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技术和质量控制

时间:2022-07-15 07:40:22

混凝土浇筑技术和质量控制

[摘 要]混凝土结构对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文中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 浇筑技术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03-01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由于混凝土结构造价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较为成熟等优点,在建筑市场占有绝对的比重。然而在混凝土建构筑无浇筑过程中,由于材料使用、施工工艺及管理等不当原因,常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的质量通病有:

1、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

2、施工缝结合不好

3、缺棱掉角

4、砼板面不平整

5、砼结构构件轴线位移

6、砼柱、墙、梁的外形偏差、表面平整差

7、砼强度偏低、匀质性差

8、砼保护层破坏或砼保护性能不良

9、砼收缩裂缝、砼温度裂缝、砼沉陷裂缝、砼张抗裂缝、砼化学裂缝、砼冻胀裂缝、砼构件制作、运输、安装裂缝、预应力园孔楼板板面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预应力园孔楼板板底裂缝

10、预应力园孔楼板钢丝断丝、滑丝、活丝

11、砼桩桩身的砼质量差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是质量控制中一项极其常见而重要的工作。我个人认为要控制混凝土质量,首先必须从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养护措施三方面控制做起。下面对这三个方面简单的谈谈个人看法。

一、混凝土浇筑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要想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其次是科学的配制混凝土各原料的配合比,这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加水拌合均匀后凝固而成的人造基础固件,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结构的安全。许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都是由于偷工减料,不按设计图纸及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施工,造成混凝土结构强度不够,导致建筑物结构性缺陷,从而酿成严重质量事故。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配合比混合搅拌混凝土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化学外加剂、细骨料、水、砂、石等混合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后浇筑而成。从混凝土表达式fcu=as*fce(c/w-ab)可以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合用的水泥的强度fce成正比。同时灰水比也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灰水比大,混凝土强度高;灰水比小,混凝土强度低。水灰比的高低将影响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以及其硬化后的密实度,因而在其他材料给定的情况下,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其他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而当灰水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是错误的。灰水比不变时,增加水泥用量只能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1、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1 应根据待浇筑结构物的情况、环境条件及浇筑量等制订合理的浇筑工艺方案,工艺方案应对施工缝设置、浇筑顺序、浇筑工具、防裂措施、保护层、沉降缝的控制等作出明确规定。

1.2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及钢筋上的污物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或孔洞,应堵塞严密且不漏浆。

1.3、应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性能进行检测。

2、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应防止混凝土离析。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槽)或振动溜管(槽)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混凝土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且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的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卸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应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不宜超过下表要求: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振捣方式 浇筑层厚度(mm)

采用插入式振动器 300

采用附着式振动器 300

采用表面振动器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50

配筋较密时 150

4、采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插入式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宜为50~100mm。

4.2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不少于100mm。

4.3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结构物形状和振动器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

4.4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5、混凝土的浇筑宜连续进行,因故中断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不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宜超出下表的规定;当超出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并应留置施工缝,同时应记录。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运行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不高于25℃ 气温高于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且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并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宜设置水平面或垂直面。对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6.1 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对处理层混凝土的强度,当采用水冲洗凿毛时,应达到2.5MPa;人工凿毛时,应达到2.5MPa;采用风动机凿毛时,应达到10MPa。

6.2 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采用洁净水冲洗干净。

6.3 重要部位及有在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物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即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施工缝为斜面时宜浇筑或凿成台阶状。

7、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8、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均不超过40℃。应尽可能安排在旁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本地区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等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

三、混凝土浇筑后养护的质量控制

1、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干硬性混凝土、高强度和高性能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积的混凝土,应加强初始保湿养护,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始终使模板保持湿润。

2、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必须使用经过检验合格的,不得随意取水养护。混凝土的洒水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当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的措施,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3、混凝土养护采用带膜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

4、为预防非受力裂缝的出现,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表面温度因环境因素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对重要性结构物进行控温措施,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面、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5、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冬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6、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结语

从上面可看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分别是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养护措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措施及管理各方面是环环相扣的,想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必须三个方面着手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在实际工程中,首先要从人员的素质管理入手,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的施工水平,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施工,使得工程的每个步骤都有效监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上一篇:双语教学在计算机基础中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有关幼儿园游戏的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