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广校的三农远程教育现况与发展措施

时间:2022-08-17 01:45:23

地方农广校的三农远程教育现况与发展措施

一、山东省农广校系统办学概况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是30多年来山东省“三农”远程教育事业的重要单位,省内共有1所省校、18所市级学校(其中12所独立办学,6所与农业部门合办)、123所县级学校(其中98所独立办学,25所与农业部门合办)、2500个教学班。我省有中央学校命名的“育才兴农示范校”12所,省级命名学校7所。各级学校之间除业务督导关系外,彼此间相互独立,分工明确。省级学校的职责在于选择并开设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辅导大纲,编制课程教材,课程考录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市级学校的职责在于根据上级省校的统一部署领导、组织、协调县级分校的教学工作,并制定细则,相当于教学中介。县级学校负责聘请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和完善教学环节。乡镇教学班是县级分校在各乡镇或村庄的办学点,承担具体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任务。截止2011年,山东省农广校系统学历教育总计招生13649名、毕业9813名、在校生24959名。到2011年初,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固定资产达到14523.79万元。共建有校舍面积67771平方米,建有教学示范实习基地35631亩,拥有约2287.74万元的教学设备,1000元以上教学设备3193台,还包括10056.74千册图书。在全省各地市有19个单位拥有卫星接收点,并且以平均每年建设卫星小站18个的速度在全省分校普及卫星接收设施。

学校已经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教学辅导体系和管理制度,开设中央学校专业14个,省校自开专业57个。围绕“一报一刊一网”,即《农业广播电视报》《农业科技培训》杂志和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以其他图书教材资料、配套光盘、农广天地和致富早班车为辅,借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播出各种教学课程资源,包括编制151种文字教材,约116800册;播放广播电视节目716讲,约36600分钟,录音带6785盘;播放电视节目1252集,约41206分钟,录制VCD/DVD11735张;还先后开发计算机课件702个。平均每年播放广播2683小时,播放电视节目38608.5小时,建设网站或网页15个。同时,省校建设有声像制作中心,可以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编制、发送远程教育资源。开展了“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三进村”行动等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到2011年初,建设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136个,其中省级中心1个、地市级中心17个、县级中心118个,培训专业农民人数达到188927人,其中取得绿证人数有50502人;培训农业实用技术人数达到1143569人,职业技能鉴定获证人员8760人,其中女性获证人员有2884人。山东省“三进村”项目实施县123个、实施村1549个,新建科技书屋273个,送科技图书162900册,送科技光盘34250张,培训教师进村27820人次,进村办设中专班132个,培训人数4476人,进村办设培训班4013个,培训人数436410人。同时省校还专门印发出版了《农民应知应会千条知识》,对活动取得实效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成就和问题

(一)当前农广校系统取得的主要成就

1.构建起了省、市、县、乡四级“三农”教育培训的办学服务体系和天网、地网、入网三网合一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省级学校提高办学条件和服务水平的指示下,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市县分校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使整个农广校系统教育培训能力和水平得以提高。山东省有40多所县级分校被认定为全国A级校,12所县级分校被评为“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全国百强校,数量和比例均列全国第一,进一步巩固了省、市、县、乡四级办学系统。2009年,省校和临沂、淄博等7所市分校被省农业厅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系统通过组织农民创业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等教育资源。省农广校和全省42所市县分校在当地电台、电视台积极开办农业科技栏目,建成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农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全省农民教育培训的无缝隙覆盖。山东省农业现代远程教育网不仅是我省农广校系统“三农”远程教育资源的平台,同时还是全省农广校系统传递经验、交流信息、探讨发展的平台,对各地上传的信息及时修改上挂,平均每年信息达700余条。省农广校也继《致富指南》《山东农广校之窗》栏目开播后,成功地在山东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开播《农事》栏目,节目质量不断提高。

