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0:33:38

组织工程论文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牙齿组织工程学是指利用体外和体内培养的手段从单细胞获得整个牙齿的组织工程手段。其关键之处是获得具有较强生长和分化能力的种子细胞、优选较为适宜的支架材料,以及构建有较强再生能力的细胞-支架复合体。

近年来,随着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干细胞以及生物材料学等领域的新进展组织工程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所谓的牙齿组织工程学是运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原理和技术,在体外构建有生物活性的组织,植入体内,修复缺损组织,重建功能的一门新兴学科。众所周知,牙齿的发生发育经历有初始发生期、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分化期、分泌期以及牙根的形成等阶段,由上皮和间充质的相互作用完成。即便使用单细胞进行培养,牙齿结构的发生和发育也要经历这些必然阶段。这为牙齿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组织工程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工作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一、牙齿组织工程与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其可在体外分离、扩增和冷冻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为不同的细胞或组织。根据发生学来源的不同可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随着生物技术及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可通过干细胞定向分化技术,培育出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其原理是人为干预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使这些细胞按照我们的需要分化成单一的组织或器官。组织工程牙齿的研究常以干细胞、信号分子及生物支架为基础[1-2],在体外通过组织重组技术及器官培养等方法研究牙齿的再生。Sharpe等[3]利用小鼠胚胎牙上皮和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及成人骨髓干细胞重组后再植入小鼠体内可获得牙齿结构,Young等[4]也通过组织工程的方法制备了齿/骨杂交体,即用猪第三磨牙的牙蕾细胞种植到生物可降解的支架PGA或PLGA上,在成年大鼠的视网膜上生长4周后即得牙移植块;同样从猪的骨髓中分离诱导成骨细胞,并种植到PLGA支架上,在透氧的生物反应器系统中培养10天后即得骨移植块;将以上的牙移植块和骨移植块组合在一起重新植入大鼠的视网膜上生长8周后,经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发现齿/骨杂交体不仅能产生牙本质、修复牙本质及釉质组织,还能表达骨钙蛋白、骨涎蛋白以及Ⅲ型胶原。Kramer等[5]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牙周韧带细胞共培养,发现共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骨涎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体现了共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获得牙周韧带细胞的特性,可用于进行牙周组织的修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体外再生牙齿是可能的[6-7]。且在一定条件下不仅牙髓干细胞能够再生牙齿结构,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也能够产生类似牙齿硬组织的结构。

二、牙齿组织工程与生物支架

组织工程将培养细胞种植于外源性细胞外基质(ECMs)以构筑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这种外源性ECMs就是由生物相容性良好和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备的三维多孔支架。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和选择对于组织工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目的是为构建组织的细胞提供一个三维支架,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增殖乃至分化,为细胞生长提供合适的外环境。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需要满足如下要求:(1)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因邻近组织的排异反应而影响新组织的功能;(2)具有可降解性及适宜的降解速率,当移植的细胞或组织在受体内存活时,支架材料可自行降解;(3)具有符合细胞、组织器官要求的生物力学强度;(4)具有良好的细胞界面关系,能相互作用以保存和促进细胞功能;(5)便于加工成理想的二维或三维结构,而且移植到体内后能保持原有形状。

Gronthos等[8]以HA/TCP为支架,将体外扩增的牙髓干细胞(DPSCs)植入裸鼠背侧皮肤下,可获得牙本质/牙髓样结构。此外,在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LGA或PGA/PLLA构成的牙型支架中,植入打散猪胚磨牙牙胚或大鼠的磨牙牙胚,均能形成一个包含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界限清晰的牙髓腔、Hertwig氏上皮根鞘(HERS)和成釉器的结构[9-10]。07年,KazuhisaNakao等人将打散的小鼠胚胎14.5天的上皮和间充质添加到用胶原做成的支架上,在体内和体外均培养出了完整的并富含有血管和神经纤维的牙齿结构[11]。

传统的牙齿组织工程是在体内构建细胞支架复合体。体内构建是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体内,修复组织缺损。这种方法的明显优点就是能够利用体内独特的生长环境为牙齿的再生提供条件适宜并无菌的环境。但随着组织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体内重建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必须能够实现在体外重建的模式。体外构建是通过体外组织培养的方法将种子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上,在体外进行组织构建。体外重建具有一些较体内构建容易控制条件、利于实验观察等优点,然而在传统的静态培养条件下体外重建却很难达到真正的组织重建,但随着生物反应器和灌注培养系统的先后出现,体外构建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12]。

三、展望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飞速发展和生物材料的不断改进,运用实验胚胎学、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科学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牙齿的再生是完全可能的。比较理想的方法是:体外培养种子细胞,形成牙胚后植入患者先天无牙颌区或缺失牙区,使长出具有良好形态并能行使其生物功能的组织工程化牙齿,从而取代传统的人工种植牙。随着Dentigenix和Odontis等牙齿组织工程公司的出现以及日立等大型企业的介入可能会大大加速有关的研究进程以及商业化产品的推出,但也可能同时会阻碍相关研究结果的透明度。但不管怎样,组织工程化牙齿将走入临床应用,这将是现代组织工程学向口腔疾病治疗的传统观念和方法发起的最具革命的性挑战,必将在口腔医学领域引起一场划时代的变革。

参考文献:

[1]MauneyJ.R.Biomaterials.2005;26.

[2]ZhangY.D.CellRes.2005;15.

[3]OhazamaA.JDentRes.2004;83.

[4]YoungCS.TissueEng.2005;11.

[5]KramerP.R.JDentRes.2004;83.

[6]HondaMJ.JOralMaxillofacSurg.2006;64.

[7]YenAHandSharpePT.ExpertOpinBiolTher.2006;6.

[8]GronthosS.ProcNatlAcadSciUSA,2000,97.

[9]DuailibiMT.JDentRes,2004,83.

[10]YoungCS.JDentRes.2002.81.

[11]KazuhisaNakao.Naturemethods,2007,DOI:10.1038.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一、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等活动

*年,紧紧抓住学术交流这一主渠道,围绕提高纺织企业技术人员素质和企业技术进步水平为中心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各项活动,扩大学术交流领域,不断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年12月,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在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期间举办了专题报告会,姚穆教授作了《纺织产品开发与展望》专题讲座,与会代表和乌市周边纺织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大学纺织专业的学生共计150余人聆听了报告。

――*年4月,为充分发挥我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纺织学会召开了产学研工作座谈会。*大学、*纺织科研院、乌鲁木齐周边的纺织企业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纺织企业如何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技术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于8月组织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我区产学研项目洽谈会。

---*年6月,由中国纺织协会、中国纱线网、纺织行办和纺织学会共同邀请7名国内知名纺织技术专家,分别在北疆石河子市和南疆阿克苏市举办《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纺纱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会》,全疆60余家企业的350多名专家技术人员到会聆听专家报告,期间与会专家还应邀到3家企业接受现场咨询,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配合行办积极作好节能降耗工作,*年9月召集北疆地区的棉纺、毛纺、化纤企业的技术人员就节能降耗工作召开了座谈会,对产品能耗指标进行了研讨,确定了计算办法和标准,为行业节能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指导企业节能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变频调速用于空调、空压机等高耗能生产环节的控制,节能锭带,无触点开关,节煤型内循环锅炉,节能电机及各项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举办新技术、新设备的技术交流会。随着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了使*纺织行业及时了解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11月举办了纺织设备技术交流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公司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纺纱技术和设备。全疆各地纺织企业的工程技术参加会议,人数达400人次以上。不仅拓宽了技术人员的视野,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同时极大的促进了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产业的积极性。

二、跟踪国内外纺织工业发展趋势,开展专题研究工作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自*年开始实施,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速度,这与*是全国最大产棉基地的地位也很不相称。因此,为了加快*纺织工业的发展,实现*纺织工业(特别是棉纺织工业)超常规的发展,根据自治区发改委的安排,组织有关行业专家及有关人员承担了专题研究――“加快实施底是一个五年规划实现棉纺织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研究”,目前已完成,这必将为下一步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

学会每两年组织一次论文评选。的单位从学校、科研所发展到企业,论文的作者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也有车间工人,既有生产中的小改小革、生产工艺的总结,也有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论文评选极大的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年9-11月进行了第十二届(*4.7-*.6)优秀论文的评选,通过三次专家评选,在161篇论文中,评出38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8篇,并在12月份的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了颁奖,另外推荐了6篇论文参加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评选,其中有3篇荣获3等奖。

