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研究

时间:2022-10-07 06:15:48

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良好的组织间协调对减少模块化组织中成员企业之间的摩擦,提高模块化系统的有序性,更好地实现成员间的协作效应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深入分析模块化组织协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相互信赖关系、信任和知识集成三个视角对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模块化组织 组织间协调 信任 知识集成

为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型层级制组织逐渐被模块化组织所取代:生产不再仅仅由一个纵向一体化企业来独立完成,而是由模块化组织中的成员企业跨越各自边界来共同完成。在模块化的组织体系中,伴随着各模块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成员企业间的协调成为其关键性问题。缺乏协调的模块化组织不仅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适应能力及竞争力,还会给整个模块化体系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建立良好的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间的协同运作,对提高模块化组织中各成员的适应能力和整体模块化组织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的含义

在对组织间协调含义的研究中,Alter和Hage(1993)提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间协调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组织之间的协调是一个方法或过程,而不是结果。该理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网络组织中的协调,但由于其有意识地忽略了协调结果的存在,从而无法为判断什么样的协调机制更适合于网络组织提供理论依据。Alexander(1993)的组织间协调理论与Alter和Hagen的观点相反,他将组织间协调视为一种结果,认为当某种决策将所有信息都考虑在内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自发的做出适当调整的时候,这一决策就是协调的。基于这种观点,不难看出组织间协调就是不同的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结果,在制定组织决策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并据此做出适当的调整。

从组织间协调产生的来源与动机的角度出发,Malone和Crowston(1994)认为组织间协调就是管理跨越组织边界的活动相互依赖性及相互冲突。这一理论产生的首要来源是组织之间的某种依赖性,组织间相互依赖关系的不同也会使处理这种冲突的协调机制不同。

模块化组织是由舵手企业、各个成员企业以及竞争模块企业共同组成的,它们遵照一个统一的规则运行。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认为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就是模块化组织的规则设计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据此对成员组织间的各项活动做出适当调整,使其协作生产,从而实现整体模块化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

模块化组织中组织间协调的影响因素

模块化组织是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半自律的子系统,使其在统一的标准界面下相互独立地从事设计和生产活动,并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组织,它具有扁平化、开放性、柔性化、竞合性和自组织性的特征(余东华、明杰,2007),同时模块化组织也是一种中间性组织的性质。这些特性影响着模块化组织的组织间协调行为。

(一)中间性组织性质的影响

模块化组织具有中间性组织的性质,它是科层组织与市场组织相互渗透的结果(张伟,2010)。模块化组织中成员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虽实现了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但仍具有科层组织的性质。而成员企业之间既密切合作,又存在“背对背”的相互竞争,这使成员之间的能力边界逐渐模糊,并具有了部分市场组织的特性,所以模块化组织是一种介于科层组织与市场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

科层组织是通过权威机制来进行组织协调的,而市场组织则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模块化组织中组织间的协调机制糅合了科层权威机制的计划性和市场价格机制的竞争性,具有混合性的特点。

(二)半自律性特征的影响

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因此,模块化组织中组织间协调具有组织与自组织的特性。“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的指令形成特定的结构或功能的过程,而“自组织”则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或功能的过程。模块化组织中不仅存在显性规则,各成员组织内部还存在隐性规则。显性规则促使各成员模块在统一的标准界面下进行协同生产,体现了模块化组织的组织特性;而隐性规则确保了每个模块化成员组织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体现了整个模块化组织的自组织特性。

(三)开放性及柔性生产特征的影响

模块化组织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模块化组织是一个开放的、超越空间约束的动态协作组织,它能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知识、成员等的交换,并以此提高整个组织的环境适应性。每一次知识、信息的更新、新旧成员的交替都会带来模块化组织界面、规则的变更和新旧成员之间协调性问题的产生。

模块化组织还具有柔性生产的特征,它是基于全球化网络的柔性生产系统,表现为技术柔性、反应迅捷、生产弹性、生产分散和产品多样。模块化组织通过其柔性的契约网络,不断对业务作出规划和调整,在职能层面上将一些不擅长、非核心的职能外包,并在组织层面与其他擅长于这些外包职能的企业组成松散的网络型组织以实现“强强联合”(孙晓峰,2005)。各模块化组织成员在空间上是相对分散的,这就降低了成员之间的协作程度和相互信任。只有进一步协调好各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与生产活动,才能使合作性发挥作用,模块化组织才能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演化。

(四)竞合性的影响

模块化组织是一种网络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块化成员组织联合而成的一种从事模块化产品生产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组织。在模块化组织中,各模块成员组织具有独特的核心能力,组织之间存在优势互补,可以通过双向式学习――局部的知识共享,来实现共同发展。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经营以模块化成员组织为基础,基于良好的协调,模块化组织间的合作关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可以提高整体组织的经营效率。并且在这一模块化网络组织中,不同模块的研发和生产由不同的成员组织来完成,相同模块的研发和生产也可能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团队进行“背靠背”的独立性竞争研究。所以,既竞争又合作是模块化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实现最终的组织目标,必须建立良好的组织间协调来确保各成员组织有序竞争、规范合作。

