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艺术的观念转换

时间:2022-07-29 04:04:04

新媒介艺术的观念转换

【摘 要】新媒介艺术是新时代新技术的产物,然而,很多人在对新媒介艺术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本文分析了新媒介艺术的内涵及其现有的外在表现形式,并描述了新媒介艺术在发展中的观念演变,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介;艺术表达;审美观念;创作观念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70-01

从中西方艺术的发展史来看,人们总是有着一种能将一切媒介和表达方式艺术化的天赋和潜能。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新媒介,人类会本能地去探索这些媒介的艺术表达能力。新媒介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是一种与传统单一媒介艺术相对的艺术表达形式。新媒介艺术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帮助人们去感受和体验之前未曾感受和体验过的世界。新媒介艺术的形成发展可追溯至上世纪的达达主义、行为主义、激浪主义以及观念主义艺术等潮流艺术流派,而这些当时的新潮流艺术流派的重要特点就是颠覆了人们对架上艺术的传统审美标准,使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逐渐开始从纯粹的静态审美转变为对过程的一种审美体验。因此,作品瞬间的意义和创造者的创作水平以及新颖的创作思维在艺术品的展示中更为重要。艺术的传达、表现、渲染都要借助于艺术媒介来实现,艺术媒介在整个艺术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新媒介艺术自产生以来,一直受到来自多方的争议,人们对它的看法有着诸多的误区,人们对其内涵和外延性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对新媒介艺术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研究方法的缺乏,更加深了人们对新媒介艺术的误解。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新媒介艺术的内涵及其现有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而描述了新媒介艺术在发展中的观念演变,以期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新媒介艺术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在探讨新媒介艺术的内涵时,要理解“新”和“媒介”这两者在新的时代有着崭新的指代。有的人将新媒介艺术的“新”理解为技术的先进性,这样的理解忽略了艺术的本质,更多地强调了艺术的表现工具。“新”和“媒介”是对艺术表达形态的不同层面的界定。“新”是相对于传统的静态视觉艺术而言的,“新”是个相对动态的标准,对于传统而言,动态影像、装置艺术是“新”,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带来的数字艺术、虚拟艺术更是新的媒介艺术。因此,“新”的本质是不断变动和推进的,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指代内容。同时,“新”还体现在作品的呈现方式和创作观念上,它可以被理解为科技进步为艺术的创作和表达所创造出的新的可能性。“媒介”指的是艺术表达的载体和传播方式。新媒介艺术是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延伸至艺术上的表现,因此,新媒介艺术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消费这些新技术的主体。达达主义艺术运动被视为现代艺术中新媒介运用的起源,它就是质疑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切艺术法则,破除了传统美学对艺术创作的限制,为探索艺术新形式创造了新氛围。

二、新媒介艺术发展中的观念演变

新媒介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起初是将身体、实物、电子等媒介作为作品的媒介因素混入绘画、雕塑等艺术中的混合形态;其后逐渐发展成多种新兴的媒介相互混杂,共同作为艺术作品的媒介的统一形态,具体表现为带有表演性的行为艺术、观念影像等,此时,媒介已由艺术媒介开始向新媒介艺术形成过渡;此后,随着各类新的艺术媒介的自身运用及媒介语言的成熟,新媒介艺术开始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存在,进入分离状态;最后随着艺术表达需求的改变,新媒介艺术开始进入综合形态。在新媒介艺术的发展中可以发现新媒介艺术的形成是伴随着媒介因素的逐渐成熟而逐渐发展的。随着媒介因素的发展,出现了身体媒介、实物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形式多样的媒介艺术形式,这些媒介艺术类型又通过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录像艺术、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来完成自身媒介艺术的表达,实现艺术表达的整个过程。

三、结语

艺术媒介在艺术的表达中以及在整个艺术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艺术媒介就没有艺术作品的诞生。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对新媒介艺术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并未能从整体上对新媒介艺术有整体全面系统的论述,这也使得人们对新媒介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依然要深入地探讨新媒介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更好地推动新媒介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当代数字化媒介艺术的图像转换[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26-29.

[2]王一川.全媒体时代的艺术状况[J].人文杂志,2014,(11):44-46.

[3]李勇.新媒介文化的形态及特征论略[J].新闻界,2011,(5):99-103.

[4]范竹韬.论媒介艺术中知觉的真实性实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0-223.

[5]欧阳友权.数字媒介文字的转型范式与艺术症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107-109.

上一篇:高校美术教师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探析 下一篇:围绕可爱写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