――*年1月,积极组织参与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组织的第九届陈维稷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大学贾丽霞的《双联表面活性Cemini-1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论文,荣获三等奖。

四、加强科普和《*纺织》刊物的出版工作

1、为了普及纺织科普知识,结合学会实际工作要求,学会为每个会员单位订阅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出版的《纺织科普》,得到了各企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2、《*纺织》是我区纺织界的唯一专业刊物(每年四期),这些年,克服困难,积极做好《*纺织》出版工作。并一直与同行省、市学会、高等院校以及近30多家杂志进行交换。在疆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刊物得到了广大科技人员、会员、院校师生的热情支持,刊物质量不断提高。

3、为了适应*纺织工业的发展需要,对《*纺织》进行了改版,并报请自治区出版局批准,由原来的小16开(45页)改为大16开(56页),封面和封底改为彩色,既扩展了每期的发表数量,又增加了杂志的美观度。开辟有专题研讨、分析探讨、生产实践、设备管理、工艺研究、班组建设、科普知识、新设备新技术等8个栏目。*年共了75篇,印刷4000册。

4、为丰富《*纺织》的内容,*5年第三期开始,采取了特约撰稿,聘请大专院校的教授以及行业的专家为杂志撰稿,对提高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增加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为科技工作者晋升职称给予指导和服务。《*纺织》是*纺织企业技术人员在疆内的唯一省级技术刊物,在严格把关,不降低刊物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对一些论文在专家审稿中除了认真修改外,有的论文多次和作者交流探讨,积极指导修改,最后使企业技术人员既提高了论文水平,又发表了论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五、学会常务理事会及换届大会工作

1、*年3月,召开了学会第七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总结了学会*5年的工作,讨论确定了*年的工作计划,通报了自治区科协*年工作会议精神和纺织行业*年工作安排。会议并讨论通过了孙卫红、夏华等8名增补的常务理事名单。

2、*年12月,召开了学会第七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通报了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讨论了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草案)和学会章程修改草案等有关事项。

3、*年12月底,召开了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疆各纺织企业的9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经贸委的有关领导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过了刘燕宁理事长代表第七届理事会做的工作报告以及*纺织工程学会章程的修改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并对在第十二届纺织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的论文进行了颁奖,另外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做了《纺织产品开发与展望》的专题报告。

六、*7年工作计划

*7年纺织学会的工作要认真贯彻自治区科协会议以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自治区优势资源转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着力点,认真落实自治区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目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投资效益,努力保持*纺织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1、积极做好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工作,根据自治区科协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2、继续做好多形式的学术、技术交流等活动,全面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以适应*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3、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工作,以实现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指导行业的发展。

4、为纺织企业服务。开展技术咨询、培训班等活动,针对目前的技术难点等问题,为企业培养技术人员。

5、做好《*纺织》的出版工作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三十年来,中国化纤工业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国产化”,又从“自主开发,洋为中用”到“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硕果累累。2008-2009年化纤行业竞争力十强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达23.5万元/人,居纺织服装行业500强企业之首,产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8.5万吨,增至2009年的2726.06万吨,增长了95.6倍。我国化纤产量由占世界化纤产量的不足3%到2009年占世界产量(4156.3万吨)的63.0%,发展非常迅速。据海关总署公布,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工业出口创汇居全国各行业之首,为1713.3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4.26%,其中,化纤纺织服装出口占纺织出品总额的40%,化纤净出口达62万吨。自1998年起,我国化纤工业已连续12年跃居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提前完成化纤工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

李瑞,我国化纤元老之一、九三学社原主委、化纤专业留苏硕士。纺织工业部(总会、国家纺织工业局)科技委委员,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东华大学顾问、教授,中国染料工业协会色母粒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名誉主任。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化纤事业的研究和发展,攻克了许多化纤学科难题,通过不断创新,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李瑞自1987年纺织部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以来,连任五届委员,并为制定发展技术路线图建言献策。

自主创新发展丙纶

多年来,李瑞致力于我国丙纶发展的自主创新。1980年,在广州首届由化纤局总工程师程光炳发起组织的全国化纤学术年会上,李瑞做了“丙纶赴美、日考察报告”。会后应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邀请,到新会县进行交流,并无偿调拨了一台VC403纺丝机,以支持新会丙纶行业的发展。1984年,由化纤局、化纤学会主办、新会县协办的全国首届“高速纺”学术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新会丙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过当地政府艰苦奋斗及李瑞的努力下,先后开创了行业“八个第一”,新会从一个葵乡,打造成今天一个近百亿规模的新兴产业“航母”,2007年,中山市新会区获评“中国化纤产业名城”,这是我国首座化纤产业名城。新会丙纶取得的骄人成绩,李瑞的功劳不可少。

1978年,为落实康世恩副总理关于发展丙纶解决穿衣问题的指示,李瑞针对当时“丙纶只能做编织袋”和“辽化引进纤维级聚丙烯(MI 7扁丝级)不适合抽丝”的问题,主动如实向部领导报告,并代表化纤局提出“在改造辽化聚丙烯为抽丝及同时建设丙纶实验厂”的建议。部党组采纳后,委派李瑞任化工、纺织两部委“丙纶领导小组”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她与化工部科技局韩淑君组织中石化等四部委联合攻关。她建议采用中科院化学所小试(CR)发明主技术直接在辽化“一条龙”开发,实现产业化。

1989年,“聚丙烯丙纶级牌号70218和70226树脂研制”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同时率先建成辽化丙纶实验厂,带动了全国丙纶(包括纺熔和针刺非织造布等)行业的发展。自1988年至今,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共生产三个牌号丙纶级树脂(由MI 7提高到MI 35)52万多吨,占聚丙烯总量的55.63%,累积为企业多创经济效益达10416万元。为此,李瑞在1996年荣获中国纺织总会退休金提高10%的奖励。

1992年,在江总书记、温总理等国家和北京市领导的关怀下,受刘衡副部长的委派,李瑞代表中国纺织总会协助规划,列项管理国家经贸委、教委、中科院“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及制品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学、研”首选项目。南北协作东华大学与广东富华、中科院化学所与北京涤纶(丙)实验室等分获1994年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发明金奖、1996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7年国家经贸委“八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并加以推广应用,推动差别化率由15%提高到25%,2009年达到了46%。2005年我国差别化纤维中细旦、超细旦,涤(丙纶等)比例最大,为150万吨,2010年达到210万吨。

致力于聚酯大型化和直纺技术

针对国内几套规划新建聚酯项目单线规模偏小(10万吨)和直纺技术的发展。会后,在李瑞的指导下,阿城龙涤率先建成聚酯大型化(12万吨)和1.5万吨直纺长丝及3.5万吨直纺短纤维生产线,被评为“八五”优秀技改项目。

1998年,李瑞与中国化纤工业协会联合主办、阿城龙涤协办,召开了阿城全国化纤学术年会。她组织现场参观,对海南等地进行技术支援,并向全国同行推广应用。目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牵头组织产学研合作,国产化工程开发,聚酯平均单线规模已达40万吨。“九五”至“十五”期间单位投资成本降至1/10,并已出口创汇,PTA单线规模已达100万吨,为缓解原料进口压力做出很大贡献。涤纶长丝占涤纶总产量64.2%,其中直纺长丝占80%。经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牵头合作国产化开发,其成套技术设备覆盖率已占全国长丝生产设备的70 %,并已出口创汇。直纺短纤维达90%以上,涤纶占化纤81%,成为中国化纤第一大品种,涤纶产量占世界涤纶总产量的69.1%。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1990年8月9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纺织部科技委副主任梅自强主持召开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和北京市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专场报告会,邀李瑞作率纺织工业部代表团首次参加第五届加里宁国际化纤会议的“赴苏考察报告”。会后,李瑞关于发展“特种化纤”和“粘胶长丝连续纺工艺”的建议被化纤局采纳。随后,她参与组织了一系列技术交流、出国考察、来华讲学和选项、选点、选技术路线等活动,并立项支持推动产业化。粘胶连续纺长丝占长丝产量的1/10。新会彩艳和烟台氨纶经过十几年探索,“自主开发,洋为中用”,研制成功间位芳纶1313耐高温纤维,现已形成几千吨的产能,用于军工和民用特种防护用品等,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并已出口创汇。

