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2-07-23 04:26:17

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课堂教学活动是体现外语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课堂组织取决教师教学能力和角色的扮演、互动模式和合理高效的课堂指令、并能积极穿插激励和提问策略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增强他们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组织教学策略

目前,在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但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人数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互动较难实施。这样的教学较难有理想的效果。其教学现状很难让学生有足够的外语技能储备来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目前社会要求培养出的外语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和文化内涵,并且要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外语教师,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把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化内涵及运用知识的技能,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的内涵

什么是自主学习? 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各有说辞。Holec (1981) 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Zimmerman ( 1989) 认为,当学生在动机、元认知、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是自主的。Little (1991)认为,自主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即一种超越、批判性的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如果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和方法,并确定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的能力,那么对于就业形势再怎么严峻,也会从容面对。

然而,由于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以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很高,绝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承担自主学习责任的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国2007 年9 月教育部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一目标使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传统教学模式转型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越来越多。

笔者认为,课堂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或创造真实有效交际需求的关键场所。那么教师是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良好习惯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主导因素,对外语教师进行课堂策略指导很有必要。本文拟从教学组织策略的实施角度来探究有效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要素。

2、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重要场所。正因为外语课堂具有特殊性,课堂互动本身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极好机会。英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话语交流”和“问题提出”的场所,英语的学习通过“真正涉及交际的活动来提高学习效率”。涉及到活动,教师必须得设计出具有话语交流的课堂互动。因而,高效的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课堂组织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态度、意图和组织技巧。课堂组织包括教师角色的选择、指令的给予、活动的组织方式、如何对待精力不集中或无组织无纪律的学生、上课学生人数多的课堂组织方式、对教学步骤的控制方式等。课堂教学组织的是否有效要依赖于教师的角色、课堂活动的互动模式及教师科学合理指令给予和指导。

2.1.. 教师的角色。在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抛开传统的教师为“教学统帅”的地位,应积极迎合现代教学理念做好以下六个角色:组织者;控制者;检测者;启发者;参与者及信息源。

(1)组织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适当给予帮助,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活动有懈怠的学生,帮助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活动后教师应能针对学生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

(2)控制者。教师对教学的适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能恰当地控制活动设计的主题,课堂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速完成。比如,阅读教学中开展跳读、扫读活动时,教师明确阅读活动的时间。在全班活动中,教师发挥控制作用,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机会。在复述活动中,教师应控制所练习语言项目的使用以保证复述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活动是经常用到的课堂组织策略之一,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设计和组织学习任务的开展。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清楚准确地交待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及目标,必要时加以演示,使学生能明白应该如何开展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把握时间,力求尊重学生差异,实现资源整合,确保实施环节的紧凑。

(3)检测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兼有评估学生活动的任务。作为一个检测者,教师有两件事情要做:纠正错误和组织反馈。纠错应使学生清楚错误所在,又不伤其自尊。反馈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正确的反馈应侧重学习上的成功与进步,以创造“成功定向”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口语课堂中,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教师应给与积极关注和鼓励,但同时留心学生表达错误的语句,若是个体性错位,课后单独纠正,这样不会打击学生在班级表现得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感受到关注而激发他(她)的学习热情。若是群体性的表达错位,教师应在当堂课结束前归纳纠正并布置相应辅助练习,这样就会给下次课堂活动奠定良性基础。

(4)启发者。当学生不清楚如何开始一项活动、不清楚如何开展下去、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激励。例如,当一个学生不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帮助其找到答案。当学生的回答过于简短时,教师可以启发其扩展和解释自己的答案等。

而教师最好的启发方式就是应用在课堂上应用提问策略,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问题会让学生展开思维,提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学生的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暗示,诸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这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安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环境。

教师不单单要在方法上担当好启发者这个角色,还要在情感上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启发给课堂活动营造了人性化的氛围。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老师在课堂中贯穿尊重、信任、沟通、关心、赞美等情感激励手段,尊重他们的人格并给予他们的公正评价。老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教师亲切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大方的举止,与英语主题相配合的动作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

