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1-29 10:54:29

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

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篇1

【关键词】媒体资本运营

所谓媒体资本运营,或称媒体资本运作,就是将媒体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媒介资源配置,扩张媒介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一、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环境分析

我国目前媒体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主要是目前广电行业的市场化。

中国广电业在建国之后,始终是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有计划地按行政级别和行政区划开办电台、电视台。从行业结构上看,从文革结束到现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广电行业政策依据是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以“四级办广电”为代表的行业政策导致了行业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此外,信息资源、频道资源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些资源的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其次,行业定位不明晰造成的广电业与电信业之间的矛盾。第三,广电行业定性模糊。近年来,广电产业化是一个十分敏感问题。一方面,政府明确广播电视属于第三产业。从国际惯例而言,按照美国最新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和欧盟“INFO2000计划”中对产业的定义,电视作为一种产业,连同印刷出版(含软件)、电子出版、电影、录音、广播以及传播、信息服务等等,统称为“内容产业”,是网络经济和传统媒体的很大一个产业。另一方面,出于宣传管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考虑,广电行业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这就使之在经营方面只能采取一些表层改革措施,同时,造成了资本进入行业的障碍。

上述实际情况使得媒介的市场化要求日益强烈。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看,包括卫星、数字化、因特网在内的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各类媒介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而在行业内外的扩张兼并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出发,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以促进广电行业发展并使之具有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对应于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延伸,新一轮广电行业改革在政府、媒介与市场的互动中悄然启动。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82号文件,以下简称82号文件),以82号文件为标志,新一轮广电改革的主要政策导向在下述几方面产生了明确的影响。一是从行业结构上直接促成有线与无线的合并。二是在媒介运作上明确了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指导性原则。2000年11月17日,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广播电视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和2001年8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的《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分别指出“可兼营其他相关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多媒体、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传媒集团”以及“实行多媒体兼营”、“实行跨地区经营”等。从较早成立的几家广电集团的内部构成看,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已经是集团存在的重要方式。而一旦跨地区经营成为现实,中国广电乃至整个传媒业将重新洗牌,在资源分配和经营控制的不同层面上,产生新的链接、断裂和整合。

二、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对策

1.宏观主体方面——政府正确引导

在我国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媒体资本运营的良好环境。在媒体产业化发展条件下,资本运营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进行。因此,政府的首要作用是构建媒体资本运营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清除市场障碍、完善相关法规、加强中介机构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建立和完善国有媒体资本运营体系。我国媒体单位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政府一方面是宏观调控者,另一方面又是媒体单位资产的现实所有者。因此,在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必须坚持政资分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有媒体资本运营体系,确保运营的高效和顺利。

第一,确保媒体单位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法律地位。第二,明确媒体资本运营的主体和客体。当前可将媒体可经营资产统一交给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局管理,媒体单位内部组建的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具体经营。这些媒体资产经营公司是介于政府和媒体单位之间的一级经济组织,它与政府之间是委托关系,与媒体单位是产权纽带关系。这种组织机构,清楚地界定了出资者和经营者,可以克服过去媒体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政资不分”的弊病。从运营客体来看,当资本运营手段引入媒体资源配置时,必须明确其所支配的有限范围,这是关系到保持我国媒体事业“喉舌”性质的重要问题。经验表明,媒体资本运营的客体只能是媒体的经营性资产,包括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非新闻业的产业部分。第三,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虽然目前我国媒体单位还不能直接改制上市,但是一批媒体单位通过诸如子公司直接上市或子公司买壳上市等间接途径上市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一方面要发展证券市场,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促进国有资本的证券化,尽快实现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在证券市场流通,加强交易方式的信息化改造,使资本的流通、转移更加快速和有效;另一方面,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使之健康发展,从而在包括媒体在内的资本运营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贯彻“依法监管”的原则。政府监管媒体的资本运营活动必须贯彻“依法监管”的原则,即监管的权力必须依法授予,监管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当的监管行为必须依法追究等。其目的是要使政府部门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又保护媒体单位的合法权益,保证监管的廉洁、务实和高效。这在传媒业领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媒体进入资本市场,原来有些监管的方式已不符合“依法监管”的原则。

(3)对媒介资本运营进行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资本运营主要是市场交易行为,但政府也不是被动、无为的,相反,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资本运营的规模、方向、方式等朝着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第一,政策引导。资本运营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导向,即政府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关的财政、金融、税收和外贸等配套政策,为资本运营提供政策导向和基本框架。对于那些符合媒体产业政策要求的资本运营行为,应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支持。

第二,信息服务。由于“位差”的限制、市场信息的不完全

和决策系统的相对不完善等原因,媒体单位在资本运营中的行为不免有一定程度的短期性和盲目性,所以要求政府从宏观全局的高度通过有关信息服务加以引导。而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也使它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因此,政府可以定期媒体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提供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组织媒体单位产权核定评估,向媒体单位提供投资参考等。

尽管政府在媒体资本运营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但政府的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否则不仅会给资本运营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障碍和干扰,而且还会影响到资本运营的成败。因此,在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发挥自身作用的关键是建立起以市场选择约束机制为微观基础的宏观社会资本配置、运行机制,为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

2.微观主体方面——媒体编营分离

虽然我国政府目前逐渐在加强自己的引导作用,降低干预成分,但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依然很浓,媒体没有在市场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编辑事务和经营业务仍然由一个受政府委托的领导班子来管理,这样会政企不分,不能达到应有的效率。

(1)两权分离:专业办报专业经营。目前,一些报业集团的领导者提出设想,在报业集团内部社委会与董事会不再合一,而是实行社委会与董事会平行领导制,社委会负责编辑事务,司舆论导向、政治立场之责;在对经营部分实行现代公司制度改造前提下,由董事会负责整个集团的经营业务(广告、发行及其他经营项目),负责资产保值、增值,但无权干涉编辑业务。尽管在实际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操作环节和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和各媒介自身的特点各有不同,但这一改革设想符合编营分离的基本思路,是值得肯定的。而这一思路目前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传媒业界的共识,编营两权分离改革符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并有助于其借助资本运营以实现规模扩张,其具体优越性体现在下述几点:

A、有助于媒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成宣传任务。B、有助于确立编辑独立原则,促使新闻从业人员恪守新闻专业理念。C、有助于政企分开,扩大传媒融资范围,打开多元融资渠道。D、有助于规范媒介的经营行为。

实现两权分离后,一方面媒介经营公司可以大规模引进专门性人才从事媒介营销工作及其它所属产业经营,加强经营行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又可在媒介外部由政府部门针对媒介经营公司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内容广泛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性机构监督、核查传媒经营行为,这样内外并举以规范传媒公司的经营有助于真正实现效率增长的目标。