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统一部署下,李瑞及化纤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撰写论文,为行业领导建言献策。她先后发表了60多篇论文,在1989年学术年会上发表的《2000年化纤新品种和生产技术发展探讨》论文获第一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文中的建议得到领导重视。先后参与组织纺织工业“八五”和“九五”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出版了两部合著。协助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组织陈维稷优秀论文奖和化纤论文初评。李瑞还加入中国科协和全国妇联;中国工程院农林、轻纺、环境工程学部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纤维”项目组组织的(1993年、1999年和2009年)学术年会并,文中指出:早在1985年,美国已有1586.5吨碳纤维CF和815.4吨对位芳纶(Kevlar)复合材料(ACM)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导弹和军用飞机)。2009年9月应邀作为大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李瑞参加《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建设和应用技术》研讨会,发表了《战略高技术碳纤维发展现状和建议》论文,会后选登在《化工新型材料》杂志(2009、10、vol、37 №10)。

2001年,李瑞代表化纤学术界参加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代表团出席了香港亚洲第六届纺织服装学术会议。2005年应邀任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由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承担的《21世纪纺织行业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项目评审组组长。2007年,李瑞代表纺织学术界应邀参加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的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评审工作任评委。2010年,她应邀出席了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东方科技论坛”――生物质纤维和生化原料研讨会。

李瑞与陆俊逸秘书长、刘振中院长共同倡议召开国际化纤会议的建议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正璋副部长采纳后,从1985年起连续参与组织了三届(1、2、3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至今我国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30年来,国际合作扩展,国际地位提升,中国化纤工业与世界直接关联度已达47%,若包括原料和下游产业链在内,其关联度已达87%。

2010年,我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经过多方努力,化纤行业有效抵御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如同质化、产能过剩、“三高”比例偏低,同时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还需创新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李瑞,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通过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为配合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实施“十一五”和准备制定“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化纤行业整体竞争力,李瑞会同中国化纤协会积极组织化纤专业委员会,努力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相继于1999年、2002年、2004年、2007年2010年组织了成都、青岛、济南五届学术年会,主题分别为:“21世纪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新型化纤”、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可再生生物质化工、绿色生态化纤”及“生物质纤维和生化原料”。并发现举荐高端领军科技人才担任化纤专委会委员,提升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推动了高性能聚苯硫醚(PPS)纤维和高附加值共混海岛超细纤维,绿色生物质聚乳酸(PLA)纤维和蓝色海洋生物质海藻纤维及取代CS2工艺低温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等项目的中试和产业化。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邱弈博在致辞时表示,恒逸集团是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PTA、聚酯纺丝、化纤加弹和从事金融投资、进出口业务经营、房地产开发的大型现代民营企业集团。为推动化纤行业技术进步和基础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化纤工业的创新升级,由恒逸出资,与中国化纤协会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经过三届的打造,已成为全球化纤界唯一的学术技术奖。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将持续支持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开展切实有效的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走好化纤强国之路。

尹耐冬在致辞中指出,化纤专业委员会在化纤协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工作下,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委员会之一。化纤专委会将行业的学术活动与行业的科技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学术交流,评选优秀论文,举荐优秀人才,今年又承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化纤分支的编纂工作,特别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论文评奖活动是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协的高度肯定。

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向东从学会专业委员会基础工作、深入开展“中国化纤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做好“十三五”规划、参与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研究与、推进化纤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方面总结了专委会一年来的工作。并对2016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通报。

随后,会议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2015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 优秀学术论文颁奖典礼。本届评委会此次将收集到的240篇论文分为综合管理类、基础研究类、应用技术类等三大类,共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1篇、优秀奖60篇。经过专家评审,论文“干法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结构与性能”荣获一等奖。本届论文评选还评选出了优秀组织奖。

“中国化纤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活动对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水平,充分调动化纤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我国化纤工业做大做强,实现科技、品牌、可持续及人才战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举办三年来,“超高分子量PPTA树脂及其高模量芳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干法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结构与性能”、“低成本碳纤维制备新技术――增塑熔融纺丝法制备PAN纤维及其结构性能研究”、“轶纶?聚酰亚胺纤维的性能及在滤料中的应用”、“聚乳酸生物质纤维的研发、产业化及发展建议”、“保暖发热聚酯纤维的开发”、“有机阻燃粘胶纤维产业化开发及应用研究”、“大型化纤企业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等几十项化纤前沿新技术、创新成果得到业内高度关注并在行业推广,以科技创新驱动化纤行业转型发展,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供了化纤行业科技实力的战略支撑,推动了化纤行业的科技进步。

浙江恒逸集团副总经理胡远华在宣读获奖名单时亦表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致力于提升化纤行业的基础理论水平,活跃行业的学术氛围。同时,恒逸集团受益于行业科技学术的进步,与行业共成长。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获奖论文的学术交流,同时举办了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论坛,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论坛,功能性纤维开发与应用科技论坛。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论坛主题围绕国产碳纤维炭化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十三五”连续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规划、耐高温吸波碳化硅纤维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电纺纳米丝球结构聚醚砜的研制及其低阻过滤性能等进行深入探讨;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科技论坛主题围绕高含固纤维素新型溶剂和高粘度纺丝技术与设备,新型生物基抗菌纤维“爱其酷TM”“Algicop TM”及其应用,ASTM生物基含量检测标准及其应用,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合成、溶解及其纺丝新技术等展开深层探讨;功能性纤维开发与应用科技论坛分别对高模低缩涤纶工业丝、保暖聚酯纤维、氨纶、丙纶等纤维功能性开发及其应用进行了学术交流。演讲嘉宾均来自化纤生产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和高等院校等一线科研人员和优秀论文作者。

本次会议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全体化纤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知识创新、科技和技术创新、系统工程创新、服务创新、品牌创新,充分发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的科技支撑作用,鼓励行业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在复兴化纤的强国之路上一步一步实现化纤的“中国梦”。

链接阅读:2016年化纤专业委员会需要做好的十大重点工作

1.配合协会做好“中国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化纤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纲要”及各子行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2.配合协会做好“十三五”规划的启动,充分发挥工程学会优势,重点推动智能制造工程、新材料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公共平台建设的实施。做好重大项目技术储备,提供技术支撑。

3.重点推动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产业化及应用技术,开发功能性高附加值纤维,实现通用纤维多重改性产品的多元化、个性化等,形成高仿真高品质的功能复合产业化链。

4.配合协会做好产业升级调整工作,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中,走出去、引进来,做好产业转移布局。

5.继续做好行业运行分析工作,把脉市场行情趋势,分析发展趋势,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引导。

6.积极开展化纤行业学术交流,分子行业组织年会及学术论坛。

7.做好“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的推广、征集与评选工作。

8.继续做好学术期刊《中国化学纤维》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的编辑出版工作。做好《中国大百科全书》化纤分支的编纂及组织工作。

9.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网联+智能制造”,做好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工作。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①论著类文稿字数限制在5000字以内,有中英文摘要,英文要求与中文对应,包括英文文题,全部作者姓名、单位及邮编,英文摘要不分段,2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

②临床总结(经验交流)类文稿要求与论著相同。综述英文文题需与中文相对应,并需本专业专家审校后投寄,其余要求及书写格式同论著类文稿。

③技术改进、短篇报道和病例报告字数限制在1500字以内,无须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等。

④信息、讲座和动态均为约稿。

增加文献标识码的通知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库规范》的规定增加文献标识码,以便于文献的统计与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文献标识码分类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请作者、读者在投稿时务必根据以上分类注明该文献标识码。

・消息・

《中国美容医学》被以下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国内外读者可以在:www.省略、 www.省略、 zgmryxzz.省略等网上查阅、下载《中国美容医学》全文。其中中国知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同时收录中外各类医学期刊近百种,可查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医院管理等医学论文资料。欢迎登陆查阅《中国美容医学》,并欢迎国内外作者读者积极投稿!

