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经历

时间:2022-07-29 09:46:19

房地产: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经历

经济史可能会这样记载2006年:这一年,没有哪个领域像房地产一样承受的调控力度之大,也没有哪个领域像它一样强烈地牵动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市民的神经。人们或可透过疾风暴雨般调控下的楼市“变”与“不变”的多重表情,来回望既往,前瞻来年。

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的城市正在经历着数千年难遇的契机,而代表中国经济之一推动这一伟大发展不可忽视的地产行业,在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中,出现了无数的让我们为之眩目和惊叹的辉煌和曲折。回首这一年,中国楼市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这其中,我们发现:调控、房价和执行力无疑是楼市最核心的词汇;90平米、房奴、啃老族、异地购房、群租现象、住宅禁商等成为今年中国楼市的几大关键词,它们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心,也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而这些,更能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楼市发展的历程。

作为地产行业的专业媒体,回望2006年中国地产的峰回路转疾风骤雨,我们用自己最真实的笔触和理智的思维,用一年来代表本刊智慧与远见的经典策划,共同回首2006中国生动且丰富却又惊心动魄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经历……

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从粗放式管理转向规范化管理,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经历是成长的阵痛……

2006年,房市“病”中求“治”

公元2006年,“稳定房价,调整住房结构”是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家从金融、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国六条”、“90平方米70%”、“限外”等一系列“步步为营”政策,调控已然从“宏观”延伸到“微观”。尽管如此,以抑制需求为主旋律的2006年宏观调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部分城市房价甚至加速上涨,从这一角度来说,调控难言硕果;但是宏观调控抬高了房地产行业的准入门槛,缔造了属于“资本”的游戏规则,因此也不是全无是处。

如果50年或100年后,有中国房地产编年史作者,想记录2006年中国房地产的始末时,一定会焦虑不安难于下手。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真的很难用一段简单明了的话来准确描述和概括这一年里发生的种种事端,以及这些事端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如同闹哄哄的菜市场一样,2006的中国楼市,也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假设如果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乱”。不过,值得一说的是,“乱”字在这里不能片面地去理解它所包含的含义,即不含褒贬,完全是一种客观的说法,再说,在今日鼓吹多元化的人眼中,“乱”其实是一种很不错的境况。

2006年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中国房价涨跌的大论战了,那可真谓是疾风劲雨中的“硝烟弥漫”,而且,也绝非“一小撮”古道热肠的专家学者与敢想敢说的地产商意见领袖们的战场,它已引起国家最高领层高度关注的热点议题,又是茶楼饮桌中平民百姓的主要谈资。

战来战去,似乎也没有战出个让双方满意的结果。于是乎,由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针对房地产业新的“国六条”,中央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再一次绷紧了大家的神经。

相关政策还未出,开发商就已经有所收敛,可以说他们有那么一段时间表现得有点乖,甚至有些开发商有意无意的跳出来喊冤,自称日子不好过,好不好过,大家都心里明白。然而好景不长,房价仍然一如既往地往上爬,百姓依然是望房兴叹。究竟国六条的影响会有多深?对于未来房价的走势,各地受访者有诸多猜测。

紧接着,中国平地一声惊雷起,席卷神州大地的反腐风暴,使房地产业,更准确地说,是围绕房地产产业链源头――土地的种种“黑幕”,成为一些开发商的灭顶之灾,一切大案要案中落马的各地各级官员们贪赃枉法的核心罪证,有的还成为一些案件中东窗事发的最初导火索。

2006年,多少被阳光洞穿,一场贪腐大梦令人扼腕长叹;2006年,多少资金惊涛拍岸,骤雨而来;2006年,多少人望楼兴叹,泪眼婆娑……面对此乱象丛生的中国房地产,政府政策强行出台,一条紧扣一条,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治”。“治”与“乱”之间的矛盾与博奕,伴随着过去近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同样伴随着至少走过20年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史,2006年发生的一切,只是其中一个节点而已。可以预见,这种矛盾和博奕,还将继续延续下去,也许10年,20年,或许更长。

明天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行业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好?坏?喜?悲?我们不知道,也不做预测,惟有期待!