(2)实施两权分离必须解决的问题。要以编营两权分离作为媒介内部制度创新的核心,为媒介有效资木运营提供制度保障,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A、明晰产权,严防资产流失,促进有效运营。实施两权分离首先需要将媒介经营性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这一工作必须由权威的、独立的中介机构进行,以对媒介现有的各类物质资料、无形资产进行准确、公正的专业性评估,防止在实行两权分离的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产权明晰后,也有利于引人业外资本后成立的经营性公司划分产权主体、明确经营者的责、权、利,避免无谓的纠纷,鼓励、促使资本有效运营。在目前情况下。为确保媒介国有,可用法规形式确保媒介资本结构中国有资本方的控股地位。

B、明确领导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现两权分离的具体制度形式各地区、各媒介视本地区和自身情况不同,可有所区别。但为了切实保证政、事分开,保证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保证经营行为不受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按市场规则有效运作,两权分离实行的领导体制必须保证编辑部门和经营公司各自相对的独立性。类似于社委会的编辑机构仍可实施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或总编负责制,但不干预经营公司的日常运作;经营公司实施类似董事会负责制,同时设监事会,负责资本保值、增值,不干预社委会日常工作。两个机构在集团内部基本平行,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并将这种相对独立性作为制度在集团内部严格执行。

C、经营管理部门,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媒介集团内部的广告、发行、印刷及其它多种经营的产业机构,实施两权分离后,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接受严格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同时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媒介特点的媒介经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激励机制,这将是媒介经营公司改造中的核心点。

D、成立中立的、权威的中介和核查机构。两权分离后,为规范媒介经营行为,有必要尽快引进、建立中立的、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中介和核查机构,对媒介的广告、发行行为实施监督,对于发行量、阅读率、收视率等关键性的数据实施调查和核查,彻底杜绝虚报发行量、收视率的市场欺诈行为,规范市场运作。

E、政府媒介监管方式转型,由行政主导型向法治主导型转变。政府主要职责是运用公共权力保障秩序,且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由于过去媒介单一的行政隶属性,政府调整媒介主要依靠行政指令和政策,优点是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缺点是容易带有主观随意性,忽略媒介编、营运作内在规律。实施两权分离后,适应媒介发展新动向,尊重传媒内在运行规律,政府监管方式将由行政主导型向法治主导型转变。政府调控媒介的主要手段是立法和执法,规范和监督媒介编、营两方面的运作:维护正常的媒介市场秩序,扼制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持媒介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法律法规规范媒介内容。

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篇2

[关键词]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推送新闻;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01-01

1.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

1.1 传统媒体面临的危与机遇

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传统媒体这些年来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常大地撞击着传统媒介的发展,持续被新媒体所挤占的传统媒介市场,传统媒体行业从生产内容与媒介运营层面都面对着很多挑战,就算是在新媒体面前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变得势单力薄,期刊业更是寸步难行,困难重重的报纸业。虽然新媒体的产生让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与受众群体在持续收缩,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非常大,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楚地了解到,这种侵占不等于替代,传统媒体依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只要传统媒体可以开阔视野、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把业务范围拓宽,由一刀切的舆论导向平台向多方参加政府指引的公共话语平台转变,由平面媒体单向推送平台向多维度的信息内容供应商、服务商转型,主动革新自己的运作模式与经营理念,主动面对挑战,也会为自己赢得发展的黄金机遇。

1.2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收益不一样

新媒体的发展让网络传媒公司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广告价格尽管比不上知名传统媒体,但对待传统媒体的经济收益也足以有压倒性的态势。因为覆盖面积广的新媒体,低廉的价格,简单的制作程序,受限制原因少,广告金额尽管小但是数目很多,对零散资金容易吸收,产生规模性的传播平台,这样循环成为了规模化效益。而传统媒体的受众趋向新媒体,让企业广告投入重点方向转移,资金流向新媒体让大部分传统媒体的经营状况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2.新闻价值与媒体算法推送

2.1 新闻价值受到算法推送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给读者精确画像”成为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事情,你喜欢时政新闻还是娱乐新闻,你喜欢篮球新闻还是围棋新闻,通过你过往的网络浏览痕迹,再配以一个设计出来的算法,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些新闻客户端就可以很精准地为你推送你喜欢的新闻。反过来说,知道了大部分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去生产某一类型的新闻。所以说,对主观性极强的“新闻价值”这个概念来说,伴随技术不断演进而带来的“给读者画像”有其积极意义。

2.2 算法推送

算法推送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其问题也很突出。比如,有段时间,我在今日头条视频栏目上看了几段郭德纲的相声,结果,今日头条就天天给我推送郭德纲的相声,而且每天都推好多条。看得多了,就发现有两个问题。第一,好多相声段子是重复的,已经看过的,换了个标题又推一次,打开之后才发现已经看过了;第二,看了若干段以后,好多相声段子里的“包袱”不再新鲜,让我的观看兴致大减。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3.1 以新思维为特征提升合作营销理念

传统媒体要在传播、制作中独具匠心,以创新思想为主导借助新媒体打造品牌效应,突出创新求变保持品牌的生命力。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代表了节目关注度的提升,吸引受众与媒体的主题往往跟进时展潮流,伴随着网络信息的便捷性,通过多渠道的收视可以满足受众随时随地观看的条件和要求,及时地做出相应反馈,促进了国内传统媒体的改版完善和提高。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共同带动、互动营销,在互动中合作共赢丰富受众生活,使传统媒体改头换面以一次次新的形象出现,以品牌+互联网,更鲜活地立足在大众视野中。

3.2 ⒂没ё魑两者融合的中心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想有机的融合起来,首先就得以用户为中心。在互联网时代,要将“受众”观念转变为“用户”观念,既要将用户视为媒体信息的消费者,又要将其视为信息的再生产者。在用户消费媒体信息的同时,还能将其分享给其他用户,并在转发信息的同时对其展开评论。比如在科技和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人们进行网上活动的必要工具。并且,人们与媒体打交道主要通过手机、电脑、平板以及电视进行的,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多屏时代带来的影响。而人们在接收各类信息的时候离不开视频和移动设备,这就使得媒体消费者呈现出视频化和移动化。

3.3 计算用户,精准推送

以计算机算法为基础的信息推送兴起的背后,是网络技术的进步让人类的网络使用行为产生可存储、可运算和可利用的数据越来越庞大。信息推送服务的核心就是建立特定信息,使之与用户需求之间相匹配。匹配的流程是需求识别与信息筛选的智能互动。信息推送的最终信息及信息序列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是对匹配结果的直接检验,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接触行为、购买行为、评价行为成为效验结果的行为数据,也是后续信息推送的基础数据。

“商务信息推送服务是电子商务营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于频繁的信息、与用户无关的信息和难以阅读的信息,不仅难以达到商务信息推送目的,还会给用户带来困扰”,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引发用户转移行为。因此,信息推送的精准程度成为关键。要准确评估用户需求,精确把握用户兴趣,实现精准的个性推送,必须不断获取用户的网络使用的一切数据,分析识别数据背后的用户需求,推断预测用户信息取向和兴趣点,建立用户需求模型和兴趣模型。同时,应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切当的信息与用户建立匹配,增强信息推送的精准程度,避免无效推送带来的不良用户体验。

4 结论

信息推送技术作为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全面深入地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引领新的互联网运营理念和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模式。用户的网络使用数据成为信息推送服务的基础性数据,也是互联网营销的深度数据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陶.媒体融合背景下报刊出版者权利保护――以德国报刊出版者邻接权立法为考察对象[J].法学,2016,04:99-110.