联系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邮编:710043

联系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 传真:029-82251091-8818

网址:www.省略

投稿E-mail:bianjibu@zgmryx.省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RTER)杂志2009年征订及组稿

CRTER杂志是传播组织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的专业期刊,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主办的部级学术期刊。ISSN 1673-8225,CN 21-1539/R,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插图随文,印刷精致。

CRTER 被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SCOPUS数据库、EMCare数据库、EMBiology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伯尼索引》(IC)、俄罗斯全俄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数据库(VINIT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类)第5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收录。

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最新数据显示:CRTER 总被引频次为5343,在1765种科技期刊中排位第8名,影响因子0.593,他引率0.77,基金论文比0.44。

2008年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CRTER为其核心期刊。

2009年CRTER杂志出版重点:生物材料研究、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研究、医学植入物与数字化医学研究、器官移植研究。

订阅汇款:沈阳1200邮政信箱邮编:110004

网站:www.省略

电话:024-23384352024-23380579

・告作者和读者・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来稿经刊载后,酌致稿酬,作者著作权的使用费将在本刊稿酬中一次给付并赠当期杂志两册,多作者请自行预购。

2009中国国际整形美容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天津市医学会共同主办,天津市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天津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和天津市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分会承办的2009中国国际整形美容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5月22~24日在天津市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期间,将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地区、国内整形美容及相关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本届大会,并发表精彩的学术报告,展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拟参加本次会议者请仔细阅读本通知并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投稿。

一、投稿内容:⑴整形美容外科的新技术、新进展、基础实验研究新成果;⑵整形美容外科新器械、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⑶面部年轻化手术技巧、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面部年轻化新技术;⑷整形技术:缩小、水滴形假体隆胸、再造等;⑸毛发移植技术应用的新进展;⑹各种皮瓣及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⑺生殖器整形、变性手术、性别畸形的诊断和治疗;⑻脂肪抽吸、形体轮廓塑形技术进展;⑼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⑽瘢痕治疗新进展;⑾注射美容、激光美容、注射溶脂等的新进展;⑿生物工程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⒀先天性及创伤性颅颌面畸形整复;⒁面部轮廓重塑:颧骨颧弓截骨术、下颌角截骨术等;⒂计算机三维成像及虚拟现实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⒃颅颌面肿瘤的切除与修复重建;口腔种植外科;⒄唇腭裂的整形与修复;⒅正颌外科、牵引成骨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⒆疑难病例的讨论等。

二、投稿方式:中文全文和500字以内摘要通过电子邮件发至:投稿专用邮箱 2009PRS@163.省略

2009中国国际整形美容学术会议秘书处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RR)杂志征订及组稿

NRR杂志由中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社编辑。主要发表神经再生领域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NRR关注全球范围内具有创新性的抑制、促进或影响神经再生结构变化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由此而发生的一系列功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作为SCI收录期刊,NRR杂志以面向国际、立足国际为宗旨,以创办好学科界专家公认的学术期刊为不懈的工作目标。NRR杂志为月刊,CN 5422/R,ISSN 1673-5374,国际发行代号M8761,CODEN:NRREBM。

NRR杂志从2008年1月已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BP)、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SCOUPS数据库、波兰《哥伯尼索引》(I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收录。

2009年NRR杂志出版重点: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原位神经干细胞以及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神经组织工程、神经退行性疾病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中医药对神经细胞、神经组织再生过程中生理、病理及组织结构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订阅汇款:沈阳1234邮政信箱邮编:110004

网站:www.省略

电话:024-23380579

・敬告作者和读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部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从事美容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护士和研究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读物。

第八届(2009)上海国际整形美容学术研讨会

鼻部整形美容新进展专题研讨会

会 议 通 知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杭州整形医院协办的“第八届(2009)上海国际整形美容学术研讨会暨鼻部整形美容新进展专题研讨会”定于2009年4月23-2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王炜担任大会名誉主席,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曹谊林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祁佐良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杭州整形医院谭晓燕教授担任大会执行副主席。

大会主题:交流医学美容及整形美容外科技术

大会内容:①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②鼻部整形美容新进展专题研讨会;③论文征集及优秀论文大会交流;④整形美容外科手术演示;⑤第八届整形美容器材展览会。

具体安排如下

一、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和内容:①先天性唇裂继发畸形的治疗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专题演讲及手术演示;②鼻部整形美容新进展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专题演讲及手术演示;③颧骨颧弓截骨术及面部轮廓重塑技术的临床应用、下颌角截骨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④面部年轻化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⑤隆乳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处理;⑥整形美容外科新器械、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临床研究;⑦脂肪抽吸及体型重塑的技巧及临床应用;⑧颅面畸形的整复治疗;⑨皮肤抗衰老研究;⑩微创面部除皱与嫩肤术;⑾色素性皮肤研究。

二、大会将围绕上述研讨内容进行论文征集,欢迎积极投稿。征文要求:论文应具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且未在其他刊物正式发表。全文应在3000字以内(专题报道除外),附800字以内的摘要一份,无摘要者,论文汇编中只收录论文题目。投稿采用电子邮件方式。凡论文录用者,颁发论文录用证书,论文摘要将刊入大会论文汇编。截稿日期:2009年2月28日。

收稿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颜俊洁, 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邮编:200011,联系电话:021-23271699-5125 传真:021-63089563,投稿电子邮箱: yanjunjie222@

三、学术研讨会会议注册费为人民币1000元/人,住宿自理。参加会议者均可取得部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会议最后一天(4月26日)将分别在上海九院和杭州整形医院同时进行手术演示,手术演示费用另计。杭州整形医院手术演示内容为单项鼻部整形美容,室内观摩1000元/人(限30名), 室外观摩500元/人。上海九院手术演示内容为先天性唇裂继发畸形的治疗及其他各类美容外科手术示范,详细内容见后轮通知,室内观摩2000元/人(限30名), 室外观摩500元/人。

四、学术研讨会的会务工作由上海新力会展公司承担。会务咨询:上海新力会展李萌先生

联系电话:021-62801061,13916575244,传真:021-6294772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

杭州整形医院

・告作者读者・

有关作者署名的要求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多年来,杨建成教授始终致力于纺织机械教育与科技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天津工业大学这一特色学科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方面,杨建成协助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帮助学生在企业实现“零距离实践”。近几年,杨建成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先后取得教改省部级成果 5 项,其中“以现代纺织机械设计工作室为平台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设计工程师”项目荣获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2009年杨建成主要参与申报成功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纺织机械及自动化重点实验室”,由于表现突出,该实验室被评为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实验室“新型纺织机械装备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2011年,杨建成参与申报成功了天津市2011“纺织工艺与装备”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纺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平台”。此外,他还于2011年作为主要参与者申报成功了首届机械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班,并担任该班班主任,积极为行业发展培养卓越工程师。

在科研方面,杨建成同样硕果累累,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1项,其中已授权12项,并且主要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碳纤维多层角联机织装备及技术研发”等重点项目。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副教授杨昆目前主要从事纺织工程专业(针织与针织服装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同时也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经编分会委员。

从教多年来,杨昆教授坚持教学研究的改革与创新,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各级教研教改项目,其中主持完成了市级教研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 项,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改项目 1 项、校级教改项目 1 项,参加校级教改项目 1 项。作为针织系主任,他积极组织参加了“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申报和建设,并做好2011级实验班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组织工作。在教学方面,杨昆参加了“针织学”天津市级和部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主讲了经编的部分课程并配合课程负责人承担了部分教学(网络)资源的制作和整理工作;此外,还积极参加“针织学(双语)课程”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

基于多年的钻研,杨昆发表了多篇关于教研教改的论文,并在指导学生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与宋广礼老师等共同研制的专业教学课件 ——《针织学》课件获得了国家教育部主持的课件大赛的理工组三等奖。近年来,杨昆积极参加建材建设工作,参加编写了“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等专著。

作为系主任,杨昆积极带领全系教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针织学”部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组织老教师对其进行“传帮带”,并在教学安排上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使他们尽早承担相应的工作。

周永凯教授,工学博士,现任北京服装学院纺织材料和纺织品设计学科带头人,教务处处长,长期从事纺织(服装)专业教学、科研及教育管理工作,尤其在纺织(服装)材料、服装工效学和轻化工程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多次承担国家科委、原纺织部、北京市教委等科研和教研项目。

周永凯教授自2003年起开始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至今主持教务处工作已有 8 年。在此期间,周永凯带领教务处同仁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使教务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虽然肩负着繁重的教务管理任务,但是在教书育人方面,周永凯教授从未给自己“减负”。他充分利用行政工作之外的时间,甚至牺牲周末时间,为学生授课。自2006年至今,已有 5 届近30名研究生师承他的门下。近几年,他还组织编写了《现代大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等教研成果专著和发表多篇教研论文。

