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28 11:11:55

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分析

摘 要: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成因是复杂的,其中,择业观的偏差是重要原因。因此,对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择业观 现状 对策

择业观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择业者处理择业问题的方法和指导思想。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节、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已经建立起来。就业制度的变革和客观形势的变化,给女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择业观的偏差是导致她们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女大学生择业观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偏差

总体上来说,女大学生的择业观的主流是好的,越来越趋于理性化。据调查统计,女大学生在求职方面考虑的因素表现出极大的集中性。有56.3%的学生选择的是“行业发展前景”,排名末三位的分别是“就业竞争程度”、“社会需求程度”和“工作强度”。[1]这说明当代女大学生更关心工作能否体现自身价值,而不是工作是否轻松。此外还有11.6%的女生选择“出国读研”,29.2%的女生选择“国内读研”,[2]这说明许多女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暂时缓解就业压力,期望能继续深造,努力提升自己,以便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

当然,由于受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女大学生出现不良的就业心态,择业观也发生了偏差。

(一)择业价值取向功利化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多元的文化和思想在交融和碰撞,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处在象牙塔里的女大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女大学生最看重的是“薪酬福利待遇”,此外还会考虑到“工作稳定有保障”,但考虑“社会需要”的比重很低,只占9.15%。[3]到挣钱多的地方去,现已成了一些女大学生的主流选择,她们并不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这说明女大学生在职业追求上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当问到“你的选择与国家的选择发生冲突时,你将怎么办”时,50.9%的学生回答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4]。这种选择一味强调个人利益,社会奉献意识淡化,较少考虑如何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使得价值取向失衡。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再加上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挫伤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使得部分女生产生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择业观念,大学里涌现出“毕婚族”(毕业即步入婚姻殿堂)。不少女大学生认为女性的压力比男性小,事业有成更好,一事无成也没有多大关系,她们把扮演好家庭角色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定位。

(二)择业空间单一化

在调查中,对“最希望就业的地区”问题,女大学生中64.6%选择“国内一线城市”,14.9%选择“国内二三线城市”,只有2.4%选择“县城、乡镇、农村和其他”。[5]这说明女大学生择业时比较看重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这些城市可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即使是生活成本高也在所不惜。许多女大学生认为她们当初考大学就是为了脱离以前生活的狭小的城市,进入大城市生活。和未曾读过大学的同龄人相比,她们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成本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但到了就业市场中,却发现自己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之比与他人相比,差距太大,容易产生被剥夺感。但若回到原先生活的城市,又感觉“面子”的缺失,因此“宁愿待在大城市哭,也不愿待在小城市笑。”

(三)择业方式依赖性强

女大学生的择业方式有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自荐、参加人才交流会、父母或亲友介绍等。其中,参加人才交流会是女大学生择业的主要方式。这表明女大学生择业的主动性增强,愿意通过竞争来获得就业机会。但是我们也看到,女大学生选择“学校推荐”与“父母或亲友介绍”来实现择业的比例要高于男大学生,这表明女大学生在择业方面的依赖性较强。当代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而其独立性明显减弱,子女与父母之间依赖与被依赖性较强。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家庭因素的左右。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女大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勇气,在择业时完全由父母做主,有一些父母出于对子女的溺爱或担心子女社会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不允许子女自己做主,有一些父母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子女就业铺平了道路,不用子女操心就业。当然,更多的则是大学生在经得父母同意后才作出择业决策。女大学生由于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因而很难独立作出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选择。

二、女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培育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女大学生必须纠正择业观的偏差,培育正确的择业观,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更新传统的择业观念

女大学生必须进行择业观念重塑,更新传统择业观念,树立符合时展要求的新观念。传统“择业观”是只有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端铁饭碗才算就业,只有能留档案、能落户口的才算就业。而如今要树立一种“大就业”的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不管是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可行的。

女大学生还要转变依赖性强的“等、靠、要”思想,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不再是一个新名词。创业带来的效应在于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创造社会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更突出的是它突破传统,培养了创业精神。在西方发达国家,女大学生群体投身创业是非常普遍的,在美国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经济直接驱动力。女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自身的性别优势,努力走创业之路,现代择业观将会使女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大为拓宽。

(二)优化女大学生的培养模式

高校应根据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女性的成才规律调整设置课程,优化女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如上海、广东等一些高校开设“女性学”的公共选修课,希望能够在学生中建立起性别观念,让他们在毕业进入社会后把男女平等的观念自动地引入工作和家庭当中。比如中山大学的《妇女、性别与文化再现》课堂上还在学生中展开“什么样的妇女是理想女性”、“女人是否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讨论。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提供有力的指导和训练。

此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女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的试探期,在这个阶段,她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考察、探索职业。同时,在此阶段,她们对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并不十分清楚,择业目标往往模糊不清,亟须专业人士给予指导。然而,虽然许多学校都开始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择业观教育上指导不够深入,指导课老师大多并非专职人员,而是由辅导员兼任,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使得该课程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没有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和培训的女大学生在自主择业时往往信心不足,就业困难。

(三)营造良好的择业氛围

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合力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媒体在社会中的宣传作用,通过各种媒体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对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为女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择业环境。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适合女性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系列讲座、女性沙龙等,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及时掌握女大学生择业心态的变化,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家长也要给女大学生一个合理的空间,培养她们良好的个性和独立处事的能力,并积极支持其进行自主创业。总之,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女大学生性、婚恋、择业观调查.中国网:www.省略/info/marry/2010-08/06/content_20652151_5.htm.

[2]女大学生性、婚恋、择业观调查.中国网:www.省略/info/marry/2010-08/06/content_20652151_5.htm.

[3]张新勤等.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南宁高校女本科生为例[J].高教论坛,2010,(8).

[4]郑洁.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以重庆市高校的女大学生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女大学生性、婚恋、择业观调查.中国网:www.省略/info/marry/2010-08/06/content_20652151_5.htm.

本文获苏州大学“政基金”资助。

上一篇:关于鹤庆锰矿矿床成因的探讨 下一篇: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零散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