[2] 贺建平,黄晓晓,陈植炜.推送新闻、社会责任与移动新媒体的关联度[J].重庆社会科学,2016,04:99-110.

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篇3

但我们清楚地看到,广告主和商已经把目光同时转向新媒体,他们计划、预算、购买,不断地朝着新媒体方面。逐年增加。这无疑是颠覆性的不可逆转的投放转向。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现在,对中国的传统财经期刊来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不是在新旧媒体的“优势与劣势”,“替代还是交叉”,“未来与趋势”上争论不休,而是“行动”,是制定并实施向新媒体“转身”的解决方案。

制订合身的新媒体战略

《经理人》向新媒体转变,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年,创建了中国经理人网到目前,《经理人》已经形成了四个新媒体产品线:中国经理人网,《经理人》电子杂志,经理人掌中宝(《经理人》手机杂志),《CEO-决策》电子周刊。

《经理人》在新媒体拓展上有自己的策略:力避盲目多投入,读者定位上与《经理人》高度重合,紧紧锁定同一群人,并适当做一些区隔。《经理人》和《CEO一决策》电子周刊立足高端,经理人电子互动杂志立足高中端,经理人网立足中高端,经理人掌中宝立足中低端用户,从而形成了针对一个覆盖整个读者群体的产品链、价值链。

传统期刊创建新媒体是一个“危险的跨越”。从自身期刊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个台身的新媒体战略,至关重要。

首先,要有比较清晰的战略思维。就是说,作为具体的一家财经类管理杂志,到底要做什么样的新媒体?是做一个电子杂志?一个网站?一个手机杂志?还是做……?从哪里去做,做什么,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其二,确定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直到现在,几乎看不到财经媒体做新媒体实现盈利的成功案例。尽管有的对外称自己已经盈利了。科学、正确地选择和确立商业模式,是制订合身新媒体战略的基本内容之一。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可能这个项目最终花了很多钱,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但还是无功而返。

第三个问题,即团队,就是谁来做这件事。选对一个人,就会做成功一个项目;选错一个人,结果遭遇惨败。这在新媒体运营过程中,一再被证明。

第四,策略。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策略来开始我们实施新媒体的计划。《经理人》的体会是,首先从一个项目开始,这个项目尽可能的从与战略合作者合作开始。

传统期刊向新媒体“转身”中,应确立三个观念:第一,“抢跑”。用“抢跑”的心态和行动开始新媒体的战略制订与实施。要尽快与国外财经期刊抢占到同一起跑线上。其实,中国确实有数家期刊,行动较早,现在竞争位置相当有利。第二,放下所谓“主流媒体”的架子。经常可以听到,有人把自己的媒体称为“主流媒体”。宴际上主流不主流,是由市场决定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越是拉高嗓门,声明“我是主流媒体”的媒体,恰恰已经被市场“边缘化”了。忘掉“我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更要在这个新媒体转型大潮中,扮演一个主流的角色。在新媒体大潮冲击下,“主流媒体”的帽子,帮不上任何的忙。第三,做公司,建立公司制度。现行的媒体体制很多是所谓的“事业单位”。将新媒体还做成事业单位的话,很难成功。现在新媒体,无论是网站、电子杂志、手机杂志……恰恰在体制和政策管理上有很大的空间。不需要刊号,不需要很多行政审批手续,就可以创建起来。如果一开始就建立在公司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上,未来的发展,就会非常主动。

什么是最佳的商业模式

传统期刊和新媒体在商业模式上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作为传统的杂志,一般来讲,是通过自己的广告和发行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的;而新媒体,则是通过B2B、有价订阅或订制、线下活动、增值服务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

从财经期刊刨建新媒体一般的商业模式,看到两种手段:一种做法是通过做新媒体产品,在品牌、价值创新、增加服务、整合营销这些方面,刨造单项或综合收益。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形态。第二种是纯粹地把新媒体作为新的利润中心,用新项目赚钱。目前比较多的是第一种,第二种也有,成功的却很少。

国内外不少专家包括一些著名媒体经营者,他们的体会或者建议:传统的财经期刊转身新媒体,第一步先去做电子杂志。实践看来,电子杂志是一幅看上去很美但是价值不大的一幅画。为什么这么讲?电子杂志看上去有画有音乐,阅读赏心悦目,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清楚,它仍然是一个周期很长的月刊。它的互动性差,传统期刊因为怕影响发行市场,往往会滞后上传,内容迟。另外,电子杂志的读者层面一般都比纸质媒体更加年轻,尽管电子杂志有很高数量的网上订阅量,网上文章下载量,但是仍然不能赢得广告商的青睐。

新媒体是有泡沫的,新媒体目前的状态也是很浮躁的。在这种泡沫和浮躁的氛围里,作为我们传统的财经类媒体向新媒体“转身”时,我们的第一步真要迈好。

创新制度与组织架构

理想的新媒体项目是在现代公司的平台上运营,因此,需要注册以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现代公司,要保证完整意义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借助资本市场的支持,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包括吸收风险投资,建立科学的退出机制。如果经营主体不具备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公司制度的话,那幺后面的融资,资本市场的运营,就无从说起。

另外公司内部要建立创新机制。公司内部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激励和淘汰机制,要建立一整套运营的流程和标准,特别是创建一种创新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保证新媒体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从组织架构上来说,事业部制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

《经理人》新媒体战略实施中,坚持了上述三条。去年以来,先后在广州注册了经理人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承担经理人电子杂志和经理人手机杂志两个新媒体项目的开发和经营;在北京、上海分别注册了引领者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中国经理人网、《CEO-决策》电子周刊的运营。

所有新媒体项目,均实行事业部制:模拟分权的事业部。将《经理人》杂志传统核心业务与新业务在加强协调一致的同时,适度分开,更有利于提高各块的运营绩效,决策更快、更科学、更专业、更明晰的责权利划分。每个事业部,都是采取新利润中心运作模式。以投资的概念来运作网站等新型电子媒体,系统、科学的制定预算及运营计划,保证资金。其他事业部,基本上要求短期获利,迅速发展为新的利润中心。科学授权及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岗位目标,进行责、权、利匹配一致的岗位设置。针对部分 核心岗位,制定个性化的有竞争的优势薪酬制度。事业部的考核的核心指标是利润。

炼成新媒体人才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身”中,新媒体的经营团队,来源主要是传统媒体。它的好处是这些人对旧媒体比较熟悉,便于与新媒体保持天然的联系。不好的地方是,在从头学起的同时,还要努力摆脱已往的习惯和做法,不利于快速创新。跨越传统与新媒体之间的差别,人才素质具有鲜明特征。不管是来自传统的媒体,还是来自其他方面的专业人才,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

我们看到,凡是比较成功的人才转型,它都具备这三大特点:一是他们是一群能够快速学习,非常善于自我超越的人。就是说,他们在学习的速度上,和自我否定、自我破坏上,他们都表现得非常突出。二是他们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这一群人亲近并善于驾驭新技术,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各种其他的传播新技术,他们从内心愿意去亲近它,并且善于迅速的掌握,并把它变成一种媒体传播的应用工具。这三种基本能力,也可以说他们基本的技能特征,决定了这个团队能够适应新媒体,驾驭新媒体。

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这群人非常稀缺,很难做到整建制的“空降”,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从头培养。生命力就在于创新

如果说传统期刊是“内容为王”的话,那么新媒体则是“创新为王”了。

《经理人》杂志在创办系列新媒体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内容上的整合。将《经理人》杂志内容简单处理之后,整体注入新媒体中,肯定不行。那么,新媒体的内容策略是什么呢?