科研方面,他带领本学科硕士点硕士生导师通过与行业联合开发项目,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与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充分利用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经费开展科研。作为纺织材料和纺织品设计学科带头人,他带领科研团队承担和参与包括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横向研究开发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50多篇,其中有1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编写(包括翻译)科技学术著作10余部。他本人在纺织材料的结构、加工与性能表征,服装舒适性与评价,汉麻植物的综合利用,高强阻燃抗熔融聚酰胺纤维及其开发与应用等学术领域也有诸多建树。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08年,周永凯作为“汉麻秆芯粘胶纤维生产技术”项目主要参加人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同年,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9年,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被北京市教育工会评为首都教育先锋管理创新个人;2011年,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李晓慧教授,1993年获得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技术经济专业硕士学位,自此就开始了她在北京服装学院的教师职业生涯,目前担任北服商学院院长一职。任教以来,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本科生、硕士生培养工作,并承担了一系列教改及科研项目,曾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北京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李晓慧教授先后承担了“市场营销管理”、“成衣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研究生12名,每年都能够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她将传授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紧密结合,注重科研和教学的相互促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方面,她曾主持多项北京市教委和北京服装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以及商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并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担任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期间,她协同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市场营销精品课建设”工作中,将营销专业的教学体系同服装紧密结合,更加适合服装学院的培养方向,突出了时尚品牌管理的专业特色。2011年担任商学院院长以来,她更是将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核心,把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批复作为全面提升商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契机,并将本科的专业建设同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有机结合,着力塑造北京服装学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特色。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近期,2017年恒逸基金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征文工作已经启动,该活动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支持。征文投搞截止日期为2017年4月20日。本届活动继续保持高奖励力度(一等奖5万元/篇、二等奖2万元/篇、三等奖0.5万元/篇),并通过有关平台推荐获奖、后续评选及科技成果转化。获奖优秀学术论文的表彰奖励将在“2017年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上进行。

滨州市纺织行业协会召开发展座谈会

2月24日,滨州市纺织行业协会召开发展座谈会,会议讨论确定了协会发展方向及工作目标,制订了协会新一年的工作计划。滨州市经信委副主任常学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党委书记、魏桥纺织股份公司董事长张红霞作总结发言,常务副会长王力民和魏家坤等10余位副会长或代表参加了会议。协会秘书长崔旗主持会议。

常学锋表示,目前市纺织行业协会是滨州市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协会成立之初,应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做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协会与协会之间的桥梁纽带,确实起到引领发展,解决难题的作用;二是形成合力,共享信息和资源,发挥好各家企业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促进产业链条的增粗拉长;三是加强宣传,多搞有益于产业提高的活动,凝聚会员力量,促进行业发展。

会上,张红霞结合国家新政分析了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叮嘱各会员企业注重发展质量,规避市场风险,并为协会新聘任的薄方明等三位名誉会长颁发了聘书。

PA6特殊产品趋势持续

3月21日至23日,来自新明斯特市场领导者的专家们将齐聚上海Domotex Asia/中国地材2017展览会,在W3展厅F03展台展示他们的综合技术知识和高效解决方案。根据PCI红皮书,在过去五年中,全球已经安装了约9万公吨的额外产能用于熔体着色和原白色PA6丝线的生产。而欧瑞康纽马格在这些产能中所占份额约为65%。朝着高端、高单丝纤度PA6 BCF丝线的趋势在中国有增无减。

“欧瑞康纽马格近来在销售上的成功,首要是与江苏开利地毯和浙江四通化纤等中国公司的合作,表明我们以及我们的技术在这个成长市场上精准地迎合了地毯丝生产商们不无挑战的需求。”BCF销售经理Alfred Czaplinski表示,为了这一工艺而特别优化的熔体生产线确保了最佳的熔体品质。

欧瑞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新科技集团,目前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板块拥有欧瑞康巴马格和欧瑞康纽马格两大产品品牌,制造长丝纺丝系统、加弹机、BCF系统、短纤纺丝系统、无纺布以及人造草坪系统,占据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

第三期“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招生开始

为全面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贯彻《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培养行业复合型人才的精神,促M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纺织新形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北京服装学院和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定于4月~11月联合举办第三期“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

培训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专家讲座和实地参观。培训共设置96课时由化纤、纺织和印染三大部分组成。招生对象主要是从事纺织行业产品开发、生产技术、售后服务和战略发展等相关工作的中、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招生工作截止到2017年3月24日。

3月春季联展“麻印象”展区紧密策划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药;骨髓干细胞;软骨细胞;组织工程

软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但目前却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软骨的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异体移植都无法满足整形外科及关节外科对软骨修复的需要。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临床治疗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方法,其创造的人工软骨将是治疗软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具有来源广泛、体外培养时增殖分化能力强、在特定细胞因子诱导调控下向软骨分化等特点,被认为是组织工程化软骨中最理想的种子细胞。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探索,对BMSC的分化调控有了更深入研究。同时,随着中药研究水平的深入,中药通过诱导BMSC作用于软骨组织工程已有了的进一步的发展,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中药诱导BMSc增值及向软骨分化研究

1.1中药促进BMSc的增值

BMSC具有数量少、可自动分化等特点,不易控制其分化方向,过去研究证明中药可以对其增殖分化产生影响。柳海峰[1] 研究表明,补肾益骨汤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人参皂苷Rg1可以促进猪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因为人参皂苷Rg1能够促进DNA的合成,促使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细胞内信号传导。舒晓春[2]骨碎补总黄酮能促进兔BMSCs增殖。

1.2中药诱导BMSC向软骨分化

中药及中药复方提取物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具有毒副作用小、价廉等优点。国内外诱导骨髓干细胞向软骨分化过多地使用化学制剂作诱导剂,有一定毒性或有较大副作用,应用于人体内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国内研究者多从补肝肾、壮筋骨的中药或中药复方着手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诱导剂。

肖鲁伟[3]、李楠[4]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右归饮可以有效地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吴政安[5]消痹灵中药复方剂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类软骨细胞,诱导率与使用地塞米松、维生素、TGF诱导培养体系无明显差别。吴险峰[6]茶黄素在细胞转化过程中与TGF-β1有协同作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联合作用优于单纯TGF-β1。修忠标[7]鹿茸多肽对MSCs软骨细胞分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过程中与TGF一βl相似,在软骨诱导培养条件下可促进Ⅱ型胶原与GAG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Caspase-3mRNA表达及其蛋白酶活性以阻止或逆转软骨表型化MSCs凋亡。李明波[8]透骨消痛颗粒促进BMSC向软骨分化过程中Sox9因子的表达,并抑制Cbfal因子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终末化,延缓软骨退变的过程。

总的来说,中药或中药复方提取物诱导BMSC向软骨分化可能与药物增加Sox9、TGF-β的合成及某些受体的数量,起到促进Ⅱ型胶原的合成,从而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

2中药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组织工程学应用在临床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四六三医院[9-10]利用自体细胞注射治疗股骨头坏死,通过将患者骨髓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并进行自体干细胞灌注,先后治疗55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22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研究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体外扩增的手段既解决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同时避免种子细胞来源短缺等问题,诱导自体骨髓干细胞向软骨分化将是解决骨科中软骨缺损的希望。

中药已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学的研究。例如:中药提取物制作成骨组织工程诱导修复材料―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11],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活性,能有效填充骨缺损并促进早期成骨,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诱导修复材料。中药双黄[12]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为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了体外增值扩增的新方法。中药生肌液[13]能修复兔皮肤缺损,能够有效扩展皮肤缺损处的覆盖面积,缩短皮肤缺损的愈合时间。

目前,中药作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主要通过中药灌胃配合BMSC复合体移植治疗软骨缺损、中药提取物体外对软骨器官或软骨细胞的促进作用这两方面来考察中药修复软骨缺损效果的机制。如淫羊藿[14]中药提取物能够在体外促进软骨器官生长和细胞增殖,七叶亭[15]灌胃修复兔骨关节软骨缺损、独活寄生汤结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等等。此外,张猛[16]对藻酸钠载体复合软骨细胞在黄茂甲昔作用下成软骨作用及机制进行实验性研究、金翔[17]对威灵仙干预可注射性C/β-GP凝胶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及修复软骨缺损进行了研究。在寻找合适BMSC软骨分化的三维立体材料过程中,中药制剂学在组织工程中越来越受到了的重视,研究与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3展望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文化宝藏,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显著减缓或抑制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退变、减少关节滑液分泌、在软骨破坏区出现大量幼稚软骨细胞,减轻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18]。中药如:骨碎补[19]、淫羊藿、秦皮、威灵仙、龟板等,中药复方如:独活寄生汤[20]、补肾健腰合剂[21]、复元胶囊[22]、腰痛舒胶囊[23]、强肌健力饮[24]等,都能保护软骨细胞、有效促进软骨的修复,治疗关节炎等作用。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药诱导剂的研究层面停留在体外对BMSC的软骨分化效应上,而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再生修复机理上不完全明了。而中药成分复杂,如何精确调控BMSc向软骨细胞转化成为研究难点。中药诱导剂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相关文献较少,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但相信在不久将来,中药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途径和机制,能从分子细胞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阐释,更快地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 谢幸财 王和鸣.中药对骨髓基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5):68-69.