2.强化了省及地市农广校系统的队伍建设,“三农”服务能力水平整体得到提升。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队伍建设结构合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质量不断优化。山东省农业远距离教育研究会每年围绕农村教育发展积极参与全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高级研修班。以2009年为例,我省农广校有13名省校办学人员及61名市、县(市、区)分校校长共计74人参加了研修班。系统研修了农民教育发展形势和农广校的任务、校长能力建设与农广校事业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创新应用、农业科技创业培训模式探究等专题。研修班开展了拓展训练、参观考察等活动。崭新的研修模式、良好的研修环境、顶尖的师资力量、完善的保障体系,保证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全省农广校系统通讯员培训班,不仅聘请高等院校教授和专家讲授论文写作和新闻报道等相关知识,还方便了各地相互交流宣传通讯工作经验。目前,省内建立了由128名通讯员组成的农广校通讯员队伍。除此之外,2010年,山东省农广校系统开展了三次教学能手评选活动,1000多名我省各地市农广校专职教师参加了评选,推出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各级分校也以教学能手评选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技能竞技活动,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3.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我省实际的“三农”教育新模式和新思路。山东省农广校充分发挥体系办学优势,根据农民培训需求,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探索形成了一套符合农业部农民创业培训规范要求、适合创业农民需要并具有农广校特色的培训模式和流程,得到厅领导的充分肯定。2008年成功举办了全省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出色地完成了整个培训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使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扎实推进“三进村”行动,同时在全省范围大力开展了“农民读书月”活动。2010年,省农广校在全省10个市、19个县(市、区)分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脱产班试点工作,共计招生1293人。为落实全日制脱产班教学环节,省农广校多次召开全省农广校全日制中职办学管理研讨会,专题研究职业农民的中等职业教育,探讨适合农民学习特点和要求的新路子。省内各项农村教育工作的展开不断拓宽我省的农广校农村教育新思路,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显著。

4.积极承担“三农”科研课题,理论研究硕果累累。山东省农广校省校以及各地市分校、山东省农业远距离教育研究会以及各级分会积极争取和公开招标,先后承担的课题项目众多,主要有山东省软科学办公室下达的《山东省农民教育问题的研究》(2009年)、省卫生厅下达的《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2009年)、农业部下达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素质调研》(2009年)。承担的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济南17号、济麦20精量、半精量播种、垄作高效栽培及氮肥后移技术》和《无公害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分别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和农业厅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和成果,出版了《农民教育问题研究》等专著。各地市也积极参与省校级省农业远距离教育研究会的课题研究工作。每2年举办1次的农村教育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推动了全省农广校系统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远程技术优势逐渐弱化造成社会竞争力下降。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教育技术手段普遍落后,“三农”远程教育教育没有获得足够的政策支持,教育手段单调,技术水平偏低的时代背景下,农广校以其多部门联合办学、多层次办学、多学科教育和多功能服务在“三农”远程教育开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优势。但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教育掀起一股热潮,农民教育已经不再是农广校系统一家独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民办教学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积极参与到“三农”远程教育工作中来,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发展。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已覆盖全国大多数基层乡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经过不到十年的时间也已全面普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也取得了长足进展。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服务“三农”在不断市场化和社会化,农广校曾独有的远程教育优势逐渐弱化,再加上农广校办学机制不够灵活,远程教育招生专业面窄,使农广校系统远程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遭受巨大的竞争压力。

2.远程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广校办学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部门集资、学费和学校创收。一方面,当前农广校中专在校生中非全日制学员占90%,也就是说,以接受远程教育作为学习手段的学员占绝大多数,这部分学员仍不属于享受国家助学政策和免学费政策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农广校开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培训班和农民创业培训班等大多数都是免费教育,学费收入有限。因此农广校的远程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拨款。当前农广校办学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足够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更加迫切,资金紧张问题更加突出,这与地方财政支持政策的不稳定和地区财政收入的差异密切相关。目前农广校在财政立项独立开展“三农”远程教育培训难度很大。

3.远程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由于我省有超过90%的农广校学员接受远程教育,远程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和质量高低就成了教育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2010年全国县级校办学水平评估显示,我省A级以下还有83所县级分校,占总数的67%。县级以下农广校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其他资源依然薄弱,远程教育手段也极为落后,远程教育资源的匮乏现状迫切需要改善。经过调查,长期以来我省农广校系统基本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也相当有限,造成基本的教学、培训活动不能有效开展。比如相当一批分校没有在所属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设固定栏目,当地媒体资源利用程度不够;实验实习教学设备不足;学校教师接受更高层次业务技术培训的机会偏少等。即使是A级校,一系列的远程教育资源匮乏现象依然明显。