在传统的财经杂志和新媒体之间,在内容的整合、研发、创新上,基于新旧媒体这样一些基本差异:

周期不同。一般财经类的管理杂志,长的一个月,短的半个月。而网络、电子、通讯类的媒体,周期都比较短,每周、每天、每时。

受众对象对彼此媒体功能预期不同,需求不同。如报纸和杂志的区别,读报纸需要得到的东西,和读杂志人需要得到的东西,心理预期或日目的是不同的。到网上来,到手机上寻找东西的人,在其他流媒体寻找财经信息的人,心理预期和需求,与阅读杂志比较,是不一样的。

消费特征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对传统财经类杂志,过去是“读杂志”,现在进展到“翻杂志”。现在很少看一本杂志从头读到尾的,而是从头翻,这是阅读特征一个巨大的变化。因为人们阅读的时间太少,他不可能从头到尾读下来。而对新媒体,又是怎样一个消费特征?就是“搜”,还有是“参与”,再有一个是“交换”。这些特征就造成我们在传统财经期刊和新媒体之间,非常不同的研发模式以及制作模式。

作为传统杂志,我们的优势是内容提供。所以,在向新媒体“转身”时,绝对不是将纸质媒体的内容稍加删改就变成一种电子杂志,这样实现不了你的商业目的,价值也非常低。一定要做二次研发,要进行再创造。实际上这需要一个新的采编团队,即内容研发团队。需要他们对新媒体注入纸质杂志以外的新的内容。特别是做新媒体采编人,一定要善于并学会制造“互动”和“交换”,使新媒体具有很强的“黏性”。

《经理人》杂志4月完成两个新媒体,一个是《经理人》手机杂志,叫“《经理人》掌中宝”,与中国移动联合开发的,已经于4月6日上线;另一个是“《CEO-决策》电子周刊”,已经完成产品研发和营销研究,将在4月18日试刊,5月中旬出刊。我们都是重新组建了内容研发的团队,按照新媒体的阅读规律和特征,来编辑内容、设计制作。

当然,我们也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使《经理人》杂志纸质媒体研发的内容,原创内容,经过整合和二次编辑,最大化、最有效地转化为新媒体的内容,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正在努力去解决的难题。

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篇4

曾经有一句话,大意是多看朋友圈会拉低智商。虽然有些夸张,却道出了一些自媒体的问题。各种虚假的知识,谣言被大量转发。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段子手和各类鸡汤。然而,真正有营养和干货的内容却得不到足够重视。

昨天,笔者看到了UC联合新榜的自媒体调研报告,提到目前大约有40%的自媒体月度流量不足1万,同时有超过50%的自媒体没有任何收入。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些定量的分析和笔者的主观感受也不谋而合。

笔者有时看到其他自媒体发发鸡汤或者搞笑段子就轻松突破10万+的阅读量,内心也会有一些失落感。好在笔者也算享受过最初自媒体红利的人,这些年也积累了像你们这样一批忠实的用户。但对于新加入的玩家,错过了最初的流量红利后,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流量。同时,没有好的商业变现模式又更加难支撑一些小平台的自媒体做大。最终形成一种负反馈。

有趣的是,和自媒体的凉秋对应的却是网红经济的春天。由于具有更加精准的流量,大量的广告商离开传统媒体,将更多广告投入到自媒体中。2015年前三季度,电视广告下滑4.9%,报纸广告下滑34.5%,自媒体广告上升23%。从Papi酱估值3亿以及2200万的首单广告拍卖,都能看到自媒体的价值。

笔者在想,或许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本质是通的,但怎么打通是个问题。

从渠道角度看,流量入口巨头微信公众号占据领先地位。几乎所有的自媒体都会有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等竞品的开通率也不低。但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微信虽然有巨大流量,但格局基本已定。微信公众号一开始的巨大红利也逐渐消失。此外,从企业的基因来看,腾讯的基因是社交,阿里的基因是商业。所以,微信公众号虽然有比较强的社交属性,但商业化能力比较弱。大量的微信公众号没有任何商业化能力,即使有也仅仅是做一些软文。对于许多初创的自媒体人来说,大家非常渴望找到一个新的平台,既能提供全新的流量分发,又能更多元化的商业化变现能力。作为自媒体老鸟的笔者,昨天就了解到一个具有这种特征的新平台:UC订阅号。

UC订阅号的优势:

UC订阅号是一款全新的自媒体平台,背后有阿里大数据和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支撑,而且阿里在商业化方面又有天热的基因。笔者认为自媒体运营者有三个最大的痛点:粉丝太少,变现太难,运营太苦。基于这三大痛点,UC订阅号也有针对的服务:

1)依托大数据的精准推送。UC订阅号依托阿里数据的强大背书,在当前日分发量高达60亿的优势基础上,实现有效、质优、多样、精准的推荐。让自媒体人不必担心自己的文章缺乏流量,让自媒体人的关注点重新回归到内容本身。UC的大数据来自于搜索、电商、视频、地图、社交、应用、游戏,移动几大互联网最top的应用场景。基于这些数据。分析用户阅读喜好、阅读层次、所处时间段、阅读时长、喜好资源(如视频、纯文本)等阅读行为,去给不同的用户做不同的推荐。这也导致自媒体可以不再担心流量问题,专注于内容的制作。也不会出现各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标题党,伤害用户体验。

2)对优质原创内容的保护,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负反馈。将媒体定位为种子源,根据媒体定位,作出合适加权,根据其调性不同做不同的推荐。有效快速定位到深度垂直领域,保证优质文章的下发量和阅读量,同时,在利用强大算法筛选的同时配备以对自媒体进人工审核,保障内容质量。这样,优质的内容被保护,提高用户体验。

3)流量变现模式多样化:平台直接来做,包括商家合作,社群电商,广告等。阿里的基因就是商业化,这点我们从最近微博的商业化加速也能看到。对于大部分自媒体来说,是否能商业化关乎其长期生存的命运。UC依托阿里的商业化能力,能够满足各种需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初期可以通过广告分成、消费阅读来实现内容变现,随着社群规模的日渐扩大,可以以内容为介质向电商变现模式发展。过去一年微博对于自媒体的商业化也做的非常成功。UC订阅号也将借鉴微博的成功经验。

4)开放式的运营体系。大部分自媒体的问题就是平台过于封闭和中心化,同时由于公众号是单向交流,导致和粉丝的互动比较少。UC订阅号则采用分发与互动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人性化、开放式的社群化交互场景及多种运营模式的有效结合,实现自媒体运营能力的最大化,帮助自媒体轻松沉淀粉丝。有评论运营,自定义栏目和菜单,还有各类文章排版,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以及第三方平台接入和社群运营。

分析,什么样的公众号平台会成功?