2006房地产大记事

2006,中国政策面上,新政连续不断,牵动你我的每个事件,在这里连成一线,将中国房地产大事记录为史。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发展经济适用房调控房价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要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整顿规范房地产和建筑市场秩序。

4月28日房贷基准利率涨至6.39%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仍保持不变。个人住房贷款(商贷)利率也包含在本次调整之中。从4月28日起,5年期以上个人自营性住房贷款的基准利率将由6.12%提高到6.39%,个人能享受到的最优惠的下限利率由5.508%提高到5.751%。

5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

5月17日,国务院总理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持整个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消费需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

5月29日15条措施细致人微调控房地产

针对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这一《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就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等具体提出15条措施。

5月31日税务总局:5年以上非普通住房一律征收营业税

5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强调,6月1

日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时,如果不能提供属于普通住房的证明,一律要征收营业税。

7月6日建设部等三部门将集中专项整治房地产交易秩序

注:此内容为图片

7月12日建设部发165号文90平:建筑面积70%:城市总量

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 (建住房[2006]165号)已经正式签发,并下发至地方政府。165号文件核心精神有三:一、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指“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二、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总面积的70%以上,这个70%的比例要求适用于“各城市年度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三、6月1日前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由当地政府根据当地年度结构比例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需要调整的情况。

7月24日六部门规范房地产外资准人和管理意见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领域外商投资增长较快,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境内购买房地产也比较活跃。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商务部、统计局、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外汇局六部门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人和管理意见。

7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办公室加强土地监管

据中央政府门户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在国土资源部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1名,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兼任;兼职副总督察1名,由国土资源部1名副部长兼任;专职副总督察(副部长级)1名。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

7月26日国税总局掀起强征风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8号)突然现身,明令8月1日起对二手房买卖强制征收个人所得税。“108号文”规定,二手房交易过户前必须完税。

8月1日国土部:8月1日起6类土地出让必须纳入招拍挂

此次由国土地资源部制定的新规正式明确,六类情形必须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范围。除常规的经营性用地外,有竞争要求的工业用地、其他土地供地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地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划拨及出让土地使用权改变用途,相关法律规定应当收回土地使用权等均须执行招拍挂制度。

对不能准确确定是否符合规定条件的具体宗地,可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调决策机构集体认定。同时设置用地预申请环节,单位和个人对列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计划内的具体地块有使用意向的,可以提出用地预申请,并承诺愿意支付的土地价格。

9月4日两部委联合通知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

近年来部分境外热钱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被视为是境内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近日出台规定强化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商品房。

这份《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境外主体办理购房结汇时,应提交房地产主管部门出具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文件等相关材料,结汇资金直接划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人民币账户,所购房产转让取得的人民币资金须经审核后方可购汇汇出。

9月5日国务院“八剑”出鞘土地调控风暴刮全国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对各地和各部委提出了方面的要求,严把土地“闸门”。这要求是: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11月20日明年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提高一倍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为保护耕地,强化土地经济调控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有关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从2007年1月1日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将提高一倍,同时继续实行中央与地方3 O:70分成体制,相关收入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

11月30日建设部通报2006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情况

9月下旬,按照国务院要求,各省(区、市)认真进行了自查,建设部等十部门对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江苏、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11个省(区、市)进行了集中检查。从自查、集中检查情况看,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并且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2006年。最惹人关注的还有一连串的“反腐”人物,他们从叱咤风云的无限风光到身陷囹圄的无颜,首当成为楼市调控的“最亮点”。

、吴明烈、、李大伦、雷渊利、何闽旭……每个名字后面都牵扯到一位或几位房地产老板,随着这些官员的落马,越来越多的房地产行业黑幕被曝光,一场反腐风暴在房地产业界愈演愈烈,不管是开发商出事,带出一串官员,还是官员出事,带出一串开发商,其结果都令人目瞪口呆。

从本年度已经破获的腐败案件来看,几乎涉及到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监管环节,从土地、规划、贷款到销售,一路下来,腐败的痕迹无处不在。一业内某知名人士说,开发商要想做一个楼盘,各主管部门的“菩萨”都要拜,一路拜下来的费用占到楼盘总成本的3%到5%,甚至比这还要高。

