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58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重力坝 堆石混凝土推广意义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0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混凝土材料被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当中,其服期间的环境复杂多变,对混凝土的强度、抗渗、坑冻等性能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对施工速度、成本、综合稳定性有确定性的要求,促使设计人员研究新型混凝土材料来满足工程的各种需要。以下通过对湖北省鹤峰县咸盈河水电站大坝常态混凝土与堆石混凝土的设计对比来论述新型堆石混凝土在水电站中的应用。

1. 工程基本概况及设计过程

1.1 工程基本概况

咸盈河水电站位于鹤峰县邬阳乡境内,地处咸盈河流域的中游,该河为清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70.5km2。咸盈河水电站东距清江水布垭电站约82km,南距鹤峰县城约67km,西距恩施州府约262km。

咸盈河水电站的正常蓄水位539.0m,总库容326.9万m3,电站装机容量为15MW,年发电量为4595.14万kW・h。本工程规模为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溢洪道、进水口、冲砂放空闸及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级别按4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Ⅵ度。

大坝位于咸盈河和湾潭河交汇处下游130m处;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建基面高程499.0m,坝顶高程543.5m,坝顶宽度4.0m,最大坝高44.5m,坝顶轴线长117.0m。大坝溢洪道为有闸控制的溢洪表孔,堰顶高程532.0m。泄洪表孔共3孔,每孔净宽12.0m,总净宽36.0m。堰面采用幂曲线,坝面泄流,挑流消能。坝后河床及两岸坡设C20钢筋混凝土护坦,长16m,厚2.0m,设锚筋锚固于河床基岩,岸坡护砌高程508.0m。

1.2 变更设计过程

咸盈河水电站大坝原设计为常态混凝土重力坝,堆石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它首先将大粒径的块石(或卵石)自然堆放入仓,然后使用低水化热的专用自密实混凝土从堆石体表面倒入,使其依靠自重完全填充堆石的孔隙形成完整密实的堆石混凝土;该技术具有低水化热、低成本、工艺简便、施工快速、节能环保等特点。堆石混凝土技术已于2008年通过了水利部的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了水利部新技术推广证书,已在国内二十余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这期间,业主考虑咸盈河水电站工程规模不大,为小(1)型,大坝为重力坝,筑坝材料为埋石混凝土,具备采用堆石混凝土的可行性。于是业主会同设计、施工开始对堆石混凝土技术进行研究,并2011年12月25日向省水利厅农电处、科技处提出了在咸盈河水电站大坝应用堆石混凝土技术的申请报告。

2. 堆石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原设计中坝体内部C20埋石混凝土、大坝基础C20常态混凝土均可变更为C20堆石混凝土,迎水面C25常态混凝土可替换为C20专用自密实混凝土,与坝体堆石混凝土一体化浇筑。采用专用自密实混凝土作为其防渗层,因此其抗渗等级应大于W6,底部厚度宜为0.6m,顶部厚度不应小于0.3m,宜配置温度钢筋,并做好分缝处理。由于自密实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渗性能,试验表明其抗渗性能远高于同标号的常态混凝土;同时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较高,其水化热和自生体积变形略高于常态混凝土,不适宜用于厚度较大的结构。因此,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作为防渗层材料时其厚度应低于常态混凝土,出于对温度裂缝的考虑宜配制温度钢筋并控制最大厚度,为了增强防渗层与坝体的连接宜设置插筋,结构如图3.1所示,施工方式如图2.1所示。该方案具有工艺简便、施工快速、抗渗性能好等特点,在已建堆石混凝土大坝中已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3.2 专用SCC防渗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1 专用自密实混凝土防渗面板与堆石混凝土坝体一体化浇筑示意图

3. 变更设计方案与原方案比较

3.1 堆石混凝土造价对比

根据堆石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实际工程经验,坝体上游面设置顶部厚度为30cm,底部厚度为60cm的C9020自密实混凝土防渗面板(布设温度钢筋),其余各工程部位按照表3.1和表3.2所示替换成C9020堆石混凝土。

表3.1原设计方案中可替换的砼方量统计

表3.2堆石混凝土设计方案砼方量统计

根据上述堆石混凝土方案,将原方案中的部分埋石混凝土和常规混凝土替换为堆石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相应的堆石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综合单价如表3.3所示。

表3.3堆石混凝土相关综合单价

综合单价计算表详见附件。

根据表3.3中堆石混凝土的相关综合单价和表3.2中堆石混凝土方案工程量,计算堆石混凝土方案工程量投资,如表3.4所示。

表3.4堆石混凝土设计方案及堆石砼方案费用

原埋石混凝土方案中被替换的埋石混凝土按照合同价格单方290.36元计算工程量费用,防渗面板常规混凝土按照合同价格单方530.65元计算工程量费用。

表3.5埋石混凝土设计方案及堆石砼方案费用

表3.3中堆石混凝土的相关综合单价和表3.2中堆石混凝土方案工程量,计算堆石混凝土方案投资为2004.01万元,如表3.4所示。计算埋石混凝土方案投资为2053.79万元,比堆石混凝土方案多花费49.78万元。