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1.0已经结束,最初的流量红利分割也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流量为王。拥有最大社交流量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龙头。但是看未来,什么样的订阅号平台能成功?由于最初的卡位已经不再有意义了,差异化服务会越来越重要。平台型公司对于自媒体的意义在于几个方面:流量,商业化,社交,运营。差异化服务太重要,简单提供流量没有意义。如何解决用户痛点也至关重要。笔者发现,大部分自媒体平台还是过于封闭化,很难搜到别的东西,导致自媒体人变现出现问题。未来一个更加开发,产品线打通的自媒体平台才更有价值。通过一个订阅号,获得其他资源。UC订阅号的价值也有很大部分来自于其开放的体系。

UC产品矩阵,开放体系的核心:

UC有12年的浏览器积累,清楚网络供给、需求两端的情况,UC浏览器全球月活超过4亿,是全球第二大的浏览器,用户量已经超过Safari,仅次于Chrome。以UC、高德为核心,配合神马搜索(中国第二)、阿里文学、PP助手、阿里游戏(中国第二)等,阿里移动事业群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一,相互引导、配合优势明显。所以我们看到在渠道方面,阿里具有神马搜索,PP助手。在转换变现方面,UC可以依托阿里汇川平台。我们看到整个体系是非常开放的。商家可以从一个体系向另一个体系切换。下图是BAT生态圈的对比。我们看到阿里相对弱的就是内容。此次推出UC订阅号,也看是否能补充阿里在内容端的弱势。

展望自媒体未来:

自媒体第一波红利结束,但行业春天刚刚开始。如何解决流量,商业化,运营方面的痛点是关键。长期看,广告媒体会向自媒体投入越来越多,因为更加精准和垂直。这也是网红能红的真正原因,“有社群”、“走心”、“关心你”、这些就是自媒体升级的推动力。笔者认为,许多人对于自媒体的理解有些简单。优质原创内容才是根本。但除了内容,还有服务,对于受众来说,得有这种感觉:你是属于我的,跟我站在一起的。讲到这里,哪个平台能解决这些痛点,就最终胜出。终极问题是,这样的自媒体平台才能最终杀出更优质内容甚至形态。

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篇5

中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表示,“我希望手机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这样一种媒体,当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第一反应是打开手机接受信息。”

“谈点别的,这个现在有点敏感。”坐在对面的移动内部人士说得直截了当,两个月之前他还在大谈关于手机报的宏伟规划。“2009年本来是中移动发展媒体战略的重要一年,但是现在这样的事情出现(指以中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被曝光手机涉黄一事),让移动内部对于怎样实现媒体化会有更审慎的考虑。”

在通信业界看来,以央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对于中移动“用力过猛”的揭露和抨击,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中移动在近几年着力发展数据和信息业务,不断伸手捞过界,抢夺属于体制内的奶酪。

掘金传媒行业

不难想象,以中移动现在6000万的手机报用户,中移动的影响力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传统媒体。更何况,这种新的传播形式以其实时性、强制性表现出比其他媒体更大的优势,这无疑给现在时局动荡的媒体行业更多的不安。而且按照中移动内部的说法,对于新业务,“只要有选择,坚决不沦为纯管道。”总裁王建宙曾表示,“我希望手机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这样一种媒体,当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第一反应是打开手机接受信息。”近几年,利用新技术构建新的媒体传播形式,中国移动早已在摸索着到传媒行业“掘金”。

这种尝试早在中国运营商上一次行业重组之后就开始显露出萌芽。2005年,中国电信就提出加速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中国移动更率先迈出探索的第一步——浙江移动和浙报集团合作开办了中国第一份省级手机报业务。

“相比传统媒体,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优势相当明显。受众多,强制接受,重要的是能随时随地信息所以手机媒体杀伤力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按照现在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因为制作流通等环节,肯定最慢,互联网能够即时,但无法保证受众获知信息,手机媒体能够解决所有这些难题,作为媒体这种到达力是可怕的。”业内分析人士项立刚表示。

近两年,传统媒体当然能够看到面临困境,于是颇为主动地对运营商投怀送抱,进行手机报的合作。操作模式上,全国的手机报合作由移动总部委托卓望信息统一接洽和引入,内容包括财经、军事、时事等,通过彩信方式发送到用户手机界面。最后媒体将与卓望就信息业务收入的50%进行协商分配。

随着数据业务越来越成为运营商的发展重点,加之被列入考核的范围后,中移动全国范围手机报业务一路高歌、迅猛发展,迄今已有6000万手机报用户。

如果到此为止,传统媒体的震荡并不算大,但中国移动似乎不满足于此,近年来频频有消息传出中国移动向内容领域伸手,看似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信息专家”,论据就是在2006年,中国移动以12.8亿港元收购凤凰卫视19.9%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之后还不时有消息传出中移动对网站甚至纸媒的收购,中移动总裁王建宙也不断在各种场合提出进军互联网。

通信和传媒整合趋势在国外早有显现。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通过电信法解除了电信和传媒的行业壁垒。日本软银、韩国sk等运营商都控股或直接经营电视媒体。但在中国,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产业融合从来都没有真正成功过,更何况传媒业的特殊性,所以中移动的整合计划困难多参入股凤凰卫视之后并未有大的突破。

“12580”——最大的手机彩信媒体?