:地产反腐落马一马当先

2006年6月11日,对北京市前副市长来说,可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因生活腐化堕落被免去职务,同时,中纪委、监察部已决定对他立案审查。

落马,在京城引起极大关注。资料显示,他是1995年原北京市委书记落马以来,受到查处的最高级别的北京官员。

令人惊奇的是,在被中纪委正式立案之前的两个月,刚刚度过了自己57岁的生日。一则消息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新一界的北京市政府中,是常务副市长的有力人选。可以想像,如果此次顺利“过关”的话,两年后他的政治生涯将是另一番景象。

如今,身陷囹固的,会想些什么呢?会不会怀念起他身为矿工的日子,虽然辛苦却自由;还是否在怀念从一名矿工考取首都经济学院(首都经贸大学的前身――劳动经济系)的日子?我们不得而知,但,就在被立案审查的前5天,这位主管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副市长还在参与调研北京市古都风貌保护。前3日,北京市

第十二届运动会组委会成立,未参加新闻会的他被宣布出任组委会主任。

公开资料显示,1949年出生于辽宁盘锦,1999年任北京市副市长,主管城市建设规划,负责建设、国土房管、体育、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工作,并兼任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和古都风貌保护领导小组组长、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指挥、北京市足球运动管理委员会主任等。

据北京市某部门一位退休官员称, “至少到那时,他还是保持了清廉的形象。”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公务车是一辆旧“普桑”,而且不配司机,坚持自己开车,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不配手机。

那时的行事低调,不喜张扬。不过,在他分管城建、规划时,却成为北京政商两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据媒体有关报道,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张百发(上世纪90年代初担任分管城建的北京市副市长)说过,如果亚运会(指1990年北京亚运会)出了问题,张就从京广中心(当时北京最高的建筑之一)上跳下去,如果奥运会出了问题,那么跳下去的则是我了。

不知这句话是否暗藏玄机?

:“栽”在房地产上的检察长

2006年6月12日,天津市政法委副书记、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涉嫌经济问题被中纪委宣布 “”。天津公检法系统一位官员向媒体证实:的问题非常多,但导致他落马的直接原因是与天津地产商人王小毛有关。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天津市一位领导曾对公众说过这样一句话:“天津有腐败现象,但没有腐败官员。”的落马打破了这一断言。6月12日,的落马同时也显示了政府强力介入房产调控的决心,天津“地”震澈起的涟漪,也引起了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警醒。

8月27日,全国人大公告,批准免去的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是山东章丘人,一米八的大个儿,讲话大嗓门,他有个爱好――无酒不欢,尤其钟情五粮液,餐餐不离,因此不少人都觉得他有点像《水浒传》里描述的山东汉子。据称在天津市检察院的8年,人际关系不错,而且也真正帮助了那些急需要帮助的职工。据说,上任后,解决了历史遗留20年没解决的单位职工的住房问题。

天津的一位官员透露,“看上去,他不像个检察长,倒像个管房地产的市领导。”64岁的,1961年进入天津市公安局,此后从基层干部一路升迂。1998年当选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据说被调到检察院,很不高兴,但上任后不久,他就公开在内部会议上感慨:“没想到检察院有这么大的权力。”

的落马,与王小毛有很大关系。王小毛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上世纪90年代办了家小公司。1997年,公司因一起案子遭到警方调查,幸运的她结识了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从此事业如日中天,经她公司开发的“天娇园”、“天娇源”等楼盘都处于黄金地段。

据天津业界传闻,王小毛看中了西青区的一块地,但价一直没有谈下来,一句话就帮她把价压下来,少给了对方800万。曾和王小毛有生意来往的人说,和王小毛有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打高尔夫球,而且在公众场合成双人对,经常为击出一个好球拥抱在一起,毫不避讳。

身在检察院,但天津房地产界的人都怕,也都以结识为荣。天津一位长期报道政法新闻的记者说,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是副市级,但我相当于三个副市长。”