另外,我省农广校整体还存在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教学督导检查不够规范,教学质量受到社会质疑等问题。对此,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同时存在,但主观原因影响颇重。一些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办学态度不够端正,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教学质量督导意识薄弱,缺少长远规划和自主培训意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省农广校系统的困局。

三、有利条件和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我省农广校系统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分析现有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1.国家宏观政策扶持力度强,保障性作用明显。“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首要问题,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陆续出台了各种文件。《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制度的相继出台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对“三农”及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强力支持。

2.农民学习积极性高,职业教育需求不断上升。各种调查显示,农民对于提高生活水平、增加收入的愿望逐年强烈,因此对通过短期培训或中高等教育学习来使自己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的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这将有利于农广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培训以及创业培训等农村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研究课题增多,专项资金不断增加。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农”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和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不断提升,关于“三农”教育培训方面的课题研究也不断增多,国家以及省市地方政府用于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项资金数额不断增多,教育培训投入越来越大。这有利于解决当前我省开展农广校教育工作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

4.多部门单位参与,工作氛围良好。当前我省各级各部门共同重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以及其他各项工作。在基层乡村,广大农民群众也踊跃参与农广校开展的各项涉农项目,接受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全社会上下形成了开展“三农”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二)发展对策

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已经走上正轨,并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广校远程教育是我省“三农”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三农”水平、造福社会的重大责任。因此,农广校系统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抓住机遇,借东风,谋发展,努力搞好中等职业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全省的“三农”远程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远程教育人才引进。高素质的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我省农广校系统“三农”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要以远程教育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系统内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传统农广校远程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三农”远程教育的迫切需求,对精通先进网络通信技术和远程教育媒体技术的人才引进问题迫在眉睫。(1)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为了满足远程教育的技术要求,农广校系统有必要对行政人员、专兼职教师和教辅人员进行远程教育培训,努力构造“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使师资队伍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指导能力。省级学校要定期开展对县级分校校长的培训,以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分校的综合服务水平。(2)成立省、市、县级“三农”远程教育专家团。省级专家团负责全省远程教育工作和对下级专家及各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市级专家团负责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和部分县级分校师资等高层次的远程教育培训;县级专家团则主要针对“创业农民”开展远程教育咨询工作,培养新型农民。(3)广泛吸纳远程教育人才。各分校应该根据所属地区的“三农”远程教育需要,积极聘请农业专家、农村创业人才、农村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等参与农广校系统开展的远程教育工作,不断壮大本系统的远程教育师资人才队伍。

2.加大资金投入,构筑远程教育资金保障体系。资金是农广校顺利开展“三农”远程教育的重要保证,尤其针对当前系统内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必须着力构筑远程教育资金保障体系。一方面,各地政府要提高认识,在各地财政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农广校远程教育专项资金。随着各地的财政收入的增加,专项资金也要逐年增加。同时,在农业发展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广校的远程教育培训专项。不断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资金投放制度,探讨有效的资金使用形式。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三农”远程教育专项基金。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吸引企业和民间资金加入“三农”远程教育资金链,支持“三农”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三农”远程教育实践活动,表彰“三农”远程教育培训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最后,借助政府倾向性政策,积极开展农广校远程教育建设项目。县级及下级农广校主要依托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农业是弱势产业,各地政府均对农业发展制定倾向性政策,农广校应该从改善办学条件出发,从提升远程教育培训能力出发,积极争取财政投入。

3.灵活发展,积极参与我省各项“三农”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在我省“三农”’远程教育系统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均已形成规模发展,尤其是党员干部培训已经覆盖了全省100%的行政村。农广校系统应积极参与省内开展的其他“三农”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已经完善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包括基层站点、资源平台等,同时借助其他远程教育服务,实现一定规模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农广校的“三农”远程教育培训。参与的方面包括远程教育资源的制作、远程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远程教育培训活动的实施等。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应努力塑造农广校特色,凭借体系健全、队伍完整、较好专业素养的农民培训骨干力量,使农广校在“三农”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中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

4.重视组织建设,优化远程教育组织结构。各级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三农”远程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将此项工作划入当地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直接和项目资金挂钩。切实落实“一把手”负责制,联合农业、教育、财政等多部门承担统筹协调“三农”远程教育的任务,明晰职责,使远程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上一篇: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现况与措施 下一篇:低涡研究成果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