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要让学生在操作感知中学习

时间:2022-08-17 11:25:56

中学数学要让学生在操作感知中学习

(贵州省纳雍县教育局 贵州 纳雍 553300)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又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学中应着重加强操作活动,创设操作情境,开放课外操作活动,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

关键词:操作感知;乐学探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25-02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基础学科,它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增加感知,在感知中愉快地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数学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1.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应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创新,打破传统观念,创设直观生动的操作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较好地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出去一些后,把它展开观察图形的特征――关于折线对称。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剪一些生活中的图案(如花纹、花朵)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的和谐美,这样一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了学习的动力,体验到数学的意义,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去学习轴对称知识。

又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一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媒体展示图像、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①DE与BC,DF与BM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图中有几组三角形相似?③你还能想到哪些结论?

学生经过合作交流后回答:

①DE∥BC,DF∥BM。②ADE∽ABC,ADF∽ABM;③DE:BC=AE:AC=AD:AB,DF:BM=AD:AB=AF:AM;……

从而加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运用。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各画一组相似三角形。各小组分别将自己所画的三角形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指出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哪些角相等、哪些边对应成比例。通过这种操作活动,使学生见识了各种情形,进一步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

2.自主操作感知,培养探究精神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增加一些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探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现有的经验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提出自主操作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操作,独立思考去探索创新,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激发记忆中的有关知识,保持生动活泼的学习态势。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并在创作中获取新知识,体验成功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指导学生在写小字的方格纸上依据方格线路画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以纸的大小而定),再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边长向外各画一个相应的正方形。然后利用小方格的个数来比较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与以两直角边分别为边长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的大小关系,在学生经过操作活动后,根据学生实际,分别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操作情况和观察到的现象。再组织学生互相合作交流,从而概括归纳出“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后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测量河的宽度,有的测量、有的记录,他们团结协作共同设计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老师只是巡回适当指导当个配角,这样收到了学以致用,体验了学习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动力。

3.遵循认识规律,主动获取知识

初中学生的思维是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主要阶段。他们对直观的感性知识容易理解和接受,而数学本身所反映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想方设法创设一些操作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现象。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让每人都自制一个平行四边形,画出两条对角线和各边,并标明各顶点字母和对角线的交点字母。先组织学生自主操作活动,再分4人为一小组的小组合作操作活动,引导他们将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角线的交点固定,把这个平行四边形绕着固定的对角线交点旋转180°,观察平行四边形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完全重合的情境,这时教师提问,你能说明自己所制的平行四边形中哪样的两条边是对边?有几组对边?哪样的两个角是对角?有几组对角?每小组代表回答后又组织学生操作、交流。接着提问:根据你们的操作观察,能指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中,哪两条边相等?哪两个角相等,各有几对相等的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是对角线的中点吗?为什么?在各小组一一回答后,让学生试着用较精简的语言归纳“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结论。

4.开放课外操作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体验了新知识的产生过程后,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以及合作探究的情况安排适度的课外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寻找内在规律,简要归纳、概括知识要点。从而让学生学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并把自己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且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解决一类问题的规律的能力,并能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检验了探究效果。在学习了

“平面图形”一节后,开展了一次“设计七巧板并用你设计的七巧板拼图”的课外活动,并选择了部分图案进行展览。又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后开展了一次“设计轴对称图案”的课外活动,并事先说明将选好的作品进行展览让家长参观(正值学校与家长交流的时候)。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增强了自信心,家长也了解学生。

上一篇: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要灵活处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