吴明烈:倒下的“政商”代表

2006年9月7日,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则极为简短却耐人寻味的公告,让一个国资房企老总落马的消息得到印证。公告称,今年4月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吴明烈不再出任公司董事会董事及董事长之职,目前吴亦未在公司及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新华闻投资有限公司任职。

此前就有消息透露,同时担任新黄浦置业母公司新黄浦(集团)董事长的吴明烈,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规,已于9月1日深夜11点被突然带走实行“”。据说,新黄浦(集团)所属的黄浦区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短短两天内便决定现任新黄浦(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单国铭负责集团及上市公司工作。9月5日,区政府解除了吴明烈在新黄浦(集团)及新华闻投资的职务。

成也是政府关系,败也是政府关系。吴明烈是房地产行业中一个典型的“政商”,曾做过黄浦区房地局局长,主管土地批租。94年担任新成立的新黄浦(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踏人企业界。作为区属国企的新黄浦(集团),不仅有强劲的政府资源,而且吴善于交际,业务发展很顺利,尤其是参与黄浦区大面积的旧区改造工程后,让新黄浦和吴都名声大震。

有一点也许鲜为人知,1993年,吴管辖下的上海黄浦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在沪股上市,后来改名新黄浦置业,这是中国国内第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1994年新黄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吴任董事长兼总裁,担并任上海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连续三年评为全市劳动模范,1995年度还获得“第二届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称号。2000年7月起,他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黄浦能够在大片旧城改造这样需要良好政府关系的项目上一展身手,自然主要得益于吴明烈的官方背景和人脉资源。

正因为有恃无恐,吴明烈偷偷动用近8亿元的社保资金,帮助一家叫华闻的公司收购新黄浦置业的股份,并安排若干由自己控制的公司,接手华闻旗下新华闻投资所持有的新黄浦置业股份,想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切,吴明烈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殊料,他头上巨大的保护伞已扛不住反腐风暴的吹袭,吴明烈被阳光洞穿已是早晚的事情。

李大伦:是什么让他从人变成鬼?

秋风宜人的10月,湖南郴州却连爆腐败案,包括原副市长雷渊利、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原市委宣传部长樊甲生、原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在内的一批人落马。

与曾锦春被抓后举城欢庆相比,李大伦的倒下,给人更多的是震动和沉重。李大伦49岁入主郴州。此前,他担任过临澧县长、县委书记,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州委书记,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农办主任。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傅学俭对李大伦第一印象很好,他第一次见到李大伦,是在91年临澧县发洪水的县委会议室,李大伦进来时,浑身上下都是雨水,裤管卷到膝盖上,刚从抗洪一线赶来。

郴州对李大伦有“前三年是人,后四年是鬼”的说法。一些人对他“出事”并不感到意外。雷渊利案发后,不少人议论,郴州的贪官不止雷一个,比他问题更严重的人还有,这中间就包括市委书记。

李大伦十分看重招商引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李大伦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他的注释是“靠原始积累太慢,靠银行贷款太难,靠财政投入太少,只有招商引资来得快”。但民间不同的解读是:郴州贪官的典型特征是“和老板打得火热”。

李大伦刚来郴州时,大家都敬佩他敏捷的思路、调研能力和深入实际的作风,感到他有魄力,有头脑。但

后来他用人和办事都变了,很多县区干部感觉到,后期他做的有些事情有狠捞一把的味道。

李大伦在郴州主持开发了武陵广场、兴隆步行街、市政府移建工程等一系列大工程。并且鼓励各县大搞此类工程,每个县拿一个试点。最终嘉禾县选择了珠泉商贸城建设项目并引出“嘉禾拆迁案”,桂阳县选择了四大班子移建与欧阳海广场建设项目。据桂阳县国土资源局一位官员称,桂阳四大班子移建工程从2003年开始,2005年完工。工程预算最初不超过1.6亿,但李大伦拍板把工程包给了常德商人盛励生,之后工程在实际操作中严重超预算,最终达到2.3亿。