综合以上分析,整个大坝若采用堆石混凝土方案,比原方案节省投资49.78万元。

3.2 温控比较

堆石混凝土施工方案通过理论计算和工程经验,如2.2节中所述,堆石混凝土绝对温升不超过15℃,不必采取埋置冷却水管等复杂的温控措施,仅需采取简单的温控措施即可。产生的温控费用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在最热的7、8两个月可以在夜间继续浇筑堆石混凝土。埋石混凝土施工方案埋石率较堆石混凝土方案低,混凝土用量相应要大,水化热相应要高。从工程经验来看,埋石混凝土绝对温升一般大于25℃,根据施工计划,本工程大坝上升到516.0m后,在最热的7、8两个月埋石混凝土须停止施工。

3.3 堆石混凝土施工工效对比

1) 堆石入仓工效分析

原设计中准备了5辆10t的自卸汽车和15辆15t自卸汽车,按照料场距离4km估算,如使用10t和15t自卸汽车各5辆,则每小时可完成堆石入仓约75方。按照每天工作10h,每月25个有效工作日,则月堆石量约为18750方。

2)专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浇筑工效分析

专用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浇筑能力应与堆石入仓的速度相匹配,以每天混凝土生产有效时间10小时每月有效工作20日估算,专用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浇筑能力应满足43 m3/小时。原设计配置了强制式搅拌站1座,型号为HZ50.0A,生产能力为50m3/h,完全能够匹配堆石的工效。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施工管理;技术

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的比较高级的表达方式,外观朴实而沉稳,能够最真实的展现建筑物的本质美。清水混凝土工程属于绿色建筑的一种,得天独厚的建筑风格深受建筑行业专业人士的青睐,因而在现代社会中的建筑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清水混凝土施工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全面提升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管理技术

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应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进行策划和研究,以确保建筑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就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总体情况来看,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良好的施工过程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工程项目进行高效的管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清水混凝土施工管理技术体制和模式,促进清水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建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质量。

2 清水混凝土施工进行系统的组织管理

2.1 对组织机构进行管理。清水混凝土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那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做好对组织机构的管理工作,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对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岗位职责进行合理的明确,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为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对组织方式进行管理。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应当积极以清水混凝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以及模式的改革为宗旨,实现对组织方式的科学化管理,加大对清水混凝土项目的整体控制力度,做好相关项目的授权管理,从而对清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成本、施工工期以及施工安全性进行合理的控制,以确保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就当前建筑行业的总体形势来看,清水混凝土项目管理模式应当对施工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通过管理一体化来实现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2.3 施工方案的管理。清水混凝土施工需要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为基础来实现施工的质量控制。那么相关施工人员在编制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应当对清水混凝土的技术方案进行明确,确保请会随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满足施工的标准,对模板的安装以及拆除操作进行规范的控制,并确保清水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效果满足施工的整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清水混凝土施工进行测量控制并对复核的时间及技术进行明确,从而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清水混凝土集团总承包的项目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

3.1 集团总承包的项目模式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清水混凝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控制。那么相关施工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对总部服务控制以及项目授权管理等方面来提高集团总承包的项目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

3.2 集团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清水混凝土总体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尤其是相关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做好经营决策权以及资金控制权等各项工作,促进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化和合理性。

3.2.1 经营决策权方面,清水混凝土工程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因而其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经营活动以及决策安排应当有工程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导人员统筹分析决定,促进清水混凝土工程内部决策层、领导层的形成,以切实提高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2 在资金控制权方面,清水混凝土工程项目的领导层应当对工程项目资金进行合理的统筹和控制,确保清水混凝土工程的总体造价在合理范围内,坚决不允许资金呆滞和体外循环的情况出现,从而将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资金收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促进清水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3.2.3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权方面,工程项目的领导层应当以建筑工程总部制定的相关明文规定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即西宁科学化的成本管理,确保实现对工程项目资金的合理利用,确保各项资金的实际应用情况与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促进项目成本控制的高效化。

3.2.4 清水混凝上技术方案的编制权。清水混凝上技术方案应遵循谁组织施工、谁负责编制原则,由项目总工组织编制,吸收项目各部门人参加,报公司总工批准,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实施。

3.2.5 人力资源管理权。项目经理部实施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经理由公司总经理聘任,项目经理部人员按次性原则组合,所以根据清水混凝上的管理特征,聘任专业人才,如钢筋方面专家、清水混凝上模板专家等,在分项或局部工程完工后立即流动到其他项目经理部或专业公司,充分体现人才的动态管理和人才资源共享并提高了人才的使用效率。

3.2.6 生产要素配置权。施工生产中所需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由项目按照公司总工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投入。

3.3 实现清水混凝土项目效益最大化,提高集团总包公司竟争力

3.3.1 确立集团总部的资源和效益中心。集团总部通过权力集中,拥有公司的全部财、物、和组织资源,根据项目和企业整体的需要,如进行工具式早拆模体系的统协调与控制分配,并享有对资源使用效益,包括工程项目收益的分配权。

3.3.2 确立项目的生产和成本中心。明确清水混凝土项目经理部作为成本中心与公司作为效益中心,在“寻利行为”上有本质区别。清水混凝土项目管理者要眼睛向内挖掘潜力。项目经理不仅要懂成本管理,而且要向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要效益,项目经理部以制造成本为刚性目标,不得突破制造成本的额度。强化项目经理部对清水混凝土的次性成本核算,避免项目成本的窜项和成本数据失真。

3.3.3 项目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强化项目经理管理责任项目经理部实行日标责任管理,以工程合同履约,管理责任目标,消费基金和管理费包干使用为主要内容强化项目经理的管理责任,责任应包括对业主和监理力的协调,提倡质量预控技术,贯彻“一案三序”工艺控制,以及对分承包力的控制。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清水混凝土施工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市场经济条件的实际需求,促进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清水混凝土施工中世纪运作方式的法制化和科学化,从而促进清水混凝土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以促进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宋海涛.浅谈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0.