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

关于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基于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下文主要从模块化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信任以及知识集成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基于相互依赖关系的模块化组织中组织间协调

Malone等将协调理解为是对组织间活动相互依赖关系的管理。因而为了实现模块化组织协同运作所带来的各种优势,就必须对模块化组织中在劳动和知识分工基础上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协调是流程的核心,使模块化组织能够进行创造性整合,从而产生价值的内在要求。

在基于实体产品的模块化分解过程中,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较弱,但它们的研发和生产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才能达到各模块接口的相互融合。各模块化成员组织在按照既定显性规则协作生产的同时,还在隐性规则的调解下自行组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负责生产不同模块的模块化组织成员间要相互合作,生产相同模块的不同模块化组织成员间又存在“背对背”的相互竞争,他们的组织活动并不是完全孤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只有他们在同一标准界面下共同协作并在组织间建立良性竞争,才能确保组织有序发展。同时,模块化组织以成员组织互补的核心能力为基础从事产品的生产和创新活动。在模块化组织中,各成员企业拥有独特的核心能力,但他们必须相互依赖,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整体组织的目标和价值。因此,模块化组织必须注重组织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协调,通过这一协调来加强其成员间的互补与合作。

(二)基于信任的模块化组织间协调

信任是合作各方相信任何一方都不会利用另一方易受攻击的弱点去获取利益。根据姚凯等的研究,信任危机的产生存在于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过程中。他们认为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本质是在原有的规则、界面成为整个体系发展的瓶颈时,通过模块成员的协同运作来实现规则的演化(孙晓峰,2005)。一方面新的规则会为整个组织带来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原来模块化组织成员的一些隐性知识将会被共享,这将削弱部分成员的谈判优势,致使模块化组织中的成员担心平台的领导者会利用新界面对其他成员进行价格掠夺或者专利敲诈,引发信任危机。因此,要想实现模块化组织的协同运作就必然要建立信任机制。

此外,模块化组织具有开放性和柔性生产的特点,组织成员的不断更替及其在空间上的分散性,都会对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产生影响。所以,如何在没有严格指挥、控制和共同愿景的引导下,使各能力模块相互信任,相互协同,形成有序的组织系统,是模块化组织面临的挑战。同时,模块化组织成员间的核心能力具有互补性,它们的有机组合会给模块系统带来新的核心能力。这就要求在模块化组织中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只有成员组织相互信任,核心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优势互补,实现整体组织核心能力的最大化。

(三)基于知识集成的模块化组织间协调

在整个组织网络协作生产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的知识转换与整合能够实现网络效应,模块化组织也是如此。在模块化组织中不仅存在显性规则,在各成员模块内部还存在隐性规则。显性规则促使各成员模块在统一的标准界面下进行协同生产,而隐性规则却隐含在各模块化组织内部,独立于其他模块。

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模块化组织的结构性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一般的模块创新不同,结构性创新要实现模块化组织的知识集成,需要在模块化组织间形成关于规则的共同知识、模块功能的共同知识以及模块操作的共同知识(姚凯等,2009)。而模块化组织中的隐性规则,导致了其模块化组织在创新上存在多个方向。因此,要实现创新的协同就必须对各模块化成员组织的认知进行协调,并且只有建立知识集成机制,才能确保整个模块化组织的知识共享。通过模块化组织间的知识集成,实现其创新的协同,提高模块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和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的能力。模块化组织成员通过双向式学习,还可以实现局部的知识共享,为整个模块化组织的共同演进提供基础。

综上,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是对其成员组织的活动做出调整和协同的管理过程,是模块化组织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鉴于模块化组织既具有区别于一般组织的特征(半自律性、开放性及柔性生产、共同演进),又具有中间组织的性质,模块化组织间的协调也不同于一般的组织间协调,呈现出混合协调的特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模块化组织中组织间协调的影响因素:中间性组织性质、半自律性特征、开放性及柔性生产特征、竞合性等,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基于相互依赖关系、基于信任、基于知识集成三个视角对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进行了论述,本文的结论对于模块化组织基于相互依赖关系、信任、知识集成等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规范模块化成员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提高整体组织的经营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CAlter, JHage. Organizations Working Together [M].Sage Library of social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1993

2.Alexander, E.R...Inter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J].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1993, 7(4)

3.Malone TW, Crowston K.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coordination [J].ACM Computing Surveys, 1994, 26(1)

4.余东华,芮明杰.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知识流动研究[J].南开经济评论,2007

5.张伟.模块化组织的性质:基于中间组织理论的分析[J].理论探讨,2010

6.孙晓峰.模块生产网络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9)

7.姚凯,刘明宇,芮明杰.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网络协调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

上一篇:试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 下一篇:协同管理中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