中移动的探索未到此停止,另一扇门已经悄悄开启一作为2009年中移动业务重点之一的12580,这个被业内认为媒体化味道越来越浓厚的业务,被官方介绍为是中国移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国最大的手机彩信媒体”。

“12580的优势就在于它作为服务平台,能够整合多元化的媒介类型和移动相关资源。”艾瑞咨询郭涛表示。

显然12580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其整合资源中,包括语音平台、wap网站以及生活播报等彩信杂志等。其中以电子杂志形式出现的12580生活播抿将运营商掌握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表现得淋漓尽

转贴于

致。

由于中国移动的运营商属性,通过分析用户基本信息,以及用户基于12580的查询、搜索等行为i能够对用户进行优于所有媒体的最精确定位,提供最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由于12580目前的内容定位更偏重生活和消费,所以其在内容探索方面更加大胆一些今年在各地12580已经开始招聘编辑记者职务,负责内容采编。”上述移动人士表示,“且传统媒体本质就是社区性质。一本时尚类或者数码类杂志,它的读者理所当然是对这些方面有需求的一类^,这类^相互之间肯定有更多的话题交流,传统媒体的缺陷在于,不太容易实现这种互动和承担这样的平台功能,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一定程度能解决这类缺陷,到了移动互联网,而且交流对象都有真实可靠的身份,这比互联网又有更大进步,可以衍生更多的模式。”正是基于这种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12580的媒体业务成熟最快,“广告发展很蓬勃”。从传统媒体的操作模式来看,12580已经在中国移动内部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如果说中移动对传媒行业产生巨大地震,无疑这里是最大的突破口。

建设手机阅读基地

如果从更广的范围去定义媒体,就能发现中移动的触角无疑也是值得相当远。2009年3月中国移动宣布未来5年在浙江的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并将在两年内先期投入5000万元建设手机阅读基地,作为八大基地之一,浙江移动承担起中国移动在数字化媒体领域的又一次探索。按-照中移动的想法,这个手机阅读基地的探索同样是广泛涉猎“既能满足长时间深度阅读,也能满足碎片时间的浅度阅读”。中移动不仅与作家出版社等三十多家国内著名出版社牵手,内容合作商更是包括当前最火爆的互联网原创文学网站以及知名作家,涵盖图书、杂志、漫画等全方位阅读内容。

中移动希望手机阅读基地能够复制四川无线音乐基地的成功:在音乐产业链条上,唱片公司来自无线音乐的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运营商的对产业链的强大把控能力可见一斑。

而在手机阅读基地除了聚集内容资源外,更重要的突破是中移动与方正汉王等硬件厂商合作,深度定制终端产品“g3阅读器”。通过终端深度定静上运营商最终能够掌握通路入口。以电子阅读器为例,如果厂商和运营商都有自己内容的网络书城,提供给用户下载,那么在定制终端中,运营商的网络书城菜单位置—定会比硬件厂商的位置好。“移动的无线书城会绑定手机,这样互联网阅读支付费用的难题就解决了,能够通过手机小额支付这也是运营商的优势,处于其他环节的厂商可能就因为无法解决支付问题而无法形成在移动互联网新操作模式的闭环”郭涛表示,对于手机阅谎中移动表示最终目标是,使得图书作品在移动终端上展现的广度转贴于

和深度也越来越强,并且可以拓展到行业应用“实现终端+通道+内容”的整合拓展。

控制还是开放?

如果将覆盖最广泛的用户和能够最清晰定义用户属性看做运营商的超级武器,那么加强终端的控制可以说让超级武器的杀伤力又上升到—个新境界,所以在定制电子阅读器的同时中移动在手机领域已经不再满足简单定制,而是介入到操作系统层面。

最初,这完全是基于业务发展需求的考虑,“手机报的体现最直观:不能跳页读,订阅多份手机报也是从第一份的最起初开始,很难随心所欲的挑选现阶段最想读的信息。如果只有这样的阅读体验肯定很难激发市场爆发性增长,肯定就需要安装一个有利于提升阅读体验的软件,问题就来了。这款软件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甚至不同型号的手机分别开发,面对成千上万种手机,这一直是很大的难题。”作为中移动手机阅读客户端的提供商,viva公司ceo韩颖表示。2007年左右,中移动研究院已经就操作系统进行探索,直到开始与google的android操作平台开发团队进行接触,最终从android平台得到更多的应用授权,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自有的oms操作系统之后,这个系统的意义已经不再简单的是普通业务应用。以运营商的天然号召力,中移动集合了全球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厂商开始为其开发基于oms系统的ophone手机。刚刚进入市场试水的ophone前景尚未可知,但是一旦被市场广泛接受,杀伤力绝对不可估量。

从内容到通道再到终端,控制的环节越多,中移动就越能够在于已有利的范围内定义产业的商业模式。这种通吃型巨无霸,自然会让产业链的依附者有诸多不满。“从端到端,移动已经把通路全部控制。这样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大多数厂商还是陪太子读书。”有参与厂商表示不满。但也有人看到另外一面,“现在中国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很激烈,这让运营商实际已经开放很多了,任何一家运营商如果不考虑合作者利益最后都不会赢,这是产业链的竞争。”作为中移动手机阅读客户端的提供商,viva公司ceo韩颖对现状已经比较满足。

开放还是封闭,这的确是个敏感话题。作为事实主导者,对于产业链的开放程度,以中国移动在“移动梦网”时候经历的教训,对于手机新媒体的内容源问题,移动尽管不断在尝试,但一定是更加开放,有更丰富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主动阅读兴趣,而不是像目前这种大多捆绑套餐消费的模式。问题在于即使传统媒体依然保有内容优势,如何在新媒体的变局中,能够找到更多的出路,而不仅仅最终作为运营商的oem厂商?

有人认为这还没有到问题的终点。“未来信息传播的趋势一定是用户创造内容,形成social media(社会化媒体),这比现在运营商的传播更好的地方在于,能够充分个性化内容。届时运营商也仅仅是一个承载平台的作用。这种趋势也是现在传媒行业同样需要考虑的。”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说。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最新“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手机阅读在14~70岁国民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l0.0%我国18~70岁国民“手机阅读”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为4.47分钟

用户迅猛增加转贴于

2009年7月“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通过手机阅读率为127‰仅次于网络在线阅读此外,截至2008年底,我国手机报用户达到了5000万,2009年超过8000万

对于手机阅读用户的迅猛增加,手机媒体专家朱海松分析记截至2009年7月末,我国手机用户已达7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155亿越来越多的手机能够收发彩信,具备java功能开通了上网服务,这为手机阅读成为主流阅读方式提供了数量基础。与此同时,手机阅读的随时随地性和内容海量性为人们打发无聊时间提供了便捷方式。

带来新的商机

据调查,手机报订阅费一般在每月3元到20元之间按2008年底的5000万订户计算’数量庞大的订户每月至少为之付出坫亿元的使用费。此外“订户超过一定数量后,还会伴生很多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手机阅读蕴含着许多未知的商机”朱海松说,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机报植入了广告内容,当然,因手机阅读衍生的盈利模式远不止广告。

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篇6

记者:报业数字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不少报业集团顺应这一潮流,纷纷上马手机报,《人民日报》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平面媒体也于近期开通了此项业务,请问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武侠:事实上,我们《人民日报》做手机报是我们做第五媒体中间的一个工作而已,《人民日报》2003年就开始介入第五媒体的工作,2004年两会之前,我们开了一个新闻会,第一次利用手机媒体来报道两会,这在全国是第一次。我觉得手机真正成为一个新闻媒体的概念,是从《人民日报》开始的。我们的两会专题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一上线,访问量就达到28万,两会结束时,我们总共的访问量已经达到3000多万,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