[2]孙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碾压;混凝土大坝;建筑施工

目前大坝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具有极高的承重性,而且施工难度低,所以一些水利水电工程都选择混凝土作为大坝的主要施工材料。当然在实际的过程中混凝土的弊端也会显现出来,为此,技术人员进行了不断的研发和探索,终于对于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意见,希望在未来技术的革新的引领之下,能够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1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的水利水电工程量急剧增加,这对于整个水利水电事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但是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而来的,越来月复杂的施工项目,使得混凝土大坝的施工难度也逐渐的提高起来,为了确保混凝土大坝的施工质量,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碾压施工是十分必要的。经过碾压之后的混凝土大坝不仅质量得意保证,而且施工年限也相对较长。

2科学制定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案

为了更好地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切实加强混凝土大坝碾压技术的应用,就必须对其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从而结合确定方案开展混凝土碾压施工。所以在混凝土碾压施工之前,就应紧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尤其是温湿度和气候、地质条件等因素给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考察,进而更好地确保所制定施工技术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在整个施工技术方案中,应确保所选的施工原材料符合标准,在确定原材料配比时,应紧密结合设计标准开展,尽可能地将其VC值降低,并在整个混凝土搅拌和铺设以及碾压过程中确保其强度达标,并在养护方案中明确养护的方式和质量要求,从而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顺利的进行。此外,在整个施工技术方案中还应对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主体进行明确,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施工技术方案有效的实施[2]。

3碾压混凝土大坝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提高混凝土搅拌质量

混凝土是由石灰、水以及沙石搅拌而成的,在这其中,各种材料以及水分的比例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应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需要,科学的质量各个材料之间的比例,确保混凝土搅拌之后的型号适宜本次施工建设;其次,搅拌工作要持续进行,尤其是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使用特殊的运输车一边搅拌一边运输,以保证混凝土的基本质量。

3.2采用正确的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是混凝土施工建设的第一个环节,而浇筑技术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整个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以往的混凝土浇筑工作都是由基层施工人员来完成的,他们或者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或者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效果。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了几点正确的浇筑方式:首先应该对即将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区域进行卫星清理,清除出一切的杂物和垃圾。如果是多层混凝土的反复浇筑,则要注意浇筑的过程要观察两个界面的结合效果,结合速度越快越好,面积越大越优;其次是应结合仓面的面积针对性的确定混凝土的浇筑方式,若混凝土仓面较大,就应采取台阶铺筑技术、平推铺筑技术来施工,但是场地较小时,采取台阶铺筑技术就会影响施工效率,而这就需要采取斜层推铺筑技术来施工,才能避免浇筑薄层的结合问题,并促进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而且整个施工必须严格及控制仓面提升的高度和斜层坡度以及碾压的厚度和层间间隔时间,并结合模板规格调整各项技术参数,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3.3混凝土碾压施工技术要点

在掌握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基础上,就应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碾压,但是在碾压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碾压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在摊铺的同时加强碾压工作的开展。在混凝土碾压过程中,往往由于混凝土温度控制或操作不当而发生裂缝,所以混凝土的温度必须严格的控制,才能确保其具有较强的防渗能力,同时也能促进碾压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温度的控制更加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温度控制措施,主要是将混凝土散热的速度提升,并将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换言之,就是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得到高效的控制。所以在碾压混凝土过程中,主要就应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在混凝土摊铺的同时还应及时的碾压,并确保摊铺的速度与碾压的速度之间得到高效的配合,而碾压的次数和碾压的力度,则应结合试验段的施工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才能最大化的确保混凝土的碾压质量。

3.4碾压混凝土大坝的保养措施

混凝土独特的性质导致其在碾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大坝面施工完毕之后,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等待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完全蒸发,基本上可以定型,然后在进行下一个作业;(2)混凝土大坝在保养期间应该在其表面覆盖好一定的保湿物品,如塑料薄膜等;(3)在整个养护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点,所以还应在收缩缝设置方面满足砼强度的需要,尽可能地预防由于切割缝设置不当导致的裂缝问题,一般而言,当混凝土碾压之后的8个小时,就应及时的进行切割缝的设置,同时还要确保其深度与要求相符,并及时的加强切割缝的养护,尤其是应将缝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再将沥青注入裂缝之中。再次是为了使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水分损失减少而产生开裂的现象,一般采用的养护温度都较低,通常情况下养护的温度保持在零下3℃以下,因为这个时候,大坝碾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作用几乎可以忽略,这时再覆盖上保温材料就可以很好地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得到最佳的养护效果。最后是整个养护过程必须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应预防混凝土养护浇水给施工环境带来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才能更好地促进施工环境的保护[3]。

结束语

总之,由于混凝土具有极强的抗碾压能力,所以是大坝的首先施工材料,但是由于其自身特性的限制,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限制和制约,为此,需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碾压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未来我国的碾压混凝土大坝的施工质量将会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艾伟,付飞熊.水利水电工程中碾压混凝土大坝的施工技术[J].北京农业,2013,21:117-118.

[2]张莉欣.水利水电工程中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249.