王石与孙宏斌:江湖论剑定乾坤

2006年,对于万科和王石来说,可谓是个名利双收的凯歌年,而对于顺驰和孙宏斌来说,用“悲情”一词来形容,实不为过。一度意义风发豪情万丈的孙宏斌,在种种不利传闻扰攘多时之后,终于把一手打造的顺驰中国的控股权,卖给了潜行内地的香港财团路劲基建,应了王石在2006年初为一场中盘刚过的竞争做的结语一“如果把握好节奏,顺驰能够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现在它要为盲目扩张造就的奇迹付出代价。”

孙宏斌:我们100亿的目标不是幻想

王石:睁着眼睛说瞎话,黑马必死

翻开2006,我们发现,只要有机会,地产大佬们碰在了一起,对台戏是常有的事,就连一向气定神闲特立独行的王石,在遇到偏执且执著的孙宏斌,也不例外。

有人这样评价王石和孙宏斌:

似乎与安徽籍“老乡”李鸿章、段祺瑞、陈独秀、张治中、冯玉祥、胡雪岩等名人一脉相承,祖籍安徽的王石精明、叛逆、外向、果断;他说话热情洋溢又充满机智,语感极佳,经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做事集权专断,不容辩驳,以致于有“万科就等于王石”的评价;而在兴趣爱好上,王石喜欢登山、摄影、打高尔夫,注重仪表,相对于其53岁的年龄,显得年轻而时尚。

而出生于山西的孙宏斌则显然不同,他似乎更接近于雷履泰、阎锡山、傅作义等同乡名人,个性低调、内敛;他语速急促,快得不愿意按语法讲话,经常只蹦出一连串词组,需要听者自己去整理其中的逻辑,不了解他的人还会误以为他缺乏逻辑:他做事坚定,不达目的决不妥协,所以当年他宁愿与柳传志翻脸也不认错、不要老柳也要保护手下的“青瓜蛋子”;而在兴趣爱好上,除了读英文原版的小说和管理学书籍外,他不打高尔夫球,不爱看电视,几乎没有其他兴趣爱好,40多岁的孙宏宾斌显得质朴。

然后来发生的一连串事,则又应证了一些人的评价:王石是永远的盟主,孙宏斌则是枭雄,无论成败。

企业的性格往往就是企业家的性格。

有20年历史的万科,不仅抛弃了历史上的电器贸易、服装制造、饮料生产等业务,还卖掉了获利甚丰的零售资产,同时在资本运作领域退出了参与投资的10多家上市公司,即使在房地产领域,王石和他的万科也只做住宅地产,对于目前获利甚丰的商业地产敬而远之。专业化、减法、不要多元化、集中攻击范围,用两个字来概括万科的这一切――专注。

众所周知,孙宏斌的成长历史上曾有4年的牢狱之苦,后来白手起家,从天津的一家二手房中介店起家,苦心经营12年,打造出中国地产界最剽悍的黑马――顺驰中国,随后,苦修之后的顺驰突然提速,走向全国12个城市跑马圈地,“地产黑客”令业界风云跌宕。经历坎坷、面壁苦修、突然扩张,顺驰的风格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描述――爆发。

如果说王石是一位收放自如的侠客,孙宏斌就是一位含辱负重的忍者。而恰恰是侠客的果断灵动,以及忍者寂寞之后的爆发力,造就了万科与顺驰在企业文化、战略战术上的鲜明分野。而“专注”和“爆发”恰恰是企业性格的两个极端,外向而果断的王石与内向而自负的孙宏斌“道不同不相与谋”,两人论剑是迟早的事。

在旁人看来,王石和孙宏斌之间的较量非常有趣,身为万科和顺驰的掌门人,两派相互亮剑似乎都是为了维护门派之间的地位和荣誉,维护门派弟子的身家性命。一个前辈,一个后起之秀,让旁人忍不住这样猜测――是否因为小的想做老大,而老的又不想把位置让出来,还是老的确实在这个位子上坐出瘾来了,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又不放心交给一个风风火火毛毛躁躁的后生小子。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那我们选择后者,因为我们也身在江湖,王石是在对江湖负责。