我们曾经认为手机报的用户是非常年轻的一部分人,有调查说,26岁以下的占百分之八九十,很多人以为这部分人不怎么关心国家时政大事,但我们在两会报道中证明不是这样的,真正新闻意义的内容在手机上还是有市场的,这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然后我们创造了很多品牌,像《人民日报》导读、《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等,从2004年开始,我们又在手机上做了个强国论坛,我们在两会期间,首期强国论坛的用户达到10万个,应该说我们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做手机媒体了,手机报是我们这个工作陆续发展的一个延续。所谓手机报,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彩信,之前我们也做过,只是没有把它叫做手机报。这次手机报能够上线,应该说是《人民日报》向新媒体发展的熏要一步。

记者:《人民日报》手机报开通之后,有人说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武侠:其宴说象征意义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党报进入手机报领域,它本身就意味着主流媒体对于手机媒体的认同,把它作为媒体战略的一个方向。原来手机只是一个通讯工具,后来变成了一个娱乐工具,现在它作为一个新闻媒体的传播工具,被《人民日报》认可,这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但我也不认为它是象征意义大干实际意义,因为我们对这个传播功能有需要,我们才去做这件事情,我们做手机报的部门一般都是公司化运作,有一定的成本考虑,但我们并不像一些商业网站,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考核目标,我们希望它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社会效益,当然首先是社会效益。

记者:《人民日报》手机报试运营期间,仅广东地区的用户就达16万,这个数字是很令人瞩目的,请问在短短的试运行期间,缘何能吸引如此多的用户?

武侠:这16万大部分都是我们在广州试运行期间赠送的,收费用户很少。我们现在正在跟运营商讨论新的发行策略,希望在今年把它做到100万的发行量。但这个量对我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因为做手机报是一个比较新的业务,以前没有这样的发行模式。我们在和运营商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资源是掌握在运营商手里的,但运营商又是一个企业,它是一个纯市场化的企业,它对于我们在它的平台上运营的业务是没有性质区别的。

记者:《人民日报》做手机报是不是还要保持《人民日报》严肃、正统的风格?

武侠:我们的手机报以《人民日报》报系的内容为主,但不是《人民日报》原版的拷贝,它更多地照顾到手机用户的特点和习惯。目前这个手机报,包括它的内容都是在探索阶段,无先例可循,究竟在手机上应该呈现怎样一种面貌,我们也在思考之中。

我个人认为,既然它作为手机报,第一是要充分体现手机的特点,第二是要充分照顾手机用户的特点,我们做手机报并不是说让原来《人民日报》的那些读者除了看《人民日报》外,还可以用手机看《人民日报》,应该是用手机报的形式让原来那些没有成为《人民日报》读者的年轻人,认识和接受《人民日报》的品牌与概念。

记者:作为党的第一机关报,《人民日报》手机报和目前已经开通的手机报相比,都有哪些自己的特色?

武侠:这就是我们刚才谈的定位问题,我们《人民日报》定位于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报道方式,严肃的也好,短小的也好,有深度的也好,动态的也好,静态的也好,如果你想知道一个新闻事件,又众说纷纭,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你就去看《人民日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个境界,不管体育新闻还是娱乐新闻,对这件事情想知道一个客观公正的说法的话,你就去看《人民日报》,这个就比较权威。但权威不等于不近人情,高高在上。我们还有一个叫大众化,这是我们手机报可以体现的一个优势,我们正努力把大众化和权威性、公信力结合起来。

记者:您是否看好手机报的发展前景?有人说手机报将成为报业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武侠:我很看好手机报的发展前景,它集合了从第一媒体到第四媒体的优势,又摒弃了这些媒体的劣势,它比报纸更快,比电视互动性强,比收音机可视性强,比互联网随身性强。我认为真正的手机媒体是这样一个媒介:如果有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话,手机媒体的用户是最早得到消息的,他想看图像就能马上看得到,想听声音马上可以听得到,想发表自己的意见随时都可以发表,然后在手机上体现,这样一种境界是手机媒体应该迈向的目标。

我们希望它以后能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也会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但目前来讲,这个点的效果并不是太显著。我国的手机用户目前是4亿,它的终端已经超过了互联网的终端,整个的市场规模很大,大家对它的看好也是很正常的,而且手机更新的速度很快,技术发展也很迅速,表现形式很多,它完全具有成为一个很好的媒体的特质。

记者:《人民日报》手机报开通之后,您认为影响它发展的制约因素都有哪些?

武侠:第一,手机报本身并未充分发挥它作为媒体的作用,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媒体概念,它在更大程度上,还只是一张报纸在手机上的拷贝;第二,手机报的制作过程是割裂的,并不是一个媒体的行为,它是媒体和运营商合作的结果,当然手机报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结果,但这种合作某些方面又有一些相互制约的作用,做运营商的不懂媒体,做媒体的对运营商的这种政策也没有办法来控制。

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篇7

“有时我不上心,是因为觉得自己就是个小人物。粉丝那么少,我做的这些不会有人知道,也没有多大影响,谁会看得那么仔细,总觉得错一两个字也没什么关系。”Mark说。接手公司微信以来,粉丝增长缓慢,阅读量也难得到提升,每天找文章—排文章—发文章,日日重复,Mark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微信公众号粉丝数据by刘建亮

Mark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根据刘建亮的调查结果显示,64.37%微信公号粉丝在1万以下,76.15%的公众号运营者工资在5000以下。新媒体编辑这个新兴岗位,目前在工作范畴、薪资待遇等各方面都处于探索的未定阶段,因此存在待遇良莠不齐、两极分化的现象。

但这并不代表新媒体编辑就是个没有前途的职位。根据Lagou提供的真实薪资数据,新媒体编辑一职的应届生平均薪资为3569元/月,1-3年工作经验的平均薪资为6651元/月,3-5年为10787元/月。

在拉勾网上的新媒体运营职位(部分)

这里的薪资是全国所有大大小小公司的平均数,在一些重视新媒体运营的企业,一个普通的新媒体编辑年薪可达30W以上。万达曾公开招聘新媒体编辑,只要2年以上新媒体经验,年薪超过30W。

Mark所做的推送微信只是基础工作,操作熟练之后,他还可以协助推广、制作传播计划、与其他部门对接、撰写原创内容等一系列工作。他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不同企业新媒体编辑的发展前景和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他们所做工作可能截然不同。

Lagou对比了两家公司新媒体编辑的工作内容——壹读的Lean和月薪3000以下的Arron。Lean先后在报社、腾讯做过编辑,一年前跳到壹读专门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用一天的日常工作和节奏作对比,他们有明显的差异。

Lagou发现,不少新媒体编辑的工作仅限于微博微信、段子鸡汤,互联网时代常上网的人多少都有点网感,这样的新媒体编辑可替代性太强。

一个优秀的新媒体编辑,需要集整合、编辑、创新、推广、传播能力为一身,业务涉及线上线下,掌握全方面的技能。这样,你在做新媒体过程中所学到的编辑、推广、运营能力,可以移植到任何其他平台和岗位上去。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新媒体编辑?