[3]刘杰,陈荃.水利工程中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技术的运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5,2:179-180.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温度;冷却水管法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4-0116-02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是建筑工程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本文主要从施工操作方面来剖析裂缝的成因,探讨施工中具体的防治措施。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混凝土配合比、粗细集料的选配、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等。裂缝的成因不同,其裂缝的特点及防治措施也不同。

一、混凝土裂缝的种类

按影响程度可以分为微观裂缝与宏观裂缝。混凝土的微观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1)黏着裂缝是指骨料与水泥石的粘接面上的裂缝,主要沿骨料周围出现;(2)水泥石裂缝是指水泥浆中的裂缝,出现在骨料与骨料之间;(3)骨料裂缝是指骨料本身的裂缝。这三种裂缝中,前两种较多,骨料裂缝较少。混凝土的微裂主要指黏着裂缝和水泥石裂缝。混凝土中微裂的存在,对于混凝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为骨料、水泥石、气体、水分等所组成的非均质材料,在温度、收缩(湿度)变化条件下,混凝土逐步硬化,同时产生体积变形,这种变形是不均匀的。水泥石收缩较大,骨料收缩很小;水泥石的热膨胀系数大,骨料较小。它们之间的变形不是自由的,从而产生相互约束应力。当水泥石产生收缩时引起内应力,这种应力可引起黏着微裂和水泥石变裂。混凝土微裂是肉眼看不见的。肉眼可见裂缝范围一般以0.05mm为界。一般建筑中,宽度小于0.05mm的裂缝对使用(防水、防腐、承重)都无危险性,大于0.05 mm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

二、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裂缝控制对策

主要从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温度、保温法、冷却水管法等方面进行实体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控制的工程对策研究,主要以将在夏季施工的A桥为研究背景。

(一)混凝土配合比

工程实践及经验表明,通过调整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大体积混凝土满足配制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从而减小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产生,进一步有利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裂缝。

基本方案及原方案进行对比,得到不同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下(具有不同水泥用量),在桥墩中产生的最高内部温度、最高表面温度、最大内外温差及墩项处最大横桥向应力,见表1:

表1中的最高表面温度指的是外缘温度的最高值;最大内外温差指的是内部温度与外缘温度之差的最大值:两种方案中,墩顶最大横桥向应力都出现在离墩中心线7.25m位置。括号内的数据表示出现该极值的时间。

由表1可见,随着混凝土配合比的变化(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小),最高内部温度、最高表面温度,最大内外温差及墩顶最大横桥向应力的数值都减小。两种方案中的最高内部温度都高于70℃(基本方案中的最高内部温度稍高于70℃),不满足温控标准;表面温度与气温的差值都小于15℃,满足温控标准;内外温差都大于25℃,不满足温控标准:墩顶出现的最大横桥向应力都大于相应龄期的混凝土容许拉应力(6d时混凝土容许拉应力为0.94MPa)。不满足防裂的要求。

(二)混凝土浇筑温度

工程实践和经验亦表明,通过设计或施工等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对于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由于水化热作用引起的温度裂缝,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常用的措施有冷却拌和水及加冰拌和,预冷骨料等方法。

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预冷却,不仅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而且还可以削减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并减少最高温度与稳定温度(一般指大气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值,从而把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以防止裂缝的产生。

A桥右幅桥墩在夏季施工,环境温度超过28℃,有必要分析通过措施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对实体混凝土桥墩大体积混凝土的进行水化热温度控制的效果。本小节,通过改变基本方案中混凝土浇筑温度,而保持基本方案中其他项不变,对实体混凝土桥墩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水化热温度控制的工程对策研究。

将浇筑温度方案与基本方案及原方案的得到的墩中最高内部温度、最高表面温度,最大内外温差及墩顶处最大横桥向应力,见表2:

由表2可见,与基本方案相比,浇筑温度方案中浇筑温度降低了2℃,则最高内部温度、最高表面温度、最大内外温差及墩顶最大横桥向应力的数值都稍有减小。在浇筑温度方案中,最高内部温度小于70℃,已满足温控标准:表面温度与气温的差值小于15℃,满足温控标准:内外温差大于25℃,不满足温控标准;墩项出现的最大横桥向应力1.86MPa大于相应龄期的混凝土容许拉应力0.96MPa,不满足防裂的要求。

(三)冷却水管法

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常用的冷却水管有钢管、铝管和高强聚乙烯管等),通过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称为冷却水管法。这种方法由于它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以及能够控制整个结构物内部的温度,所以在国内外水利工程中被广泛的应用。

为了使冷却结束时,混凝土温度尽可能均匀,在冷却过程中,应不断改变水流方向。不断改变流向对总的冷却效果影响不大,但可使混凝士温度比较均匀。对于一期冷却,最后每半天改变一次水流方向,尽可能压低各个断面上的水化热温升。在建筑工程中,主要采取一期冷却。这是因为这类大体积混凝士单方水泥用量较多,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比水利工程高出10℃~15℃左右,采用水管冷却,就可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结构物开裂。水管应顺结构物的长向布置,冷却水与混凝土之间的温差≤22℃。

使用管冷基准方案、基本方案和原方案三种方案,桥墩中产生的最高内部温度,最高表面温度,最大内外温差及拆模时最大横桥向应力都列于表3进行比较:

表3的三种方案中,拆模时最大横桥向应力都出现在墩顶离桥墩中心线7.25m处。

由表3可见,与基本方案相比,管冷基准方案使桥墩最高内部温度降了12℃,使最高表面温度降了2.3℃,使最大内外温差减小了11.3℃,使拆模时最大横桥向应力减小了0.59MPa。可见,管冷基准方寨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若是与原方案相比,则管冷基准方案对控制桥墩内部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的效果更显著。采用管冷基准方案,桥墩混凝土最大内外温差25.6℃稍大于温控标准规定的25℃,最高内部温度58.3℃小于温控标准规定的70℃,表面温度与气温的最大差值为7.4℃、小于温控标准规定的15℃。