[2] 舒晓春, 胡向阳, 张丽娟. 骨碎补总黄酮对经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钙沉积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20).

[3] 肖鲁伟 武中庆 季卫锋,等.右归饮诱导胎兔骨髓基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54-155,175.

[4] 李楠 王和鸣 李文顺,等.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对兔体外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干预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6):58-61.

[5] 吴政安.消痹灵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2007.

[6] 吴险峰 尚希福 胡飞.茶黄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4):2717-2721.

[7] 修忠标.鹿茸多肽对骨髓间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2005,(03).

[8] 李明波. 透骨消痛颗粒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 福建中医学院, 2009.

[9] 吕乃武 杨晓凤 王红梅,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3):497-499.

[10] 杨晓凤 王红梅 许忆峰,等.干细胞移植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122例临床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28-1431.

[11] 吴涛. 仿生组装淫羊藿苷控释型骨修复材料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

[12] 王新. 双黄补对牙周膜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及组织工程化牙周组织的实验研究[D]. 苏州大学, 2005.

[13] 张杨 李秀兰 张文海,等.含有生肌液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6):9001-9005.

[14] 冯坤 谢文 陈宝龙,等.淫羊藿提取物对体外软骨器官生长的促进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5):2823-2827.

[15] 贺翎. 七叶亭对兔骨关节软骨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D]. 武汉大学, 2005.

[16] 张猛. 藻酸钠载体复合软骨细胞在黄芪甲苷作用下成软骨的实验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17] 金翔. 威灵仙干预可注射性C/β-GP凝胶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及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8] 张洪美 张志强 闵重函,等.中医辨证施治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关节软骨MRI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J].中国骨伤,2008,21(9):651-653.

[19] 尚平 贺宪 安耀武,等.骨碎补总黄酮对骨关节炎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6(6):10-13.

[20] 李春根, 康晓乐, 宋广明, 等. 独活寄生汤结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32).

[21] 王智勇 王霞 张虹,等.补肾健腰合剂抗大鼠椎体软骨终板老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8):40-41.

[22] 钟玉. 复元胶囊对实验性骨关节炎的软骨保护作用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02) .

[23] 李平. 腰痛舒胶囊对骨关节炎软骨保护机理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国纺织学会;纺织;改革技术

中国纺织学会于1930年4月20日成立于上海,1950年改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其会员主要由纺织工业技术家及纺织工业从业者组成,是我国现代史上较早的科学学术团体之一。自成立以来,学会开展了大量的活动,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学术界对近代社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的专门研究比较薄弱。因此,笔者在搜集和掌握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尝试考察中国纺织学会的创立和发展历程、主要活动,缕析其基本主张,并力求对其予以客观评价。

一、成立背景及发展历程

晚清以降,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列强的步步入侵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西方入侵相伴的是舶来品的大举侵销,抢占国内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科学、救国的理想,进行了以可循交流为主的有益于社会的各种活动,学术团体日增。另外,随着留学欧美、日本的中国学生日渐增多,当中不乏以纺织为专业者,在目睹了国外科学团体的昌盛后,针对当时国内没有全国性的纺织学术团体,中国纺织学会便应运而生。

1930年,朱仙舫、朱公权、汪孚礼、张迭生等人鉴于已有280余人的成员基础(1),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纺织学会。是年4月20日召开成立大会,大会讨论通过了会章,宣布“以连络纺织界同志研究应用学术使国内纺织工业臻于发展为宗旨(惟关于政治及劳资问题盖问)。”(2)学会设会员大会,于每年春季召开,会议地点由上届年会议定每年易地举行,由会员大会选举执行委员15人及候补委员5人组成。执行委员照章互推主席委员1人,选举职员,分总务、会计、研究、编辑、审查、介绍等部,主任各一人。学会附设会所于华商纱厂联合会。

中国纺织学会的会员由纺织染技师等组成。学会在成立之前,有会员280余人,正式成立后共计会员318人(3)。至1948年学会会员发展至二千多人。(4)学会的经费,主要包括会费、广告费、书刊版权费、社会人士特捐等。另外,学会每年请由纱厂联合会补助经费洋1000元专为远地会员出席年会时津贴旅费之用(5)。但是事实上,华商纱厂联合会的补助经费,并未真正到款过。

中国纺织学会总会设在上海,随着学会影响的日益扩大和会员人数的逐渐增多,学会鼓励各地积极设立分会,陆续成立青岛、东北、西安等分会。另外,1931年3月,一些在欧洲学习纺织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里昂成立中国纺织学会旅欧分会(6);1948年1月,台湾省纺织技术人员在台北成立中国纺织学会台湾分会筹委会(7)。

中国纺织学会的首届主席委员是朱仙舫,此后,连选连任,直至第十四届。1930年,朱仙舫主管申新二、五、七厂、九江久兴纱厂等厂厂长。由于朱仙舫在纺织业界的影响力,其影响日益扩大。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第一个纺织行业管理机构“棉业统制委员会”,一批纺织专家和企业家担任了委员,会员邹秉文亦任该会委员。另外,会员汪孚礼、王子宿等在该会任工程师和技术专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纺织学会总会迁往重庆,以便继续工作。但是,因时局影响,学会会务有所停顿,年会停止召开,会刊停刊。1942、1943年中国纺织学会学会和中国工程师学会等学术团体联合举行年会,并展开部分活动。抗战胜利后,学会于1946年迁回上海。1947年,学会进行改组,执委会制改为理监事会制,主席委员改为理事长。学会迁回上海后,进行正常会务活动,并筹建新会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主要活动

自成立以来,学会以“共为学术研求,各以所知贡献诸人人,而广其用”,改良纺织技术,增进工作能率为己任,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具体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发行刊物

中国纺织学会先后发行了《中国纺织学会年刊》、《中国纺织学会会刊》、《纺织周刊》等刊物。

1、《纺织年刊》。1931年,该会开始出版年刊,即《中国纺织学会年刊》,至建国前共出版10期。“金字、蓝布的软面,新的排列,上等纸张印,全书420页,有铜板图多幅,厚寸许,大约文字在三十万以上……在我国纺织界的刊物中大概可以说是空前的了。”⑧杂志开设“论文”、“技术”“调查”、“杂录”、“会务”等栏目。其中“论文”栏刊载有张迭生《谈染业》、朱仙舫《中国纺织业的未来》、丘光庭《改进南通棉产为南通民生的要件》等,内容通俗易懂,且针砭时弊。“技术”栏刊载沈泮元《纺机之马力》、汪孚礼《论轻重纱之调节法》、付道伸《织物分析术》等技术性文章,意在促进纺织技术的进步和民族纺织业的发展。

2、《纺织会刊》。学会于1937年因抗战爆发迁往重庆,年刊随即中断。1942年,学会因感多年未出版年刊,会员研究论文无刊物发表,旋即商议出版纺织学会会刊。共出版两期。在抗战胜利曙光来临之时,中国纺织学会的会员们亦积极投入对战后纺织业的规划。学会此时更加注意的是民族纺织工业的未来发展问题。会刊上登载的文章多是关乎于此。例如:章剑慧《新疆纺织业之展望》、朱仙舫《今后纺织业之自力更生》、王子建《我国棉业复兴之途径》、李升伯《建设战后棉纺织业计划及目前应有之准备》等等。