标题

在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闻中,迅速抓住热点,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并根据自己的产品需求、受众特点来包装这个热点,挨热点的同时又要传达出自己的平台的价值观,也就是小博所说“要做有调性的微信号”,才能留住粉丝。

有很强的整合能力

作为新媒体编辑,大多数情况下整合编辑要多于原创,快速全面地搜集材料,判别资料的真假与优劣,从众多纷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爆点,整理出最吸引眼球的部分,达到出其不意引人注目的效果。

有一定的文采

对新媒体来说,文采不是最重要的,可能有时一个有看点的标题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文采是基本的需求。你运营的新媒体是什么风格,什么水准,直接由你的文采决定。

对产品和用户有理解

要想吸引粉丝,留住粉丝,首先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在这之前,明确自己的产品受众是什么,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思考产品对于用户的价值,基于此,再考虑用户的心理、爱好、特征,不断改善自己的产品。

懂传播,会推广

怎样能涨粉,什么标题能引爆朋友圈,什么样的传播形式最有效,都需要新媒体编辑去了解、摸索。

新媒体编辑还需要会排版、PS、设计、H5,最好还要能视频剪辑、前端代码编辑等一系列技术能力。当你可以独自制定传播计划,负责公司的线上传播,甚至能组团队带人的时候,你离30w就不远了。

新闻集团副总裁让·那瑞赛提说过:“当30%~60%的观众现在都在移动端看新闻时,新媒体编辑的角色地位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企业对新媒体编辑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对优秀新媒体编辑的渴求尤甚。

Lagou提供几点建议

➤1.慎重选择平台你到什么样的平台做新媒体,它的企业文化、平台价值观等,会直接影响你个人的价值观和格调。选择平台,就是选择一种价值观。

➤2.多学习,多创新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跟不上脚步就只能落得被动。沉下心来学习,不断通过别人的成功案例来改造自己的内容,不断创新,才是立足之道。

➤3.不要只做一个执行者在工作中要有自己的想法,做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东西。在工作中形成的运营思维模式,换到其他行业同样受用。

➤4.团队很关键新媒体绝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事,找到靠谱的团队,一起作战,才是做好事的前提。

新媒体编辑,可以几年内做到年薪三十万,也可以永远月薪三千多,就看你肯不肯努力。

对新媒体运营的看法篇8

关键词:广电手机 新媒体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50-01

当今,由于手机的巨大消费市场,互联网新媒体业务运营商之间进行了激烈的竞争。从目前来看,手机终端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实现覆盖,这种覆盖的面积还在成倍的递增,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广告推广,用户量都在不断的上升,因此说手机平台的营销运营具有巨大的客户群体支撑,消费市场潜力很大。手机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已经建立了具有双向交互能力的手机网络,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各地,这为信息交互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促进了商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手机和其他类型的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携带,可以进行自由的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信息的交互,终端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较快,手段简单。其他的媒介在这一点上相比,都不占有优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社交活动 商务交易等,可以长久的保持对客户的吸引力。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手机未来的发展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手机的商业运营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变动,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运营商们需要在这一领域进行详细的研究,我国在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三网融合,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方便了人们获取和信息的时效性。现在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传播,手机由原来单一的人际传播变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的主要媒介,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手机媒体的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

1 手机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多媒体化。现在的手机已经由过去的一个单一媒介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媒介。在卫星和数字、移动技术的推进下,手机媒介成为了一个创新人类媒介和市场的平台。手机已经成为当今一个重要自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手机上可以阅读、听音乐、看视频等。但是手机媒体的内容、技术、经营模式,现在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需要不断完善,渐趋成熟。

个性化。现在已经进入了受众细分的时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才能培养固定的受众。因此,手机媒体的个性化服务需要跟上当前的发展形势。这是媒介由传统的集体使用向个人使用转变的过程。由于每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个人认识都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求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别。

象征化。手机已经成为了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因此,手机的终端形态和内容选择展示了使用者的个人特点和身份地位。如同手表超越时间功能成为彰显个人身份的象征一样,手机是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2 广电面临的问题

2.1 没有传播渠道

手机媒体主要的传播特点是分众传播、互动传播和定向传播。手机作为交互终端对不同的个体进行个性化信息传播,主要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从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手机媒体的传播渠道主要有两种类型。

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移动运营商完全控制着手机的传播渠道,具有明显的集中化和壁垒化。这三者当中,广电系统由于自身的原因无法与其进行有效的竞争,没有传播渠道的把控能力,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内占据一定的比重,需要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很难进入这一领域。从当前分析,手机电视这一领域,未来的广电系统可以重点发展作为自身的一项核心业务。

2.2 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手机媒体的内容提供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动运营商;另一类是手机网站。移动运营商主要采取了短信、彩信、手机报等有限传播方式,手机电视提供的内容较为丰富,音乐、视频、游戏等等,但站点数量较少,手中可选择性较低。运营商得益于其渠道优势,目前占有相对强势地位,但长期来看,手机电视将会逐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3 关于手机电视运营的思考

3.1 双屏互动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手机的用户量近年来呈现激增的状态,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利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手机电视的未来发展可以预见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双屏联动、双屏互动是手机电视发展的新趋势。双屏联动和互动作为一种手机传播的方式,是电视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优势,把电视台的内容和手机的广阔覆盖面积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利用内容的优势来扩大手机媒体的影响力,提升手机电视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作用,尽力争取更多的用户。电视台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在互联网中的影响力,扩大了受众群,增加了传播的面积。最终,实现了手机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双赢。

3.2 节目社交化

互动交流是互联网时代的受众特征,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制作者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制作的内容,渴望自身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比如,电视观众收看一些娱乐性电视节目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双屏互动具有很大的优势。电视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利用手持终端登录到播出节目的页面获得节目内容,与节目的制作者进行及时的在线互动和交流,及时反馈自己对节目的认识,参与节目的嘉宾、主持人的谈话内容,提供自己对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发表一些评论,这些评论可以利用微博进行快速的传播和分享。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可以节选一些观众的评论或者问题,对现场的嘉宾进行及时的提问,实现嘉宾和观众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增加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

同时,用户的社交化分享行为,进一步传播了节目的内容,提升了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有效的宣传了节目,具有较好的营销作用。

3.3 文化营销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一部即将上映的电视新剧可以手机电视进行前期的造势,规划好这部新的电视剧进行双屏互动的时候,往往需要很多的工作准备,包括:导演,演员背景,延伸资讯,花絮等。

新剧播出的时候,利用手机电视实行同步播放,吸引受众参与电视的观看,在播放的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内容,比如互动抽奖,微博分享抽奖活动等各种商业活动。围绕着电视剧的热点内容,在网站上进行热点讨论,可以极大地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也提升了电视台的影响力。

4 结语

手机电视是运营主体为移动终端用户打造的一项特色增值服务,如何将这项服务有效的发挥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红平.浅谈广电手机新媒体发展模式[J].影视制作,2012(7):23-25.

[2] 白传之.新媒体发展模式探析[J].媒介经营,2009(11):45-46.

上一篇:财政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简述职业道德规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