三、结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原因众多,必须根据出现裂缝情况并在满足结构设计及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进行防治处理,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参考文献

[1] 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2,(5).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关键问题;预防

混凝土施工技术正逐渐从大型、高层建筑施工中退出,但在常规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是很广的,除普通建筑外,一些设施等建筑方面也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改良依然具备较高的价值。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常规重点及易发问题

目前国内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完善,在各类施工重点的总结上主要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分类,对每个施工阶段中的易发问题和质量隐患问题进行重点控制,即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主要分文三个阶段,即使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具体如下:

第一,施工前对常见问题的预防。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方案所影响的质量问题均可在施工前进行控制,通过施工方案的改良来提升施工质量。目前,国内技术人员和学者总结的施工前质量问题控制方向主要有几类:最为常见的裂缝问题的防治,混凝土由于内部水热作用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裂缝问题;其次是施工的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地点天气、地理、水文等情况进行实际评价,进而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更为完善的质量控制;最后是混凝土工程的实际养护,不同的施工方案工期和成型质量有所差异,其所需的养护方案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按照已具参考价值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

第二,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于混凝土的浇注和预埋材料的具体施工流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执行,具体施工中主要注意混凝土材料特点,注意浇注过程中的污物清理等,并应用合理的浇注和捣实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规避常见裂缝问题。

第三,施工后的养护。前文提到施工的实际养护工作在施工前就应做好方案设计,在实际养护中,要一句工程材料的配比、捣实度、环境因素、水文地理等因素对工程现场进行(有调整空间的)养护,例如拆模时间、浇水养护的时间间隔等。

2.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问题预防

结合前文总结的施工要点来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裂缝问题的预测,从而制定可靠的预防方案。裂缝预测主要通过混度应力计算来实现,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难以有效解决和控制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必然会给施工和验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与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切实提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且以严谨的观念进行工作。

第二,混凝土裂缝实际防控方案。温度应力的计算仅能够达成对裂缝问题的预测,而且从前文的分析中也可以了解到,这一预测结果也不具备完全可靠的参考价值,应此在实际施工质量控制中,还要针对裂缝问题进行实际评价和预防。由于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自身问题,裂缝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混凝土裂缝存在有害和无害差异,一般的无害裂缝不影响结稳定性,且不会造成渗漏等情况的发生,而有害裂缝主要分为贯穿裂缝、沉缩裂缝等,这类裂缝的防治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预防方案,因此在实际操作前,应尽可能确定裂缝可能产生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如果裂缝类型不能准确预测,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监察人员定时监察,对施工到完工过程中出现的无害裂缝变化进行记录,从而确定裂缝产生的走向,进而进行过程中的预防。

第三,施工材料及配料的合理选择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工程完工质量。为了更好的对掺合料或者外加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对混凝土的配料进行分析,有助于改善其的性能。目前国内较为前沿的混凝土实验材料控制方案主要为三掺技术,这一技术的实验和应用结果均证明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塌落度一小时损失均不超过30mm,能满足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第二,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膨胀剂,增加了混凝土中的粉料,也增加了浆体的体积,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第三,掺UEA比不掺UEA塌落度损失快,粉煤灰用量多塌落度损失慢;第四,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由于早期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应用粉煤灰混凝土,有利于强度增长。

3.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操作能够影响最终质量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混凝土材料及掺合料的搅拌质量、浇注质量,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环境条件、材料质量、材料性能指标等进行合理的仓储、运输、搅拌,施工管理方应对上述内容进行明确规范。在浇注方面,首先,浇注前,要保证三个重点,即浇注区域无影响浇注质量的杂物、污物,浇注模版的数据信息完整,并在施工前完成检验。其次,在浇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每一层浇注完成后都要进行一次质量检验。最后,在浇注完成后,要对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进行再次检查,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借助有效方案提升混凝土抗裂能力。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这部分膨胀可以部分或全部补偿硬化过程中冷缩和干缩,减少或避免混凝土的开裂。现在商品膨胀剂有UEA膨胀剂,FH复合膨胀剂,FN-M明矾石膨胀剂;PG硫铝酸盐型膨胀剂等等。在混凝土中掺入增强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如在混凝土中掺入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第三,混凝土捣实技术的合理选择有利于改善完工质量。从目前国内应用情况来看,混凝土捣实的最佳方案是采用振捣,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三道振捣。这一施工方案要求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分段分层设计,对每一段进行振捣,保证振捣充分,并且每一个施工层、段的振捣质量差异较小。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 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

4.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方案

由于混凝土工程养护工作基于施工方案和材料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在此仅总结混凝土养护中的通用养护方案和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中小型建筑中墙体混凝土的养护需要应用到带模养护,带模养护一般要求不低于7天(自振捣完成后就开始计算);洒水养护是规避混凝土裂缝的一个常见方案,在常规施工中,洒水养护需要进行隔离保温;部分隔空层和建筑顶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表面养护,可通过覆盖薄膜、麻袋等进行养护。

参考文献

[1]陈尚岭,徐明明.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科技资讯.2011(03)

[2]李俊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3]鞠恒进.浅谈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修补法的施工技术[J].山西科技.2011(02)