2006的房地产论战,看客是不亦乐乎,刚看完任潘之争,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又来了个王孙论剑。有趣的是,王石的每次出击,犹如重磅炸弹,但孙宏斌却用一堆软棉花接招,令王石招招无力。比如,王孙相遇,王石总是言辞激烈的讥讽孙宏斌,而孙宏斌却总是把火药咽到肚子里,让王石在那里放空炮。不知孙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还是要在沉默中爆发,但如果由此认定孙是一盏省油灯,那就大错特错了,孙会在某些时候主动搅王石的局,给王气得放出要让其付出代价的狂言。这时候的二人之争,已然是一场决战巅峰的江湖论剑定乾坤的战局。

90平米

国家安定富强、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马不停蹄、人民币升值浪潮高涨、海外资金纷纷流入、住房需求热潮滚滚、人多地少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民间资金越来越多……这些是什么?

部分区域房价涨幅过快、老百姓哭着喊着成了房奴、有开发商玩手段蒙购房人、有购房人筹划集资建房不陪开发商玩了、主管部门狠抓如何让房价稳定……这些是什么?

在浪潮的起落盘旋中,本刊认为,2006,房地产市场的几大热门关键词引起了老百姓的极大关注,如90平米、房奴、啃老族、异地购房、集资建房等。

2006年中最具标志意义的、具备潮流博弈平衡点意义的、对未来几年市场格局都会有所影响的事件就是“90平方米标准”。90平方米,这是2006年所确定的、是开发商求利与百姓安居的平衡点、是人多地少矛盾的平衡点、是政府稳定房价意图与开发商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平衡点、是满足都市人生活的平衡点……

90平米到底是多大?70%究竟占多少?社会各界人士到底对90平米持何种态度?

这条规定给市场留下的悬念是,90平方米的套型面积究竟是建筑面积还是套内面积,70%的比例究竟是一个城市新建房总量的比例呢,还是一个开发商新开发楼盘的比例?

大家拟目以待,官方终于有了解释。有意思的是,这份由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的细节一反常态地不是从首都北京传出,而是从各地媒体传来。

中远房地产总裁李明、万科董事长王石、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SOHO中国董事局联潘石屹等房地产界的公众人物,在初听到90平米的概念时,均有了回应。

中远房地产总裁李明“建设部的文件,我还没有看到,得看过后、仔细研究了再聊。至于新政对公司的影响,还是等北京落实细则出来再谈吧。”

万科董事长王石“20多年前,我也是中低收入人群当中的一位,我也住过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1978年4月,我第一次到深圳,当时在广州铁路局工程部工作,到深圳北站进行施工,当时月工资是42块钱,印象非常清楚,三十几个人挤

在竹席子搭的房间里,我住在上铺,苍蝇和蚊子数不清。”王石避开直论新政,而说了上面感性的话。

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国家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文件,一个是网络营销。”有媒体试图就《意见》内容采访潘石屹,但却被告知他人在国外。

不过,有开发商私下表示,70%适用城市总量的说法应该是给出了可以灵活操作的空间,对他们是利好,但是,对“90平米”的界定却比预期远远严格。而且在行动上,也有开发商开始“暗渡陈仓”。

王石曾在“城市中低收人人群居住解决方案”颁奖会上透露,运作一年后,万科首个适合中低收入者居住的住宅试验品已确定落户广州,该住宅的定位是适合集体居住的新式宿舍,主要为改善城市外来工的居住条件。万科还将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开发同类型项目。但同时,万科相关负责人呼吁,政府应在土地供应、开发贷款方面给开发商相应政策支持。

“90平米标准”在各方潮流的博弈中,我们的目光将聚焦何处?“90平米标准”究竟是否能发挥它的历史使命?该政策的历史使命又将在何时画上句点呢?唉,罢了罢了,何必想那样远呢,车到山前必有路,对吧?那么,2007年,背负着90平米的印记,大家准备上路吧!

