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思考

时间:2022-07-20 06:00:18

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思考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开展的教学与课程改革对于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与新要求。这一改革活动是适应教学规律与社会发展实际的新变革,它涉及教育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尤其是一线教师,更应该积极参加到这一活动中来,走进新课程,走进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无疑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个全新的要求事实上告诉我们,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不断地根据新时期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转换角色,适应新时期教育的新要求。语文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当然也是核心学科之一,那么,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中我们语文教师要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陈旧的知识体系、学科“工具性”“知识性”的目标导向,以及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使得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教授,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至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将知识的传授看得比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要重要。当语文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的时候,常规的教学过程是,将教材中、大纲里涉及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分析综合,通过讲述或是看似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等途径,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充分地使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学生并没有通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准确地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发挥,不符和新时期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教学片面强调传授知识而忽略实践活动的弊端,将语文教学拓展到书(教材)外、户(课堂)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沟通联系在一起,将相关学科之间的界限打通,形成一个覆盖面极广的语文教学体系。当然,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要精于鉴别与筛选,要体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越性、优先性和适切性。在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时,可引导学生对情感、文化、经济、政治、社会时事等多方面进行关注,以增强学生的体察能力、理解能力。比如,对于语言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广告、流行歌曲、网络语言进行收集,对店铺招牌、报刊上的错别字进行纠正,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我再结合一些语文知识对此加以分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确处处有语文。对于文学的学习,可以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理解能力选取古今中外、名著经典、青春时尚等等一系列的文学作品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展开“面”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审美体悟、情感熏陶等“点”的夯实。这样的文学阅读自然会让学生体会到创造性阅读的,从而喜欢上文学。通过这样类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定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除了综合知识体系的建构,语文教师还要具备协调与沟通的实际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只是将教学活动限定在课堂当中,应该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应该走入家庭、走入生活,从单纯的语文世界走向丰富的现实世界,从单一的语文学科走进多样的知识海洋。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会与社会、自然、家庭、生活、其他学科教师取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广泛、更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在沟通之中求发展,在沟通之中谋合作。

由此看来,在新时期,从语文学科的单一性教师向对内具备综合知识体系,对外具备协调沟通能力的综合性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改革有充分和深入的认识,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来,在实际教学中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对数学教学的四点探索 下一篇:如何重视体育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