[4]招伟鹏.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2008(02)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由于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热会产生的较大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会产生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监理的控制主要是浇筑混凝土水化热和内外温差过大可能所带来的一系列质量问题而必须采取的技术控制。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进行控制。

1. 工程概况

新沂市区某商用综合办公楼,其地下2层,地上20层,楼高86.6m,建筑面积69000m2,基础平面尺寸为48m×48m,基础埋深12.0m,厚度2.2m,局部厚度2.8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

2. 事前监理

监理工程师必须抓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认真监理审核每一项工作。主要包括审查总承包商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及专业测温单位的资质等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和测温方案、审查原材料及其配合比,保证施工有序进行。

2.1审查总承包商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及专业测温单位的资质等级、营业执照;审查施工单位质保体系、计量认证合格证、试验室定级证书及各项管理制度;审查项目负责人、专业工种等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确保施工队伍具有能完成本工程并确保其质量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2.2审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测温方案。从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各种具体条件,拟定工程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最后选定最优的施工方案,形成一个共同遵循的指挥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并监督其实施。

2.3原材料控制组成混凝土的材料有水、砂、石和水泥。其中,水泥是最重要的材料。水泥进场时,监理工程师要检查其出厂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单,并按规定取样送检。对于砂、石料,监理工程师通过实验报告单和用肉眼观察控制其含泥量不超过《规范》的要求。

此外,为了防止水泥水化过程中热量急剧的释放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①水泥: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②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③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 mm,含泥量不大于5%。④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2.4配合比控制混凝上配合比是保证混凝上达到设计等级的关键。在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审核商品混凝土厂家报送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书”中各种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及其质保书的情况,如配合比报告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附件是否一致,特别是水泥的用量与一般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比较是否太多或太少,此外,监理部还要采取随机抽样复试,确认是否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

3. 事中、事后监理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常用巡视、旁站、平行检验等控制手段,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来进行监控。在施工中应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3.1对原材料的投料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计量,特别是外加剂的投放量应准确。监理单位应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检查混凝土搅拌单位的计量器具,确保计量器具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保证混凝土的投放和搅拌质量。

3.2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定期对骨料的含水量、坍落度、出盘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及时调整配合比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拌和物出现较大波动,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3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方法,事先应周密考虑。对于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事先确定浇筑方案,分层、分段要合理;层、段间的间隔时间要计划好,在前一层、段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后一层、段的混凝土,振捣器要插入到下一层。在分层下料浇筑时,要控制好浇筑分层厚度,不能超过振捣器的作用半径,且要保证振捣上层混凝上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上至少50mm,使上下层结合成一体。

3.4振捣方式的质量控制。监理单位可督促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其施工规范等事前做好施工方案,并及时向所有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预防因振捣方式不对而造成的混凝土分层、离析、表面浮浆、麻面等质量问题,进而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成型硬化后出现裂缝的概率,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3.5二次振捣或多次搓压表面。大体积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掺加多种外加剂及掺和料,一般情况下缓凝4h左右,这段时间已浇筑混凝土表面因环境及水泥水化作用失水较多,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经初凝前二次振捣或多次搓压表面,能有效防止表层裂纹,且通过留置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提高5%左右。

3.6在振捣过程中,防止出现漏振、过振、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等情况。现场监理工程师要随时检查模板、钢筋的位置和牢固度,有跑模和钢筋移位情况应及时处理,特别注意混凝土浇筑中杯口预留、后浇带处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对结点部位不同等级混凝土要严格检查控制。

3.7施工缝的留置和接槎处理。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浇筑,但是往往由于技术及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当停顿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前后浇筑的混凝土接槎部位便形成施工缝。施工缝是构件的薄弱部位,其位置应根据构件的受力状况,在施工方案中就应事先确定,不能随意变更位置,施工缝处板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应判断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否已达1.2Mpa以上时,并检查施工缝处凿毛、清理、接浆情况。

3.8减低温差,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在浇筑层中埋设冷却水管进行初期冷却,混凝土温度与水温之差控制在25℃左右,管中水的流速为0.6m/s,水流方向每2h调换一次,每大降温不超过1℃。

2.9养护监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大,不及时养护,易造成干缩裂缝。混凝上浇筑完毕,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及时派专人做好养护工作,结合不同季节和晴雨天气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4. 工程效果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安排专职人员对现场进行测温并做好记录。测温要求:测温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第1~5天,每2h测温一次:第6~8天,每4h测温一次;第9~15天,每8h测温一次;以后每天测一次。

图1 测温点温度变化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 土坝加固 小水库防渗 处理方法 混凝土防渗墙

中图分类号:U2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396-01

在长期的运行中,我国早期建设的水利功能工程的质量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变形和裂缝等问题,使水利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了水利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需要针对水利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进行加固和防渗处理,从而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由于混凝土防渗墙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土坝防渗加固施工过程中,加之施工技术的日渐完善,从而使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防治。

一、混凝土防渗墙设计比选步骤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分析,丘陵和平原区均质土坝坝体普遍存在大坝土料选择要求不严格、筑坝土料分区不明显、碾压不充分,填筑质量差等问题。抽样检查结果表明,干密度小于1.5t/m3的土样占总数的60%以上,同时坝基相对不透水层或透水系数较小的土层一般埋藏深度5~20m。据此,防渗墙布置设计方案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方案是在坝顶布孔修筑混凝土防渗墙;第二种方案是在大坝上游坝坡坡脚设混凝土防渗墙,上游坝坡铺设符合土工膜方案,两种方案均可达到防渗要求。