集资建房

临近年底,温州向外界消息称,全国首个个人集资建房计划在温州正式成功启动,所谓个人集资建房就是个人自愿签署协议,一起自筹资金购买地块,然后以非赢利方式合作建房。据说,温州该项目5个月后就可望破土动工,建成之后,预计房价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

但,温州市房管局局长胡立同明确表示,温州个人合作建房项目存在“违规操作”行为,违反了房地产开发的相关要求。据此,胡立同还列举了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项目的几大“罪状”:土地是政府划拨的,符合经济适用房开发的有关要求;要在政府房管局的指导下成立非营利性组织来运转整个建造过程:可享受国家税费减免的优惠待遇;住宅不得向社会租售等。这些条件,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项目都不符合。另外,在事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组织就委托开发商拿地,存在欺诈嫌疑。

就这位房管局局长的话,有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目前,个人集资操作细则在法律上是一个空白,个人集资建房项目是否等同于经济适用房,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房管局如何能依靠一个“假设性概念”,来界定个人集资建房的性质?个人集资建房的一切操作细节,是否要完全由房管局来指导甚至掌控,恐怕也不应由房管局一家说了算。

“法无禁止即自由”,只要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的相关程序没有违反现有法律,“委托开放商拿地”就是一种市场化操作路径,何来欺诈之说?温州个人集资建房争议不断,事实上,个人集资建房是在目前房价高企的情形下,民众无奈的次优选择。政府对“集资建房”是监管而不应是管制。

对于国内这一新生事物(国外个人集资建房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政府的态度可以“嗳昧”――不支持、不反对,甚至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比如,既然有对个人集资建房的诸多争议,那么政府就从既有法律规范人手,监管其操作流程,通过预先防范机制的确立,有效防止出轨现象。

其实,为了实现“轻松买房”的梦想,早在一年前,北京市民于凌罡就率先提出集资建房的构想,随后全国立刻掀起热潮,上海、武汉、广州、南京、成都等各大城市纷纷加入讨论并成立组织,出现了形形的集资建房召集组织。

按照温州方案,2007年,全国首个个人集资建房就该梦想成真,能最终成真吗?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房奴

说到房奴,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歌词,该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一睁眼就为还债”,“做房奴,你们活该”……,一时间,城市的角角落落,到处充斥着“房奴”们的声音,房奴,这个词无疑已成了神经质的代名词。

根据媒体的调查,在九成多的房贷者中,有三成以上的人成为房奴。据悉,如果不幸成为房奴的话,那么以后就不敢娱乐、旅游,甚至朋友间的聚会也不敢随便参加,天天害怕银行会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别提去享受生活了。成为房奴,实在是生不如死,可惜,成为房奴的人却每日俱增。

“房奴”这个颇具杀伤力的调侃称呼,不知会勾起多少人的伤心事,更不知会让多少老少爷们姐们大叔大婶们郁闷不已。有的人做了房奴,买房时的欣喜,逐渐被还债的痛苦替代。于是有的人便开始想,要是不买房,节省下来的钱足以使生活质量提升一个档次;要是不买房,节省下来的钱也足以让远游的孩子多一份孝敬父母的心意;要是不买房,也必定活得更有尊严,不必承受许多原本不该有的精神重压。只是,不买房,又没有家的感觉,总觉得自己漂无定所,居无所依,于是,想了,寻思了,买还是不买?左右徘徊,唉,真是苦了这些人。

房产大鳄任志强曾裸地宣称:我就是为富人建房,而不是为普罗大众建房;万通老总冯仑也如此铁石心肠:成为房奴那是活该,谁叫你买房。还是万科老总王石一语道破了天机:都是贫富差距拉大惹的祸。

可是,老百姓也有住房需求,也要立锥之地和片瓦之房。那么对不住啦,你只能被高价飞涨的楼市所“绑架”,只能被唯利是图的开发商所“洗劫”,于是沦为“房奴”就将成为必然的宿命。

难道买房真是一种美丽的错误?君不见有人做了房奴,仍然能够过得开开心心,或许他们懂得自我安慰吧!没办法,只能苦中作乐了,明知道这是一杯苦酒,也得心甘情愿的喝下去,而且还不能说苦,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那份个中千般滋味,只有当事人才能明僚了。

但,如果租房呢?或者,再比如,像我这样连当房奴资格都没有的一大批无产者呢,唉,欲哭无泪啦。

上一篇:设计,是一颗飞翔的心 下一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