3、《纺织周刊》。1931年4月,会员钱贯一以私人名义创办《纺织周刊》,1935年,《纺织周刊》开始由中国纺织学会出版发行。至1949年1月停刊,除去因抗战爆发及经费缺乏等原因,中途停刊外,共出版十卷。《纺织周刊》开设“文论”、“专论”、“学术研究”、“国内外记载”、“各地通讯”、“每周论坛”、“纺学会讯”、“本业动态报导“等专栏。该刊较重视学术研究的著作,比如张方佐的《大牵伸简易改造论》,从改造动机、改造方法、改造各机之设计、成绩比较、改造费、节省总缴费等方面论述,改造为大牵伸,实行纱厂经济化、实利于中国纺织工业之发展;朱仙舫的《增进普通织机效率论》,主要阐明布厂为增加产额、改良品种、减轻成本,求以利用机械省人工的方法。

(二)召开年会

学术团体一般通过召开年会,以加强会员联系,开展学术交流,中国纺织学会亦不例外。中国纺织学会在民国期间,除战乱等不可抗拒因素偶有中断外,年会的举行是其重要工作。自成立到1948年,该会共召开了13次年会。年会为期两到四日不定。第一日上午为报告及讨论会务,下午宣读论文及改选职员;第二日作竟日之参观。两日中并有各行厂之欢宴。除会员与会之外,还有政界、商界名流(来宾)。除年会外,每月召开的执委会亦是议决学会重大事务的常会。

(三)培训纺织技术人员

朱录嘉认为“欲从制造方面谋纱厂发展,固宜注意设备,然人才尤不可忽视”。(9)学会成立伊始便积极向政府建议“建设上海纺织学校”,以朱仙舫、朱公权等人组建建设上海纺织学校委员会,筹划建校。建校活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为后来成立纺织夜校积累了经验。1932年,学会在全国纺织业中心之上海创办纺织补习夜校,有沪东补习夜校两所。另外,学会对补习夜校优秀学生实行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向学。在培养纺织技术人才上,学会还首创了把纺织工厂工作法摄制成影片,讨论改良工作方法,主张将“纺织工厂各部选择优良工人技手,摄制标准动作之影片,造各厂映演以为表率”,此举作为学会对纺织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另外,为了是国内的纺织技术人员能够与国际纺织技术接轨,学会还举行举行学术宣讲会,邀请外籍商人、专家进行学术演讲。

(四)审查纺织机械名词和订定纺织标准

我国早期的自然科学团体都担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审查科学名词,“为纺织机件名词谋统一,有机件华名之译制”,中国纺织学会以此为使命积极参与其中。1932年,学会议决开始审议纺织机械名词,“本会为统一纺织机械名词起见,推员开始起草各部名词,已经另印络续分发征求会员意见,以便审查通行。”学会请起草委员先行起草纺织机械的中文名词,然后再进行提会讨论,并且为促进效率,在时间上做了限制。另外,为了对纺织机械名词审议的全面性,学会又加推戴文伯、朱应奎为纱、粗纱两部纺织机械名词的起草委员。(10)张方佐认为:纺织工程上的各种标准,如工作训练、运转及保全标准,成品规格,原料成品物料的检验标准等,都应由专门技术者分门别类,逐一详定,共同实施。(11)1943年,学会应中国工程师学会工程标准协进会的邀请,参加订定纺织部分标准。学会通过理事会议决,组织了纺织标准委员会,分设六个小组委员会,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纺织、针织、漂染印整等各组。(12)

三、基本主张

中国纺织学会通过《中国纺织学会年刊》、《中国纺织学会会刊》、《纺织周刊》系统宣传纺织技术知识,阐述其对纺织工业持续发展、纺织技术改良的基本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视纺织工厂科学建制。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纺织工厂开设,这些新开设的纺织工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厂址的选择、原料的采购、厂内的设施布置、纺织设备的采用以及工人的管理等方面。有鉴于此,张方佐认为:“原料、人工、销路,为工业发展之要素。”所以,在原料方面,张方佐指出,应该用一定种类原棉,因为“原棉不同如时易其类,则每易一次,工厂即多一次混乱,因原棉不同,纺织各部间隔须依织维长度从事更改。”在纺织设备置办上,他指出纺机种类不宜混杂,机器的机件繁多,如果纺机种类不同,附属机件准备不足,“一机充足,一机缺如,而致停产”,设备宜置办完全。另外,他还认为应该纺一定支数之纱,以防不时之需。(13)王子宿在其撰写的《大牵伸之种种》中指出:引进大牵伸机,“不但工程减少,而资本、机器、折旧率、原动力、厂基、工房、用料、人工等均随之而减”。(14)陆绍云则认为“普通纱机改为大牵伸机时,每件纱约可省约二元左右,假定每台细纱机改造费为三百元,则几个月可以赚出”。(15)

其二,呼吁政府重视纺织工业。学会就政府对纺织业的发展有以下几点看法,认为应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凡外商纱厂于吾纱厂在合理之工作效率及以最经济方法办理之下,故贬低价格加以危害时之此希望于政府厉行保护政策,以改善我纱厂者也。”还应奖励补助幼稚工业“欲谋纱丝工业能安定而发展,染色工业能日就繁荣必有赖于政府之奖励补助”。为使政府有效改善纺织工业,提出“三三棉业计划”。计划书中“对于推进棉业,拟分三期办理,每期三年,又分大纲为植棉设厂兴学三项”,实业部批示:“按序而行,颇有见地”,就推广植棉改良棉种一项,实业部令据各产棉声分拟送此项计划,已分别核示切实办理。(16)卢统之认为要繁荣纺织业,政府应做到:一、应建设模仿纺织厂,二、组织小组研究会与工厂调查团,三、统一化之联络,四、宣传提倡之彻底。(17)

其三,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民国时期,因为纱厂的资金来源有限,厂内的卫生环境亦不理想,工人多因不良环境而患各种疾病。其中厂内的光线便是一个大问题。木易刀认为

“欧洲大陆和英伦各纺织厂,其能励精图治注意于机械……而能注意于厂内光线之充足者殊少……不佞近往沪上各厂参观……且复通夜工作,故工人之患眼病疾者甚众。”他认为用完善灯光对厂方来说可以,减破坏、易管理、增进产品,减低单位成本,增进工作正确以达到增进出产;对工人来说可以:免眼劳疾,减损伤、保障健康、增效率、改善环境以达到增进工作愉快;灯光应避免不科学的布置宜趋利避害。(18)同时,针对工厂的空气流通问题,木易刀亦指出潮润的空气有助于在夏天暑气工场内消纳热度之减低不少。(19)

四、结语

从1930年成立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纺织学会走过了18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历尽艰辛曲折,这主要源于:其一,社会、政治的干扰。学会历经8年抗战,因战时环境经济的影响,学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其二,经费制约。社会缺少扶持,学会一再申明国内巨子大贾对学会发展的漠不关心。起初社会支持度并不高,且无纱厂主的固定经费赞助,连学会信息和会员间沟通交流的喉舌都无。

尽管如此,作为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一个纺织科学学术组织,中国纺织学会开展了大量活动,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中国纺织学会的兴衰历程,既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纺织技术人员的艰辛奋斗历程,也为我们全面梳理民国学术社团组织之成败得失提供了极佳个案。

注释:

(1)《本会一年来会务报告》,《中国纺织学会年刊》,1931年,会务,第13页。

(2)《中国纺织学会章程》,《中国纺织学会年刊》,1931年,会务,第4页。

(3)《本会一年来会务报告》,《中国纺织学会年刊》,1931年,会务,第13页。

(4)苏延宝:《中国纺织学会今后之任务》,《纺织年刊》,1948年,第13页。

(5)《中国纺织学会章程》,《纺织年刊》,1931年,会务,第7页。

(6)《中国纺织学会通讯》,《纺织周刊》,1931年第1卷第3期,第85页。

(7)《中国纺织学会理监事名单》,《纺织年刊》,1948年,第149页。

(8)《介绍中国纺织学会新刊》,《纺织周刊》,1931年第1卷第7期,第181页。

(9)朱录嘉:《纺织机国产化声中之大隆精纺机实验报告》,《纺织年刊》,1935年,第13页。

(10)《中国纺织学会执委常会记》,《纺织周刊》,1931年第1卷第9期,第245页。

(11)张方佐:《今后我纺织界应有之努力》,《纺织年刊》,1948年,第9页。

(12)《会讯.》,《中国纺织学会会刊》,1943年第1期,第101页。

(13)张方佐:《改善纱厂之我见》,《纺织年刊》,1931年,第5-6页。

(14)王子宿:《大牵伸之种种》,《纺织年刊》,1931年,第28页。

(15)陆绍云:《大牵伸机之研究》,《纺织年刊》,1931年,第19页。

(16)《纺织学会之页》,《纺织周刊》,1932年第2卷第34期,第954页。

(17)卢统之:《中国纺织学会第二届年会中之振新纱厂与鄙人之想法》,《纺织周刊》,1932年第2卷第26期,第708-710页。

(18)木易刀:《纺织厂中灯光之研究》,《纺织年刊》,1931年,第250页。

组织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 学生组织工作 机制创新

高校学生组织工作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需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从具体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总结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是学生组织工作要素的具体组织形式或活动形式,是基于学生组织工作规律认识而进行的积极构建。实现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的创新,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一、五位一体:系统要素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学生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包括组织、干部、制度、思想、活动五个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以不同的作用和地位耦合为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1 思想引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组织工作要创先争优,必须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具体而言,首先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学生,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坚持发展为要、服务学生;其次要实事求是,把握方向、做正确的事,讲究方法、正确地做事;再次要理论武装,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定位,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