第一种方案在坝顶施工,具有施工人员少,不受汛期洪水干扰等优点,但存在防渗墙墙体较深,施工时易塌孔等缺点,一旦出现问题,补救困难,同时,上游坝坡裂缝、漏水、沉陷等问题得不到解决。 第二种方案避免了坝体塌孔现象的发生,墙体较浅,施工方便,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能有效地解决水库上游 坝坡质量问题。缺点是防渗墙在大坝上游坡脚施工,水库需要放空,,影响水库效益发挥,且施工易受汛期洪水干扰,度汛困难,有的部位还需要增加施工围堰等临时工程量。故大坝除险加固时,各根据水库各自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渗加固方案。对无法放空的水库,且上游坝坡防护质量较好的大坝,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案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对于具有放空条件的水库,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二、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指标与质量要求

1、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深度

一般防渗墙底部原则上嵌入相对不透水层1m左右,顶部嵌入坝体防渗体仲。目前,土坝混凝土防渗墙深度大多在40m以内。

2、混凝土防渗墙墙体厚度的确定

为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土坝混凝土防渗墙可以做得薄一些,受造孔机具限制,参考国内工程经验,平原区土坝混凝土防渗墙墙体厚度一般确定为0.20~0.8之间。

3、墙体材料

参考国内外已建防渗墙的经验,一般采用塑性混凝土作为墙体材料。这种材料有抗渗性能好,变形模量低,极限应变值大,适应变形能力强等特点。

三、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

在土坝内建造防渗墙常用的施工工艺主要有纯抓法、钻抓法和钻劈法三种。在进行槽段划分过程中,要结合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充分考虑到各槽段从开始施工至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时段不能太长,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前槽段的整体稳定。对于坝体填筑质量差的部位,尽量采用小槽段、单向推进、钻劈法施工。土坝防渗墙主要起防渗作用,一般没有承重和抗冲等要求。施工中对防渗墙的孔斜率要求不高,但必须保证墙体的整体性,不得有梅花孔、小墙。对一、二期墙,保证接头孔的两次孔位中心在任意深度的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墙厚的1/3,并采取措施保证设计墙厚。在孔形合格后,才能进行清孔换浆。孔形和清孔是保证防渗墙体的整体性和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 二期槽段清孔换浆结束前,宜用钢丝刷子钻头进行刷洗,清除接头混凝土表面附着的泥皮,保证一、二期混凝土很好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保证混凝土防渗墙质量的最后一个施工环节就是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其也是施工质量保证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200~250mm是最佳的浇筑导管内径,按照施工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对浇筑导管间距需要严格控制,而还需严格管理导管距孔端的距离,同时,在其控制范围的最低处应布置导管。在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前,必须置入一个可浮起的隔离球在浇筑导管内部,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混凝土面需要进行及时勘察,而0.5m以内是混凝土面的高差需要控制的高度,如果混凝土浇筑的高度超过了规定的高度,那么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就是存在不足和缺陷问题,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实际的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强度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要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混凝土对坝体劈裂作用可能破坏坝体,过慢会使混凝土表面泥浆深沉较厚,同时表层混凝土初凝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混凝土浇筑要控制在一定的速度和强度以内,才能确保混凝土泥浆的质量。

四、防渗墙施工注意事项

在进行防渗墙施工的时候,要想使防渗墙质量有所保证,就要控制好造孔质量,这也是施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凿孔的时间在整个防渗墙施工期间,占据了所有工期的7层左右,这也就是说,造孔施工要是能控制好施工工期,那么整个施工工期都会有所减少,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同时在造孔施工时最好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有偏孔现象出现,或者让偏孔现象出现的几率有所降低,让孔洞的倾斜度被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此外,在造孔施工时,还要做好设备保养工作,让设备有较好的完备性,这样在施工的时候也就不会出现过多的机械事故,让所有的槽孔都能顺利浇筑。在施工的时候会不能完全避免有渗浆或者漏浆的现象出现,所以在施工前还要准备充足的浇筑浆液,不能出现浆液短缺的现象,一旦有渗浆或者漏浆情况出现,就要及时将浆液补充上的,并采取封堵措施,让孔槽部的浆液面都比槽底部高。

五、其他方面的要求

保证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和速度的关键在于开槽的连续性,浇筑的及时性。因此,各工序必须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控制进度和质量。力求使工程技术风险降到最小,工程的建设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最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坝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防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水库大坝的渗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该种防渗技术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加固防渗施工的成本支出,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速度,使工程施工呈现良好的防渗效果,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是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施工中一项最好的施工档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完善,从而在逐渐施工过程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l74―96.

