,促使组织认知得到质的飞跃和提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生成新的原有组织所不具备的更高层次的组织认知。

3 基于理论模型的组织认知即兴现象与创新能力分析

3.1组织认知即兴现象及其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所谓“组织即兴”,是组织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能

动地接受各类反馈信息,通过不断优化、协调内部结构,促使整体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和提高,并生成原有系统所不具备的、新的、更高层次能力的过程。组织即兴往往是由于某种诱因引发的新的特质的出现,即兴现象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整体具有而部分不具有的,高层次具有而低层次不具有的属性、特征、行为或功能。基于系统的观点,笔者认为组织认知是由组织支持、组织智力和组织表现三个维度及其要素构成的能力系统,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会导致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新的状态、结构和关系的出现,继而导致原有系统稳态的瓦解,并最终导致原有组织认知能力系统的彻底崩溃以及新的系统稳态的诞生,而这正是组织认知的即兴现象。

那么组织认知即兴现象对创新活动是如何影响的呢?基于前面构建的组织认知理论模型,笔者认为,组织认知能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是由组织支持、组织智力以及组织表现三个维度及其要素所构成,以感受系统、效应系统、操作系统、贮存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情绪系统为处理核心,以“感觉一记忆一控制一反应”为处理过程。组织认知能力系统以信息处理机制、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反应能力等要素对内外部创新源的变化以及创新系统整体稳定性进行感觉、感知,进行信息交互。

一般情况,组织认知能力系统往往处于自我维持的稳态,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克服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保持稳定。但是,当创新源以及创新系统发生变化,产生随机干扰时,诸如创新源的改变、重大技术突破、市场环境巨变等,组织认知能力系统发现无法适应新的创新环境,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便会根据现有条件,进行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调整,通过完善信息处理机制、组织学习机制和组织运营流程,并辅以组织情绪系统,来优化组织认知的“感觉一记忆一控制一反应”过程。具体会涉及到:组织支持维度下的各类资源的获取、维护和表达方式的调整,以便于支持组织认知对新的创新环境的适应,对新的创新资源的获取;组织智力维度下的感受系统、效应系统、操作系统、贮存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完善,以便于组织认知对新的创新知识的积累、分享和表达;组织表现维度下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建设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的提升,以便于组织认知对新的创新环境的适应和整合。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创新源以及创新系统的变化和影响,通过组织认知系统内部构成要素间的非线性作用得以放大,导致组织认知系统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原有系统稳态的瓦解,并最终形成新的系统稳态,而这种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善被称为组织认知的状态跃迁。最终的结果是:组织认知能力系统由小变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优化调整,组织认知发生新的质的飞跃,更好地适应了创新环境新的约束,组织创新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3.2组织认知状态跃迁及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组织即兴直接导致了组织认知的状态跃迁,并伴随组织认知新的功能和结构的产生。在此,笔者将组织认知状态跃迁过程看作是从一般认知到卓越认知的过渡。

在组织认知状态跃迁的第一阶段,即一般认知阶段,组织认知的表现力较弱,组织支持对组织智力以及其他要素的支撑、保障能力较弱,组织支持对各种创新资源的获取、管理能力不足;组织智力维度下的感受系统、效应系统、操作系统、贮存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之间尚处于磨合阶段,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无法及时有效整合、分享创新知识;组织表现尚处于弱势地位,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建设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较弱,对创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尚处于一般水平;另外,信息处理机制、组织学习机制、组织运营流程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尚处于相互适应与磨合阶段,组织内部共享心智模式正在形成。由于组织认知的表现力较弱,受到系统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双重限制,组织认知仅能保障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组织创新能力限于一般水平。

随着创新活动的不断进行,组织在与不确定的动态的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取创新资源的同时,创新环境的约束对认知系统的输入产生影响,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原有认知系统的稳态瓦解,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新的状态、结构和关系出现,组织认知的即兴现象出现,组织认知发生状态跃迁,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组织认知发生新的质的飞跃。

最终,组织认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过渡到卓越认知阶段。通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无论是在组织支持、组织智力,还是在组织表现等方面,已形成水平极高的、难于模仿的核心能力。此时,组织支持对组织智力以及其他要素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很强,组织支持对创新资源的获取和管理有力;认知系统内外信息流通顺畅,系统内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作用强度趋于合理,结构调整到位,资源配置到位,“感觉一记忆―控制一反应”过程得到优化;信息处理机制、组织学习机制、组织运营流程之间协调统一,组织内部共享心智模式已经形成,员工配合默契,目标趋于一致;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建设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市场反应能力保证了组织在创新活动中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由于处于卓越认知阶段,组织认知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组织创新能力增强。

5 结语

论文在总结认知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组织认知的内涵,并构建以组织支持、组织智力和组织表现为核心的理论模型;深入分析组织认知的即兴现象,以及组织认知状态跃迁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总体而言,认知系统是一个基于要素的复杂系统,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环境的交互,会促使组织即兴现象的发生,直接导致从一般认知到卓越认知的状态跃迁。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支持、组织智力、组织表现及其要素均得到完善和优化,组织文化更良好、组织制度更完善、人才结构更合理、知识存量更丰富、资金保障更充分、资源配置更合理、信息处理机制更完善、组织学习机制更高效、组织运营流程更优化、组织协调能力更优秀、团队建设能力更优秀、风险管理能力更优秀、市场反应能力更敏捷,以此保障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以获得较高的创新绩效。

上一篇:组织学习树模式探究 下一篇: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