(5)参与者。课堂活动开始以后,教师不是无事可做。除了环视、监控、给予帮助之外,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去,作为活动的一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课堂组织上,教师要注意学生分组的差异,资源整合。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这时教师与学生们是平等的参与者,不再是控制者。

(6)信息源。尽管“罐子―杯子”的授课方式受到广泛的批评,教师仍不失为一个课堂上最直接的知识源,与教学材料起同等作用。教师要及时充电时常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方面的帮助。辅助学生储备好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培养学生主动争取教师和同学们帮助的习惯。

2.2. 课堂互动模式。课堂活动的互动方式一般分为四种:班级、小组、同伴和个人。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多参与,因为没有学生足够的参与,学习就不可能发生。在全班活动中,尽可能减少老师说话时间,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在同伴活动中尽可能地避免两个成绩较差地学生组成对子,他们会因为自身知识水平原因而无法完成任务。无论任何活动,时间均不宜超过15分钟。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对学习者有真正的学习价值的考量出发,为活动所搜集的课外材料、设计的活动形式、讨论的热点主题等,都必须是为学习者能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这一目的服务,不能只是为了填充课堂中的多余时间。对学习者无甚获益的活动理应被排除在课堂之外。课堂交际活动包括具体的任务、紧凑的实施环节、清晰的目标,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培养良好的思维技巧,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从事教学活动事件中总结了以下的课堂活动设置:任务竞赛型课堂活动;开放性讨论活动; 互评型活动;分工合作性及组组互动交流型课堂活动。

2.3. 指令给予。教师在对课堂进行设计活动时,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参与的活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和义务是成功开展活动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交待指令要清楚,尤其是当学生初次接触某项活动的时候。指令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练明了,容易理解;解释活动时配以演示;必要的情况下可用母语布置活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完成事先设计好的众多教学任务,在45分钟的时间里不断变换着教学环节,不断下达着新指令,而且课堂指令模糊不清,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试比较,教师在阅读课上说“请同学们把这段文章自己读一下。”和“请同学们在五分钟时间读完这篇文章并回答出‘文章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科技发展对人的负面影响’。效果一想便知。明晰的课堂指令,会让学生学得更有目标、更有信心,也会逐渐树立教师的信誉,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另外,教师的课堂指令清晰与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关系教师在学生中的信誉。如果一位教师告诉学生,“最早完成这一任务的同学或小组将得到老师的点名表扬及平时成绩加分”,结果教师后来忘记了自己的许诺,不仅会打击等待教师表扬的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给学生留下“这位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因此,教师的课堂指令不应过多,不可轻易地发指令,需要发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指令发出后要亲自检查落实,并给予个别或全班性的评价。可以说,课堂指令是教师信誉之所系,是课堂效益之保障,是学生信心之源泉。

3. 结语

在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知识的给予方面都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仅通过课堂学习就获得有关目标语的所有知识,并用目标语进行自由交际的。这就需要教师好好利用课堂策略,利用好激励手段、提问方式并要组织有方有效。不管什么课型,是听说还是阅读、写作甚至是复习,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任何活动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应。因此,教师有必要掌握课堂策略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尤其要注意教师的角色,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的互动模式和指令给予。只要掌握了教学策略并运用得当,学生潜在能力、学习热情就会激发出来,自主学习能力就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Joan Rubin Irene Thompson 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 [M]

江庆心. 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J]

梁洪兰.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师生角色定位 [J]

刘书林 刘春燕 林跃武 英语教学新概念[M]

束定芳. 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

王笃勒,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赵亮. 教学设计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模式构建[J]

作者简介:

王惠玲(西北大学教授)女,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英语教育。

闫秀芳(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硕士,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及语篇分析,现为西安欧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担任英语精读课程。

上一篇:初中英语音标趣味教学多元化模式初探 下一篇:怎样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