[2] 高钟璞 《大坝基础防渗墙》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3] 白永年等. 《中国堤坝防渗加固新技术》 200l9.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篇8

关键词:公路桥梁 混凝土施工 施工技术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路桥梁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 钢筋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 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 近年来大量的桥梁存在安全隐患,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 达不到预定使用效果, 这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使得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普通混凝土的性能仍然有待改善。开展公路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 普通混凝土的使用大大增加, 但是实践证明, 在路桥建设这种高指标指标的工程当中, 普通混凝土极易导致出现裂缝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有大量的坍塌事件发生。普通混凝土是有水泥、石子、砂石和水拌合, 经硬化而成的人造材料。砂、石起骨架作用, 同时抑制水泥的收缩; 水泥和水形成水泥包裹骨料表面并且填充骨料间的空隙。水泥浆体硬化前起到作用, 使混凝土拌合物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 形成坚强的整体, 但水泥、石子和砂石都有易脆性、抗拉力不强、混凝土受拉时, 很小的拉应力下就会导致开裂。在施工中, 普通混凝土极易结硬, 在结硬之后, 混凝土中的水分子逐渐蒸发, 温度逐渐降低, 混凝土体积减小, 变形较大, 由于表层水分流失过快流失过快, 内部损失相对慢, 就会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 导致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如果超过其抗拉强度,也同样产生收缩裂缝。

2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施工工艺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少, 水胶比低, 拌合时较稠, 因此需要采用拌合性能好的搅拌设备。卧轴式搅拌机或逆流式搅拌机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搅拌均匀, 采用其他设备时须经过试验验证拌合物的均匀性。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时, 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应尽量准确。使出机口拌合物的工作度稳定, 波动小, 除对堆料和称量装置有较高要求外, 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是砂石含水量, 即使搅拌设备上装有先进的含水量测定及控制设备, 操作人员仍应密切注意正在搅拌的混凝土, 在其稠度发生波动时, 及时加以调整。高性能混凝土运输与浇筑宜采用罐车和泵送, 用手推车运输及浇筑时不仅操作困难,而且也无法进行外加剂的后添加。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小,通常泌水少或不泌水。因此, 须在浇筑后立即进行湿养护, 以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 由于其胶凝材料用量较大, 为防止内外温度过大出现温度裂缝, 必须采取保温措施。模温度仍过高, 可采取用水浇淋水泥罐, 降低水泥温度等办法。控制混凝土搅拌和入模时间,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 引起混凝土坍落度过低, 使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利用自动蒸养系统的温度检测设备, 记录各浇筑层的温度变化, 从而合理调整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范围。

3不同类型加固工程与加固方案分析

加固工程常采用的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玻璃钢加固法、增加支点加固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工程加固的方法,如, 化学灌浆法、粘贴钢板锚固法、碳纤维加固法应运而生, 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加固工程中。具体哪个方案最能体现加固工程所要求的短、平、快、省的特点, 应根据需要加固的构件情况, 综合确定加固方案。

( 1 ) 对于框架梁的加固, 笔者认为, 较为合理、经济、技术先进的加固方案当属粘钢锚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 前者以造价低, 施工简单, 占用空间小, 加固效果好, 明显优于加大截面法和预应力加固法, 后者除材料费用高外, 则各种优势尽显其中, 重要表现在自重轻, 材料自身几乎不增加重量; 强度高, 固化后的碳纤维强度比钢材高达十几倍; 劳动强度小。但是, 应用其在负弯矩部位进行加固效果不如钢板性能好。

( 2 ) 对于框架柱的加固, 常见的方法有外包型钢加固法, 即在混凝土柱四周包以型钢进行加固, 这样既不增大混凝土截面尺寸又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柱的承载力, 具体方法又分干法作业与湿作业法两种形式: 干式加固法是将型钢直接外包于需要加固的混凝土柱四周, 型钢与混凝土之间无连接, 由于与混凝土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所以不能确保结合面传递剪力。湿式加固法一是用乳胶水泥浆或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材料, 将角钢粘贴在混凝土柱上, 二是角钢与混凝土之间留一定间距, 中间浇筑混凝土, 达到外包钢材与混凝土相结合。两种作业方法相比较, 干式作业法施工更为简单, 价格低, 施工时间短, 但其承载力提高不如湿式作业法好。在方案选择时, 应根据加固要求和原构件情况, 合理挑选适当的方案进行加固。

4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加固工程的应用

优秀的加固工程方案要体现出其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化学补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不失为当前加固工程中首选的最为先进的加固方法。众所周知, 一些加固工程采用过时的加固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已不能满足当前加固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经济的要求, 而化学补强加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越来越以其明显的优势成为加固工程中的优选方案。选择加固工程方案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加固工程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其方案需要在进行价格比、性能比、质量比的同时, 还要体现出其工艺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样的加固方案才是优秀的加固方案。主要的新技术、新材料有:

( 1 )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H PC )。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都优于一般概念的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中加入了比水泥颗粒小约100倍的胶凝材料, 并采用高效减水剂降低水灰比, 采用高强度的骨料。

( 2 ) 掺入耐久性改善剂。混凝土中掺入的耐久性改善剂, 可填充于混凝土孑 L隙中,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与抗渗性, 并能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干缩, 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及耐酸性。

( 3 ) 在钢筋表面涂刷防腐蚀涂层。防腐蚀涂层的致密性要好,否则水分、氧和腐蚀性介质可以穿透涂层而产生电子传递现象, 同时涂层与钢筋间的黏结力要好, 并且涂层要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如抗变形、抗摩擦等。

( 4 ) 结构表面涂层: 混凝土表面的涂层可以阻止氯离子侵蚀混凝土和抑制混凝土碳化深入混凝土内部, 涂层应具有足够的弹性和热稳定性, 并能适应裂缝的开合而不会断裂, 与混凝土表面有足够的黏结力, 且能抵抗侵蚀环境的腐蚀。

( 5 ) 引气剂。在混凝土中掺加引气剂, 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施工性、抗冻性等有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可成倍地提高海洋环境中混凝土的抗冻融循环能力。

上一篇:不动产管理流程范文 下一篇:气象平台设计方案范文