2 活动承载。学生组织工作应该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主导力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基础素质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修德类活动、益智类活动、健体类活动,尚美类活动;从关键素质的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创新类活动和实践类活动;从活动目的的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安身类活动、求进类活动、谋业类活动,从开展主体的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自主类活动、常规性活动、项目类活动。

3 组织保障。组织既有名词意义上机构的含义,也有动词意义上职能的含义。从名词意义上说,学生组织工作必须有组织依托才能名正言顺,这种组织可以是相对正式的官方组织,也可以是自愿组合的社团组织。从动词意义上说,学生组织工作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必然涉及机构设置、权力划分、经费预算、文化建设等事项,需要统筹兼顾。对这些学生组织的机构设置的指导体现以职能为导向的原则,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建立组织结构,并根据时展和现实需要适时调整。

4 制度规范。制度应当是总结经验的成果,是能管长远的规范,更是当前活动的依据,具有预期导向、动机激发、行为约束的功能。学生组织建设应该强化组织文化意识,强调务实与务虚相结合,建章立制,照章办事。学生组织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学生组织工作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工作随意、缺乏连续性,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文化,并将这种理念制度化。

5 干部牵头。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作效果的决定因素是人,关键是学生干部。建立一支高效、精干、领导满意、群众信服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在学生干部的选拔方面,要求所有学生干部应该具有“参与的热情、服务的理念、策划的智慧、行动的效率”,而且对于学习成绩要严格把关;坚持“个人自愿报名、初审确定资格、集体组织面试、主管老师拟定、面试小组通过”的选拔程序,既保证选拔过程的公平,又考虑工作开展的便利。在学生干部的培养方面,主要通过举办集中培训、发挥例会作用、开展专项学习、参与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

二、四化生效:科学管理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学生组织工作的实效要靠科学化,高效要靠规范化,长效要靠制度化,绩效要靠品牌化,这就是所谓的“四化生效”。

1 科学化:实际需要,理论支持。学生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应该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既要满足实际需要,又要得到理论支持。满足实际需要,最重要的就是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即学生成长的需要,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理论支持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一般来讲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它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当然还包括教育学、管理学等理论。科学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勤于思考,创新凝聚特色。

2 规范化:设计流程,提供范本。在操作层面,我们需要把经验和要求等提炼为一种规范,科学化基础上的规范化能够提高效率。规范化也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设计流程,即需要做哪些事情,它们的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二是提供范本,即在提炼共性的基础上,提供可以直接借鉴使用的范本和模板。规范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敏于行动,细节决定成败。

3 制度化:激励先行,保障有力。所谓激励先行,就是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调动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人们一个稳定的预期,做好有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好有什么样的措施,这样才能形成人人认真对待的良好基础;所谓保障有力,就是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开展活动时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比如资金、场地、时间等,想办法满足这些基本的条件,这样才不会中途夭折。以上提到的两方面都是需要领导层给予认可和支持的,所以制度化更多的是领导层或者高层的问题。制度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勇于沟通,协调争取资源。

4 品牌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品牌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差异度,即和同类活动与同类产品不同的地方,或增值创新的部分,也可以称之为创新度;二是知名度,即被人们感知和认知的程度;三是认可度,即人们的正向评价程度或决定选择的意愿。首先,品牌是成功策划的结果,要找准优于同类活动和产品的突破点;其次,品牌也是广泛宣传的结果,要通过宣传扩大知名度;再次,品牌需要有时间来积累,通过不断总结扬长避短,通过人们的见证和使用而口口相传。品牌不是自封的,但是品牌是我们工作的奋斗方向,这就是品牌化的工作思路。品牌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善于总结,宣传扩大影响。

三、四会争先:组织定位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学生工作的开展必须依托学生组织,依靠学生干部,这样才能落到实处。以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为例,院级常设学生组织包括研究生会、学生会、共产主义学习实践会、分团委的素质拓展委员会。各院级学生组织要通过特色定位来保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1 开展学术创新系列活动。学术研究既是研究生的主业,也是本科生的努力方向,现有的学生学术积累的平台主要有课程论文、学术论坛、作品大赛、成果奖励等。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学术服务的思路总结为:起步于一篇课程论文,提高于一次学术论坛,提升于一次作品竞赛,强化于一项成果奖励。与此相应,研究生会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完善课程论文,参加学术论坛,参与作品竞赛,积累研究成果”的倡议。重点是做好两项工作,上半年是以“师生面对面”为名的系列学术沙龙,分选题、方法、写作、投稿四个专题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以达到夯实研究基础的目的;下半年做好一年一度的学术论坛,通过征稿、答辩、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2 开展思想教育系列活动。共产主义学习实践会在定位上属于理论社团,具有自主性、发展性、思想性等特征,为了加强组织建设,学院赋予实践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以及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实际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实践会围绕“红色旋律”,形成包含红色讲堂、红色之旅、红色短剧、红色先锋在内的活动体系。红色讲堂指“听”取理论专家党史党建等方面的讲座,特点是高人引路;红色之旅指“走”出去重温历史,在实际环境中受感染;红色短剧指学生通过参与表演短剧的形式,在娱乐中轻松受教育;红色先锋指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利用专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号召同学们“走进红色讲堂,踏上红色之旅,表演红色短剧,争做红色先锋”。

3 开展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相对其他学生组织来说,学生会不仅人员较多,而且纵向上也有较多的传统活动项目。以人文学院为例,应将学生会的特色定位在文化建设方面。上半年结合“5·25”心理健康节承办由学工处组织的面向全校的宿舍文化作品大赛,下半年结合北京市的人文知识竞赛承办由教务处组织的面向全校的人文知识竞赛。向所有学生提出的倡议就是“拓展人文知识,建设宿舍文化,参加文体活动,维护身心健康”。

4 开展素质拓展系列活动。分团委的素质拓展委员会是学院分团委下设的实体机构,主要承担校团委对口下达的一些工作,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干部培训、读书益言堂、打开专业之门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属于年度定期开展的项目,主体是参与实践的团队;读书益言堂活动属于按月开展的小规模活动。分团委工作的重点,一项是上半年开展的面向良乡校区低年级学生的打开专业之门活动;另一项是下半年开展的全院学生干部培训。向所有学生提出的倡言就是“参加社会实践,发表读书心得,做好学生干部,打开专业之门”。

四、四字贯通:学科依托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作为学校以学科归属下设的二级学院,在学科设置上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学生组织工作中,要依托学院的学科优势,按照“人”“文”“社”“科”的思路开展工作。

1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成长需求。首先,召开分阶段、分类别的就业动员会,向学生讲透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其次,在学院网站和学院橱窗开辟就业信息栏,建立短信平台和公共邮箱,及时就业信息;再次,承办用人单位的招聘宣讲会,邀请校友回校作就业讲座,定期举办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经验交流会,传授就业经验。学院应尽量调动学生参与就业工作的热情,发挥学生组织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2 以文为长,强化学生的素质优势。文科生应该在文笔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学院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学生的写作优势。首先,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写作意识;再次,举办各种活动,传授写作方法;最后,注重文章积累,巩固教育成果。

3 以社为怀,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相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文科生将来从事的主要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要求对社会有全面的理解,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意志、培养品格。在组织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社会实践中,一方面致力于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提出要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乐于投入、勤于思考、敏于行动,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经过两年的成功实践,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社会实践项目已经在推动社区建设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成为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色品牌。

上一篇:作风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国贸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